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年月日”拓展“節氣歌”

2020-11-28 07:47黃雨軒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20年11期
關鍵詞:小學數學

黃雨軒

【摘 ?要】拓展性課程如何開發?本文結合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年月日》單元“二十四節氣歌”的一則閱讀材料,從“我要教什么?學生已經知道了哪些?我要怎么教”三個方面具體闡述本節拓展課“如何基于問題”拓展開發的過程,為有效開發課例提供導向依據。

【關鍵詞】小學數學;拓展性課堂;課例開發

一、課例描述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年月日》單元P78 有一則關于“二十四節氣歌”的數學閱讀材料《節氣中的數學問題》教材可供參考的資料只有一首詩,節氣與年月日之間有怎樣的關系?課堂中學生學習活動內容如何選擇?教學目標怎么制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有哪些?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文獻追尋,把握《節氣歌》的數學知識

《節氣中的數學問題》除了一首詩以外,沒有現成的教材,沒有現成的參考資料。如何挖掘這首詩的教學內容、數學思想與文化價值,還必須查找大量的文獻整體思考節氣中的數學知識。

1.教科書《節氣歌》中蘊含的數學知識

細細品讀《節氣歌》,發現隱含了很多關于節氣的數學知識,這些節氣知識點對于三年級學生很有教學意義,對時間的知識拓展、對方法的應用都是這節課的生長點。

2.教科書外查閱的節氣數學知識

除了教科書,我又查閱了很多資料,發現了節氣的一些來歷與特殊節氣的特點,其中隱含著一些數學知識趣味點與思維探究點,不僅能讓學生充分體會節氣的文化特點,感受二十四節氣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更能發展學生的思維。

文獻搜索:二十四節氣的來歷。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于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 “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2020年春分在3月20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后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

(二)文獻調查,挖掘節氣拓展課隱含的課程價值

通過文獻調查,筆者對節氣拓展課的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

1.基于教材,高于教材

三年級節氣拓展課教學源于書上“你知道嗎?”這一主題拓展。我想,除了讓學生尋找、認識年歷上的節氣以外,還要充分挖掘其包含的數學知識點、數學思想和方法。

2.傳承文化,成就價值

節氣作為傳統文化的知識內容,在考慮學情的同時應該把握傳統文化的特殊性,還應該發揮其激趣、立志的教育功能,目標確立應該超越習得、技能的掌握,注重人格修養,接近時代、接近生活,成就成長價值。

(三)學情調查,了解教學起點

1.學生前測,把脈節氣拓展課教學的知識起點

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課前我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題如下:

結果分析:從前測中了解到,兩個班學生對節氣知識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礎,知道“一年有24個節氣”的占94.0%,“每個月有2個節氣”的占76.1%,居然還有19.4%的學生知道“春分與秋分是晝夜平分的”。而學生提出的問題也很有價值, 24節氣是怎么劃分的,怎么計算的?為什么要發明24節氣?”等。

2.前測分析,定制節氣拓展課教學的具體目標

調查結果為開發課程提供豐富資源,為開發課程提供研究的必要性。因此,《節氣中的數學問題》教學目標與重難點制定如下:

教學目標:1.通過節氣歌初步了解24節氣的有關知識及隱含的數學信息2.通過對節氣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延伸,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3.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感受節氣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1.通過節氣歌數學信息,運用多種方法估算出相鄰兩個節氣大約相差15天。2.通過觀察節氣天文位置圖推算各節氣的黃經度數,并了解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節氣特點。

二、過程描述與思考

(一)關注前概念,梳理基于學生學情的問題系統

對于新開發的拓展課程,如何準確把握目標,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起點。特別是從學生的問題出發,挖掘節氣詩歌中隱含的數學知識點、數學思想方法。針對學生的諸多問題,哪些問題可以解決?哪些問題是重點問題?為什么要學習這些知識?筆者對本節課學生課前提出的系列問題進行了系統梳理,將學生的所有問題構成一個具有內在聯系的問題系統。盡量圍繞“核心問題、延伸問題、其它問題”三個問題開展教學,力求體現出學生數學學習邏輯,落實本課目標。

(二)聚焦問題系統,設計基于問題解決的學習活動

節氣內容哪些是否可以在三年級數學教學中使用,哪些內容可以為之利用?這是《節氣中的數學問題》首先考慮的問題。本課例圍繞“學生的問題”作為核心學習內容,即學生提出的“為什么每個節氣之間要相隔15天?24節氣是怎么劃分的,怎么計算的?”的關鍵問題展開,進行基于問題解決的系統化設計。因此,針對學生三個問題,筆者設計三個學生學習活動。

節氣拓展課學生學習活動主要環節(三問題三環節)

(三)開展合作學習,打造基于問題解決的學習共同體

1.組內互動,共同探索突破關鍵問題

小組合作可以幫助學生合作發現問題,合作聚焦問題,合作解決問題,合作分享問題。并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合作幫助澄清與明晰問題,判斷、篩選與聚焦問題,合作規劃學習任務與步驟,共同探索突破關鍵問題,互相追問深化問題解決,創造與提升學習成果。

案例1:探究“節氣知多少”

師:小朋友們,通過觀察和研究年歷,你有什么發現?

生1:我發現一個月有兩個節氣。

生2:我發現所有兩個節氣之間相隔14天到16天左右。

生3:兩個節氣之間大約相隔15天。

師:你們怎么知道相隔15天的?

生1:觀察年歷,數一數.

生2:因為一個月有兩個節氣,所以30÷2=15天。

生3:大月31天,31÷2≈15(天)

……

師:太棒啦!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學會了多角度思考,了不起!

那你現在對“兩個節氣相隔15天還有什么補充的”

生1:應該是大約15天,不一定都相差15天。

生2:應該是鄰近的兩個節氣。

2.組際互動,小組匯報分享研究成果

小組合作后,組際之間進行分享,經過小組匯報,組際討論,學生積極、自主地去探究問題解決的過程,讓課堂的生成更多,精彩更多。

案例2:“探究節氣的黃經度數”

師:哪個小組匯報你們的發現!

小組1:我們發現立春315度、雨水330度……

小組2:我們發現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他們的位置度數有些特殊……

師:真厲害,還有什么發現嗎?

小組3:我們發現了每兩個節氣之間間隔15度。

師:怎么知道每兩個節氣之間間隔15度?能算出來嗎?

生1:360÷4=90度,90÷6=15度。

師:非常棒!關于黃經度數,大家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2:這里的15度就是15天嗎?

生3:15度不一定是15天,還有可能是14天或16天,我覺得不一定。

……

師:你們說得都很有道理。15度不一定是15天。地球繞太陽一圈是365天,所以,我們說相鄰兩個節氣之間相隔大約15天。這里的大約是不能舍去的。

三、課例反思

(一)從提出問題走向構建問題系統,為課例開發提供導向依據

在節氣拓展課沒有現成資料的情況下,筆者從學情出發,通過學生的信息反饋與問題收集,循著“誰說—說什么—對誰說—通過什么途徑說—產生什么效果”追究學生提出問題的根源,將學生的所有問題構成一個具有內在聯系的問題系統。課堂中采取“學生自主提出學習問題—師生共同梳理形成問題系統—核心問題的細化與解決—師生共同反思追問元認知問題”這樣的思路進行,準確把握拓展性課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拓展性課例的有效設計提供導向依據。

(二)從淺層體驗走向深度學習,讓學生贏在問題解決力

節氣拓展課讓學生經歷了“提出問題—提煉核心問題—構建問題系統—解決關鍵問題”的學習過程。課堂中的問題來自于學生,讓學生“發現、發展、應用、創造”屬于他們自己的智慧,成為問題化學習者。欣喜地發現,讓學生自發、自覺地運用頭腦中的“問題系統”去探究知識,獲得學習策略,不斷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與能力,最終讓學生贏在問題解決力。

(三)從自主學習走向合作互助,提升了學生的合作潛能

節氣拓展課的課堂不僅讓學習主動發生,更讓小組學習在合作交互中持續發生,在同伴交往中智慧得以碰撞,情感得以交流。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不僅獲得知識、形成能力,更是養成性格,不僅有效解決了問題,還能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全面成長。

(四)從數學學習走向文化習得,拓展了教材的育人價值

習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傳統,包含著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共同的價值追求,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根脈和靈魂,也為人類文明進步、世界文明多元作出了卓越貢獻?!睆恼n本P78 的《二十四節氣歌》入手,既鞏固了學生“年月日”知識的學習,又拓展“節氣歌”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與文化價值,是“課程育人”的一次有益探索。

猜你喜歡
小學數學
小學數學“反思型” 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小學數學課堂選擇生活情境的誤區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