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路徑探索

2020-10-21 18:30楊樂燕
大東方 2020年3期
關鍵詞:中國精神高職院校

摘 要: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專職人才的重要使命,加強高職學生思政理論教育意義重大。高職院校應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國精神理念教育,才能達到國家發展與時代進步對高素質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首先對中國精神的文化內涵進行概述,進而討論中國精神融入高職思政教育的作用和意義,最后提出有效融入路徑,以期對高職思政理論課程教育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國精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

隨著全國高職院校的生源配置、招生率、就業率等競爭壓力增大,不少高職院校愈發傾向于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而忽視對學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質等內容的教育,這可能影響到學生在校學習效率,也影響到未來的工作生活表現。高職院校要從實際需求出發,將中國精神理念融入到思政教育中,以提升教學內容的文化影響與哲學價值,同步釋放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如何將中國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亟待研究完善。

1 中國精神的文化內涵

中國精神又可稱為“國家精神”,是現階段國家倡導科學推進意識形態建設中的“精神之翼”,承載的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與文化信仰,從而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提供不竭動力。曾有學者將中華文化中所記載和謳歌的無私品德包含在傳統意義的中國精神中。中國精神也囊括了大慶精神、公仆精神、特區精神、女排精神、抗洪搶險精神、航天精神等等,所有的精神文化都如一面面旗幟,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

2 中國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作用和意義

(1)利于加快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

一般情況下,高職學生較之普通本科院校學生,文化底子較薄,綜合素質水平較低。進入高職院校后,學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工作并沒有引起重視,導致大批學生思想松懈、紀律散漫、道德滑坡、立場模糊。中國精神的文化內涵蘊藏著多元化的素質教育素材,也擁有很多可借鑒的教育改造典范,靈活地引經據典或是直接將中國精神的文化精髓融入理論教學,可積極增長高職學生的見識,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掌握中國精神的傳統文化精髓,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熏陶中接受了正確處理社會關系的技能,有利于學生素質提升。

(2)利于科學塑造高職院校學生個體“三觀”

現階段就讀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且隨著物質條件的大幅改善,學生并沒有體驗到生活的艱辛,因而多數學生“自我中心”意識突出,“三觀”樹立不健全或是較為狹隘,不善于處理人際交往關系。院校將中國精神文化理念融入到思政教育后,教師可梳理整合出與“三觀”塑造相關聯的眾多典故、案例、事跡或是哲學理論,幫助學生們從古代文化的傳承中、從近代賢者的奉獻中,從現代先輩的努力中對正確的“三觀”有了更多的感悟,自覺增強個體自控與約束,積極幫助自己重塑“三觀”。

(3)利于合理提升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實效

現階段不少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排課占比并不理想,沒有實際的教學效果。將中國精神文化理念轉化為不同的案例、不同的教學手段、不同的輔助工具幫助教師完成思政理論課教學,學生會對課程內容充滿新鮮感,從而增添了課堂活躍度,也讓學生的學習更顯主動性,從而達到了合理提升思政教育實效的目的。

3 中國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有效路徑

(1)增進教師職業素養,正確傳導中國精神

教師自身對中國精神的文化內涵理解程度、對中國精神的外化表現與要求的掌握程度、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中國精神理念文化的契合程度等方面,都是其職業素養的考評指標。教師應積極利用各種時間和路徑充電學習,認真研究、不斷歸納,廣泛吸收和積累正能量信息,鞏固自身的職業素養,并把握好中國精神文化理念在思政理論體系中的契合點,通過教學向學生正確傳導中國精神。

(2)拓寬課堂教學形式,充分展現中國精神

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重組課堂教學結構,不拘泥于傳統形式,靈活地展現中國精神理念文化。還要積極從古今名言警句中所折射的中國精神哲學思想談起,如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來寄托愛國主義情感,就很值得學習體會和品味。

(3)筑牢校園文化載體,合理烘托中國精神

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不僅要在課堂上做好教學,還要在課堂外引深教育。為了更好地將中國精神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有必要在院校內開展以中國精神為主題或內核的文化建設。一方面要加強硬件基礎建設。另一方面還應該積極開展活動推進軟件落實,不斷將中國精神文化內涵推向學生的思想深處,從而為思政教育做好思想保障。

(4)催化社會實踐進程,深層感受中國精神

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依然少不了組織社會實踐,其對于課堂教學從直觀作用角度看更有影響力。高職院校要積極開拓校地共建機制,與紅色教育基地或是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等公共教育場所建立友好合作,階段性組織學生到館學習,聽講解員述說不同的故事,感受其中的中國精神,不斷增進對中國精神文化內涵所特有的底蘊的親近感,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5)促進教育網絡共建,立體傳播中國精神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教育信息化建設在眾多高職院校已經成熟。院校應借助便捷高速的網絡信息服務來促進中國精神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中的融入。院校在促進教育網絡共建的過程中,要有意監測并管控網絡不良信息對學生思想的侵蝕與危害。教師與學生之間還可以在同一個微信、QQ、微博交流圈子中相互交流“中國故事”、“中國好人”、“中國制造”等詮釋中國精神文化內涵的資料,激發學生對中國精神文化理念的學習熱情,幫助實習那中國精神的立體式傳播。

結束語

將中國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工作中,對于擴大教育實效是有積極影響的。高職院校應增進教師職業素養、拓寬課堂教學形式、筑牢校園文化載體、催化社會實踐進程、促進教育網絡共建,積極弘揚和傳承中國精神,推動思政教育取得更大的實效。

[基金項目] 2018年度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科研立項項目“新媒體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索”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張阿櫻,李志平,馬洪麗.基于中國精神的文化自信路徑研究[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7(6):92-95.

[2]張捷.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職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路徑探究[J].智庫時代,2018.157(41):217-218.

[3]楊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路徑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0):198-199.

作者簡介:

楊樂燕(1985.09—),女,漢族,廣西北海人,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法學教育,

(作者單位: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中國精神高職院校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淺析弘揚中國精神與激發改革創新實踐活力
“感動中國”視域下少數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國精神特質評析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淺析師范生中國精神培育的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