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職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理解教育

2020-10-21 04:18陳曉霞
錦繡·上旬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中職英語英語教學

陳曉霞

摘 要:語言是思想與文化的載體,是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工具。文化的差異導致了語言表達方式的不同。在中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理解是中職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關鍵之一。

關鍵詞:中職英語;跨文化理解;英語教學

中職英語新課標把跨文化理解作為四大課程目標之一,明確指出學生要能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及能進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將文化內容融入課堂。

1 中職學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現狀

1.1 中職學生英語基礎薄弱

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各種原因,中考成績不理想,無法升入普通高中,不得已進入最后的學習基地——中等職業學校。他們大多英語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不強,缺乏英語語言環境和運用氛圍,大部分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訓練嚴重缺乏,同時缺乏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1.2 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化

雖然現在很多的中職學校教學方法和教學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和提高,但由于學生的基礎差,很多教師仍然停留在講解詞匯、語法等知識點,認為學生的基礎不好就是因為詞匯量不夠,語法規則不清晰,所以沒辦法進行最簡單的日常交流。再加上中職學校英語課時量有限,教師在規定的課時內想要完成基本詞匯語法的講解已經相對困難,更別談花時間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引導。

1.3 英語無用論

中華文化的再次崛起與祖國的日益強大讓越來越多的國人不再重視英語的學習。自然,這樣的思想在中職學生中也普遍存在。他們在課堂上會以“中文都學不好,何苦要學外語?”、“我是中國人,外語與我何干?”、“學英語那么費力,到頭來用不到”等理由抗拒學習,字里行間仿佛透散著愛國愛傳統的熱淚與熱血。

2 中西文化背景下語言差異的表現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表現形式,它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相互影響,相輔相成。

2.1 語音語調的差異

漢語和英語屬于兩個不同的語系。漢字通常只有一個音節,而且多以元音結尾;英語單詞通常由多個元音加多個輔音構成,所以英語單詞多為雙音節或多音節。而在節奏上,漢英兩種語言也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漢語以音節為節拍,節奏相對規則,每個音節所用時間幾乎相等;英語以重音為節拍,一個句子有重讀、連讀和弱讀,節奏感非常強。

除此之外,漢英兩種語言在語調上的差異非常明顯。漢語是典型的聲調語言,漢語語調主要顯示在句尾的音節上,表達不同的語氣只需在末尾字調的基礎上稍揚或稍抑,語調起伏幅度較小。英語中不同的語調反映出說話人不同的思想、態度、情感,起伏自由,幅度較大。

中職學生因為基礎差,又缺乏足夠的聽說模仿訓練,他們在進行英語口語表達時受漢語語音語調的影響非常嚴重,停頓偏多,調群不準,破壞了英語的連貫性和整體性。在進行英文朗讀時語調平直,升降起伏小,過多使用降調,使用升調時不自然,同時節奏不明顯,帶有明顯的“中國腔”,甚至“地方腔”。

2.2 詞匯含義差異

有些詞語在不同的文化中蘊含了不同的文化內涵。在英語中,狗是褒義詞,如aluckydog(幸運兒),asfaithfulasadog(像狗一樣忠誠),loveme,lovemydog(愛屋及烏)。相反在漢語文化中狗多貶義,很多帶狗的詞語如偷雞摸狗、喪家之狗、狼心狗肺等明顯具有貶義色彩。

中西方國家對于女性的稱呼也有差別。比如“girl和woman”這兩個詞匯對應到漢語文化中時,他們認為girl有年輕和未婚女子的含義(漢語常譯作“姑娘、女孩”),“woman”通常指成年的、已婚婦女(漢語常譯作“女人”)。相反,西方國家的青年女性生怕別人把她們看小了,她們認為女性被稱為“girl”是幼稚無知的代名詞。

中職學生的詞匯非常匱乏,他們對英語單詞的理解和記憶僅憑死記硬背,很少把一個詞放在語境中理解其真正的含義。同時,他們的閱讀量十分有限,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學習還停留在一個英語單詞對應一個中文意思的狹隘理解上。

3 中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理解的策略運用

3.1 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英語教材是對學生進行跨文化背景知識教育的很好材料,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對文化知識進行深度學習,從介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到講解和傳授語言背后隱藏的文化知識和中西方文化差異等,使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外國文化,這樣不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而且會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同時教師還可通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習俗,避免他們在交流時觸及文化禁忌,造成文化誤解,影響跨文化交流。

3.2 把情景教學融入課堂教學中

情境教學法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情景式教學法認為,人們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即在交際情景中才能更好地學會運用語言。情景的創設要結合教材內容、學生學情、以及語言交際的文化內涵。利用情景教學法結合教材內容導入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創設貼近中職學生日常生活、未來職業等相關的場景,把原本相對分散的教材內容有機穿插串聯起來,同時注意讓學生通過特定情景習得語言的結構并把握語言的意義。

3.3 提高教師的跨文化意識

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把語言當作一種文化現象來教授,幫助學生吃透吃準特定語境下的詞語、句子的文化內涵,在語言學習的無意識狀態下了解認識異域文化。在講解枯燥的詞匯時可以把它們與鮮活的民族文化聯系起來,使學生的文化學習與詞匯習得相輔相成,進而把語言所蘊含的社會文化因素和價值觀等呈現給學生。

總之,跨文化理解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把握好每個環節科學地設計課堂教學,重視跨文化教育,加強中西文化差異的對比,全面發展學生的語言技能和跨文化理解意識,將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相結合,提高學生實際的語言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李淵.淺析中職英語教育中的文化素養培育[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0.

[3]張紅玲.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曹劍芬.漢語聲調與語調的關系.中國語文,2002,(03).

猜你喜歡
中職英語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中對任務的幾點思考
將“課程思政”融于小學英語教學實踐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英語教學設計——詞匯教學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英語教學案例分析
中職英語聽說課教學設計案例
滲透專業元素,提高職業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