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教育”下八年級學生物理語言描述能力的培養

2020-10-23 09:16陳蓉
讀與寫·中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培養途徑互聯網

陳蓉

摘要:在“互聯網+教育”環境下,利用教學助手、云校家或互動課堂等APP軟件,通過教師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習慣養成活動,對八年級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和培養,讓學生掌握提高物理語言描述能力的技巧,既培養學生準確描述出物理現象及規律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物理語言;描述能力;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0-0210-01

八年級學生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學習過程中,由于認知的局限性,學生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只能看到表象,不會引起深層思考。而物理語言嚴謹性、專業性、哲理性的特點也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障礙。所以學生遇到物理問題,思維和表達總是停留在口頭化或生活化的階段,不知道怎樣用正確的物理語言描述出來。

基于此,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助手”“云校家”“互動課堂”等APP的靈活使用,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開展針對性的訓練和培養,培養學生的物理語言表達能力,主要有以下途徑:

1.利用“教學助手”或“云校家”,助力學生課前3分鐘物理現象及物理問題的復述能力訓練

在教學助手或云校家上提前布置口頭表達類作業,例如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小實驗等,學生可以通過音頻、視頻上傳完成的作業。利用課前3分鐘,對提前布置的作業進行復述檢查。在復述訓練的過程中,不斷的由老師點撥和糾正,適時的應用物理語言來引導,訓練學生有條理、連貫的說話技能和有選擇的、突出重點的說話能力,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來提高學生的物理語言表達能力。

2.借助“互動課堂”中的“移動講臺”,實現“課拍移”,培養學生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

利用“互動課堂”中的“移動講臺”,在大屏幕上同步投影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過程,提示學生回答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說明了什么問題?哪些操作可以改進等問題,由感性到理性,學生沒有了心里負擔,就會用形象的語言來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物理現象。通過長期的堅持,不但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還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準確描述物理現象提供依據。

利用“移動講臺”實現“課拍移”,給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培養學生的物理語言描述能力。教師或學生利用手機或學習終端,將自己的實驗過程視頻或圖片上傳至大屏幕上,實現“課拍移”。通過學生對照自己的實驗視頻或圖片,描述出自己實驗過程的精彩之處和不足,既鍛煉了學生語言描述能力,又加深了對物理現象的認知和理解。比如說“探究物體的沉浮條件”時,學生做完實驗后,可以重放視頻,讓學生對照視頻,介紹本組選用哪些器材,如何實驗的,碰到哪些困難?因為親身經歷了,所以描述起實驗過程更流暢,更簡潔,更大的鍛煉了學生的物理語言表述能力。

3.利用“教學助手”,通過觀察課件中的圖片、微課、小視頻,規范學生物理規律、物理概念的描述能力

通過觀察圖片,視頻,微課,確定重點知識關鍵詞,讓學生朗讀、背誦。學生通過朗讀和背誦消化和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規律,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聯系起來,就慢慢理解了它的意義,對于不敢講話的學生來說,通過朗讀和背誦,也有了信心。

教學中讓學生離開文字,復述圖片、微課、小視頻中相關重要知識點,模仿規范的科學描述語言[1]。通過復述物理概念和規律以及物理原理,讓學生能夠在一大堆的論述中,刪去次要的解釋性或描寫性的部分,有選擇性的復述關鍵詞。在復述時,學生只有理解了物理概念和規律以及物理原理,才能準確的說出來,所以,訓練好學生的復述,會使學生在掌握物理知識方面收獲更多。

4.充分利用“活動廣場”讓學生的物理語言表述“文采飛揚”

4.1 在“活動廣場”發布討論話題或者“實驗回頭看”,鍛煉學生的物理語言口頭描述能力。實驗前發布和實驗有關的討論話題,學生通過話題討論,對實驗中出現的困難、疑惑得以解決,形成自己的認知點,豐富了學生的物理語言。

4.2 利用“活動廣場”發布小實驗,小制作,科學DV大賽等活動,讓學生的物理語言描述“暢所欲言”。教師可在“活動廣場”發布活動,如比賽誰制作的天平最準確,誰的針孔照相機最清晰,誰的彈簧測量計最精確,誰的溫度計最精準,水滴為什么是圓的等。學生將制作過程拍成圖片、視頻或科學DV上傳至“活動廣場”。在書寫實驗步驟、制作過程時鍛煉了學生的物理語言書面表達能力,在拍攝實驗過程的科學DV中,配上解說詞或者描述實驗步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描述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物理語言描述能力。

5.利用“習慣養成”實現每日一清,每章一清,助力學生物理語言描述能力的培養

讓學生將整理好的筆記內容在“習慣養成”中朗讀打卡,鞏固記憶,加深理解。學生朗讀筆記內容,是一個整理物理知識條理的過程,也是總結課堂收獲的過程。通過朗讀,規范了學生的物理專業術語,鍛煉學生的物理語言描述能力。

總之,物理語言描述能力是初中物理學習的基礎,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能力訓練,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借助教學助手、云校家或互動課堂等APP軟件,通過教師在課堂上靈活應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課下利用“互聯網+教育”提供的多種途徑,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和培養,才能讓學生逐步掌握提高物理語言描述能力的技巧,準確描述出物理現象及規律,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 趙海芝.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D].蘇州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2年4月.

本文為第五屆寧夏基礎教育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XKT-WL-05-036)。

猜你喜歡
互聯網+教育培養途徑互聯網
在偏遠農村實現“互聯網+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設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聯網+教育”產業組織分析
高等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探討
“互聯網+教育”視閾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