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詩人新論:主體性的正面形塑

2020-11-18 01:59陳仲義
當代文壇 2020年6期
關鍵詞:內化

摘要:詩歌文本的構成,比一般文類更多植入詩人主體性。傳統詩歌主體,往往形塑為“文如其人”的統一形象,從而贏得較高“價位”,也因此出現普遍的詩人“分級”考量;同時賦予主體的多重角色分類。在倡導主體人格“精氣神”的正面建構時,不應忽視詩人的特殊稟賦,無論隱秘的基因或是偏愛的詞根都是織入文本經緯的血肉。當主體性多種成因內化為文本自身,才是主體性的真正顯明。

關鍵詞:詩人主體性;正面形塑;內化

一? 主體形塑與分級“價位”

談論詩歌和詩歌文本,無法回避它的生發者、主宰者——詩人主體性。站在文明“制高點”上,人們希望詩人的主體性除了表現對歷史、文化的批判外,還表現在對人類生存境況的揭示,在終極意義上對人類整體生命的悲憫關懷而有所“救贖”。由于文體特點,主體性通常變身為“代言人”身份,不斷追問與質詢有關生命價值、意義、自由、美等人類高級精神活動,詩人往往被拔高為“以自己潛心的不懈的寫作重構一個精神王國,一個超乎現實之上的偉大幻象——人類精神的烏托邦。一個偉大的詩人必定是一個偉大的理想主義者,一個創世者、受難者,一個創造歷史和人類美好未來的戰士?!雹?/p>

20多年前,筆者曾懷揣青春的熱情與虔誠,極盡主體性之贊美:詩人,永遠被自身的靈魂烈焰炙烤著,那種煎熬有純屬內在的沖動本能、原欲,還有歷史的憂患,現世的生存壓抑,文化的沉醉與喚醒,種族遺傳,以及彼岸的召喚。那種被靈魂之火燃燒又以自身火焰去照映別人的人都是一些偉大的犧牲者。因此我們說,詩人,每時每刻都全身心走進你的靈魂,享受體驗你生命的全部形態和細節。創傷、痛楚、欣喜,不僅僅來自呼吸、血液、骨骼、神經樹突,來自力比多、前潛識的隱蔽沖動,更閃耀著那被苦難孤獨的礪石打磨的靈魂的火光。須知,一次次拷打追逼個我的靈魂,也就是一次次提升照耀人類的靈魂;一次次審訊個我的良知,也就是一次次催動人類的智慧;一次次懺悔個我的墜落,也就是一次次拯救人類的出路。②這段話委實回應了海德格爾關于詩人的本源:

對眾神我們太遲

對存在我們太早,存在之詩

剛剛開篇。它是人

——《詩人之思》

現代詩人敏感到人與世界的離異、人與自然的離異(還包括“人與人本真自我的離異”),已然構成現代生存的最大困窘。恰恰是由于這個世界精神的殘缺、破敗、荒蕪,詩人才要主動賦予它以高貴的意義、詩性的溫暖、神圣的愛和永恒的敦促?,F代詩人不僅能高度感受存在的遮蔽,更要勇敢地擔待荒誕、絕望、虛無,以良知和愛心關注人類瀕臨精神的萎頓。一個真正的詩人,即使不能成為人類的神明,起碼也能成為自己精神的上帝,首先是對自己靈魂的關注和照耀,而要堅固這一詩的立足點,其關鍵是決不放棄對價值與意義的追尋。③

本質上,詩人是“靈魂維護者”。暫且撇開科學對靈魂有無的爭論,筆者對靈魂自定義為“靈魂是人的精神制高點”,而占領靈魂的高地需要詩人人格的光芒力量——這在很大程度取決于詩人的宇宙世界觀、倫理、情操、襟懷、洞察力、敏感、想象,以及付諸詩語的綜合力總和。不可否認,詩人的主體性,通常被放大擢升,賦予形形色色的桂冠。譬如神話時代詩人是神的代言(古希臘羅馬);蒙昧時代詩人是“靈魂在那一瞬間的閃光”(中古阿拉伯);啟蒙時代“詩人是世上沒有得到承認的立法者”(雪萊);轉折時代詩人是神秘的“通靈者(蘭波);荒原時代“詩人是種族的觸角”(龐德);貧困時代“詩人是尋訪諸神逝去的蹤跡?!保ê5赂駹枺?危機時代“詩人是報警的孩子”(勒內·夏爾);混亂時代“詩人永遠是意義和秩序的捍衛者”(J·浮文茲)。

上述界說,多少帶有烏托邦傾向,這是人類為擺脫困境的必要動議,而詩人的高下“等級”也自然形成排行,尤其是大詩人的偶像標簽,一直以來被熱議著。80多歲的詩評家洪迪先生曾多次提出“大詩人公式”,“大詩人=超現實主義+本土文化”。④筆者以為,大詩人的特質既現實又超現實,實質指向“超越性”是可成立的。至于本土文化,這個帽子是可以到處套用的,它屬于民族學之類的范疇,故本土文化只是構成大詩人的背景和資源,不宜作為大詩人的特質。

葉芝和艾略特之后英國最重要詩人奧登,在《19世紀英國次要詩人選集》序言中提出大詩人五條件(至少滿足三個半)。1.必須寫得多。2.必須展示題材和處理的廣泛性。3.必須展示視野和風格的明白無誤的獨創性。4.必須是詩歌技巧大師。5.成熟的整個過程必須持續至他逝世。余光中將此段話壓縮為十個字:多產、廣度、深度、技巧和蛻變。且轉換為:普遍性、深邃性、博大性、持久性、獨創性、超越性。⑤余光中給出的條件可謂十分全面,容易取得共識。大陸這邊,民間批評家邱景華提出三條:一、表現時代和民族的廣度和深度;二、詩藝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融合;三、影響的廣泛性和永久性,與余氏比較接近。⑥沈奇在《無核之云》里耍了個花招,故意將條件閑置,改為:優秀的詩人深刻地解說世界;平庸的詩人生動地模仿世界;天才的詩人輕松地創造世界——不妨看作是另一種靈活的變相要求。⑦而大跌眼鏡的當屬美國當代超現實主義詩人布萊,他宣稱詩人三個必不可少條件:過普通人的生活;熱愛大自然;保持皮膚一定的濕度。⑧這樣的條件簡直讓人瞠目結舌,百思不得其解:隨便在南方的沼澤地找一找——不是要有多少灌木就有多少嗎?!

從大詩人的要求、條件出發,人們自然饒有興味展開“分級”考量,筆者試將本行當的從業者分為五級,并給予自定義:

大詩人(大家、大師):開一代詩風或作為一代、幾代集大成者。

重要詩人:某一歷史時期或某一流派的領銜者、或某類詩歌的開拓者。

杰出或優秀詩人 :極具風格或某一范式的突出者。

一般詩人 :脫離模仿的自立者。

詩習者:處于描紅階段者。

畢竟天才詩人,集大成詩人多少年才出一個,所以契科夫才會說:世界上有大狗小狗。所有的狗都應該叫,大狗有大狗的叫法,小狗有小狗的叫法。就按上帝賦予它們的嗓子叫好了。每個詩寫者在詩歌“段位”上立足時,無需太在意爬升的去向或他人的“安排”,而應專注于如何打造“這一個”好嗓門。

2017年,丁先來出版了《詩人的價值之根》,從文化人類學角度論證詩人的精神、使命。高蹈的精神氣象,全方位給出正面形塑:詩人是為了表達人類幽深的心靈而存在之人。是為了在沒有夢幻的時代依然頑強地創作精神夢幻之人。詩人在人類經驗中占有一個重要位置,為了凸顯自身的價值,他就必須堅定地走能通向人類幽深心靈那條道路,并成為人類深層精神夢幻的展露者。⑨問題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現代語境——詩人褪下光環,帶有更多凡夫俗子的成分,面對這一新變化,該如何以“高尚普通人”的身份認同來發聲呢?

詩人沈葦,依然執著地維持大愛的基本倫理,特別有幸福感:“我曾希望自己做西域三十六國隨便哪個小國的一名詩人。在數千人甚至只有幾百人的綠洲上,母親們將我的詩譜成搖籃曲,情人們用我的佳句談情說愛;我的詩要給垂死者帶來安寧,還要為亡靈們彈奏;我要走村串戶朗誦詩歌,在閑暇季節到曠野去給全體國民上詩歌課?!雹庠娙死罾?,則堅守底層民間,做出自嘲反諷:詩人是令人嘲笑的流浪漢,是被人愚弄的窮光蛋。是世人害怕的精神病,常人躲避的變態狂。自卑或者自負,超?;蛘邿o常。被囚禁或者被流放,被打擊或者被排擠。思想的信徒,靈魂的忍者。被世俗槍斃的異端,被社會宣判的另類??嚯y的深刻,不幸的刻骨。單純得要死,復雜得要命。命運的角斗士,人生的殉道者。出類拔萃,索居離群。11

將詩人從神壇、祭臺上請下,也從鬧哄哄的集貿市場回歸,筆者更愿意就“當行”的基本職能,給出“從業者”的幾條“達標”線:

一、自我對話:現代詩人本質上是在心靈深處從事自我詰辯、自我說服、自我清潔的作業;早期那種直接、獨白的宣喻已然變為偏重復調的互動“交流”——在靈魂的層面上,反復進行自我磨礪、自我磋商。

二、類群代言:現代詩人從神與上帝的“代言”退回到存在領域,是歷史的必然。但這并不意味著甘于日?,嵭?,入土為安。而是以“個我”身份,言說少見、未見的“詩性真理”,以及重新擦拭“普適真理”,乃屬義不容辭的職責。

三、精神騎士:現代詩人無法徹底摒棄烏托邦氣質,即便和各種“假想敵”——制度化的、世俗化的、物質化的、工具理性的風車作戰,最根本的,也要保持一以貫之的“獨往”氣質。

四、思維冒險:現代詩人所從事的是感覺、想象、靈性、智性的思維風險工作,這是他區別于其他行當的基本點,如果勉為其難,或欠缺才情,還是趁早改行為好。

五、語言煉金:“煉金術”是十八世紀西洋詩歌的耀眼勛章,至今并沒有過時生銹?,F代詩人作為語言“爐前工”,一直在火燒火燎的前線承擔語詞的鍛造重任。所有語料外化為出色的詩語,乃是對詩人能力的最高獎賞與檢驗。

二? 主體人格的正面建構

社會學的人格相對講究統一完善,可供追摹;詩學上的主體人格因其特異而多糾結分離。但不管怎樣,構建詩歌文本,永遠離不開詩人人格“打底”。一般而言,人格的精氣神高低,經常主宰文本質量的好壞。詩人主體人格,意味著要在文本中實施個我形象的最高塑造。而“自我形象”其實是作為文本的“鏡像”副本,由內在“自我”與外在“他者”共同打磨,才最后形成讀者接受的效應。自我形象強大時,“副本”可能直接左右主本,通過強烈的主體性抓住讀者,并以此制勝;但自我形象有時弱一些,或有時隱匿一些,其實也沒太大關系,只要“他”溶解在文本其他質素中,默默地釋放能量,也夠得上帶出一個“影子部隊”—— 如果做得好的話,隱性的自我形象依然不乏光彩。

普泛地說,文本自我形象的塑造使詩歌主體儼然成為詩國中的帝王,他以突出的崇高感、力量感、道德感作為表征,往往顯現為自我與存在的夸張性搏斗,且成為公眾文化符號,成就了千千萬萬人向往的——人類自我實現的一部分。愛、溫情、良知以及尊嚴、自由、獨立的張揚,都是關乎人的自我塑造不可或缺的重大元素。君不見,人心的荒漠多么需要至愛的滋潤;愚頑的天性有求于良知的牽引,陰暗的心理渴求神性拂照;萎頓的人格急待圣水洗禮。任何過于偏移個我陰暗面的渲染,其實都是有悖于人類——這位奇特設計師的善意。為使人的塑造走向全面完善,一方面,那些過于夸大渲染人的殘缺、黑暗、破損部分,還是應該有所收斂,以免過分偏激偏斜。另一方面,現代人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那是人與世界的離異和人與人的離異,在充滿娛樂至死和自我放縱的下墜中的掙扎,不應逃避針砭與提醒。故正能量要求:詩人的自我形象應鎖定在較高起點上,“為民族擊鼓者;為人民吹角者;為萬物撫琴者;為心靈擊節者”12。

無論幸福還是苦難,心靈與人格互為磨礪。海德格爾非常認同在世界之夜,深淵之地必須被體驗和忍受。荷爾德林用“平衡的純潔”,將四處分散的力量聚集在一個黃金般的中心,日夜呼喚著自然、美與神明;里爾克用心中的“船”,將不可征服的阻力化作一串串悠揚回旋的歌吟,在時間中定格;惠特曼強健的交感神經統帥著骨骼、血液、心臟和新大陸黎明的野性,放浪與清新合為一體;阿萊克桑德雷即使在休憩時,也會在面頰下的小小螞蟻與綠草中尋覓“預言與先知”;帶鐐銬的曼德爾斯塔姆,以阿克梅派特有的虔誠肩起丘特切夫的石頭,構筑神秘的精神大廈;奧登自覺在心靈深處建立起包括家庭主婦、僧侶、小丑、負責新兵訓練的軍曹在內的檢查團與陪審團,以保證詩歌品格的自審與包容;布羅斯基在苦役與流亡的道路上,跨上“處于黑色的穹窿也比它四腳明亮”的黑暗坐騎,無怨無悔;埃利蒂斯用“世界上最后的氧氣”,譜寫英雄挽歌而集結起所有的迷戀與執著;奧克塔維奧·帕斯以深邃的洞察與敏銳的眼力,締造“太陽石”般的骨架與“民族圣經”……在打造人類精神的“制高點”時,這些世界級詩人幾乎不約而同。

再對比一下白銀時代,便會抱憾中國現代詩人的人格建構一直處于失重之中。即便表現最好的胡風、穆旦們也有動搖、妥協的時刻,遠遜于通往西伯利亞沼澤地的“樺樹林”們,這與中國缺乏堅韌的人格承傳有關,與溫柔敦厚的詩教有關,也與中庸之道有關。始終保持脊梁堅挺如黃翔者寥寥無幾:“在精神上具有足夠的尖銳和犀利,而不尋找退避的掩體、蜷縮于疲倦、膽怯和懦弱之中。不滿足于舞文弄墨并以此視為維護自身尊嚴的首要條件;也不自視卑微,回避對精神專制的反叛和抗爭。不安坐犬儒的下座、不佯裝得道而沉默。在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條件下注定選擇做鮮血淋漓、遍體鱗傷的圣徒,而毫不遲疑地占據精神角斗士的角色和位置?!?3

在當下,在詩人身價一落千丈的非詩時期,這些“古怪的精靈”們,動不動被嗤之以 “癲癇者”“癮君子”,或“左半腦灌水”的戲謔。不過,仍有一些人堅持“詩人理應成為權力和市場最難消化的一根骨頭”(梁雪波);“更接近于宗教的關于一個人的心靈皈依般的對某種信念的堅守、努力和抵達?!保ㄊ蕾e)。所有這些極具個人生命意識的啟明與人類普遍價值的救渡,無論膜拜歌唱、漫游冥思,揭示領悟,追索求探,都少不了強力意志。強力意志通常被視為“自我膨脹”,其實并非壞事,某種意義上恰恰是詩人主體人格的博大與擴張,并對稱于極度自由形式。而與之相反的主體的自我節制,也并非下賤物。內斂式的“退縮”,應看作主體毋寧以不動聲色的面目隱匿、內化于文本織體,在萬千經緯縱橫的縫隙間悄悄綻放自我——這,或許更符合當下生存境況?總之,不管以何種逞強或偏衰的方式經營主體,在自身與他者作用下此消彼長,都得堅韌地穿行于文本的字里行間,或幽幽地發亮,或熊熊地燃燒,或半明半昧地保存溫熱。這些都是詩歌鮮明的主體性區別于其他文類主體的重要特征,也是詩歌更容易打動人心的隱秘所在。

21世紀以來,處于邊緣的東南一角——以世賓為首的“完整性寫作”,高蹈著詩人的人格精神與夢想,在自然百孔千瘡、諸神遁走無蹤的時代,重提詩人法則——重返人性大地,把普遍的良知、尊嚴、愛和存在感植入個體心靈,以此抵抗欲望化對人的侵蝕?!巴暾詫懽鳌闭呱钋畜w會生存世界的破碎,但他們不隨波逐流,不為自己的苦痛、挫折或得意而改變立場;他們不是反對派也不是贊成派;他們發出的詛咒或贊美與自己的生存境況無關;他們是那些對生命有所徹悟的圣徒。他們也是些矛盾重重、同樣在這個破碎時代生存的人,但他們不以此為籍口,不以此把自己當物、當工具,縱使他們像所有人一樣被濺滿了周身的糞便,也堅定不移地以清潔的心靈面對世界,因為他們知道詩歌高于他們的人生,總有一天詩歌會把他們帶往澄明之地。因此,他們以一生或更長的時間努力著,蕩滌著、建造著。14“完整性寫作”推出一系列文本,特別重視人格精神在文本中的建構與融入。 70后的梁雪波值得關注,在娛樂至死的當下,他的“斷刀”系列寒光凜冽。斷刀本身就是個很豐沛的精神具象,既殘缺又殘缺得無比鋒利:斷刀聚集著炸雷、緬懷的光、無聲的征召、更迭的風暴,它屬于午夜的神經、新鮮的麥茬、燭焰在鋒刃上疾走和插滿羽毛的鐵鳥。文本中始終閃耀著決絕、血性和鐵質。在柏林墻、老木頭、強拆、斷指、開胸等現實敏感題材上,“斷刀”一如既往地做著旋轉般楔入,以堅硬對抗堅硬,以靈魂鑄就靈魂。在集體失憶的疲軟中,梁雪波加大稀缺性元素,用各種隱喻或直接的“釘子”,釘入我們時代的厚墻,那是一種尖銳、韌勁的介入性。沒有主體的巨大擔待,沒有鐵血情志與純真操守,是很難做到這些的,尤其在軟骨癥盛行、普遍缺鈣的年月。

陳先發的人格建構表現得較為成熟。他說我們身上,儲存著無比充沛的對普遍性正義、良知和美的感受力,也正是這三個基點構成他人格底座。尤其是不僅要做到“詩以載道”,而且還要載更多的道:載批判現實主義的道,也載東方哲學的道;載街頭政治的道,也載生存之雞毛蒜皮的道。15健全人格的探照下,讓他避開當下詩學某些狹隘、偏執,開始進入恢弘天地?!耙徊啃略姲倌甑臍v史,既是新詩誕生、發展、走向成熟與壯大的歷史,也是現代詩人人格不斷覺醒、成熟、堅定與高揚的歷史。而沒有了現代詩人人格的新詩史注定是黯淡無光的,新詩也會失去了詩歌應有的人性的尊嚴、美好與榮耀,進而失去其詩歌美學的合法性與存在感”16。人格的自覺,貫穿他“紅藍白”三個寫作期。晚近階段,他秉持“詩學就是心學”,并以其卑微作為對抗虛無的最后手段17,從而精心打造貫通古今的“九章”(從《頌九章》到《不可說九章》),相信憑借如此人格與功力,終將完成他心目中的“大詩”。

當然,精神眺望與實際生活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事實上,人們更愿意看到詩人形象,是像普通人那樣的親切交談者:他通常是在空無一人的地方,自言自語地說話,向一個隱秘的人,一個抽象的人說話,說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如TS·艾略特與“荒原”交談;斯蒂文斯與自己“奇妙的玄思”交談;艾倫·金斯堡與“一代杰出的頭腦被瘋狂毀壞”的垮掉一代交談;葉塞寧與俄羅斯鄉村荒涼而孤寂的“田園”交談。他們的交談是敞開的,坦率的,細膩而敏銳的,體現出時代的特征。不僅僅是和活著的人們交談,也要和有生命的、沒有生命的世界交談,和看得見的、看不見的東西交談。18正是在交談中,詩人把自己徹底交給語言,交給他正在孕育的每一首詩。

總之,不管主體的強大壯碩或弱不禁風,平實穩健或激進躁切,高調喧嘩或默默無語,總是以鮮明的影像“疊印”于文本之中,哪怕影子般游走,多數時候仍會被理想讀者一一辨識?,F在,我們尾隨巴什拉,將元素周期表里的住戶“分配”給有特色的詩人,作為門牌也好標簽也罷,我們能否見著兩者的“互文”性?例如稱鄭小瓊為鐵質詩人,是因為她的職業、寫作對象、她的資源、靈感,她的語感、言說、修辭、風格,無不與鐵質、鐵塊、鐵意象合成一體,《女工記》本身就是一堆粗糲的鐵礦石。周倫佑與碳元素關系密切,碳原子的最低排列為石墨狀,最高排列則達到金剛石硬度,周氏的一系列潛在寫作,吻合堅韌超拔的屬性,稱其為金剛詩人豈無一點道理?潘維有個昵稱叫“江南液體”,甜膩、粘稠、濕漉漉,散發著潮濕與慵懶氣息,成全其愛情詩寫作,名篇《今晚我請你睡覺》迷醉了多少少男少女,毋寧將其改稱為乙醚詩人,恰如其分嗎?硝化甘油是種黃色稠厚的原始烈性炸藥,其威力多么適配楊春光憤世嫉俗的秉性—— 一直以來他都在從事詩歌禁區的“爆破”作業,提名他為硝化甘油詩人或雷管詩人,應該不會引起爭議?多變的乙烯,既可合成纖維、橡膠、塑料,又可作為水果菜蔬的激素催熟,這讓人想起臧棣的“叢書”“協會”“入門”系列寫作,峰回路轉,變化莫測,授予臧棣乙烯詩人應該可以高票通過?液晶保留了多向異性的排列特點,形成晶體與液體兼容的中間態,伸縮自如,可塑性強,西川這位變體跨界的多面手應該夠得上液晶詩人的名號?此外,磷的超低燃點只有攝氏38度,一觸即發,讓人立馬聯想爆發型的火柴詩人?三氯氰胺近年名聲極壞,其實它一向游離族群,孤寂守身,獨來獨往,隱逸性詩人如果帶上她的遺傳密碼,會不會落下一頭臟水?無毒、無味且極易揮發、升華的二氧化碳干冰,給久旱的大地帶來酣暢的“及時雨”,能否為干預性詩人穿上形象的外套?而到處“鉆營”的二氧化氮,大概可與東躥西跳的詩歌掮客畫上等號?而超?;顫姷姆?,穿針引線,則應該是詩歌活動組織家了?

三? 主體性的特殊稟賦與后天培育

主體性建構,終究還要看先天與后天的有機結合概率。人們向來推重先天稟賦,有人總結出詩人成才五項指標(或曰“五情商”):敏感——對自然萬物明察秋毫的觀察力,對所處人世環境洞若觀火的體察力,對語言文字天生的敏感性;善良——天生一副替人擔憂、替不相干者落淚的菩薩心腸;性情——屬于既有怒發沖冠式的豪情,又有對異性多情的“情種”;率真——是屬于身體里的“童真”,常被世人誤作傻蛋或神經質,但能保持終老者的不多;孤傲——無功利、無城府前提下的清高之傲。并且給出量化計算:每個選項各20分,滿五項為100分。19雖是一家之言,還是代表了先天權重大于后天修習的共識。實踐證明是有道理的。比如有這么一種人,先天長著一副“反骨”,本能地反抗一切習俗、威權、偶像、教條。這種精神氣質滲透到文本里,讓人聞到一股極富叛逆的味道。的確在生活中有人天生就生得勇敢、勇猛、勇毅、勇健,敢作敢為;有人天生就是膽小、退縮、謙讓。雖然后天可以加以錘煉改變,但先天那些內在的DNA密碼,最終還是起了決定性作用。也有人提出《詩人氣質“五因”說》,分別為“純、苦、醉、淡、遠”。在生理體液與心理類型相結合的研究中指出:純——人性基質——赤子之心;苦——生命體驗——存在之憂;醉——精神釋放——自由意志;淡——審美觀照——優雅氣度;遠——心境超越——哲理趣味?!拔逡颉痹氐南嗷ト诤?,構成詩人氣質的鏈環,最后達成生命——藝術的靈韻之境。20

極端地說,氣質決定一個詩人的長勢與走向。筆者一直以來有一個固執的理念:詩人是成人的嬰兒,本真應為第一要素。沒有世俗的喬裝面具,沒有矯情造作,唯有以直覺與想象發聲;敏感的觸須,每天面對世界每天的清新,嚎啕或歡笑,怨懟或微笑,皆以本色本真的放大來對待……成長之后,依然沒有涂改、也很難涂改某種“傻逼”的“偏執”。真誠、憨傻、偏執,三者加起來接近于半個瘋子——夸張性地成為詩人的“徽章”。他是那樣好奇,總是孩童般睜大眼睛,追逐每一片云的翅膀,撫摸每一株詩的含羞草。他是那樣神經質,因為一句黑夜禮贊,整夜失眠,因為半聲呻吟,自我譴責,為一個細節,他用半生的橡皮不斷擦拭。他是那樣潔癖,不允許書桌,拉下一張廢紙,寧可留下空格,也要等到漫長歲月篩選出那唯一的字。這個成人的嬰兒,“怪異、費解、陌生,仿佛來自另一個星球,另一個我們不曾到達的國度”,他撥弄另一架語言算盤,不按常規地加減乘除,任由“激烈地說,極端地說,片面地說,夸張地說……”21。說得大千世界、萬事萬物上的硬殼出現裂痕,出現重新組合,出現另類的精神風景。

沒有機會給詩人的特殊氣質做測試,但相信只用普遍通用的神經反應測試模式,諸如感受性、耐受性、敏捷性、興奮性、可塑性、情緒性、穩定性等幾個參數,多數詩人的指標立馬現出不同于常人,這是職業特點。如同優秀運動員的稟賦——反應頻率、肌肉記憶、瞬間爆發力一定明顯優于常人。22所以說詩人是很難培育的,也才有“天才詩人”“天生就是詩人”之說。23而真正的秘密是詩與詩人的關系。在這點上,詩人長期陷入誤區,以為自己是詩歌的帝王,完全可以駕馭一切。殊不知,經常是他在寫詩,實質上詩在寫他。極端地說,是詩駕馭了他,主宰了他,詩反過來寫他。這就意味著詩一旦進入生成狀態,所謂主體性蒸發了,主客體泯滅了,才是詩寫的最佳狀態、最高境界。在兩者關系上,多數時候水乳交融,少數時候相悖分離。有人在比較之后得出“高下”:“詩比詩人更強大。詩比詩人更永恒。詩只是通過詩人而具有形式。詩是酒,詩人只是器皿,詩盛滿了它,又溢出來,世界上激蕩著這圣潔濃郁的香氣?!?4

就閱讀效果而言,文本的力量肯定遠遠大于人本,但就生發而言,沒有詩人哪來文本?重要的是,詩人要擁有怎樣優勢強旺的主體性,且出色地融入詩本織體,才算水到渠成。離開文本,詩人一文不值;但融入不夠,也難能超越主體產生涅槃。事實上,文本完型之后,主體即告創造結束,應立即斷開退出,重新積蓄,聽從繆斯召喚,準備下一次進入。在這個意義上,詩人無需做過多的自詡、自闡,只需靜候等待,將主體性——包括從隱秘的基因到偏愛的詞根——自然而真摯地置入文本經緯,完成自身的歸宿。時代的浮華有如蠹蟲傳染,侵蝕當代詩歌殿堂的檁梁屢見不鮮。話語盛宴的背后,是情懷缺失、價值虛位和無所適從的“本根剝喪,神氣彷徨”。這就要求詩人要不斷追問,如何守住自我的最后底線。

注釋:

①劉蘇:《貧困時代的詩人》,《成言藝術》,http://www.be-word-art.com.cn/.

②③陳仲義:《詩的嘩變》,鷺江出版社1994年版,第210-214頁。

④洪迪:《大詩歌理念和創造詩美》,上??茖W出版社2008年版,第153頁。

⑤余光中:《誰是大詩人?》,載《余光中散文選集》(二卷),時代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

⑥邱景華 :《艾青之后暫無大師》,http://blog.sina.com.cn/283kh168.

⑦沈奇:《印若詩話·57》,http://www.docin.com/p-380112078.html.

⑧參見柯平:《做人與做詩》,《詩刊》2011年第17期。

⑨丁先來:《詩人的價值之根》,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50頁。

⑩沈葦:第十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獲獎感言》,《南方都市報》2015年4月26日。

11李磊:《詩人何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14def0101exuo.html.

12江非:《一份修訂的個人提綱》,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45f2270100co4z.html,2009.3.27。

13黃翔:《枯思日燭下——遼闊的心經之二》,中國詩歌流派網,http://www.zgsglp.com/thread-578895-1-1.html.

14世賓:《“完整性寫作”的惟一目的和原則》,《完整性寫作》(下),青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60-161頁。

15樊樊:《一種被扭曲的先鋒和傳統?——<當代詩人>訪談錄陳先發卷》,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c28c4f0102dt2b.html.

16劉斌:《新詩百年與現代詩人人格建構》,《詩歌周刊》2017年2月總248期,http://weibo.com/p/230418a3ab4d120102wxqp.

17陳先發:《對匱乏的渴求甚于被填飽的渴求》,《南方都市報》2017年4月23日。

18沙馬:《詩,與誰交談?》,詩生活poemlife.com/libshow-2213.htm.

19鷹之:《測測你的“詩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8037f80102dtx4.html.

20王正:《詩人氣質“五因”說》,《詩探索》2018年第3輯。為了證實“五因”的緣由義理,作者對八百年間(南朝—南宋),從《詩品》到《浪滄詩話》等16種著名詩論詩話進行統計,其中“苦”出現153次、“醉”140次、“淡”75次、“遠”214次,由此而確立五種因子。

21金汝平:《寫詩, 成為一個難題》,詩生活文庫,2016年4月30日。

22也有人用十二星座來檢視詩人氣質秉性,像雙魚星座:活潑、熱情、靈感、富于浪漫想象,矛盾、分裂。對應雙魚星座的詩人名單居然也拉出一大串:但丁、普希金、惠特曼、洛爾迦……姑且作為參考,難以成信。

23筆者長期從事新詩寫作教學的強化訓練,有些人表現似還不錯,但真正離詩人的“份上”還遠著,說明后天的大力培養,還是趕不上先天優勢。所以,每次遇上分外勤奮而缺乏天分的初習者,總是忍痛潑冷水,勸其改行。

24金汝平:《關于詩及詩人的隨想 》,《山花》2010年第11期。

(作者單位:廈門城市學院。本文系2019年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現代詩元素化合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9FZWB019)

責任編輯:劉小波

猜你喜歡
內化
讀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學四重奏
思辨:兒童哲學促學生道德內化的教學實踐
大學生內化“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思考
內化與升華
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三部曲
積極內化,語用能力提升的助推劑
探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內化于心外化于形之實現
厘清要點疏通學生閱讀內化途徑研究
論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的內化過程
內化與外化:鑒賞之二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