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兵適應性障礙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彈性的相關研究

2020-12-08 03:48林景斌郭英偉侯銳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89期
關鍵詞:心理彈性心理特征

林景斌 郭英偉 侯銳

【摘 要】集訓新兵的生活環境發生重大變化,要面對嚴格的軍事管理、嚴明的紀律約束及高強度的軍事訓練,生理上的疲憊感以及心理上的不適應會導致心理壓力劇增,部分新兵會出現睡眠障礙、情緒壓抑、焦慮煩躁和悲觀消極等適應不良表現。心理彈性是是抵抗創傷和促進恢復的積極因素,同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因此,調查集訓新兵適應性障礙的發病情況、心理特征及適應性障礙同心理彈性的關系,可為針對性做好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質訓練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適應性障礙;心理特征;心理彈性;心理安全感

集訓期是應征青年由地方融入軍旅生活的第一步,同時也是由社會青年轉變成為軍人的最重要一步。入伍后,生活環境、生活內容及生活方式等,均發生一系列的重大變化,如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飲食習慣、作息制度等,甚至語言風格、口音等也常存在很大的差異。另一方面,新兵在集訓期間,面臨著高強度的軍事訓練、高要求的組織紀律、高集群的人際關系的考驗。這些構成了新兵集訓期重要的心理、精神應激源,易誘發引發各種適應性的心理問題[1],出現適應不良或適應性的精神疾病,如適應障礙。因此,集訓期是部隊心理衛生服務及心理衛生研究的重要時段。集訓新兵適應性障礙的發病率較高,同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高心理彈性有助于降低適應性障礙的發生,應針對性加強新兵軍事應激相關訓練。

一、適應性障礙概念解析

適應性障礙是應激相關的精神疾病之一,主要的癥狀表現是情緒障礙,如煩惱、消沉、無力感、緊張;也可出現適應不良性行為改變,如自我封閉、退縮等;及生理功能障礙,如失眠、厭食等,少數可有沖動性或暴力、攻擊性行為。研究發現,隨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生存方式、學校和家庭教育模式、家庭結構的變化,適齡應征青年的生存能力、抗壓能力等普遍有下降趨勢,而集訓期新兵適應障礙的發生率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研究顯示,因精神障礙退兵處理的新兵中,適應障礙者約占15%左右。除造成減員外,適應障礙還可造成潛在的安全隱患,影響部隊的戰斗力及安全、穩定[2]。

二、適應性障礙的相關因素分析

(一)心理安全感與適應性障礙間的關系

心理安全感指個體對可能危險或風險的預感,以及對處置、應對應激狀態時的可控感、確定感。心理安全感既是一種基礎性的心理需求,又是決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安全感不足,則個體的消極情緒激活閾下降,導致個體壓力情境下的情緒調節功能受損,加劇焦慮、抑郁等情緒失調的發生可能。故安全感是個體在身心應激狀態下,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個重要前因變量。通過對安全感與適應性反應的嚴重程度間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總體安全感、確定控制感、人際安全感與適應不良程度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既往有對大一新生適應不良的研究發現,適應不良的嚴重程度,與人際安全感、確定控制感負相關,本研究結果與之相符。安全感維度之一的確定控制感,主要反映個體對于未來的預測和確定感、控制感。不難理解,在面對應激性因素的存在時,個體如果缺乏足夠的可掌控感、可確定性,則比較容易出現焦慮、恐懼及消極的傾向,并難以從不良情緒反應中安全脫離出來。而人際安全感,主要反映個體對于人際交往過程中安全性體驗。如果缺乏人際安全感,那么在人際交往中通常難以信任他人,也難以從他人處獲得信任,造成互信構建的障礙,出現社交回避。缺乏人際安全感的個體,在群體活動中常更多體驗到被拒絕、被威脅,也可誘發焦慮、緊張及悲觀的體驗。

(二)家庭結構與環境氛圍、成長經歷、教育程度等因素

與心理特質一樣,家庭結構與環境氛圍、成長經歷、教育程度等因素,也被認為可對應激反應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特別是教育年限,在本研究的回歸分析中,顯示了是一種獨立的保護因子。既往研究發現,高文化、高知識層次者,對應激源的性質往往有更為合理的認知與評價,有更強的情緒自我調控能力,并可利用知識優勢、調動社會支持系統,積極適應、減緩應激源的壓力作用,發生適應障礙的風險相應也較低。本研究發生適應障礙新兵,較之對照組、單親家庭比率顯著較高。但家庭結構的這種影響,在回歸分析引入安全感等變量后,其影響作用并不顯著。對此,我們給出的可能解釋之一,是安全感或中介了家庭結構與適應障礙間的關系。有認為單親家庭子女,由于在童年可能經常不得不面對父母間沖突,及父母情緒的變化無常、教育方式粗暴等,故在成長過程中,長期被不安、恐懼、緊張等困擾,使單親家庭子女更易出現安全感不足。

三、新兵適應性障礙的緩解、恢復途徑分析

(一)將心理彈性作為個體在遭受應激后恢復愈合的重要素質基礎

不同個體恢復能力存在顯著差異,良好的心理彈性能夠有效降低個體應激水平,減少應激情景的消極影響。本研究顯示,集訓新兵研究組和對照組心理彈性存在顯著性差異,研究組堅韌性、力量和樂觀性因子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適應性障礙新兵總體心理彈性水平較低,當處于應激情景下時,心理彈性差的新兵不能積極調整心理狀態去恢復和維持適應性行為和應對能力,對新的環境難以做到良好的適應。單因素分析顯示,MMMS總分與SCL-90因子中軀體化、抑郁和焦慮呈顯著正相關,而同CD-RISC總分及各因子分呈顯著負相關。進一步回歸分析發現,抑郁、焦慮和堅韌性三個因子進入回歸方程,三個因子能有效預測集訓新兵適應性障礙的易患性,抑郁和焦慮對于適應性障礙具有正性預測作用,而堅韌性則存在負性預測作用,適應性障礙受外部應激源和內在心理狀況兩方面影響。

(二)通過安全感逆向預測與軀體化癥狀、遲滯癥狀

安全感可有效緩沖新兵集訓作為應激源所引發的應激反應,減少個體適應障礙的發生風險。高安全感的新兵,在面臨現實困難處境時,對結果有更為確定、樂觀的預期;對未來有更為正面的評價與期待,因此傾向于選擇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有效地控制和改變不良結局,在行為方面也相應有更多的積極性投入。高安全感者,通常也有更高的自尊和自信水平;容易在人際交流中獲得溝通、贏得友誼,更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幫助,使其在應激的適應期間有更快的、更積極的響應。當出現負性情緒時,也有更強的復原能力。相反,安全感較低的新兵,在集訓期面臨環境改變或困難時,所承受的、未來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困擾更為嚴重,并因此而徨恐不安、對結局持悲觀的預期。同時,低安全感的個體,通常自卑感較強,在人際交流中通常顯得敏感、多疑;覺得在群體中,自己是孤立的、不受歡迎及不被接納的。由于不能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難以與他人和諧相處,在缺乏集體歸屬感的同時,也難以獲得來自于集體的、或他人的社會性支持,在行為上更易出現退縮。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釋了安全感低的個體,在面臨應激源時,更易出現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變化,從而導致適應障礙的發生。

結束語:

適應性障礙受外部應激源和內在心理狀況兩方面影響,而心理彈性是一種特質或保護作用,能夠調節應激情景對心理狀況的負面影響,提高心理彈性有助于增強個體心理健康水平及應對應激的自信心和調控能力。本研究結果提示,集訓新兵適應性障礙的發生率較高,心理彈性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應加強針對性的心理素質訓練,提高官兵心理彈性,保持心身健康水平,以減少適應性問題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韓汶洋,馬晶,單墨水.新兵心理彈性對知覺壓力與心理適應關系的中介作用[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9,33(05):342-345.

[2]張艷,于凱,歐陽暉,高志勤,呂航.集訓期新兵適應障礙與心理安全感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11):1677-1682.

猜你喜歡
心理彈性心理特征
高職學生心理特征分析及對策研究
心理彈性和核心自我評價對高中生考試焦慮的影響
幼兒教師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
淺析高校圖書館學生讀者借閱心理
淺談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
例談高中語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心理特征
燒傷患者傷殘接受度及心理彈性對創傷后應激障礙發生的影響
乳腺癌患者心理彈性與生活質量的相關研究
心理彈性對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
“心理彈性”從何而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