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整治工作中測繪技術的運用要點

2020-10-27 05:44王洪龍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土地整治測繪技術信息化管理

王洪龍

摘? 要:若要將測繪技術有效落實與土地整治工作中,一方面測繪人員需明確工程類別與土地整治工作的重點,明確工程設計意圖與相關規范、標準同時,確定適宜的測繪要素;另一方面,測繪人員需站在工程準備、實施與驗收階段擬定不同的測繪方案,確保能夠為各個階段的土地資源開發提供充足的資料,使土地資源的從屬關系更明確。本文基于土地整治工作中測繪技術的作用展開分析,在明確技術運用要點的同時,期望能夠為后續土地整治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參照。

關鍵詞:土地整治;測繪技術;城市規劃;信息化管理

隨著我國城市經濟與功能體系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目前空閑、不合理、低效利用土地資源的狀況也越來越多,此種狀況不但會造成極大的土地資源浪費,而且也會使城市土地資源儲備量持續處于緊張狀態,使城市人口密度等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因此,如何通過土地整治工作使城市用地集約化,使耕地與土地產能提升,便需要相關部門對測繪工作給予重視。

1 測繪技術的作用分析

首先,現代測繪技術基于地域網格化與數據化的管理模式,能夠通過測繪圖紙等資料更簡單的展現地域水土環境特征,由比例尺與控制點坐標展現更為詳細的地理信息。其次,全站儀等測繪裝置的運用,同樣能夠為地理信息系統的構建奠定扎實的資料基礎,使城市數字化的進程得到更好地推動,為城市公共功能空間的管理提供幫助。

2 測繪技術在土地整治中的運用

2.1 準備階段的運用

根據土地整治工作操作流程,土地整治項目前期準備階段涉及項目選址、專項規劃設計工作,這些工作都需要將測繪單位測量的現狀地形圖作為工作底圖?,F階段,地形圖的測量通常采用GPS技術,并通過RS技術進行遙感影像的獲取,為選址工作提供準確、有效、大范圍的工作底圖。

GPS技術在我國的研究起步大約在80年代,90年代后GPS技術在研究、開發以及應用方面得到長足的進展,這使得測繪工作發生革命性變化。地形圖測量時,遵循先控制后碎步的原則,因為GPS具有全天候、高精度、高效率、不受通視影響的優點,采用靜態GPS進行控制測量,利用靜態GPS在野外進行至少40min的數據接收,通過軟件進行數據的后處理,刪除不合理的基線,計算出控制點的三維坐標數據。RTK技術是以載波相位測量與數據傳輸技術相結合的以載波相位測量為依據的實時差分GPS測量技術,是GPS測量技術發展歷程中的一個標志,是一種高效的定位技術。土地整治項目準備階段地形點碎步測量就是采用RTK定位技術,它能夠實時地提供被測點在指定坐標系中的三維定位結果,并達到厘米級精度。利用RTK進行碎部點坐標的采集,結合南方CASS7.0進行數據的內業處理,按照項目的要求標注相應的地形圖要素,最后向項目承擔單位提供一套準確、實用的測繪資料。

目前,遙感測繪技術(RS)在迅速的發展和普遍應用。無人機低空遙感測繪與航天高空遙感,數據互補,測量精度不斷提升。對于較大范圍的土地整治項目現狀地形圖的測量,使用低空遙感能夠快速穩定的獲取地面的地理信息,減少了人工的投入,降低了測繪成本。利用遙感攝影能獲取大范圍的地形數據及其正射影像數據,在項目選址和規劃階段能夠提供更加直觀的地形和土地利用狀況,為土地開發整治規劃提供科學的數據信息,使土地整治工作更加優化、合理,達到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增加土地利用面積,提高農民生產收入的目的。

2.2 實施階段的運用

土地整治一般包含土地平整、農田水利、田間道路、農田防護和水土保持等分項工程,為確保工程能保質保量的完成,施工單位必須要嚴格按照施工圖設計及相關流程進行施工,將施工設計圖上的工程如實的反映在相應的地形地貌上,即施工放樣。從工程角度來看,施工放樣流程是否規范,數據審核與校對是否精準,都是決定工程質量的要素,若是放樣數據稍有偏差,都可能使場地資料產生誤差,影響后續工程施工進程。

基于以往土地整治經驗及資料可知,測量設備的選擇主要可分為水準儀、全站儀等儀器。其中,水準儀是較傳統的高程測算儀器,在水準泡及U型管校準后,便可通過平行實現核對指定位置的水準尺刻度,以此判斷不同位置的高差,為后續土地平整等工作的開展,提供確切的資料;全站儀是基于網絡信息技術平臺衍變而來的測量裝置。全站儀可通過測站與基站間數據的傳輸與區域網格判定不同位置的不同高程,同時還可基于信息平臺對坐標數據進行調整與轉換,建立放樣數據庫的同時,能夠為數據坐標點錄入工作手簿內,以便土地整治數據的管理水準得以保障。對比可知,全站儀精度與效率遠高于常規的水準儀,因此在現代土地資源整合工作中的應用較為常見。

另外,為更好的控制施工測量的水準與精度,測繪人員還需遵循以下原則:

(1)測繪工作前,測繪與管理人員需明確施工圖設計者的意圖,并嚴格按照規范與標準的要求開展測繪工作,以便使數據內容具備針對性。

(2)在現場測繪期間,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勤測、復測的流程,做好每個數據的審核與校對,并嚴格控制數據的精度與真實性,以便得知土地資源的實際狀況。其次,測繪人員需掌握相關的工程規范與設計標準,以便在測繪過程中有意識的處理數據,為后續工程設計與施工提供可參考的意見。

(3)所有測繪工作結束后,測繪人員需將相關資料分類保管,并交予工程監理單位進行復核,確保資料內容無誤,再由監理單位簽字,以便為竣工驗收工作提供參照。

2.3 驗收階段的運用

當工程處于竣工階段時,為更好的了解工程的施工質量與規格參數,通常驗收部門需指派測繪人員結合圖紙內容逐一對工程結構尺寸、高程、平整性等資料進行核對,確保所有資料均與施工圖紙內容要求吻合,且施工質量無問題,才能結算工程款。

期間,測繪單位需提前做好工程地形與工程結構的資料調查,明確測繪工作的要點同時,向項目相關部門遞交驗收材料,以便為工程量的核算提供幫助。另外,為更明確土地資源的從屬關系,待工程竣工后,還需展開地籍測量工作,通過全站儀裝置能夠更迅速的了解工程土地資源的利用狀況,以便從法律角度判斷土地權益,避免出現土地糾紛等問題。

3 結束語

測繪技術在土地資源整合工作中的有效運用,既能夠為地理信息系統的創建提供充足的資料,使數據庫內的信息資源更加充足,同時憑借全站儀等測繪設備的運用,同樣能夠降低土地測繪的整體難度,使整體檢測效率與精度得到顯著提升。故而,在論述土地整合工作中的測繪技術運用期間,必須明確測繪工作的流程與操作要素,基于準備、實施與驗收階段的要求,確定適宜的測繪方案,以便使土地資源整合的水準得以持續保障。

參考文獻

[1]孫一男.淺談土地整治工作中測繪技術的運用[J].城市地理,2018(4).

[2]田澤民,馬建喬,常建保.測繪技術在土地整理中的應用與探討[J].科學中國人,2017(17).

[3]陳玉雁,王智力.論測繪技術在土地開發整理工作中的應用[J].城市地理,2018(8).

[4]吳松槐.現代測繪技術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應用[J].環球人文地理,2017(7).

猜你喜歡
土地整治測繪技術信息化管理
礦山開采監測中測繪技術的應用方法分析
淺論測繪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
淺析山東省臨沂市耕地保護與利用
新形勢下丘陵山區土地整治對土地利用的影響分析
基于統計學理論的中國土地整治框架體系
光山縣實施土地整治項目助推精準脫貧方法研究
探討測繪技術如何在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公司信息化管理與經濟效益提升研究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運輸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