?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淺思

2020-09-14 11:46林藝真
讀與寫·教師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朗讀能力提高培養

林藝真

摘要:以部編版小學一、二、三年級語文教學為例,淺析通過把握朗讀的感情基調、逐層深入針對性朗讀、用評價激勵學生朗讀來培養與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關鍵詞:朗讀能力;培養;提高

語文作為一門集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為一身的學科,其重要任務是指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情感,引導學生應用語言文字的策略。而語感是學習與應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條件,朗讀又是培養語感的必要基礎。因此,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把握朗讀的感情基調

(一)了解創作背景

“未見其人,先了其背景”,體會作者或平順或坎坷的經歷,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調;感悟作者或悲或喜的心境,與作者產生“共情”,可以促進學生與作者的有效交流,提升學生朗讀的效率。

例如《小小的船》(部編版一年級上冊)一文,在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了解本文的作者——葉圣陶先生。這首兒童詩用生動的比喻,將月亮比作小船,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我”在船里看見星星和藍天的美景,表現出“我”的喜悅之情,詩中有景、有韻、有情,符合低年級學生天真無邪的特點。在這樣的情境下,引領學生朗讀課文,讓孩子們讀起來心情愉悅、朗朗上口,深受美的熏陶。

(二)把握文章主題

品嘗一道佳肴,未入口,先聞其香氣,一入口,便感其美味,并深切感受到它的精髓在于主料,其他的配菜與調料均是點綴。而朗讀一篇美的文章與品嘗一道佳肴是一樣的,文章的主題便是佳肴的主料,表達方法與表達技巧皆是錦上添花。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題,根據主題進行朗讀,體會作者情感,培養朗讀語感,提高朗讀能力。

例如《江南》(部編版一年級上冊)一詩,選自漢樂府,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詩中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圖片色彩明麗、形象有趣,將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妙景象體現得淋漓盡致。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理解本詩的主題是作者對江南春景的高度贊美與無限神往,朗讀時要帶著輕快的語調,將江南美景與江南趣事讀出來。

二、逐層深入針對性朗讀

(一)關注朗讀側重點

統編版教材更加注重于朗讀方法的培養,而要確定朗讀方法,要先確定朗讀目的。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朗讀的目的,關注朗讀的側重點,再根據側重點有所選擇地進行朗讀,與閱讀目的相關的段落要重點朗讀。

例如《青蛙寫詩》(部編版一年級上冊)一文,是一首活潑、輕快的兒童詩。作者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將青蛙在下雨天“呱呱”看成青蛙是在寫詩,并形象地將小蝌蚪比作逗號,將水泡泡比作句號,將一串水珠比作省略號,讓讀者讀起來浮想聯翩。教師在朗讀教學時,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引導學生著重找出青蛙在寫詩時來幫忙的都有誰,學生邊讀邊找出有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再引領學生欣賞比喻的修辭手法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解決朗讀難點問題

“無感情”與“假感情”是朗讀中的兩大問題,培養學生朗讀的情感是朗讀教學中的難點。而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與向師性,因此,教師在朗讀教學中,要創設良好的朗讀氛圍,營造積極的教學情境,通過示范性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情感,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

例如在《升國旗》(部編版一年級上冊)一文中,作者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升國旗的情景。教師在教學中,重點把握文章的情感,引導學生懷著對國旗發自內心的尊敬、熱愛之情進行朗讀。為了讓學生讀得更有感情,教師可播放播放學校里升國旗的視頻,觸發學生的視聽覺,帶學生走進升國旗的情景中,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性。除此之外,教師進行示范性地朗讀,將充沛的情感融入到朗讀中,再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

三、用評價激勵學生朗讀

(一)重視對學生的評價

“每個成功的人都是在激勵中過得前進的力量”,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評價,要保持一顆對學生的熱愛、尊重、期待、賞識與理解的心,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給予學生適當的建議,用評價激勵學生成長。讓學生在激勵中變得出類拔萃、卓越不凡。

例如在《古詩三首》(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山行”一詩中,營造出濃郁的深秋氛圍。教師需要引領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古詩。對詩中“坐”要讀懂詩意,聯系上下文進行理解。還應該掌握古詩朗讀的韻律,感悟意境,體會情境。適時加以音樂渲染,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特別是作者用富有理趣的“霜葉紅于二月花”,借景抒情刻畫內心活動,有情有境方能有滋有味。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帶著作者的情感朗讀古詩。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對于情感不足的學生再給予適當的引導,一步一步帶領學生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二)引導學生之間互評

每個學生都是一顆幼苗,在愛的熏陶中與陽光的沐浴下共同成長。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增進情感,互相交流,合作探究。引領學生進行互評,發現同學的優點,點出同學的不足,互幫互助,共同促進,共同進步。

例如在《狐假虎威》(部編版二年級上冊)一文中,這則寓言故事適合學生朗讀和表演。靈活選擇讀的形式,引導學生體會小白兔、小猴子、狐貍和老虎等動物的心理,以評促讀。在朗讀中,合理安排讀的層次,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互評。說說同學有沒有將半信半疑的語氣充分讀出來,有沒有帶著緊張急促或神氣活現的語調進行朗讀。從而促進學生的合作交流,相互提高。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朗讀教學,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在朗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握朗讀的感情基調,了解創作背景,把握文章主題;指導學生逐層深入針對性朗讀,關注朗讀側重點,解決朗讀問題難點;用評價激勵學生朗讀,重視對學生的評價,引導學生進行互評。從而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語感,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施雅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02).

[2]顏明明.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11).

猜你喜歡
朗讀能力提高培養
“讀”占鰲頭,濃濃的語文味香溢課堂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能力培養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標準發音對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
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策略研究
讓作文互評提高能力
漫談初中作文教學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