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KiVa理論淺析校園欺凌

2020-12-11 09:17李肖
法制與社會 2020年35期
關鍵詞:校園欺凌旁觀者

摘 要 在校園欺凌事件中研究者往往忽視旁觀者群體,而通過KiVa理論可以揭示校園欺凌事件中的“重要群體”——旁觀者,挖掘其所扮演的重要的作用,找到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不斷攀升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措施,為目前國內校園暴力的研究作充分的補充,并對青少年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管理工作提供理論和現實的指導。

關鍵詞 Kiva理論 校園欺凌 旁觀者

作者簡介:李肖,遼寧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工作。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2.059

一、引言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發生率不斷攀升,通過收集各地校園欺凌的新聞,可以發現施暴一方對暴力行為缺乏認知,不知實施暴力為犯法而放縱,而被施暴一方缺乏求助觀念,對此選擇隱忍,雙方對暴力的簡單認知而導致校園欺凌事件層出不窮。而青少年群體模仿性極強,通過網絡的快速傳播更是加劇了校園暴力的發生,同時暴力行為的程度也越發嚴重,更突出的表現為規模大、程度深、范圍廣等特點。本文希望通過用kiVa理論對校園欺凌事件進行分析,探討欺凌事件中旁觀者群體在其中扮演的作用,并對青少年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管理工作提供理論和現實的指導。

二、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Kiva理論

KiVa(縮寫Kiusaamista Vastaan意思是“反對欺凌”)是由芬蘭教育部提出的反欺凌計劃[1]。KiVa試圖改變同伴旁觀者的反應以至于他們不是加入嘲笑受害者或只是被動地觀察沒有采取任何行動,而是積極地幫助受害者(Salmivalli et al. 1996) 。從KiVa的觀點來看, 暴力不僅僅發生在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間,也是一個施暴者從同伴中獲得社會地位和獎勵,旁觀者目睹欺凌的群體現象。(Salmivalli,K?rn?,and Poskiparta 2010b)。

(二)校園欺凌

結合國內外學者對校園欺凌的不同概括,本文認為校園欺凌主要是指發生在校園之內或學校周邊的欺凌者對被欺凌者出于主觀惡意性的、持續性的傷害行為,且這種傷害行為會對被欺凌者的身體上和心理上造成極大的傷害。校園欺凌現象具有以下幾個特征:(1)集中發生在學生群體之間;(2)欺凌形式具有多樣性,可具體分為肢體欺凌、語言欺凌、社交孤立等形式;(3)群體性,欺凌事件有多人參與,表現為一群人(大群體)對一個或者兩個人(小群體)的欺凌。

(三)旁觀者

宋慧雁等學者綜合已有研究中對旁觀者的界定后指出,旁觀者是指某起事件的知情者、目睹者及干預者。本文認為旁觀者是指在校園欺凌事件中處于旁觀者地位,對被欺凌者未采取任何救助措施甚至于加入欺凌行列,主要表現為肢體語言或者語言的攻擊(此處的肢體語言多指眼神或者用手指指點點),旁觀者的態度對欺凌事件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旁觀者在面對欺凌事件發生時可能會采取以下幾種態度:(1)冷眼旁觀;(2)告訴老師采取行動;(3)加入欺凌行列。

三、用KiVa理論分析校園欺凌現象的成因

KiVa主要是試圖改變旁觀者的態度或反應以至于他們不是加入欺凌的隊伍。結合KiVa理論,本文認為校園欺凌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社會風氣對旁觀者的影響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目前國內大多數人對校園欺凌事件的態度,這種沉默文化的不良社會風氣嚴重影響了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從小我們的家庭教育就是“與你無關的事不要管”,這就使青少年養成了一種旁觀者的態度,他們打的再厲害也跟我沒關系。也正是這種沉默文化的不良社會風氣導致了更多的人成為旁觀者,對欺凌事件采取置之不理的態度。

(二)校園教育未能發揮對旁觀者的正面作用

目前國內的學校教育多重文化課而輕德育美育,心理、法律方面的課程往往被很多教師占用,變成了文化課,使學生失去了最佳的學校教育機會。除此之外,對于校園欺凌的教育多是以教導欺凌者為主,告訴青少年欺凌別人是不對的,但沒有教育青少年在目睹欺凌事件時應該怎么做,而忽視了對旁觀者的教育。因此教育的缺失會導致學生對校園欺凌認識不清,而使學生處于旁觀者的地位時無動于衷甚至加入欺凌行列。正如《悲傷逆流成河》中的女主人公易遙說:“我不知道誰是殺死顧森湘的兇手,但我知道誰是殺死我的兇手!”這就說明了旁觀者也是間接欺凌者。

(三)同輩群體對旁觀者的影響

同輩群體在青少年的成長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其行為對青少年的行為影響巨大。根據班杜拉的社會學系理論,青少年的模仿行為在此階段也是極其強烈的。在本文的研究中,同輩群體的影響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出現更多的欺凌者。青少年階段由于心智能力發育的不成熟,會導致旁觀者看見校園欺凌會感覺這是一個“很酷”行為,進而模仿,成為欺凌者。

第二,旁觀者更加冷漠?!芭杂^者效應”會讓多數人處于沉默,冷眼見證欺凌事件的發展[2],甚至于旁觀人數越多,救助行為出現的可能性就越小,即使旁觀者有愿意為受欺凌者出手相助,但考慮到周圍人的看法而打消此念頭。

(四)旁觀者的恐懼害怕心理

當旁觀者目睹這一切的時候會有害怕之感,而這種膽怯害怕心理也會阻止他們去行道德之事,不敢對受欺凌者出手相助,從而導致旁觀者采取冷漠的態度對此避而遠之。這種不作為的態度也會使旁觀者感到愧疚和羞恥,甚至是和受害者同樣的無力,最終導致他們自信心和自尊心的缺失。

(五)助人行為經驗的缺失對旁觀者的影響

導致旁觀者采取冷漠態度的又一重要原因可以歸結為助人行為經驗的缺失。校園欺凌大多發生在初高中階段,這時的青少年接觸社會的經驗較少,沒有過多的助人行為經驗,當面對欺凌時,他們不知道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去幫助受欺凌者,會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產生和受害者一樣的無力感[3]。

四、可行性措施

結合KiVa理論,試圖改變旁觀者的態度而減少校園欺凌,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措施:

(一)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凈化旁觀者環境

社會風氣良好可以引導青少年的發展。人們是處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周圍人的行為與態度對青少年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一個安全的社會環境中,旁觀者也會變得更加有同理心,去感知被欺凌者的痛苦而不再是采取冷漠的態度對此置之不理。因此,我們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把控暴力文化的傳播,凈化旁觀者環境,引導旁觀者采取積極態度來應對欺凌事件的發生[4]。

(二)改變旁觀者對欺凌事件的態度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極其重要,改變旁觀者對欺凌事件的態度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基礎的德智課需要重視對欺凌者和旁觀者的雙重教育。學??梢詭椭麄冋J識到欺凌帶來的負面影響,并告訴學生在面對欺凌事件時應該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如果保持冷漠態度,很可能就會成為下一個受欺凌者。家長也要鼓勵孩子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人,面對欺凌在學會保護自我的同時及時挺身而出。

(三)提升旁觀者干預欺凌事件的能力

無力感通常會導致旁觀者對欺凌事件采取冷漠的態度。本文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旁觀者干預欺凌事件的能力:第一,提升旁觀者的自我效能感,即旁觀者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阻止或干預欺凌行為主觀上的判斷和推測。這就需要學校在教育中加強對學生自信心和應激反應能力的訓練,提升旁觀者的自我效能感。第二,通過角色互換提升旁觀者的共情能力。旁觀者假如能切身體會到受欺凌者的態度,就會改變旁觀者冷漠的態度。學??梢栽黾咏巧w驗或者角色互換活動,讓每個人都體會到受欺凌者的感受和痛苦,這樣就會提高旁觀者的共情能力,從而使旁觀者再次看到欺凌事件時不會再采取冷漠的態度。第三,教導旁觀者在遭遇欺凌事件時采取什么樣的介入方法。旁觀者在面對欺凌事件時可采取以下幾種措施:(1)直接面對欺凌者,要求欺凌者停止欺凌;(2)向老師報告欺凌情況,請求老師的支援;(3)出手相助受欺凌者(非對抗性的幫助受害者,如和被排斥孤立的同學一起玩)。

(四)建立旁觀者干預欺凌事件的獎懲制度

建立有效的獎懲制度以改變旁觀者的態度。對于實施欺凌行為的學生和欺凌幫助者要加大處罰力度,絕不姑息,可采取口頭警告、檔案記錄及勸退等措施。同時也要建立明確的獎勵和保護制度,鼓勵家長和老師表彰積極的旁觀行為,對于積極采取干預措施的旁觀者進行口頭或書面獎勵,頒發獎狀、增加學分等。有研究發現,旁觀者不敢采取措施很大原因是因為害怕報復,這就說明要建立明確的保護制度,消除旁觀者的這種心理,增加對旁觀者的保護,使他們在目睹欺凌事件時能夠積極干預。

五、結語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解決頻頻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不僅要干預欺凌者,更要從旁觀者的角度采取干預措施。對此,本文有以下觀點:

第一,改變旁觀者的態度會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旁觀者的態度對欺凌事件至關重要,如果每個旁觀者都能成為積極的干預者,這就會拯救更多受欺凌者,旁觀者的力量總是大于欺凌者,只要旁觀者團結起來,就會起到威懾欺凌者的作用,從而使他們不敢施暴。

第二,改變旁觀者的態度需要社會各界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學校是學生相信的權威力量,其對欺凌行為的態度和反應都對會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如果學校忽視旁觀者的報告,沒有采取合適的措施,不僅會減少旁觀者主動報告欺凌的行為,對欺凌行為產生無助和絕望感,也影響旁觀者學生對受欺凌者的關注和同情[5]。家長對孩子態度也可以改變旁觀者的態度,教育孩子面對暴力時要采取正確方法:告知老師或家長,當發現孩子成為積極干預的旁觀者時要給予鼓勵,而不是告誡他們“遠離是非”。

第三,改變校園欺凌現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校園欺凌事件頻發,雖然社會各界對此關注很高,也提出了許多對策和建議,但是想要完全實現無校園欺凌可能還需要走很長的路。這需要我們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化丹青.芬蘭KiVa反欺凌項目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魯東大學,2019.

[2] 王梟,陳云奔.旁觀者對校園欺凌影響及其糾偏策略——基于群體理論的分析[J].學習與探索,2019(03):44-48.

[3] 劉靜.校園欺凌現象中旁觀者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

[4] 金緒澤,劉慧仿.校園欺凌中旁觀者的角色差異及其應對策略[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5 (03):151- 156.

[5] 張榮榮,董莉.校園欺凌中旁觀者行為的作用機制[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9,07(02):118-128.

猜你喜歡
校園欺凌旁觀者
安全生產沒有旁觀者
旁觀者之眼:外媒視角下的吳忠信主持十四世達賴坐床
社交媒體背景下中學生校園欺凌探析
應立法解決“校園欺凌”難題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專項治理“校園欺凌”
旁觀者,未必清
關注校園暴力的旁觀者
說局
說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