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客活動中“互動”的有效開展

2020-11-18 22:04曹莉徐燕斐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有效互動互動教學模式

曹莉 徐燕斐

【摘?要】創客活動離不開互動模式,但有效的互動模式并不是一個流程,不是教師的一廂情愿,而要站位學生需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互動中自主思考、分析、實踐、反思、創新。本文以我校開展的以物聯網創新為主題的創客活動為例,論述如何在開展創客活動中,站位學生,調動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互動”,開展有效的“互動”學習。

【關鍵詞】“互動”教學模式;創客活動;有效互動

所謂“互動”教學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動看作是在師生之間進行的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調節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境的交互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結構模式。

互動教育體現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符合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教育,教學做合一”。教學通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統一,是師生間的互動,相互交流、溝通,共同發展。學生只有經歷各種互動,才能掌握知識、技能與思維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我校教師摒棄傳統教學方法,不光在常規課堂上采用互動教學模式,在學校的創客項目開展過程中也經常使用互動教學模式。

在學校開展創客教育活動中,小組合作、小組探究,自主評價等教學模式受到熱捧,活動氣氛也是活躍高漲。然而,檢驗作品成果時,卻往往出現分層明顯現象:有些學生協作契合,作品有創意,大部分學生湊合組裝,更有少數幾個學生,暈暈乎乎不知道自已要做什么。細細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活動過程看似花團錦簇、熱熱鬧鬧,實則空洞無效的現象呢?這是因為我們的互動依然是教師單方面“動”得多,表面“動”,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而動,并非自發需求互動,因此學生的思維“動”得少,學生在每次的創客活動中為動而動,實則不知所謂。

我們的創客活動離不開互動模式,但有效的互動模式并不是一個流程,不是教師的一廂情愿,而要站位學生需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互動中自主思考、分析、實踐、反思、創新。下面,筆者就以我校開展的以物聯網創新為主題的創客活動為例,來論述在開展創客活動中,如何站位學生,調動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互動”,開展有效的“互動”學習。

一、情景激發“自發互動”

創客教學可以創設一種師生、生生互動的情境,讓學生的探索學習由被牽引轉成自發的積極探尋,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啟學生的積極思維。這是一種有效的探索方式,是我們創客學習努力追求的方向。布魯納曾說,“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的主動參與者?!?/p>

我校開設“物聯網創新”創客項目初時,學生對學習內容充滿好奇,積極參加。但隨著活動次數增多,學生對項目的好奇心變淡,加上急于完成文化課學習任務,開始出現學生遲到、請假等問題。此時在“物聯網創新”項目中,學生已經認識了一部分硬件,能簡單搭建外型并給與簡單指令。課程內容是:嘗試溫度、濕度感應器的使用。筆者作為項目教師就這一現象進行反思:學生對既定創客課程內容缺乏興趣,無法激發他們自主克服困難參加創客活動的動力,總體而言,他們對與生活相關的話題更感興趣。在開學初,學生都帶了一些綠植到教室,但一段時間后,一部分綠植疏于管理,要么干死,要么太濕而生病發霉。因此,在活動開始前,筆者帶領創客小組成員去每個教室對綠植的生存狀態進行了調查,并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澆水提示器”的情境。在這個情境下,學生活動立即活躍起來。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來采集數據、設計外觀、編輯命令,并相互商討,相互協作,自發互動,完成各自作品。這次的創客活動結合了既定課程內容,聯系了生活實際,通過創設情境引發了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項目的欲望,激起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自發的互動。

二、引探激發“內需互動”

沒有思考探索就不能突破前人,就不會有新的發現,就沒有理性的升華,更談不上創新。當學生產生了求知欲望,教師應該抓住機會,組織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探索。思考探索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內需互動”。教師要善于引導,而不是把知識借力全盤托出,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改變學生是個“聽話的好孩子”的思維習慣,培養孩子向主動、有效學習發展。

在我校的“物聯網”創新項目中,學生完成認識硬件,熟悉軟件后進入綜合創作階段。在引導學生綜合創作時,我們的案例是“感應垃圾箱”。筆者沒有把感應垃圾箱四分五裂地打開,而是讓學生先使用。使用后,讓學生總結這個垃圾箱的功能:能感應到人要扔垃圾,就自動打開蓋子,在人扔完垃圾后,它還能自動蓋上蓋子。這時,教師再引導提問:這個功能的實現,需要哪些動作?學生自發在小組里互動討論,有學生不自覺地拆開垃圾桶來研究,有學生自發記錄。在稍作梳理后,每個小組學生都很快完成作品,甚至有小組設計的垃圾桶還帶有除臭功能。這是“內需互動”帶來的成功。

三、質疑激發“創新互動”

愛因斯坦說過,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皩W起于思,思于疑”。質疑是探求新知識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識的動力。一個會質疑的小組才能形成“創新互動”,才能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要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大膽懷疑,敢于否定。在互動中,學生大膽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可以是對課程知識的懷疑否定,可以是對教師示范的質疑,可以是對同學作品的否定。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平等交流,大家有針對地進行討論分析?;顒涌梢约顚W生發現、提出、討論問題,無論結果如何,都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發揮學生潛能。

我們的獲獎作品“智能鞋墊”也是被質疑的對象。這個作品能感應穿戴者的體重。當體重超標,它能通過顯示器和語音提醒穿戴者注意飲食和運動。這本來是該作品的一個亮點,但很快被質疑了:穿戴者的體重并不能說明這個人是否肥胖,比如很胖的小孩使用這款鞋墊就不會被提醒。針對這樣的質疑,學生又自發地開始了“創新互動”,在程序設計中加入穿戴者選擇項。只有充滿質疑的小組,才能創造出更完美的作品。

四、歸納形成“系統互動”

從思維形式來說,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就是演繹推理,與之相反的則是歸納推理。在創客活動開展過程中,必須將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好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我們的互動活動都任由學生自發、自主、自由生發,那勢必導致學生的習得混亂、輕重顛倒、顧此失彼,使學生不能對所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進行很好的總結歸納,綜合運用。教師可以通過系統互動,對習得的縱橫聯系進行梳理,讓點、線、面逐步擴大,系統化,同時指出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的不足、發展方向等,便于學生根據需要靈活組合創新,助推學生思維高潮。

總之,互動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時時發生,但只有立足于學生,站位學生需求的互動才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發展,調動學生探索的興趣。在創客活動中,可以通過互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體現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最優結合,落實課程標準,培養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藍海峰.信息技術學科基于問題的互動式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Z3).

[2]蘇琳喻.小學Scratch課程中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

[3]田桂紅.淺談“數學歸納法”的教學設計[J].淮海工學院學報,2005(02).

猜你喜歡
有效互動互動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問題導引下的課堂有效互動內涵與特征
讓互動之花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綻放
推動有效互動,成就精彩口語交際課堂
淺談粉絲經濟與網絡造星的互動關系
英語教師課堂互動反思研究
基于快樂教學的投擲課教學研究
關注生成,激活學生認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