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引導學生建構與運用語言

2020-11-30 09:18劉競松
語文天地·初中版 2020年11期
關鍵詞:語感建構教學活動

劉競松

立德樹人的提出,要求各學科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結合學科教學特點,著力引導學生養成必備的品格和關鍵的能力。語文是初中階段的基礎學科,承載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任。因為語文是一門以語言為基礎的學科,在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建構和運用語言,同時,在此過程中發現學生其他維度的素養。在本文中,本人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激發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語感,豐富學生語言儲備和驅動學生運用語言這四方面入手,就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實施過程中培養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進行詳細說明。

一、趣味語言,激發語言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教學實施過程中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是以學生有效的參與教學活動為保障。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形成的積極情感傾向,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保證。而且,初中生的思維認知能力發展不足,立足于此,在組織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想培養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首先要采取適宜的手段激發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本人發現,將語言變得趣味化,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以《春》為例,朱自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利用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刻畫了一幅清新美麗的初春景色,文章筆觸細膩,給人一種美的感受。這篇文章中,有諸多的內容是值得我們玩味的,稱得上是情景交融。立足文本特點,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初,首先利用趣味化的語言為學生描述如此畫面:初春,天氣變得暖和起來,暖暖的春風吹拂著萬事萬物,像是一張小手一樣,將大地撫摸醒了。在進行語言描述的時候,要求學生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想象畫面,并自主地描繪接下來的場景。如此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還使學生有效地走進具體的語境中,為接下來閱讀、理解文本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聽讀為主,培養學生良好語感

我國著名的教育專家呂叔湘先生針對語文教學說過:“教師組織語文教學活動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語感同樣也是學生建構語言、運用語言的保障。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在知識儲備和認知能力的驅動下,理解語言文字,但是要想形成語感,需要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融入其中。為了實現這一點,在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本人一般采取聽讀的方式,使學生在多種感官的作用下,建立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從而潛移默化地養成良好的語感,為積累、運用語言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日常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會立足作者寄予在文字語言中的所思所想,帶有情感地朗讀文本,指導學生認真傾聽,通過聽覺作用,結合自身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體會蘊含在文字中的情感,牢牢地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從而切實地感受到漢語言的無限魅力。學生經過不斷的聽,還可以積累朗讀經驗。因此,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會將朗讀文本的權利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在日?;顒芋w驗中,分析文本,感知文本內涵,體會文本情感,有技巧有感情地朗讀文本,從而在聽讀結合中,形成語感。

三、拓展閱讀,豐富學生語言儲備

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也是學生積累語言知識的主要途徑。在課堂閱讀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當前大部分教師按照教材中呈現的文本引導學生閱讀。如此方式,盡管可以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積累語言知識,但是單篇閱讀所積累的語言知識量是有限的,影響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的發展。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初中生的語文閱讀量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對此,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本人嘗試打破教材的限制,靈活地運用群文閱讀,拓展閱讀,使學生在大量的文本閱讀中,積累豐富的語言信息。

以《望岳》為例,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參與過程中,學生早已學習到了杜甫的諸多詩句。對此,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以杜甫的古詩詞為切入點,設定了“詩圣的家國情懷”為閱讀主題,將《春望》《登岳陽樓》這些不同時期的作品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在如此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閱讀到了大量的古詩詞,實現了語言儲備的豐富,還在相同主題的輔助下,透過文字語言感知到杜甫的憂國憂民,了解了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加深了對所閱讀內容的理解,也為今后自主品析杜甫的詩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閱讀包括課堂閱讀和課外閱讀。學生語言儲備的豐富是需要結合課內外閱讀的。新課改的實施對初中語文課外閱讀做出了明確的要求,指導著廣大教師打破課堂和教材的限制,為學生選取適宜的文本,驅動學生大量閱讀,使學生通過課內外閱讀的結合,豐富語言儲備,實現語言建構。在組織課堂閱讀教學之后,會根據閱讀文本主題,向學生推薦類似的其他文章,或者為學生制訂詳細的課外閱讀計劃,引導學生按計劃閱讀。在這樣的課外閱讀活動體驗中,學生不僅可以實現語言儲備的豐富,還可以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推動語言的建構。

四、讀寫結合,驅動學生運用語言

自古以來我國的語文教育就倡導讀寫結合。因為,閱讀是學生積累語言知識的主要途徑,寫作是實現語言知識靈活運用的主要途徑。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積累語言素材,學習寫作技巧,在寫作中,對所積累的內容進行靈活運用,實現表情達意,同時在表情達意的過程中,加深對所閱讀文本內涵的理解。我國的語文教育還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批注式閱讀的實施可以使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做到邊讀邊思考,建立對文本的理解,同時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鍛煉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在批注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根據要求勾畫、記錄相關的信息,實現語言積累。所以,在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本人會利用批注式閱讀方式,引導學生建構、運用語言。

以《蘇州園林》為例,在實施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向學生提出了如此閱讀任務:自讀文本,厘清文本的寫作思路,找出展現蘇州園林特點的語句,用簡單的語言概括出蘇州園林的特點,做好記錄。在如此任務的驅動下,學生會有針對性地閱讀文本,細細地品味語言,初步建立對說明對象特征的認知。而且,在此過程中,學生還可以自主地記錄所思所想,鍛煉書面表達能力,同時也為接下來根據教師的講解,驗證自身的理解,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組織了這篇文章閱讀之后,大部分學生在自主閱讀和教師指導下,可以建立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把握說明方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設計了“介紹校園”的寫作任務,驅動學生對語言知識進行運用,在自主表達中鍛煉語言運用能力,同時進一步地加深對說明方法的認知,提升語言能力。

總之,在實施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的指導下,利用趣味化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結合聽讀,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拓展閱讀,使學生實現語言儲備的豐富;讀寫結合,驅動學生自主運用所學,從而潛移默化地實現語言建構與運用,發展語言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學(362000)

猜你喜歡
語感建構教學活動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
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
“讀”辟蹊徑 助培語感——指向語感培養的朗讀教學策略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建構游戲玩不夠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