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力主題學習 推動素養提升

2020-12-07 10:52楊茜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主題學習語文素養小學語文

楊茜

【摘?要】近年來,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中小學的語文教學模式產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教師群體積極探索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希望在向學生傳授知識之余,帶給他們更深刻的情感體驗與思維碰撞。在此背景下,主題學習模式逐漸進入小學語文課堂,并受到廣泛推崇。本文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出發,嘗試對新時期語文主題學習的實踐與應用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學習;語文素養

所謂主題學習,指的是基于特定教學理論與思想的指導,將教與學的不同要素進行協調和統一,從而穩定融入教學過程的一種方法。從學科性質來看,語文本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雙重統一。而在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采用的“講讀式”教學方法,是在以單篇文章為核心,對文本反復剖析的基礎上展開的。這種方法固然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足夠的知識經驗,卻難以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重視工具性而輕視人文性,使得語文教學陷入了發展失衡的危機之中。在此背景下,“主題學習”的概念便應運而生。它旨在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喚醒學生的探索熱情,培養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重申語文課程的人文性。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如何著力于主題學習,來推動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成長呢?下文就對此展開探討。

一、針對課標要求,參照單元主題,為語文學習擬一個“好”主題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而在教與學的關系上,主題學習也沿襲了這種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思想。在小學語文的主題學習中,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學習程度的強弱以及興趣愛好的導向,都是課堂規劃的重要依據。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體,教師則在其中扮演了引導者的角色,負責整合主題、設計學案、規劃課堂教學流程,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等一系列的任務。在此之中,主題的擬定工作便顯得格外受人矚目。好的學習主題,能擴大學生語文活動的參與面,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主題過于寬泛或狹隘,往往會導致教學目標的設立也跟著模糊、雜亂,使學生難以把握重點。因此,指導學生開展主題學習的第一步便是“確立主題”。教師需以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為指南,再參照現有教材的單元主題,抓住每單元語文能力訓練點和語文要素的安排,來設立一個既契合學生認知特點、又符合教學目標的學習主題。簡單來說,即“課標為參考,單元為骨干,能力訓練是重點?!?/p>

語文課程標準對各年級的教學任務都提出了明確要求。例如,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需要重視字詞訓練,引導學生在會認、會讀、會寫和理解的基礎上會用,那么這一階段的學習主題就應集中于“知識奠基,情感啟蒙”的方向。而在中高年級,教材所包含的語言能力訓練點更加密集,如加強對朗讀的指導,對內容的把握,學習文本的表達方式,品味作者的語言特色,等等,學習主題的擬定也要隨之細化。以統編二年級上冊的《寒號鳥》為例。這篇文章的課后習題有一項是讓學生列舉“現在懶惰,將來難過”的生活事例。仔細分析,它所考查的應該是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將寓言故事中蘊含的哲理投射到現實生活中。教師遵照這一要素,可以將“透過寓言看現實”作為學習主題,選取相關文本并引入課堂,帶領學生在不同寓言故事中發掘生活經驗,在輕松的閱讀氛圍中汲取營養。

二、整合課外文本,做好導入工作,將閱讀材料合理穿插到課堂教學中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訓練項目,學生若想真正步入主題學習的情境中,充分感受其內涵,那么閱讀是他們的必經之路。豐富多樣的文本材料,往往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為他們進行知識的自主建構打下基礎。這也意味著主題學習的范圍不能只局限于課內,圍著教材僅有的幾篇文章打轉。教師必須根據主題內容和教學目標,引入適量的課外文本,并選擇合理的時機將其穿插到課堂教學中。這樣一來,主題學習的流程便可解讀為:確定主題——以文帶文——群文閱讀——整本書閱讀——綜合性實踐活動。在選擇文本前,教師須認真研讀教材中每單元的導讀內容,了解單元的訓練重點以及閱讀的著眼點,再以此為基礎進行“1+X”模式的文本選擇。例如,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單元導讀語采用了唐代詩人王維的一句詩:“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碧热糇屑毱肺毒捉?,可以定位為“山水”“風景”“游覽”等關鍵詞,再閱讀導讀要求,則包含“邊讀邊想畫面,感受自然之美”和“向同學推薦一個好地方”兩項。課文如《觀潮》《走月亮》《現代詩二首》,都是對風景刻畫極為細致,且充滿詩情畫意的文章?;谶@種考量,教師可以選擇冰心的散文《一日的春光》,閱讀順序放在《觀潮》《走月亮》之后,并將徐志摩的詩歌《滬杭車中》、郭沫若的現代詩《天上的街市》放在《現代詩二首》之后,使學生在不同類型的文本中感悟、理解并歸納其特點,實現閱讀素養的提高。而在此過程中,“感受自然”的單元主題被無限放大,能帶給學生更廣的閱讀視野,更深的情感熏陶,主題學習的價值至此得以凸顯。

三、課前充分預習,課中靈活安排,確保主題閱讀時間充裕且高效

主題學習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教師若想落實每一項教學目標,達到面面俱到的效果,課程時間便顯得有些捉襟見肘。譬如一節語文課程,在指導學生開展主題學習后,教師既要顧及基礎語言文字的訓練,又要將新的語文知識進行歸納,還要點撥學生的閱讀方法,回答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疑問……在手忙腳亂的情況下,主題學習的實效性會大大降低。因此,教師必須合理安排課堂時間,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閱讀、理解和感知,與此同時,還應設立明晰的課程目標,找準自己的教學重點,然后嚴謹執行。一節四十分鐘的語文課,要如何做到充分利用呢?答案是課前的有效預習和課中導讀的有效指引。以預習為例,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會主動提問題,然后保留疑問,到課堂閱讀中尋找答案。例如,在預習《將相和》一文后,學生大致清楚故事的主人公是藺相如與廉頗,也就是題目中的“將”和“相”。但課文的筆墨似乎大部分都用來渲染藺相如了,兩人和好的情節反而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這又是為什么呢?疑問生成后,學生便有足夠的驅動力在主題學習中進行探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問題的精心設計,又可以指引學生快速把握重點,少走冤枉路,教學成效便可以得到明顯提升。

四、搭建學習平臺,引領課下活動,保障學生有機會后續深入學習

所謂“實踐出真知”,為了鞏固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保障他們的后續學習,教師需要圍繞主題學習開展一系列的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將學到的語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而在學習活動的開展中,學生應有充分的自主權,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中獲得對閱讀的直接體驗。例如,針對高年級進行文言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古文也能變鮮活”作為主題,讓學生以《伯牙鼓琴》《書戴嵩畫?!返绕聻槔?,確定不同的主題活動,如將文言文改編為情景劇、為文言文配音或配插圖,等等。教師可以通過課下學習平臺的搭建,引領學生參與互動,將學習智慧分享和傳播出去,便可輕松達到1+1>2的效果。

綜上所述,主題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著豐富的應用價值。語文教師不僅要明確主題學習的重要性,還要積極利用它來豐富語文的教學實踐,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讓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緊密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李國權.推進語文主題學習 夯實學生習作基礎——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踐與探究[J].作文教學研究,2016(3).

[2]韋少萍.小學語文主題學習探究[J].速讀,2018(12).

猜你喜歡
主題學習語文素養小學語文
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級管理探究
語文主題學習課堂模式和結構組織與管理策略的研究
時事資源讓高中語文課堂錦上添花
開放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開展高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