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建盞黑釉的藝術魅力

2020-12-15 06:58錢定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藝術魅力建盞釉色

錢定

摘要:黑釉瓷器的發展歷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東漢時期,到宋朝迎來了黑瓷發展的巔峰時刻,在當時黑瓷的生產遍及全國,其中建盞因其堅實的胎骨、古樸純粹的造型、典雅別致的釉色魅力獨領風騷,引領了一個時代的茶具風格。兩宋時期建窯大量燒制黑瓷,其中最富盛名的建盞因斗茶盛行,成為斗茶人群最青睞的飲茶用具,并且跟隨建茶被進貢皇室,甚至一度遠銷海外。本文以傳統建盞為研究對象,從胎體、器型和釉色等方面來探討建盞所特有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建盞;釉色;藝術魅力

建窯遺址位于福建省建陽縣水吉公社池中與后井大隊一帶,其窯址分布在蘆花坪,牛皮侖,大路后門,營長乾等處,建窯所用泥料是取自建陽北部山區,這一帶多的土壤富含鐵元素,且氣溫較高,植被資源豐富。近水樓臺的泥料資源和充足的燃料資源,為建窯生產黑瓷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自然條件。

一、“鐵胎”黑瓷的藝術特征

建盞的胎被稱為“鐵胎”,這是建盞區別于其他窯口所生產黑釉盞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建盞成為宋代公認極品斗茶器具的重要因素。宋代建盞之所以風靡全國,與之有很大的關系。

福建的北部山區多是偏酸性的紅粘土,這種粘土鐵元素含量極高,特別是建陽一帶的土壤含鐵量高達7%~10%,用這種紅粘土作為泥料燒制出的建盞胎體呈黑色或者褐黑色。另外建盞的胎體堅硬厚重,用手叩之,如同鐵質器皿一般,鏗然作響,聲音沉著有力,與一般薄胎瓷器的清脆聲截然不同。建盞堅硬,是由于其在1300多度的高溫窯室中被還原氧化,燒制溫度遠高于一般瓷器的1200℃,這使得坯料燒結程度更高,胎體更為堅硬。厚重如鐵,褐黑如鐵,堅硬如鐵,叩聲如鐵,這就是建盞被成為“鐵胎”的原因。

考古學家通過在建窯遺址得的標本研究發現,建盞的胎質較粗,尤其是露胎部分的手感更為粗糙。這是因為建盞的泥料雖然含鐵量高,但是可塑性并不完美,而建盞又是通過高溫燒制,高溫環境中胚胎容易變形,為了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燒制匠人在泥料里摻雜石英,摻雜石英會導致建盞粗糙多孔,正是黑瓷茶盞厚重的胎體,和胎體內蘊含的細小氣孔,使茶湯保溫效果更好,更適合用來斗茶。

二、建盞黑釉的器型特點

盞本意是比碗小的器皿,或者說是小碗的一種,盞一詞是更為簡練的稱呼。宋代制瓷技藝突飛猛進,不僅重視色釉,同樣追求器型制作的完美比例。所采用的輪制工藝使得茶盞器型更為工整,線條更為流暢,建盞的制胚成型,采用的正是這一工藝。建盞的美,不僅在于色釉,更在于器型,其極致的造型,承載了建盞的靈魂所在。從造型藝術來看,建盞器型設計的共同特點是口大足小,形如漏斗,按照口沿形狀可將建盞分為:束口盞、斂口盞、撤口盞以及敞口盞。

束口盞

束口盞口沿曲折,腹部有輕微弧度,腹下向內收縮,圈足較淺,外邊緣向內收縮,形成一圈淺顯的凹槽,內壁則順勢形成一周凸圈,這個凹槽俗稱“注水線”。這條線既能斗茶時掌握茶湯的分量,又能避免茶湯外溢;這類盞腹部較深,器型整體較為飽滿,點茶時,茶湯表面有充足時間于空氣接觸,有利于點出上品茶湯;品茶時,茶湯經口沿溢出,順利滑入口中。此種器型手感厚重,常見于中、小型器,中型器比例較高,是建盞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型種類,是專門為斗茶而生的經典器型,也是產量最高的建盞之一,是出土或傳世品數量最多的品種。

斂口盞

斂口盞因口沿微微向內收斂而得名。該器型腹壁呈斜弧狀;圈足比較矮,挖足也較為淺,一般于中、小型器中常見,小型器所占比例較高,有的為圓餅狀實足。該器型造型圓潤豐滿,手感舒適,適合于日常飲茶所用。

敞口盞

敞口盞因口沿外敞而得名,形如漏斗狀,也被稱之為“斗笠盞”。該器型口沿外撇,尖圓唇,腹壁呈斜直狀或者有微微的弧度,盞腹較淺,腹下向內收縮。圈足較淺。常見中、小型碗,偶見大型器。這種器型的斑紋更有張力,觀賞性較強,飲茶時有利于觀察湯色變化。

撇口盞

撇口盞的口沿明顯向外撇,唇沿稍有曲折,腹部呈斜弧狀或者斜直狀,圈足較淺;常見運用于大、中、小器型。此類碗大型器比例相對其他類碗較高,但成品率比較低,因此顯得尤為名貴;在中、小型器中也較為常見。此種器型中,大口徑的用來分茶,中小口徑的用以日常飲茶,較寬的口沿利于觀賞茶湯,同時降溫效果較好,較為適宜夏日使用。

建窯茶盞的造型別致而實用,以中小器型居多,適宜飲茶??诖笞阈〉脑煨?,使茶沫更易于沉淀和傾倒。多種類型的茶盞,滿足了各類人群日常飲茶習慣的不同需求。建盞還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V”字型的設計恰好迎合了斗茶時觀察茶湯茶痕的需求,厚重的盞體利于隔熱和保溫,可見建窯茶盞始終從在使用者的角度考慮,從實用功能角度出發,既滿足了斗茶時“察言觀色”的實際需求,又達到了人與器的完美統一。

三、“入窯一色,出窯萬千”的釉色魅力

建盞被斗茶人群青睞除了其厚重的胎體和完美的器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黑釉建盞更易于觀察沖茶時泛起的白色湯花,此外其典雅別致,宛若星空般神秘莫測的釉色,滿足了宋代文人雅士對藝術的追求。

建盞黑釉之所以能呈現出豐富且瑰麗的釉色變化,是由于建盞胎體的釉水都是采用建陽本地含鐵量極好的泥料配置而成,這些含鐵量 較高的原料經過高溫還原燒制,胎體和釉水里的金屬化合物發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學反應,在器具表面形成了絢麗的花紋。建盞的釉,在我國瓷器歷史上屬于結晶釉的范疇,在燒制過程中,窯室的溫度,還原的氛圍,不同盞所處的位置,等這些差異,都會對釉水變化呈的花紋產生影響。這些花紋是釉水本身變化而成,而飛經過人工干預形成,這一現象被稱之為“窯變”。

上面提到建盞的釉色是結晶釉的窯變結果,自然就不可能出現兩個一模一樣的建盞,因此就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千”一說??偟膩碚f建盞的釉色大致可分為:黑釉、兔毫釉、油滴釉、曜變釉和雜色釉。

黑釉

黑釉又被成為“烏金釉”或“紺黑釉”,即純黑釉,表面沒有斑紋,有的烏黑如漆,有的則黑中泛青,這種釉色是建窯較為經典的釉色。蔡襄在《茶錄》記載道:“建安所造著,紺黑,紋如兔毫”。上品黑釉釉面肥厚溫潤,部分黑釉盞甚至可見釉水流動產生的若隱若現的紋路。

兔毫釉

兔毫盞是建窯產量最大且最典型的品類,兔毫是黑色釉層中的析晶斑紋,透出一根根均勻細密的絲狀筋脈條紋,形狀像兔子的毫毛,故稱之為兔毫釉。這種釉色的茶盞在宋代頗為流行,蔡京在《太清樓特宴記》一文中提及的“建溪異毫盞”指的就是兔毫盞。

宋代與茶文化相關的詩詞常常贊頌兔毫盞,宋代斗茶更是以建窯兔毫盞為茶盞之尊,由此可見兔毫盞標志性地位毋庸置疑。兔毫紋有長有短,有粗有細,從色相還可以分為:金兔毫、銀兔毫和黃兔毫。

金兔毫

金兔毫是光的漫反射作用,使毫紋處閃爍金色的光芒,俗稱“金兔毫盞”。其形成原因是燒煉過程中析出大量的鈣長石晶束,鈣長石晶束的晶間產生液會相互分離,釉液化時,釉中的鐵分子游離并填充于晶束之間,對來自某個方向的入射光產生漫反射,即形成毫紋處閃光的效果。

銀兔毫

銀兔毫是兔毫釉中比較珍貴的品種,之所以珍貴在于其燒制難度較高。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提到:“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這里所說的就是銀毫盞。銀兔毫金屬質感較強,用手撫摸有浮凸感,在陽光的照耀下一排排銀白色的細密紋線閃爍者銀色的光芒,令人陶醉。手捧銀毫盞,猶如鏡中有佳人,雖難以觸及,卻秀色可餐,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所以銀兔毫的價格也是相對偏高的。銀毫盞燒制工藝復雜,燒制銀毫條件極其嚴苛,需要又精確的溫度與氣氛控制。稍有偏差,就無法燒成銀色紋路,或者斑紋的形態,深淺、清晰度都欠佳。因此銀兔毫的度非常難拿捏,斑紋也十分不穩定,成品率極低,傳世的精品極其罕見,可遇不可求。

黃兔毫

釉面紋路為暗淡的土黃色,在光照條件下不閃光,被稱為“黃兔毫釉”。黃兔毫釉面的形成原理是氧化氣氛較強的窯爐中,氧化鐵在釉面析晶。且以三氧化二鐵析晶為主,由于釉面所生成的氧化鐵晶體微小,導致毫紋不閃光發亮,加之赤鐵礦的反射色為金黃色,故條紋呈現暗啞的土黃色。

油滴釉

油滴釉又稱“鷓鴣斑釉”,其釉色紋路類似建陽本地的鷓鴣鳥胸部的羽毛的黑底白斑,斑點大小不一,形狀或圓或橢圓,呈銀色、灰色和黃色,分布疏落有致,在陽光的照耀下如同水面上漂浮的油滴般熠熠生輝,因而也被日本形象的稱之為“油滴”。油滴盞也是建窯的一個珍貴品類,分為金油滴和銀油滴兩種,因為建盞黑釉屬于結晶釉,結晶斑點的大小、疏密、形狀、顏色,在窯室溫度、還原氣氛的影響下變化多端,可以說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目前流傳下的油滴盞精品日本有幾個,國內完整的油滴釉盞非常罕見。從建窯遺址發現的殘跡判斷,就可以看出油滴釉的數量不足兔毫釉的十分之一。油滴釉的形態變化豐富,撲朔迷離。北宋時期,陶谷在《清異錄》中記載道:“閩中造盞,花紋類鷓鴣斑點,點視茶家珍之”,由此可見油滴盞的珍貴程度。

曜變釉

與“油滴”一樣,“曜變”一詞也來自日本,翻閱中國古籍并沒有記載。完整的曜變建盞全世界僅存三只,均收藏與日本。日本的德川美術館,就珍藏著一件建窯束口盞,灰黑胎掛有藍黑色釉,表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大小斑點,在光照下呈現星空般的效果,釉“碗中宇宙”之稱,被日本人奉為國寶。2009年,在我國杭州首次出土了“曜變天目”,遺憾的是出土的是有四分之一地方缺失的殘件。至今為止,我國都沒有出土完整的曜變建盞。

曜變是鷓鴣斑釉的特殊品種,曜變盞的釉面上呈現大小不同的圓形或者近似圓形的斑點,像“空心的油滴”散落分布在釉面上,分布并不均勻,常常幾個或者十幾個聚集在一起,在光線的照射下,斑點周圍呈現變化多端的彩色光芒,有藍色、金黃和紫紅等顏色。霞光閃爍,璀璨奪目令人無限遐想。這種彩色光芒隨著器物的移動變幻,也隨之變化萬千。光照射釉面,彩光就會出現;光消失,則彩光也跟隨消失。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的曜變盞受到氣體侵蝕和陽光輻射,釉面會形成一層透明薄膜,產生“七彩光暈”的效果,就像七彩寶盒一般,這是曜變的神奇之處,也是曜變的靈與魂。從光學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光的“薄膜干涉”原理。在盞底的黑釉烘托之下,顯得更加神秘莫測,如同深邃玄奧的宇宙星空、空靈靜謐中浮現的大千世界,蘊含著“無一物中無盡藏”的藝術魅力。

雜色釉

通常把不能明確歸納的釉色類別都歸納為雜色釉的范疇,雜色釉也是燒制過程中的意外所得,有好壞優劣之分,雜色釉主要有:柿紅釉、茶葉末釉、、灰被釉等等。

柿紅釉顧名思義釉色如成熟的柿子般紅潤,是雜色釉中較為受歡迎的一個類別。

茶葉末釉如同黑色盞底鋪滿了茶葉末一般,有墨綠色、黃綠色、翠綠色。黑胎點綴綠色的釉面,顯得深沉且別有一番風味。

灰被釉是指釉面黑白相間,由灰黑到灰白的漸變,使灰黑色釉面如同籠罩這一層白的薄紗。

四、結語

建盞因其獨特的造型藝術,氣象萬千的釉色魅力,聞名程度遙遙領先于其他窯口所產黑瓷。在經濟發展與審美水平不斷提升的宋代盛極一時,不僅影響了當時的茶文化發展,而且推動力南方制瓷產業的發展,甚至傳播到日本,對當今的日本制瓷業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葉哲民.中國陶瓷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連書店,2001.

[2]趙佶、日月洲(注).大觀茶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

[3]王玲.中國茶文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4]馮先銘、安志敏、安金槐等.宋代黑釉瓷器生產[M].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5]盧嘉錫,李家治.黑釉瓷的出現和發展——獨樹一幟的建窯黑釉瓷[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藝術魅力建盞釉色
如意
建盞的新發現
宋代建盞的科學研究
建盞之初探
從文化內涵解讀建盞之美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繼承與創新
現代陶藝肌理與釉色結合研究
壽州窯瓷器釉色之流變
淺談梨園戲《鄭元和》
試論動漫影片中色彩的藝術魅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