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探究

2020-10-21 10:32吳淑文
大東方 2020年3期
關鍵詞:探究策略教學設計

吳淑文

摘 要:三年級數學教材中有關于《分米和毫米》的內容。本節的內容是以厘米這個長度單位為紐帶,有效地將米、分米和其他單位聯系在一起,并借以有效地測量長度。雖然教材內部有關于這方面的內容,但是學生多數在生活中缺乏測量物體的長度的經驗,更很少用到分米和毫米兩個長度單位。本文主要結合《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學案例進行設計和探究。

關鍵詞:《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探究策略

引言

分米和毫米這兩個概念為小學教材中最常見的概念。在實際教學之前我已經認真研讀了教材,并由不同的長度單位聯想到了對厘米和米的認識。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可以將這樣兩個部分的內容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并更好地進行教學。本文主要研究《分米和毫米的認識》的教學案例,希望能夠讓大家對長度單位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1.教學目標

在本次教學的過程中,其教學的目標主要包括如下幾點:第一,讓全體學生認識毫米、分米和米三大單位,并確定不同類型的單位。這樣就會讓更多的學生明白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第二,結合實際情況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并讓學生通過學習更多的概念來更好地解決實際的問題。只有有效地確定教學目標,才能夠讓整個教學的過程變得更加順利。

2.教學方法

讓學生通過觀察來數一數尺子上的刻度,并動手量一量。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將刻度和生活中實際的案例有效地聯系在一起[1],這樣才能夠感知和體驗豐富的表象。學生自然能夠在進行測量之后驗證有關的內容,最終也就能夠形成空間的觀念。

3.主要策略

3.1情景引入

在一開始上課時,我就通過利用舊的知識來引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正因為長度單位和現實生活有直接的聯系,為了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對單位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我可以讓學生先用肢體來比劃厘米和米的長度。但是,多數小學生對于長度不是很敏感。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可以將尺子先拿出來,之后再用手來直接比劃。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我也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將四個長度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表現出來。

3.2探索交流

師:1毫米有多長?之后學生就可以直接拿起尺子來進行觀察,直尺上一共有幾種刻度?

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指出,內部最小的一個單位就是毫米。

看著在屏幕上放大的尺寸圖,并有效地認識相關的尺寸。

師:從刻度0到刻度1一共有幾厘米?

教師需要讓學生用筆尖來指出直尺上的小格子,并有效地概括格子之間的數量。

師:從刻度1到刻度2一共有幾厘米?請認真數一數,在刻度1和刻度2之間一共有幾個小格?

師: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一共有幾厘米?數一數,在刻度3和刻度4之間一共有幾個小格?

3.3實際應用

廣大教師需要讓學生量一量硬幣的厚度,看是不是滿足1毫米,并動手測量。

在師生有效地交流之后,學生可以先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來輕輕地夾住硬幣,再直接用左手抽出來。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間都會存在不同的縫隙,其長度大約為1毫米。

在應用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以便更好地認識銀行卡和電話卡的厚度都是1毫米,10張紙的厚度大約為1毫米。

之后,老師需要讓學生用一個合適的長度來測量桌面,又用什么樣的單位來測量地面。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地用合適的長度來進行測量。

不同的學生能夠在不斷交流之后進行探索,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掌握有關的知識。

3.4課后練習

在完成整個教學之后,老師需要讓學生融入練習的過程中。主要的題目包括哪些內容?同桌互量從手腕到指尖的長度有多長?請量出20毫米的絲帶和3分米的絲帶[2]。先拿著一頭蒜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盤子里,再具體記錄其發芽的情況。借助適當的課后練習往往能夠更好地鞏固知識。

4.教學反思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專業人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4.1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注意力

在此次教學的過程中,多數三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且非常容易受到影響,所以整體注意力也非常容易分散。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并全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認識單位的過程中,我從實際生活出發,并讓他們學習更多的知識。

例如,在本次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米”的過程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從生活實際中引入一定的內容,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習的效率。在實際講解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通過各種例子來直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4.2引發學生的興趣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毫米、分米、米”是一組較為枯燥的概念。正因為多數小學生的思維將會呈現跳躍式的發展,因此整體教學的過程都需要經歷漫長的一個過程。加之數學單位又比較抽象,所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更需要引發學生的興趣[3]。正因為老師運用了合適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因此學生對學習各類單位有強烈的興趣。

4.3全面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小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學習環境將會發揮直接的作用。因此,數學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并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其實,在學習單位的過程中,老師要讓學生領悟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并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課后,我也讓更多的學生通過運用“寫數學日記”、“課后練習”和“單位換算比賽”來更好地進行學習。正因為有了好的學習環境,所以學生對于數學單位的學習將會有濃厚的興趣。只有讓學生身處于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中,才能夠讓他們取得更好的發展。

4.4創設實踐情境,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正因為多數小學生非常好動,對一切事物更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實際的測量來獲得更加豐富的經驗。這樣一方面有效地鞏固了已經學到的知識,另外一方面又直接提升了其操作能力。也只有讓所學的知識更好地融入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夠讓學習的過程變得更加順利。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這樣一節課中,我認為只有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特點才能夠讓《分米和毫米》的教學過程進展的更加順利,也才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學習到合適的分米和毫米的相關知識。

參考文獻

[1]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89-95

[2]張奠宙.數學教育學[M]. 江西教育出版社,2015(6):169-174

[3]張曉霞.小學數學教學法[J].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2016(3):89-94

(作者單位:廣州市增城區增江街中心小學)

猜你喜歡
探究策略教學設計
論探究策略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運用
中職學校班級有效管理的策略探究
如何讓播音主持更具個性化、人格化與親和力
財務會計工作質量對企業經濟的影響
芻議黨建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長效性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