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心理學視角下的在校大學生犯罪行為的預防對策

2020-12-11 09:17孫曈
法制與社會 2020年35期
關鍵詞:犯罪心理預防大學生

摘 要 現如今高校大學生的犯罪問題越來越嚴重,其惡劣程度也在不斷地加深,而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況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是導致大學生犯罪的主要原因。多種外在以及內在因素是影響大學生心理犯罪的形成的主要原因,只有對這些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才能夠了解大學生犯罪心理的形成過程,從而制定科學有效的策略預防并解決大學生的犯罪問題。

關鍵詞 犯罪心理 大學生 預防

作者簡介:孫曈,吉林工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中共黨史、中囯近代基本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2.078

一、在校大學生犯罪心理

(一)無知心理

由于大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以升學考試為主,忽略了對法律知識的教育,從而導致現在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淡薄,甚至有很多大學生都是“法盲”。對于一些不應該做的事認為只是道德層面上的譴責,抱著僥幸的心理鋌而走險實施犯罪行為,卻不知道是違法的,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虛榮心理

虛榮心理人們的精神需求,由于追求物質的享受、精神贊揚從而產生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是扭曲的,影響人們健康人格的形成。虛榮心通常表現為功利主義,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而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功利主義也一樣,適當的功利主義可以讓大學生樹立目標,幫助大學生積極向上的發展和成長,然而當存在過度的功利主義時就會導致大學生迷失方向。一旦這種情況出現,大學生就會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榮譽感就會隨之失去,被社會拋棄的感受就會油然而生,一些不健康的社會心理也會隨之出現,例如:仇視社會等不健康的心理。存在虛榮心理的學生在交往的過程中通常會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并時常伴隨著極強的表現欲,急切的需要被他人認可,從而導致自己變得焦躁以及行為也變得反復多變。若對有此心理的學生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控制,則會為日后產生犯罪行為留下隱患。

(三)自卑心理

當人對自身的素質和個人能力做出比正常水平低的評價時通常被認定是自卑的表現,產生這種心理的人通常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現悲觀、消極、抑郁等不良情緒。具有自卑心理的大學生通常會過度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對他人的言語產生過度的反應,為了舒緩自己長期壓抑的心情,可能采取過激的行為來應對[1]。個體差異、家庭、經濟、性格等多種因素都會導致自卑心理產生。自卑心理是對自我的消極評價,通常評價內容與自身的客觀情況不符。有自卑心理的人同時對自己的期望也較高,兩者會產生沖突從而導致出現成就和自尊感。當這種需求不能通過自身努力在主觀上或客觀上實現時,則有此心理的大學生則會選擇不擇手段的去滿足心理需求。這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是導致大學生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一。

(四)仇恨心理

大學生自毀情節的極端表現就是仇恨心理,通常表現為對他人或者社會產生怨恨[2]。當一些大學生沒有被公平對待或者忍受不了屈辱時就會導致這種不健康的心理產生,想通過一些方式來改變所遇到的這些不公的現象。存在這種心理的大學生在處理問題或改變現狀時并不會通過合法合規的方法來尋求幫助,往往采取極端的方式進行打擊報復。極端的方式可以實現一定的心理平衡,但同時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存在這種心理的大學生通常會對社會和他人進行盲目的仇恨,進而實施反社會的犯罪行為。

(五)僥幸心理

僥幸心理是大學生的自毀情節的主要表現,有僥幸心理的大學生會對犯罪行為沒有一個明確的認知,當在實施犯罪行為時因存在一種不一定會被發現或者被法律制裁的心理而放縱自己的犯罪行為[3]。這種心理只是大學生的主觀判斷,與實際結果往往是不符的。存在此種心理的大學生施行犯罪行為則是以前途甚至生命代價為籌碼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賭博和冒險。存在這種心理的大學生通常法律知識淡薄,缺乏法律邏輯思維的能力,對問題不能理性客觀的分析,沒有能力預測自己的行為是否觸犯了法律法規。僥幸心理就是對自身行為的放縱以及對法律知識沒有正確的認知,同時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心態。

二、大學生犯罪行為的特點

(一)犯罪類型的多樣化

最近幾年,大學生的犯罪種類越來越多,其中包括妨礙社會公共管理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罪、侵犯公民人生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其中犯侵犯財產罪和公民人生權利罪是最常見的,主要是偷竊、故意傷害和強奸為主的犯罪行為。

(二)手段極其殘忍

在大學生故意殺人的案件中,一些犯罪大學生的犯罪手段極其殘忍。

(三)犯罪的突發性

由于社會經驗的不足,大學生的心智還沒有發展成熟,且沒有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在遇見事情時容易情緒化。人在日常生活的交往過程中難免會遇見一些爭執,當爭執在不能及時解決的時候就容易引發更深的矛盾。有些同學則可能因為一時的沖動實施錯誤的行為,從而導致犯罪,引起悲劇。盡管突發性犯罪是沒有事先預謀的,但突發性犯罪者的人格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心理不太健康,主要表現為對社會規范的漠視。正是因為存在這些缺陷,最終產生犯罪心理,實施犯罪行為。

(四)智能化犯罪

大學生同時也是一批具有豐富專業知識的人才,在專業知識技能等方面往往都比較擅長。一些大學生則利用高科技盜竊財物;利用計算機非法竊取信息獲得商業機密;實施網絡詐騙等犯罪行為。

(五)犯罪的專業性

大學生利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或者特長來施行犯罪行為,其中以醫學專業、計算機專業和化學專業的最為頻繁。同時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學法犯法,以身試法,通過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來鉆法律的漏洞,更有利用反偵察能力來逃避相關部門的偵查。

三、預防大學生犯罪的對策

預防以及控制犯罪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包括:事前的預防措施和事后的補救措施。減少犯罪的主要方法則是在事前預防,同時可以挽救更多的高素質人才。事后的補救措施只能通過刑罰的震懾作用減少犯罪行為的產生。大學生犯罪非常復雜,需要社會各個部門的參與與配合。

(一)完善社會環境

良好的社會環境是促使健全人格的基礎,其中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個體人格的是文化背景和社會政治環境。犯罪行為的產生和社會政治文化的好壞有著很大的關系。教育部門需要對大學環境以及周邊的社會環境進行不斷的完善,從而促使大學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諧發展。相關研究表明,不良的社會風氣是造成犯罪的重要原因。所以為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從而可以減少大學生犯罪行為的產生。

(二)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大學生的思想改變離不開思想政治的教育。由于現在大部分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不夠重視,從而沒有一個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高校則需要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分工和責任明確,形成完善的思想政治運行體制。需要在傳統的政治教育課程上改進教學方法,摒棄填鴨式教學,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高校在加強思想教育的同時還應該重視法制教育?,F在許多的大學生都存在法律意識薄弱的現象,并且有的學生將罰款和道德混淆。培養學生的法律觀念和思維,以及遵紀守法的習慣同樣重要。各大高校則可以將法制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納入常規的教學中去,增強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

(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導致大學生犯罪的主要因素,高校則應該積極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梢詫Υ髮W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建立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室,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同時學??梢远嚅_展一些心理選修課,并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幫助學生培養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則可以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密切的關注,并根據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盡量有效的引導和矯正。

(四)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一個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消除學生的心理疲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促進學生積極向上的發展。高??梢灾铝τ陂_展豐富的、健康的第二課堂活。積極舉辦一些文藝晚會、體育比賽等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活動,將大學生的空余時間調動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之外可以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校園積極氛圍的營造離不開學校各個部門的溝通協作,同時也需要學生的參與。

(五)與政府、司法部門進行合作

司法部門是辦理大學生犯罪的重要部門。政府相關部門也會承擔著教育、預防和減少大學生犯罪的主要工作。其中政府、司法部門中有大量可以分析犯罪原因、動機、心理的專業人士,可以起到威懾大學生的作用。同時也具有較高的說服力,更容易被信任。所以,各司法部門、政府對預防大學生犯罪有著很大的幫助,開展多部門的聯合教育:地區的司法部門人員可以定期的去高校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梢詫⒂龅降膶嶋H案件在高校進行通報,以犯罪的原因和特點進行分析。這種宣傳教育可以引起大學生的心理反應,讓大學生從真實案件中自省,增加對法律知識的了解。

開展庭審觀摩活動:法院可以和高校進行合作,設立開放日,并邀請部分師生進入現場進行觀摩,也可以通過網上直播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觀看。采取近距離接觸庭審的方式對減少和預防大學生犯罪都有顯著的效果。在邀請學生進行觀摩的時候不應只局限于法律法學專業的大學生,應該讓各個專業的大學生都參與進來,對大學犯罪行為減少和預防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六)加強自我修養,促進人格的自我完善

現在的大學生需要培養良好的自我意識以及提高自我的認知水平;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豐富其發展內容;培養積極的自我體驗感,擁有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同時克服孤獨、苦悶、自卑等消極的自我體驗;增強自控能力,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以及情緒;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學習中要學會自我反省、自我監督、自我批評;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自己的適應能力。

四、結論

綜上所述,大學生的犯罪心理多種多樣,追究其因都是因為沒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目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犯罪已經得到我國教育機構的極大重視,大學生的犯罪行為給國家的社會安全問題造成了很大的隱患。預防大學生犯罪是對每個大學人才的珍惜、是對社會的責任、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梢酝ㄟ^對大學生的不同犯罪心理研究,在針對社會、校園環境管理、文化的控制、教育方式等多方面進行改進,從而減少大學生犯罪行為的產生。

參考文獻:

[1] 董凌.在校大學生校園犯罪及其預防對策[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20,17(01):102-105.

[2] 田劉凌.大學生犯罪心理成因分析及應對策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05(28):248-250+302.

[3] 趙靜.高校大學生犯罪心理分析及教育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8, 554(10):112-113.

猜你喜歡
犯罪心理預防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犯罪心理痕跡應用現狀與反思
犯罪心理痕跡應用現狀與反思
大學生之歌
犯罪心理畫像初探
淺談跑步運動中膝關節的損傷和預防
新形勢下預防校園暴力的策略研究
犯罪心理畫像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