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良錚現代主義詩歌漢譯簡析

2020-11-28 07:20薛凡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詩歌翻譯翻譯策略

薛凡

摘 要:相較于一般的詩歌翻譯,現代主義詩歌因其自身的獨特性,對譯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而詩人翻譯家查良錚的成功實踐不僅佐證了翻譯觀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也對于今天的翻譯理論和實踐研究有著指導意義。本文以《駛向拜占庭》漢譯為例,簡要分析查良錚的現代主義詩歌翻譯實踐。

關鍵詞:查良錚;詩歌翻譯;現代主義詩歌;翻譯策略

英國著名翻譯家和翻譯理論家德萊頓(John Dryden)說:“沒有人能夠譯詩,除非他本身具備詩人的才華,且精通原作者和他自己的語言?!盵1]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詩歌往往通過高度濃縮的語言和富有韻律的形式來表達豐富的情感和意境,這也是譯詩難的根源所在。正如常言道,“譯事難,譯詩更難”。而作為特定時代背景的產物,現代主義詩歌特點更為鮮明,語言晦澀難懂,因此這類詩歌的翻譯難度更大,更加需要科學合理的理論指導。

一、查良錚詩歌翻譯理論

翻閱查良錚詩歌譯作,不難發現其譯詩實踐主要集中在即英國浪漫主義詩歌和英國現代主義詩歌兩類,因此他的作品更加扎實集中,更可見其深度。相比起他大量的傾注諸多心血的翻譯實踐,查良錚先生關于譯論、翻譯策略、翻譯原則的文字實在是很少,也只有偶在出版譯本的序跋里可見,唯一一篇正面談譯詩原則的文章是在批評與爭論的情況下而寫,其名為《談譯詩問題——答丁一英先生》。其中查良錚并沒有系統地闡述他的詩歌翻譯思想或翻譯理論,但他卻有很堅定的翻譯觀,從其具體的翻譯實踐中也可以看出查良錚先生對自己的翻譯觀的堅持和踐行:

1.反對“字對字、句對句、結構(句法的)對結構”的翻譯,這是查良錚對詩歌翻譯的原則性堅持,他認為僅就詩歌翻譯而言,最重要的是“把原詩的主要實質傳達出來”。[2]

2.以詩譯詩,重現原詩獨具的美學效果,即通過詩歌特定的形式傳達內容,以完整地發揮詩歌本身的力量。但也不能過于機械、因韻害義,為了押韻而押韻,反而會致使內容的缺失或歪曲。因此應該有整體性意識和對原詩的實質的考慮,進行“局部的犧牲”。

3.詩歌翻譯應該充分運用注釋指出原詩中的典故或文化背景,以幫助譯詩讀者獲得與原詩讀者相當的閱讀感受。

二、查譯現代主義詩歌賞析:以《駛向拜占庭》為例

查良錚對現代主義詩歌抱持著濃厚的興趣,而現代派詩歌往往是晦澀難懂,在“語言、形式和主題闡釋等方面存在很強的抗譯性”[3]。因此,與其浪漫主義詩歌翻譯不同,查良錚在進行現代主義詩歌翻譯時所做的嘗試是“陌生化”,即注重不過度闡釋,優先考慮直譯的方式來進行原詩奇特意象的移植,從而很好地把握了原文的精神內涵和章法結構。以《駛向拜占庭》一詩的翻譯為例,這首詩講述的是一位老人(或者可以說是詩人的代言人)“在思考生與死、靈與肉、情感與理性、衰老與青春、藝術與現實等問題”[4],而在詩的最后,老人祈求死亡降臨,讓他能夠擺脫肉體的束縛,獲得所謂的永恒生命。這是典型的葉芝后期現代主義的詩歌,語言簡練,風格平實卻極富表現力,口語化通俗化的同時又富有哲理?,F代派詩歌的一大特色就是豐富的意義,體現張力和復義性。羅選民曾說,“既然含混是原作創意之所在,那么譯者就沒有必要按照自己的理解消除含混”[5]。否則,詩中意義的豐富性也隨之消除了。

原作:

An aged man is but a paltry thing,

A tattered coat upon a stick,unless

Soul clap its hands and sing, and louder sing

For every tatter in its mortal dress,(W.Jackson Bate,1986:641-642)

查譯:

一個衰頹的老人只是個廢物,

是件破外衣支在一根木棍上,

除非靈魂拍手作歌,為了它的

皮囊的每個裂綻唱得更響亮;[6]

顧子欣譯:

老人到頭來只是一個廢物,

像晾在竹竿上的一件破爛衣衫,

除非靈魂拍掌高唱歡呼

它無常的外殼也碎成破爛,[7]

兩個譯本都抓住了“竿子支起破衣裳”的基本意象,但最大的分歧在最后兩句。查譯緊貼原文,“除非靈魂拍手作歌,為了它的/皮囊的每個裂綻唱得更響亮”,揭示了靈魂為肉體的死亡消逝而歡呼,畫面感十足,極具諷刺意味。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查譯所用“每個裂綻”其中保持的原詩的張力和復義性,這既指變老的過程,也可指死亡的過程。與顧譯對于“every”的省略處理相比,查譯保留了“每個”,放慢了肉體衰老進而消亡的過程,與此同時靈魂卻是在歡呼,這樣建立了一前一后的順序,前后交織反而顯化了強烈的對立沖突,對于詩歌的實質的傳達就更為鮮明。兩相對比,顧譯里靈魂拍掌歡呼和外殼的破碎形成平行關系,原詩里老人對于死亡降臨的期盼被弱化了,且“碎成破爛”也少了一份張力,對比“每個裂綻”,這里恰好相反產生了快進效果,不免失去了原詩豐富的內涵意義。

原作:

Nor is there singing school but studying

Monuments of its own magnificence,[8]

查譯:

可是沒有教唱的學校,而只有

研究紀念物上記載的它的輝煌,[6]

袁可嘉譯:

世界上沒什么音樂院校不頌吟

自己的輝煌的里程碑作品,[7]

原詩中的老人希望莊嚴神圣的音樂來凈化和復蘇他的靈魂,可這大千世界里竟找不到教唱的學校,有的只是靡靡之音。這里詩人不僅諷刺了充斥著靡靡之音的世界,也是對本該教唱的學校卻只研究自己輝煌歷程的社會現狀的諷刺。由此可見,這種復義性在袁譯中沒有得到很好的保留,相較于查譯,袁譯雖然清楚明白,卻反而因為延伸而有些偏離原詩主題;而查譯乍一看不太通順,但是這種直譯呈現了兩個方面內容:有教唱學校(或音樂學校),但它們并不教唱、不做跟莊嚴神圣的音樂有關的事情,有無對比鮮明;所有這類學校都忙著研究虛無的輝煌,直接諷刺。因此查譯這種有選擇的“局部的犧牲”反而換來了整體意象的保存。

三、小結

現代派詩歌形式的不拘束、語言的晦澀帶來了內涵的豐富意義。從查良錚的現代主義詩歌翻譯實踐中可以看出,其翻譯策略的安排首先都是圍繞著一個重點:是否能鮮明地傳達原詩的實質,其次再強調實質被安排在什么樣的形式下。在移植意象時,大膽直譯往往傷害最小,過度的解讀和潤飾反而會強行抹去現代派詩歌的獨特價值。

參考文獻:

[1]陳德鴻、陳南峰.西方翻譯理論精選.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0

[2]查良錚.談譯詩問題——答丁一英先生.鄭州大學學報,1963(01)

[3]商瑞芹.詩魂的再生——查良錚英詩漢譯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

[4]商瑞芹、王宏印.查譯與顧譯“Sailing to Byzantium”評析.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08)

[5]羅選民.文學翻譯中的含混與消解.中國翻譯,1999(05)

[6]查良錚譯.英國現代詩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7]顧子欣編譯.英詩300首.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

[8]W.Jackson Bate & David Perkins.British & American Poets:Chaucer to the Present.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ich,1986

猜你喜歡
詩歌翻譯翻譯策略
闡釋學視角下的中國古典詩歌翻譯研究
詩意與詩體的“旅行”
淺談青島市公共標識語英譯現狀及翻譯策略
《作者自述》兩個譯本的對比賞析
旅游景點名稱翻譯的原則與策略研究
漢語疊詞及其英譯
國際會展用語特點及口譯策略
從格式塔理論賞析《西風頌》的不同譯本
龐德《在地鐵站》詩歌翻譯的概念整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