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

2020-11-28 07:47李大民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20年11期
關鍵詞:法制引導整合

李大民

【摘 要】由于道德內在于生活中,是生活的構成性要素,從小就對學生進行道德觀建設和法制觀培養,對于其今后的發展和能力提升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應與學生的生活緊密連接,以體驗學習為載體,整合優化課程資源,優化教學形式,以提升教學實效。

【關鍵詞】道德;法制;引導;整合;規則

我是一名道德與法制老師,小學道德與法治作為學校德育基礎課程之一,課程致力于在課堂上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觀念,其教學目標同時指向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三個方向,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對生活具有積極態度的人,一個擁有參與社會認知能力的人,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行為習慣、有優秀道德品質、有法治意識的人。由于道德內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構成性要素,從小就對學生進行道德觀建設和法制觀培養,對于其今后的發展和能力提升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應與學生的生活緊密連接,以體驗學習為載體,整合優化課程資源,優化教學形式,以提升教學實效。

一、注重兒童生活基礎,優化教學內容,規范行為習慣兒童的道德與法治意識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雖然課程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但并不是兒童生活的簡單翻版,其教育意義在于對兒童生活的引導,即用經過生活錘煉的、有意義的教學內容教育兒童接受社會規則、規范自身行為。例如,通過一年級上冊的“上學路上”一課,學生認識了交通信號燈,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學會保護自己;“校園里的號令”一課讓學生知道了各種鈴聲發出的指令分別是什么意思,能嚴格遵守班規,規范自己在課堂上和校園里的行為;而“玩得真開心”一課,則在游戲中寓教于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規范自己的行為。小學“道德與法治”對學生學習的引導,是與學生學習生活的需要一致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不同冊次中,同一教育主題,其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各有側重,但在小學階段仍呈縱向螺旋上升的趨勢,所以,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優化整合教學內容。

二、關注兒童生活現實,優化教學形式,感悟明理知行。兒童時期是一個人的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教育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采用兒童樂于、適于接受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所以,課堂教學應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生活基礎,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用學生自身生活的資源,運用感性活動的體驗策略,讓學生動用眼、鼻、耳、口、舌等開展感受認知,獲得直接體驗,在體驗學習中感悟明理、習得方法。第一,即時生成體驗。播放動畫片《粗心的小笨豬》,讓學生仔細觀察,幫助動畫故事里的小豬找出馬虎的原因:做事沒聽清、沒記清、沒看清、沒問清。學生通過觀察、傾聽、分享同學的體驗感受,通過個體思考表達,體驗生活中“小馬虎”的例子,知道哪些行為是“小馬虎”,是壞習慣。第二,參與尋找“小馬虎”的活動體驗。設立大眼睛檢查小分隊,讓學生尋找身邊的“小馬虎”,如掃地不干凈、紅領巾不整齊、放墊子不整齊、校服飯盒沒拿、作業做錯題等。第三,討論探究,自主體驗。讓學生分組討論,找到學習中“馬虎”的典型表現:忘記檢查作業,粗心大意;心急,漏做或做錯習題;書寫字體潦草,做事丟三落四;觀察沒有順序,思考缺乏條理等。而造成馬虎的原因是平時做事不認真,不細心,沒有養成細心想、專心做的習慣。學生最終明白“小馬虎”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麻煩和挫折,所以決心要改掉“小馬虎”的壞習慣,告別“小馬虎”,不與“小馬虎”做朋友。教學活動的游戲化設計,讓學生在明理的基礎上知行,習得方法,讓學生體驗做事要細心想、認真做,才能獲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由此說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式、技能,價值判斷的能力,以及對道德原則與法治觀念的領悟,都可以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形成。學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總結、提升獲得的經驗,這種教學以體驗學習為載體,達到落實課程教學的目標,擴展了知識的同時,讓學生習得了方法和能力。學生也在體驗學習中懂得了做事認真、細心是個好習慣,也初步體會、領悟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敬業精神。

三、聯系兒童生活實際,優化課程資源,內化道德品質。學校生活是一個人童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是每個兒童的權利。小學“道德與法治”應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優化課程資源,讓兒童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去感受、體驗、領悟,并獲得各方面的發展。而課程的資源是多樣的、開放的,可包括各種各樣有形的、無形的資源,如教科書、教師指導書、參考材料、互聯網、其他學科、班級或學?;顒?,校園文化氛圍;兒童的經驗、興趣,老師和同伴;兒童的家庭、社區中的各種物質設施,文化教育宣傳,傳統文化活動節日;自然界中的動植物、山川、自然現象等。整合優化、利用好這些資源,能使課程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我們的校園”一課時,巧妙結合校園文化底蘊、社區文化教育宣傳基地的資源,設計了三個教學活動:第一個活動:課前舉行攝影展,讓學生把校園中最美、最喜歡的一景拍下來,投票選出校園最美一景。投票結果是學?!罢龍@”一景獲得第一名,因為正園里有與校名有關的名人雕像,而那位名人,正是學生心中的英雄。教師帶領學生瞻仰校園里的名人雕像,緬懷革命先烈;參觀校史室,了解這位名人的生平故事。第二個活動:課堂上新授課部分播放與抗日戰爭有關的視頻,再次增強作為“紀念這位名人的學?!睂W生的自豪感,激發學生愛國、愛校的情懷。第三個活動:課后延伸,請家長利用周末,帶學生去這位名人的故居參觀采訪,進一步激發愛國主義精神。以上三個活動設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由課前的攝影展到課后的參觀采訪,由課內延伸至課外,體現了課程資源的整合優化。

以校園文化宣傳、影視作品欣賞、實踐參觀采訪,家校結合、走進社區等活動,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校園的情懷。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系,讓課程變得對兒童更有意義,從而有利于兒童構建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并學以致用。

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從而真正體會到現實生活對道德與法治觀念的形成及其社會性發展具有的特殊價值。而課程教學緊密連接兒童生活,以生活化的體驗學習進行啟蒙教育,提升了教學的實效,我們以后更要重視道德與法制課程,讓他更好的服務于學生,服務于社會。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是當前小學教育階段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對課程教育引起重視。當前信息時代的到來為我國道德和法治教學也提供了更強力的支撐,所以在課堂教育中將信息技術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結合,不僅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對于學生形成更科學的觀念意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教師能在今后教學中實現正確引導,合理對學生展開教育,實現網絡對學生的促進作用。我非常注重孩子們的道德與法制學習,這是他們將來走上社會人生的開始,所以我用自己的全身心教育他們,學好道德與法制,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陳悅英.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法制引導整合
細細品味課堂語言 輕松享受教學過程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法制報道“負效應”的規避與防范
關于法制新聞的幾點認識
醫養結合亟須法制規范
法制嚴質量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