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優化河南省營商環境的幾點思考

2020-09-15 16:11李銅玲趙慶波
博鰲觀察 2020年5期
關鍵詞:營商環境

李銅玲 趙慶波

內容摘要 近些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營商環境的建設問題,并就該問題做出相關部署工作。文章主要以營商環境的重要性為主線,分析當前河南省在建設營商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探討,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 營商環境 放管服改革 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

1 河南省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性

營商環境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地區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速度,營商環境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優化營商環境的同時,推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用大數據手段提升政務服務的效益檢查水平,倒逼政務服務水平的提高。完善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由人民群眾來評價政府,真正實現服務的績效由企業和群眾來評價。

當前,外部環境瞬息萬變,中共中央提出了穩定就業、金融、外貿、外資、投資和預期的“六穩”工作要求,以穩定當前市場經濟發展。其中,做好“六穩”工作的要求之一就是要繼續深化改革,為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而不斷努力。

2 營商環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 簡政放權不落實、行政效率低

營商環境的建設至關重要,河南省委在營商環境的優化中也做了許多亮眼的貢獻,尤其是在供給側的改革中實現了“35證合一”,這一成績在全國范圍內都是突出的,其中在“互聯網+政務”方面表現良好,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但當前河南省內市場主體登記注冊所需時間沒有縮短,一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一窗辦理更是難以實現。即使河南經過多年的行政制度改革,但是辦事效率低、放權不夠的問題仍然存在。目前,全國各地的很多城市都在積極地進行“多證合一”“證照分離”的改革實踐,在改革進行中往往存在著行政審批歸集不到位,導致辦理中無法實現只跑一次的承諾。

另外,企業的注冊、審批流程等關鍵環節銜接不到位,這一點與東部發達地區的一些城市還有一段差距。另外,在河南省內推行企業開辦、注銷程序的全程電子化尚處于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階段,省內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尚未建立起來。

2.2 營商環境下的法治建設不夠完善

當前,河南省多地地方立法和法律文件稀少,尤其是缺少對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制度的保障。推動營商環境的建設,并有效地利用外來資本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和保障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發展意見基本上都是以政府或部門工作方案、行動規劃及通知的形式發布,其規范和法律的約束力很不明顯,沒有制度性的保障。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已廣泛實施,不過河南省關于引進外商投資資本和吸引內資完善企業經營的相應配套法律法規制度還不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體系。例如,對于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當中不誠信、失信的企業和人員,以及一些對于法院的判決文件不履行、延遲履行的企業、群體和個人,應該將其加入不誠信的黑名單中,列入黑名單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到企業和個人的生產經營和各項經濟活動。但目前,對失信人執行的黑名單制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沒有完全地建立起來,也沒有進行相應的立法和規范的法律文件。

3 改善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途徑

3.1 推進“放管服”改革,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務環境

針對市場主體登記注冊所需時間長,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1]。轉變政府職能是放開搞活市場的關鍵所在,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深化環境簡化、流程優化、效率提高。

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調研報告指出,辦證難是普遍存在于河南省市場主體中的一個頑疾,辦成一件事最多跑一次在河南很難實現,“一窗辦理”改革也停滯不前。面對這些存在的問題:第一,政府應該積極推進“互聯網+政府服務”,努力打造網上辦事營業服務大廳,建立和完善“單窗”和綜合接待。第二,可以嘗試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該項措施也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及優化營商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該項措施是以政府和公眾的相互信任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政府強調信任,公民強調信用,這是現代政府治理的前提和基礎。該項措施不僅可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了改革的成果,同時也收獲了市場主體、普通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天津的改革經驗及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在許多地方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河南省也可以嘗試一下,推進政府“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入,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務環境。

河南省為了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發揮評價對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的督促推動作用,努力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各市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營商環境評價工作的指導和安排,在得到省政府批示同意之后,在2020年1~3月,委托第三方評價機構(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對17個省轄市、濟源示范區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同時,為了公正客觀地評價地區營商環境,發現企業的真實需求,更加精準地服務于企業,調查期間邀請部分企業參與所在地市營商環境評價,有關企業積極配合做好《企業調查問卷》填報工作,從而共同優化全省的營商環境。

3.2 增強問責機制和激勵機制實施力度,利用制度促使作風轉變

對于部分工作人員不作為和慢作為等現象,目前通常采用的就是對激勵機制和問責機制來進行相應整改,并運用制度推動干部職工工作方式的轉變。第一,要建立激勵機制。對工作認真、態度端正、辦事效率高的同志,特別是在行政審批第一線的,要實行相應的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人們總是有物質和精神需要,協調兩者的激勵比例,即什么樣的激勵才是人們需要的。第二,當前更應該建立問責機制。對于擁有行政審批權限的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建立問責機制;對于從事具有行政審批權限的一線行政工作人員,應當建立問責機制;對企業和公眾反映意見大、集中的部門和個人,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加快整改進度。

3.3 營造法治環境,建立健全營商法規

法治營商環境建設對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起著重要作用。政府應該改善法律環境。改善營商法治環境,就要做到“有法可依”,完善營商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建設營商環境是我國深化對外開放的一項重大舉措?!皥谭ū貒馈?,為了能夠確保執法有效,政府執法人員就要加強行政執法培訓,提高執法能力,按照相關的規定嚴格執法,讓法治實踐在每一次執法中都能夠得到有效的執行。改善法治環境,促進政府、企業的雙向互動,密切配合,不僅需要政府出力,也需要企業主動學習和掌握法治知識,提高法律意識,不要知法犯法[2,3]。例如,在上面所提到的針對失信、不誠信的企業和人員,應該完善信用制度和標準規范,對企業的信用信息進行相應的收集、共享,并進行信用的監督,更重要的是要重視企業的信用建設和信用文化環境建設。企業和人員等市場主體應借助信用懲罰的威懾作用,樹立守法守信的經營理念,全社會要樹立依法誠信的觀念,構建社會信用體系。

【參考文獻】

[1]趙宏偉.深化“放管服”改革 ?優化區域營商環境[J].中國行政管理,2019(7):21-23.

[2]黃澤萱.廣西營商環境優化的法治建構框架與實施路徑[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1(5):178-184.

[3]姜明安.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與營商環境改善[J].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9,23(5):92-100.

猜你喜歡
營商環境
淄博市優化營商環境助推新舊動能轉換的實踐與思考
圍繞“三最”目標打造“四型”政府
沈陽市旅游行業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建議
濟南市天橋區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地方人大在創建法治化營商環境的作用研究
“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與東盟營商環境差異與協同構建研究
淄博市淄川區優化營商環境推動老工業區轉型
準入規制與經濟增長:基于跨國面板數據的分析
我國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研究
營商環境視野下的自貿區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