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探鋼琴基礎教育融入民族文化教育的路徑

2020-12-05 07:26張鵬貴州民族大學
黃河之聲 2020年16期
關鍵詞:鋼琴思政民族

◎ 張鵬 (貴州民族大學)

一、貴州省民族大學鋼琴基礎教育融入民族文化教育的現狀

為了從教學成果的角度發現鋼琴基礎教育融入本民族文化教育的問題,本次問卷調查設計問題17個,參與問卷調查的為貴州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音樂學鋼琴必修課學生,回收有效問卷共計140余份。

(一)大多數學生認為鋼琴與西方音樂作品有天然聯系,在鋼琴基礎教育中更希望接觸外國鋼琴作品。

針對“是否可以接受《鋼琴基礎教程》1-4教材中西方鋼琴作品比重較多”的問題,50%學生“完全可以接受”,且偏向喜歡學習“西方作家作品”。同時在針對“是否希望教材中增加具有中華民族精神的鋼琴作品,去了解更多的中華民族音樂文化”,12.5%的學生選擇“非常希望”,25%選擇“比較希望”,62.5%選擇“不太希望”。

從上述問題答案的選擇中可以看到,過半參與調查的學生對于教材中西方音樂占比更多沒有問題,并且更偏向于接受西方作家的作品。

再通過以下問題,如針對“中國鋼琴作品和外國鋼琴作品類型,您更喜歡哪個”,75%的學生選擇外國鋼琴作品;“主動購買和通過網絡收聽的中國鋼琴作品和外國鋼琴作品的音頻,哪個較多”,87.5%選擇外國鋼琴作品,可以看出,學生普遍認為鋼琴作為一種西方樂器,天然地與西方音樂作品乃至西方文化精神有著聯系,在主動接觸鋼琴的過程中會首先選擇西方的作品。

(二)從教師層面來說,針對中國鋼琴作品的背景解說不夠,無法與學生產生民族文化的有效共鳴。

100%的學生認為,老師在布置的作業中,外國鋼琴作品數量更多一些;10%的學生認為在鋼琴基礎課程中老師會講解所布置的中國鋼琴作品的背景、內涵、情景和風格,17.5%的認為偶爾個別中國作品會解說,12.5%的選擇完全不會講解中國作品,60%的選擇只講解外國作品。

在課堂的學習以及課下練習的布置中,教師應該成為民族文化傳播和教育的主導作用,其自身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鋼琴基礎教育融入民族文化教育的效果和結果。在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到,教師對于中國鋼琴作品的背景解說不夠,從而無法正確有效地傳播民族文化。原因主要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

1、從主觀上來說,教師沒有提升自身的思想觀念,對鋼琴基礎教育融入民族文化教育沒有正確的認識和定位;在課程的研究和開發上,創新性不足,按照教學大綱、教材設置來進行課程實施,沒有充分發揮主觀性,深度挖掘樂曲背后的故事和精神。

2、從客觀上來說,鋼琴教師隊伍缺乏對于中國各個民族、地區文化的相關知識,從而限制了他們對于樂曲的理解;欠缺彈奏民族音樂作品的能力。[1]

二、鋼琴基礎教育融入民族文化教育的路徑建議

鋼琴教育民族化的課題提出已久,現在國家又對上好思政課提出了新的要求,實際上兩者是具有結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本部分應用策略,是基于對鋼琴基礎教育課程與做強課程思政進行結合的角度出發,筆者提出,可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材教輔、思想提高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讓鋼琴基礎教育課程融入思政內容。

(一)通過教材選編,強化鋼琴基礎教育融入民族文化教育的指引作用

教材是教與學的出發點和基準點,其主要作用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參考和支撐,基于教材的具體學習內容指導與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二是為學生提供系統學習知識的主要材料。筆者認為,教材是增強鋼琴基礎教育融入本民族文化教育的主要依據,可以恰當的從教材選編角度入手,一是從結構、內容程度等方面,充分在鋼琴教材中展現出具有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樂曲;二是需要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樂曲加強解析,從而增強教材對師生的指引作用。

此外,在從宏觀角度遵守國家制定的教學大綱基礎上,具體到地區的教育教學上來說,課程可以更具有地域性和區域的民族特性。因此可以從個性和微觀層面考量,各地高校能否結合本地區、本民族的特點補充、整合或修訂鋼琴教材。[2]

(二)激發教師主動傳播民族文化的積極性,發揮好教師的引領作用

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與對音樂的解讀,對學生可以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具有強有力的引領作用,從上文中問題分析角度來看,可從技術、思想等多維度對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激發主動傳播民族文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校層面應努力創造條件,提升教師自身的思想觀念。例如,制定教師培訓方案,定期與不定期開展培訓,全面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推動教師隊伍思想教育進一步開展。同時加強對教師課程的考核,在選用中國作品、包括民族民間曲調、愛國主義等多個方面有適度的要求,教師以身作則使得學生開始喜歡上中國的音樂。

另外,可以邀請全國范圍內實踐較好的學校及教師對各高校進行培訓,提升鋼琴教師隊伍對不同地區的文化認知,豐富他們對于樂曲的理解,增強彈奏民族音樂作品的能力。

(三)從思想政治層面加強學生民族自豪感、自信感,打牢教育的基礎

在落實好“大思政”的理念指導下,將思政教育融入高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積極探索思政教育和思政課程進專業、進教材、進頭腦、進實踐、進科研、進網絡、進校園文化的多維度實踐中,夯實德智體美勞“五育”人才培養的根基,并在“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普及鋼琴基礎教育”及“上好鋼琴基礎教育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雙向互動為指導的實踐中,積極探索思政教育與藝術教育的融合路徑,用好藝術教育美育和德育的功能,逐步加強學生民族自豪感、自信感,從而提高學生在藝術體驗中接觸民族文化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四)課程設置層面革新教學方式,推動形成鋼琴教育和思政工作一體化格局

鋼琴是一門藝術,而不僅僅是技術,比起學生可以掌握琴鍵的彈奏技巧來說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演奏傳播演奏者的理念、樂曲的思想,懂得美學和藝術的享受。因此,在鋼琴基礎教育課程中應適當增加演奏、表演類活動。通過講臺搭建舞臺,通過舞臺強化講臺,擴展各類傳播媒介和育人途徑。

尤其是在貴州民族大學,擁有豐富民族研究成果及民族樂器系的前提下,更可以充分利用好先天優勢,增加鋼琴與民族樂的交互交流活動,通過鼓勵選擇民族類樂曲、欣賞民族音樂、解讀民族文化等環節,在交流和演出創新地中融入民族文化教育,相比單純在課堂上進行講解、灌輸更有主動性和有效性,從而有利于促進激發學生對于鋼琴教育民族化的主體意識。

除了校內的交流活動,在條件允許的時候,更可以舉辦校外、國內、國際的藝術交流,利用不同活動創造條件,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作思維,將鋼琴基礎教育演變成鋼琴演奏教育,再將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各類活動中,最終促進貴州民族大學鋼琴基礎教育的民族化教育理念、實踐等不同維度的發展。

結 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自覺的產物,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與精神動力。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共產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給民族精神注入生機和活力,使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需要必勝的信心、昂揚的斗志,更需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文藝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業和生活、順境和逆境、夢想和期望、愛和恨、存在和死亡,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藝作品中找到啟迪。文藝對年輕人吸引力最大,影響也最大?!盵3]盡管鋼琴音樂教育是起源于西方的重要音樂形式,但可以說在我國民族的藝術史上幾乎所有的外來藝術形式,只要在定位于本民族的基礎上,并與民族精神、風格意蘊有機融合,形成符合國情的民族化形式,外來藝術的本土定位是可以實現的[4],從而真正實現“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藝術表現形式與民族文化內涵具有雙向服務、雙向包容和互相促進的作用,本課題強調,在全球化視野下,中華民族文化融入高校鋼琴音樂教育對于發展本國獨特文化背景的鋼琴藝術具有重要性,只有通過進一步改善教材選編、多維度提升教師隊伍以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合理的課程設置,才能逐步實現鋼琴基礎教育融入民族文化教育的藝術、教學理想。

猜你喜歡
鋼琴思政民族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紙鋼琴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鋼琴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