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研究

2020-09-22 11:47徐付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4期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愛國主義教育

徐付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要一如既往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通過多種途徑將二者有機結合將會對青年學子思想引領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使廣大學子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愛國主義;教育

1.新時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有之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薄皭蹏?,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鄙羁填I會其基本內涵、核心要義,對于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引導廣大學生增強“四個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和重要的時代價值。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愛國主義的根和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愛國主義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二者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但究其根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愛國主義的根和魂。天下一統、以民為本的政治愿望,是愛國主義的理論源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是愛國主義的生動體現;自強不息、勤勞勇敢的生活態度,是愛國主義的實踐路徑;經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實踐觀點,是愛國主義的現實要求;厚德載物、修齊治平的人生追求,是愛國主義的重要載體;求實創新、與時俱進的發展觀,是愛國主義拓展時代內涵的動力。

3.愛國主義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結合路徑

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形式、方法都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變化。我們在實施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既要堅持既有優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更要敢于突破與創新,突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去掉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和外部環境和工作機制因素,筆者認為還要從如下路徑探索將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3.1充分發揮黨團組織的培養作用

高校黨團組織是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陣地,以黨團組織為依托開展相關活動,一定要充分發揮黨組織在開展相關教育中所具有的的理論優勢、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發揮團組織的先進性、政治性和群眾性,不斷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增強青年學子對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認同和踐行。同時,將愛國主義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和貫穿黨建工作全方位和全過程,著力抓好黨團組織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道德建設和作風建設,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充分發揮黨員干部、黨員教育工作者和黨團學生對其他教育工作者、學生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3.2加強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踐環節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告訴我們,實踐是知識轉化為素質和能力的根本途徑,沒有實踐就不具有相應的品德和素質。就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言,一定要確保教育的有效性和實效性。要明確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不是理論產物,也不是實物,而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印記,貫穿于新時代黨的思想理論和國家大政方針之中,體現在國家“五位一體”整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中。無論是專業課教師還是通識課教師,亦或是黨團工作者和輔導員,每一個教師都肩負著加強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歷史重任。

(1)將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所涉及的內容融入課程實踐教學全過程,具體表現為課堂上圍繞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某一主題或培育內容的情景模擬、科學實驗等和課外的生產勞動、專題調研、專業實訓等。同時要結合大學生生活方式特征和相應課程教學要求,充分利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提供的時代條件,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創新實踐教學載體。

(2)著力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2018 年 9 月 26 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印發了《中華經典誦讀實施方案》,對新時代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具體指導。設計開展“弘揚紅色文化,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主題活動,高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旗幟,引導大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增進大學生對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奮斗歷程的感悟,提升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精神學習會、先進事跡報告會的形式開展學習人民英模、時代楷?;顒?。

(3)與地方政府、城市社區、科研院所、社會服務機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紀念館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打造相對穩定的實踐教育基地,組織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參觀革命遺址、革命英雄紀念館、歷史博物館和當代中國發展成就展等,參加志愿服務、社會考察、社會公益活動、創新創業活動,增強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中國發展大勢,不斷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努力奮斗的決心和信心。

3.3將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一定要秉承“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深入開展精神文化建設。(1)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開展“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牢記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自覺按照黨和國家對青年的要求來要求自己。(2)適度結合地方文化傳統,總結凝練校史校訓,深入挖掘學校和地方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弘揚本校教師的優秀事跡,培育優良的學風、教風和校風。(3)校園文化建設努力做到兩個結合,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與時代發展步伐相結合。扎根中華大地汲取營養,接納時代因素培育愛國主義精神。(4)充分利用校園各類載體開展愛國主義和傳統文化教育,扎實地體現在校園的各個方面。課堂上,要弘揚主旋律,任課教師“種好責任田”,任重道遠;公寓里,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抓手,公寓輔導員和樓管重任在肩;活動中,時刻高揚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旗幟,所有人共同努力。

3.4科學合理規劃,創造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環境氛圍

早在2004年,《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里就規定了要重視校內文化設施建設。要按照有關規定,建設、設計好教學場所、圖書館,完善教學設施,優化學習環境,不斷滿足大學生學習成才的需要。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為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場地和條件。同時指出“加強校園規劃和建設,特別是要做好綠化美化工作,使校園的山、水、園、林、路等達到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用優美的校園景觀激發大學生的愛校熱情,陶冶大學生關愛自然、關愛社會、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操?!?/p>

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必須要統籌兼顧,整體設計,在保障校園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規劃校園設計和功能分類,從學校發展需求出發,從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出發進行校園環境建設。不能因為學校環境規劃或建設影響到師生員工正常的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F階段,很多學校都在建設新校區,如何使新校區與舊校區實現統一,避免違和感,是各高校需要認真思考與設計的重點。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猜你喜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愛國主義教育
探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下的教學之路
愛國主義教育70年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思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浩然正氣貫長虹 愛國主義譜新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