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研究

2020-10-14 07:47許海燕
青年生活 2020年31期
關鍵詞: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大學生

許海燕

摘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豐富大學生活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也可以培養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增強自身競爭力,為以后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旨在通過分析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現狀以及影響大學生提升社會實踐能力的主要因素來進一步探討研究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由此可見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加強培養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對其自身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們不僅要具備功底深厚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僅僅依賴于課堂是完全不夠的,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一、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現狀

在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至今,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已有40年。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大學生投身到社會實踐,這不僅使大學生受到了課堂學習之外的實踐鍛煉,提高了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豐富了社會閱歷和工作經驗,培養了堅韌不拔接受挑戰的品質。

當今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樣,例如有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三下鄉”、打工兼職等。近年來,我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社會實踐活動仍然還存在諸如學生積極性不高、社會實踐流于形式、與專業聯系度不高等問題,因而需要包括學校、社會和學生自身在內的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使社會實踐活動到達預期的效果。

二、影響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學生自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有些大學生并沒有意識到社會實踐活動對其自身發展的重要性,認為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無非就是混個學分,不影響畢業就行,并不會投入過多的精力與時間,敷衍了事,社會實踐報告從網上隨便復制粘貼,并且一用就是大學四年,應付學校交給的任務,這完全跟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初衷背道而馳。

(二)高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體制不完善

我國高校的大部分社會實踐活動由校團委布置安排,各學院指導老師組織落實。但由于組織體制的不完善、缺乏監督以及缺乏分工協作等,造成有些老師并未真正的帶領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使得社會實踐活動在組織和開展環節各種問題層出不窮,達不到預期效果。

(三)社會實踐活動流于形式,缺少內涵

有些大學生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不認真對待,流于形式。有的學生搞調研就沒有深入實踐去探索,直接讓父母找熟人幫忙蓋章,或者有的擺拍幾張本人出鏡的照片應付了事。社會實踐活動流于形式,缺少內涵不僅是因為社會實踐活動監督其是否實施的難度大,同時指導教師不夠,不可能實現帶領所有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也是社會實踐活動質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四)社會實踐活動與大學生專業聯系較低

當下雖然說社會實踐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但仍然缺乏與專業緊密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尤其是文科專業,這樣不利于大學生將所學知識在實踐中進行運用,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有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脫離學生的專業知識,形式單一,內容乏味,毫無特色,很難提起學生的興趣,自然社會實踐活動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也難以得到鍛煉和提升。

(五)高校經費短缺,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力度不夠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部分高校經費短缺,導致不能對學生們的社會實踐活動給予一定的經濟支持,只能給一些重點團隊的優先關注和支持,而對非重點的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缺乏關注和更多的支持,然而有部分學生因為家庭貧困,對于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只能望而止步,不能滿足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需要,制約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導致有些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難以提升。

以上的種種原因都會是影響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包括學校、社會和學生自身在內的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不斷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使社會實踐活動的取得更高成效,激發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對策

(一)加強教育體制改革,將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作為教育目標

高校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模式,不僅要重視理論教學,也要重視實踐教學,兩者并舉。將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表現設置成為大學生評獎評優,推薦入黨等的重要參考項之一,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加強教育引導,通過講座、海報、公眾號等平臺向廣大青年學生宣傳提高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性。

(二)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與專業的緊密程度

高校積極開展與專業特色、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的社會實踐活動,豐富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與形式,有利于大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之中,不僅可以使大學生牢牢掌握其理論知識,而且可以進一步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何樂而不為。

(三)加強教師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指導,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教學是一種藝術,引導更是一種藝術。教師帶領學生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更直接的對學生加以引導,引領大學生有組織有計劃的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相比于大學生自己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老師的帶領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跟老師學習到更多對自身發展有用的知識,快速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四)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動性,自覺培養社會實踐能力

社會實踐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學習生活,實踐活動中有意識的培養形成的。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檢驗學生專業知識掌握程度的過程,也是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因此,大學生切忌急于求成,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一個個困難和挑戰中不斷發展自己,培養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

面對時代的挑戰和歷史的重托,青年學生定能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做到“腦中有弦、心中有夢、肩上有責、手中有活、腳下有根”,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智慧與力量。

參考文獻:

[1]張莉.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9(11).

[2]韓永輝,左魏.高校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研究[J].商業經濟,2011(16).

[3]孫士現.當今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現狀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 2012(15).

猜你喜歡
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自我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
結合“室內檢測與控制技術”專業教育淺談高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暑期社會實踐的探索與思考
醫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模式建立探析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