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實驗實踐”促學生創新素養發展淺談

2020-12-14 04:19劉甲敏
讀寫算 2020年33期
關鍵詞:創新素養小學科學教學互聯網

劉甲敏

摘 要 2019年6月25日、26日,為期兩天,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召開了“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推進會。至此,“互聯網+教育”正式走進寧夏教育課堂,以其方便、快捷、生動有趣及大數據的引領立即引起了小學科學學科的關注和重視。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明確提出創新素養是當代小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互聯網+實驗實踐;創新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33-0022-02

科學活動的本質在于探究,科學教育只有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來發展其科學素質,才能實現科學本質與教育宗旨的內在統一?!盎ヂ摼W+教育”為學學科的實踐加入了內驅力,豐富了學生創新素養培養的形式。

一、策略依據

(一)“互聯網+實驗實踐”

充分依托寧夏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中的教學助手、云校家教育教學互動平臺,利用作業推送、作業評議等功能進行科學實驗作業的推送和講評,使學生以視頻、音頻、圖片、記錄單等多種形式展示實驗結果和實驗過程心得,分享學生的科學發現和科學探究。教師利用云校家對學生的實驗,在課堂中就難點、疑點和重點內容進行講解,并讓學生展開討論。利用互動課堂授課平臺,展示課前導學中學生上傳的科學實踐過程,以圖片、視頻、音頻的形式進行展示,并利用截圖保存功能,進行對比分析,討論結果,將科學實踐的疑惑再次以作業的形式當堂推送給學生,讓學生繼續新的發現和新的探究。以達到科學實驗的連續性、一致性,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科學研究精神。

對于學生實驗產生的數據,包括視頻、音頻、圖片、文字、表格等形式的成果,教師可利用教學中互動電影的功能將學生的實驗成果制作成小電影,供家長觀看,也是學生實驗的總結成果,還可以輔助學生今后課程的學習。

(二)科學學科的創新素養

創新素養的產生多形成于正確的科學創新方法、科學創新思維方法和科學創新人格的基礎之上,從而對客觀事物本質屬性進行真實反映和探究。創新是一種行為,創新素養則是行為背后的知識、能力與科學觀。創新素養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概念化修習涵養的過程。小學科學學科滲透創新素養,就在于讓學生通過五官的感知、科學的思考和嚴謹態度來認識世界,發現問題,創造新的思考、新的實踐,學習其中的思維方式、探究過程和創新精神。

在科學實驗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自然研究精神,還要培養學生勤于思考、關注方法、分析比較、選擇落實等科學態度和思維方式。讓科學探究的精神和學習輻射學生日常生活中人文素養的培養和健康人格的發展。

二、“互聯網+實驗實踐”促創新素養培養策略

(一)依托實驗數據,培養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學生自主發展的素養體現,也是科學創新素養的核心內容之一??茖W研究就是要具有懷疑的精神,就是發現、解決問題并歸納總結的過程。問題意識的培養不是老師的說教和講授,而是學生在仔細觀察、用心體會、動腦思考的過程。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該階段學生的思維較為發散,也容易產生奇思妙想,所以,小學階段往往是人的一生創新想法的高發期。老師的工作是啟迪,有效啟迪。

“互聯網+實驗實踐”就是從學科本質出發,以其直觀生動的形式激發學生科學思考、科學歸納總結的有效方法。在科學課堂教學前,學生通過前期實驗和發現,上傳實驗成果。課堂中,關注課前實驗成果數據,對于課中科學產生數據,進一步完善和探究課后科學實驗數據和科學總結數據,讓學生在數據比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得出啟發和結論。

這是在科學課堂前產生的數據,同理,也可以根據具體上課內容,在課堂中和課后產生實驗成果,并整理實驗數據,在學生的數據觀察、數據質疑、數據分析中得出科學的論斷。

(二)增強科學創新實踐的關聯性

科學課程是與自然科學有關的人文精神、價值觀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關系的學科,而且還包含了科學探究的方法與過程?!翱茖W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科學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這是科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與課改思路。

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創新素養培養,老師應在科學課堂中對學生的科學實踐進行整合關聯。如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5.太陽的光和熱》充分利用教學助手中投屏功能,利用AR技術將太陽帶到學生身邊,讓學生充分掌握太陽的相關知識,并將課堂進行錄屏保存。在第三單元《10.植物和陽光》這一課程授課過程中,結合學生種大蒜的親身實驗過程資料和學生實驗任務單的數據,并關聯之前《5.太陽的光和熱》的學習留存內容,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植物與陽光的關系。

利用大數據整合學生線下線上科學實踐成果,并通過研讀教材特點,充分利用數據資料和實驗成果,讓學生的科學體驗多線一體,網狀布局,有重點有輻射。

(三)加強線上線下實驗實踐意識

傳統的科學實驗,是指根據一定目的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等物質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觀察、研究自然現象及其規律性的社會實踐形式,是獲取經驗事實和檢驗科學假說、理論真理性的重要途徑。它不僅包括儀器、設備、實驗的物質對象,還包括背景知識、理論假設、數據分析、科學解釋,以及實驗者之間的協商、交流和資金的獲取等相關社會因素。其性質不只是物質性的,還是文化性的和社會性的。

例如,在講授“直線與平面垂直”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劃分小組,并在此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主觀意愿,結合學生的特點為每位學生提供相應的合作角色,激發他們探究數學問題的能動性。與此同時,教師創設如下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運用實踐的方式,證明直線與平面垂直問題的正確性?可以結合已掌握的知識,也可以從實踐的角度進行分析。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引導性地對學生說:“各個小組成員之間應充分地交流,并在此過程中注意記錄各個小組討論中出現的問題?!苯處熤赃@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在此過程中充分運用課堂問題的生成,真正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加深學生對數學問題理解的深度、高度和廣度。在此次合作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可以正確地證明教師提出問題的正確性。有些學生提出如下的問題:假如一條直線與平面中的無數條直線垂直,那么這條直線一定與整個平面垂直嗎?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從一個平面形成的條件進行解析。教師運用文字的形式,對學生的探究成果進行簡要介紹。有的學生產生“直線垂直于平面內的一條直線,不一定垂直于平面內的所有直線”的想法,所以支持這一論點。其依據在于當直線不垂直于平面,但是垂直于平面的邊時,則運用平行原理,可以推翻學生的問題。有的學生認為兩條相交直線可以確定一個平面,一根直線無法確定一個平面。這個觀點也可推翻生成的問題。通過運用合作教學法,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并在此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提出在討論中的生成問題,增強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廣度和深度,促進合作教學質量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開展多種方式,進行高中數學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遷移“因材施教”的本質,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客觀學情,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啟發,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掌握數學學習規律,促進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沈惠林.基于多元智能理論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實踐探討[J].數學教學通訊,2017(03).

[2]俞昕.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綜述及對高中數學教學的啟示[J].中國數學教育:高中版,2016(004):2-4.

[3]陳明印.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011):31.

猜你喜歡
創新素養小學科學教學互聯網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創新素養培育路徑
從“文化踐行”到“學子講堂”
基于創新素養下的初中數學基本能力的培養
探究小學科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思路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滲透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
現代信息技術下的小學科學教學創新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