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喜馬拉雅地域民族資料梳理

2020-12-15 06:50何大勇
三峽論壇 2020年6期
關鍵詞:阿薩姆

摘? 要:對東喜馬拉雅地域中印邊境生活著的民族,較為全面性的資料介紹還不多見。本文通過譯介日本于1944年出版《東亞民族語匯》中有關“西藏與阿薩姆”的民族條目,來梳理日本學界對印度東喜馬拉雅民族的掌握情況,有助于了解該地域中民族的稱呼、居住地域、分布格局等的相關情況,對深入認識該地域的民族及地理區域的特點提供參考。

關鍵詞:東喜馬拉雅地域;阿薩姆;民族語匯

中圖分類號:C95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1332(2020)06-0033-09

在今天“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背景下,加強對周邊民族文化的了解與交往是非常有必要的。印度、不丹、印度錫金、尼泊爾、緬甸、中國(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四川、云南)以及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坦等泛喜馬拉雅地域(Pan-Himalayan),由于該地域的民族情況有多樣性與復雜性的特點,在筆者已發表的論文中對東喜馬拉雅地域民族情況進行了初步梳理,尚需進一步深化研究。印度東北部的東喜馬拉雅民族支系繁多,比如對那加民族的介紹,筆者上述的研究當中只涉及到了22種。[1]18-22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編輯的《喜馬拉雅研究通訊》2016年第2期中,對那加的支系列出有16個支系。[2]13而日本于1944年由帝國學士院編輯的《東亞民族語匯》中,那加支系多達47種??芍渲捣倍?,至今尚未研究清楚。故而,需要把涉及“西藏和阿薩姆”的類別進行編譯,以期能夠進一步拓展相關的研究。國內關于東喜馬拉雅地域的民族已經展開多樣化的研究,如王筑生、陳錫周譯介印度人類學家達斯的東喜馬拉雅民族。[3]方天建對該地域的藏緬語族群史國外研究進行了述評,提供了諸多西方學者的研究信息,對于把握地域研究的學科前沿提供了參考途徑。[4]21-33

筆者在2007年指出中國藏緬語族民族等蒙古人種進入印度, 經歷了一個漫長而連續不斷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伴隨著中印兩大文明的交往而進行的。中國藏緬語族人進入印度, 路線有南、西兩條, 南路是從中國的西藏進入印度的北部, 西路是從中國的云南進入印度的東北部。[1]美國學者吉爾施(Giersch)等認為在中國西南、東南亞和印度東北部之間曾經存在著古代移民和貿易的路線。在這些史前和歷史上交往路線中就有西南絲綢之路,它們聯系著從云南到阿薩姆、曼尼普爾經由西藏東部到緬甸以及東喜馬拉雅區域,這條絲綢之路從奔騰的河流與挺拔的大山中穿過(Giersch2010;Yang289-290;Higham,85-86,王菊詳譯,2013)。[5]14關于該地域的民族概況,日本學者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把西藏與阿薩姆地區視為一個地域來看待,從地域視角來厘清居住在此的藏緬語族民族。盡管該數據資料的時間節點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整理出295個大小不同的民族信息,資料列出了民族的自稱與他稱、支系、居住地城與范圍、人口數等,對于今天認識該地域民族仍然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再者,對于如何來進一步認識具有多樣性與復雜性的大地域提供了有力的探討途徑和視角。

[1]??? 艾頓,Aiton:阿薩姆(Assam)錫布薩格爾(Sibsagar)地域的東北角,阿薩姆的東方。

[2]??? 艾摩爾,Aimol:阿薩姆的那加(Naga)山地。

[3]??? 阿維,A-we:位于北部加洛(加洛(迦洛))的一部族。

[4]??? 阿撾,Ao:【異】Hati-kuri,Hati-goria,【自】Aor,Sa- mai-na,Ni-So-meh。那加的一部族。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的平地與迪庫河(Dikhu)之間,洛霍塔,塞瑪的北方,鐘吉(Chung-ngi,高地),勐森(Mong-sen,平地接著低山地)。雅查姆(Ycham),雍部落(Yong)。阿撾鄰接的其他那加部落,哈奇庫里、哈奇果里阿是阿薩姆人的稱呼。人口30,599(1921)。

[5]??? 阿卡,Aka,Anka,Arka:【自】Hrusso:阿薩姆(Assam)的西北部與不丹(Bhutan)東部的邊界地區,達芙拉的北方。

[6]??? 阿薩姆,Asam→參看阿霍姆。

[7]??? 阿斯林吉亞,A-sring-gia,【異】Mirimokpo:那加的一部族。東部,阿撾外緣分的山地。

[8]??? 阿索姆,Asom→參看阿霍姆。

[9]??? 阿奇克,A-chik→參看阿崩。

[10]? 阿薩姆人,Assamese,Asom,Asam→阿姆。

[11]? 阿頓,A-tong:東南部加洛(加洛(迦洛))的一部族。

[12]? 阿哈姆,Aham→參看阿霍姆。

[13]? 阿崩,A-beng,A- chink:西部加洛(加洛(迦洛))的一部族。

[14]? 阿霍姆,Ahom,Aham,【異】Asom,Asam,Assamese:阿薩姆的東北部。有查姆阿(Chamua)、克魯亞(Kelua)、梅盧阿(Melua)的部族。

[15]? 阿霍姆楚蒂,Ahom-Chuti,楚蒂的一部族。

[16]? 阿博,Abor,【異】Slo,【自】Hrasso:阿薩姆東北部與西藏的邊界地區,即布拉馬普特拉河東端,在北折地方的迪虹河谷(Dishon)地帶。有帕達姆(迪虹河的東方)、米雍(Miyong)、帕西(Pasi)和多巴(Doba)(后三者都在迪虹河的西方)部族。斯洛(Slo)是西藏人的稱呼。

[17]? 阿爾卡,Arka→參看阿卡。

[18]? 阿爾倫,Ar-leng,A-rleng→參看米基爾。

[19]? 阿爾寧,Ar-ing→參看米基爾。

[20]? 阿隆,Arung→參看埃姆博。

[21]? 阿瓦利亞斯,Awalias:把居住在尼泊爾(Nepal)、錫金(Sikhim)、不丹(Bhutan)南邊山麓森林泰萊地帶的民族統稱。有闊其、波多(博多)、其瑪爾等部落。

[22]? 安卡,Anka→參看阿卡。

[23]? 安加米,Angami,A-nga-mi,Gna-mi,【異】Dawansa:那加的一部族。巴萊山脈(Barai), 迪庫河之南(Dikhu),南巴山之西(Nambar),東到阿薩姆與緬甸(Burma)的邊境地帶,北方與倫古瑪、洛霍塔相接。有騰吉馬(Teng-gi-ma)或騰吉米(Teng-gi-mi,中央部),扎克羅馬(Chaak-ro-ma,西部),扎卡里馬(Chak-ri-ma,東部)的各個部落。被稱作阿薩姆人,瑪尼博里人、安加米人(Angami)、阿納米人(Anami),名稱上一般沒有自稱。人口50,000。

[24]? 安藏,An-zang→參看礽瑪。

[25]? 安澤米,An-zemi→參看澤米。

[26]? 安萬庫,Ang-wan-ku→參看塔博隆。

[27]? 英澤米,Inzemi→參看澤米。

[28]? 瓦亞,Vaya→參看雅由。

[29]? 瓦尤,Vayu→參看雅由。

[30]? 葉米,Yemi→參看澤米。

[31]? 埃姆佩哦→參看卡查,埃姆博。

[32]? 埃姆博,Embo,Empeo,Arung:卡查的一部族??ú樯降氐哪喜?。

[33]? 卡,Kha,Khu,【異】Tetris,Gorkha,Gorkhali:尼泊爾(Nepal)西部庫馬翁山脈(Kumaon)地方,達到尼泊爾溪谷地帶,拉吉普特的后裔。又相當于加德滿都(Katmandu)以西97公里處的廓爾喀(Gorkha),廓爾喀人或是戈爾卡利人(Gorkhali)是眾所周知的。

[34]? 凱里姆,Kai-rium,Kai-rhyum→ 參看卡西。

[35]? 卡西,Kasi,Khasi,Kasia,Khasia,kase-ya,Cossey,【異】Kai-rium,Kai-rhyum:阿薩姆西部布拉馬普特拉河南方的卡西山地(Khasi)的錫隆高原(Shillong)。凱里姆(Kai-rium),凱魯姆(Kai-rhum)稱為辛,有瓦爾(War),博伊(Bhoi),林格甘(Lyngngam)的各個部族。人口161,865(1911),其中有28,000名是基督教徒。

[36]? 卡西亞,Kasiai→參看卡西。

[37]? 卡斯人,Khas:廓爾喀的一部族。

[38]? 卡塞亞,Ka-se-ya→參看卡西。

[39]? 卡查,Kacha,Katscha,Kocha,Kochu,【異】Me- jameh,【自】Emper:那加的一部族。居住在安加米南方的布拉伊山地(Burrail)以及卡查爾山地(Kachar),分為三族群,澤米(Zemi),巴姆博(Bmbo),科沃仁(Kwoireng)。

[40]? 卡查里,Kachari,Katschari,【異】Bodo,Boro,Bara,Plain Kachari,TrueBodo?!咀浴?Kosari,Boro-ni-fisa:阿薩姆西北部布拉馬普特拉河中流沿岸??肤斊眨↘amrup)、戈阿爾帕拉(Goalpara)、達朗(Darang)地方?;糍Z伊(Hojai),賈納(Jharna),索納爾(Sonal)以及薩迪奧拉(Sadiola)等的部族,把他們稱為科薩里(Kosari)。

[41]? 卡查里,Kachari→參看拉巴。

[42]? 卡布依,kabui:那加的一部族。曼尼普爾西部(Manipur)。

[43]? 坎勐,Khamang:密西米的一部族。

[44]? 格納米,Gna-mi→參看安加米。

[45]? 加姆章,Kajang,Kham-jang:約1810年從緬甸到阿薩姆,或是從泰國來的撣人。在焦哈特(Jorhat),伊塔瑪(Itamar)有小聚落。

[46]? 坎底,Khamti,【自】Tai-Shyam:阿薩姆東北端與中國之間的邊境地帶,東經90°~98°的伊洛瓦底江(Irrawaddy)的上游,克欽分布地的北境及其北方,150年前從迪興河沿岸(Dihing)到薩地亞(Sadiya),今天還有若干個部落殘留在這些地方。

[47]? 坎巴,Khamba:雷布查的一部族。

[48]? 康巴,Kam-pa,Khampa:藏人的一部族。西康省西邊半部,以楊子江[長江]為首,是諸河南北溪谷之地。

[49]? 坎布,Kambu,Khambu→參看基蘭蒂。

[50]? 卡約-肯吉特,Kalyo-Kengyt:那加的一部族,帕特科山(Patkoi)東部。

[51]? 加洛(加洛(迦洛)),Garo,Garrow,【自】 Mande:阿薩姆西端,布拉馬普特拉河南方的加洛(加洛(迦洛))山地,有阿崩(A-beng)或阿奇克(Achik,西部)、阿通(A-tong,東南部)、阿維(A-We,北部)、瑪吉(Machi,中央部)等部落,與他族通婚,居住在卡西亞山麓(Kasia)的迪希爾(Dikhil)或努尼亞(Nuniya),米梅辛(Mymesing)邊境的奇博克(Chi-bok),東北部的吉薩克(Ghisak)、東北邊境平地的南姆-坦尼亞(Nam-dhaniya)。加洛(加洛(迦洛))(Garo)是阿薩姆人,孟加拉人的稱呼。人口150,000(1911)。

[52]? 基央茨,Kyon-tsu→參看洛霍塔。

[53]? 基蘭蒂,Kiranti,【異】Jim-dar,Cro-fter,Kambu:尼泊爾東部,坎姆巴地方下部(Khumba)以及錫金南部(Sikkim)。

[54]? 坎,Khu→參看卡。

[55]? 科沃倫,Kwoireng→參看可倫。

[56]? 庫參達,Kusunda:尼泊爾北部。

[57]? 庫納瓦,Kunawar:西藏西部。

[58]? 庫普,Koupui:阿薩姆東南部。

[59]? 庫姆普Khumbu:尼泊爾東部。從庫姆普地區到都得科西河(Dudh Kosi)的東方。包括東部尼泊爾的北方博奇亞、一半印度教化的尼泊爾人、基蘭蒂的下河谷地區。

[60]? 廓爾喀,Gurkha,Ghoorkha,Ghurkha,Gorkha:廓爾喀是尼泊爾各種族的統稱。

[61]? 庫拉胡爾,Kuu-Rahul:尼泊爾中部。

[62]? 古隆,Gurung,Gourung:尼泊爾中部,居住在納拉揚尼河(Narayani)上游地區,東經84°~85°,又西部的格爾納利河(Karnali)左岸,北緯29°的地方也有。桑瓦爾、馬嘉等一起統稱為與帕爾巴蒂亞或是古隆卡。

[63]? 克羅費爾,Crofer→參看基蘭蒂

[64]? 克扎瑪,Kezhama,Ke-za-mi:那加的一部族。中部。

[65]? 克扎米,Ke-za-mi→參看克扎瑪。

[66]? 克魯亞,Kerua:阿薩姆的一部族。

[67]? 科拉奧,Khoirao:那加的一部族。曼尼普爾(Maniipur)。

[68]? 可倫,Koi-reng,Quoireng,Quoirang,Kwoireng,【異】Li-yang:那加山地南方,曼尼普爾邊境的東部。

[69]? 庫,Koo:阿薩姆南部吉大港(Chittagong)山地及緬甸西部阿拉干(若開)山地(Arakan)。

[70]? 科薩里,Kosari→參看卡查里。

[71]? 科西,Cossey→參看卡西。

[72]? 科恰,Kocha→參看卡查。

[73]? 科丘,Kochu→參看卡查。

[74]? 科亞克,Konyak:那加的一部族。迪庫河(Dikhu)與迪桑河(Disang)之間,到欽敦江(Chindwin)的那加山地東部,阿撾分布地的東北方。

[75]? 戈巴,Gopa→參看布巴。

[76]? 科希馬,Kohima:阿薩姆。

[77]? 戈爾卡,Gorkha→參看卡。

[78]? 戈爾卡,Gorkha,Gurkha→參看廓爾喀。

[79]? 戈爾卡利,Gorkali-→參看卡。

[80]? 科利亞,Kolya:那加的一部族。曼尼普爾中部。

[81]? 薩維恩,Sa-ving:那加的一部族。東部。

[82]? 薩迪奧拉,Sadiola→參看桑瓦爾。

[83]? 薩麥那,Sa-mai-na→參看阿撾。

[84]? 塔芒,Tamang→姆魯米。

[85]? 塔米,Thami:尼泊爾東部??莆骱樱⊿un Kosi)、坦布爾科西河(Tamburkosi)沿岸。人口3~4000人。

[86]? 薩拉,Sa-la→參看波多里亞。

[87]? 夏爾巴,Sarpa:尼泊爾西部。

[88]? 桑伽,Sangha:不丹(Bhutan)。

[89]? 桑達木,Santamu:那加的一部族。中部。曾經從遷居地到南方的坦庫爾居住地,在塞瑪及阿撾居住地的東方,由于塞瑪向東方移動,所以分成了兩部分。

[90]? 山地卡察里,Berg Katschari→參看迪瑪薩。

[91]? 桑洛,Sangloi,【異】Chang-nu:那加的一部族。東部。

[92]? 杰米,Jemi, Nzemi→參看澤米。

[93]? 錫金人,Sikhimese,Sikkimese,Denjong-pa:居住在錫金(Sikhim)的菩提亞人。

[94]? 吉姆達爾,Jim-dar→參看基蘭蒂。

[95]? 自莫米,Zi-mo-mi→參看塞瑪。

[96]? 西米,Si-mi→參看塞瑪。

[97]? 賈因蒂亞,Jaintia→參看辛登。

[98]? 杰克頓,Jak-tung:那加的一部族。東部。

[99]? 賈爾納,Jharna:卡查里的一部族。阿薩姆南部。

[100] 蘇瑪,Suma→參看塞瑪。

[101] 約博卡,Joboka,【異】Ya-nu:那加的一部族,東部。

[102] 津提爾,Jyntea→參看辛登

[103] 辛登,Sinteng,Synteng,Jyntea,Jaintia,Panar:阿薩姆的中央部,布拉馬普特拉河和蘇爾瑪河(Surma)之間的賈因蒂亞山地(Jaintia)。

[104] 斯皮蒂,Spiti:西藏西部。

[105] 斯姆達姆,Sum-dam:那加的一部族。東部。

[106] 斯洛,Slo→參看阿博。

[107] 桑瓦爾,Sunwar:尼泊爾東部,薩普科西河(Sapt Kosi)上游右岸的支流,??莆骱樱⊿un Kosi)上游的諸支流域,東經86°附近,又稱居住在最西部。古隆、馬嘉等統稱為帕巴蒂亞(Parbatia),或是古爾卡(Gurkha)。

[108] 塞瑪,Sema,Suma,【異】Zi-mo-mi,Simi:那加的一部族,布拉馬普特拉河支流與伊洛瓦底江的分水嶺地區,南到安加米,西到礽瑪、洛霍塔,北到阿撾,東到亞丘米,西方境界在達揚河(Dayan)上游,東方境界在提祖河(Tizu)。

[109] 澤米,Zemi,Jemi,Nzemi,An-zemi,IzemiInzemi,Yemi,Sengima:卡查的一部族??ú闋柹剑↘achar)北部。森吉馬是安加米的稱呼。

[110] 森吉馬,Sengima→參看澤米。

[111] 森邁,Seng-mai:那加的一部族。西部。曼尼普爾。

[112] 索帕,Sok-pa:藏人的一部族。西藏的東北部。

[113] 索普沃瑪,Sop-vo-ma→參看米沃。

[114] 索納爾,Sonal,Sadiola:卡查里的一部族。阿薩姆北部的希姆普爾地區(Lakhimpur)。

[115] 泰撣,Tai-shyam→參看坎底。

[116] 達吉亞爾·卡查里,Datiyal Kachari→參看拉巴。

[117] 達弗拉,Dafia,Daphla,Dopfla,Putla,Domphila,【自】Bang-ni,Ni-sing,Bag-ni:阿薩姆達朗(Darang),希姆普爾兩地相鄰之南方,東經98°附近的布拉馬普特拉河北側山地,阿卡的南方,米里的北方。自稱上面西部特別是把平原及山麓的地方分別成為塝尼(Bang-ni)和班尼(Bag-ni),東部稱為尼辛(Ni-sing)。

[118] 塔布朗,Tablang→參看Tablung。

[119] 塔博隆,Tablung,Tabling,Tabling,【異】Angwan-ku:那加的一部族。東部。

[120] 塔曼,Taman:阿薩姆東部,上緬甸欽敦江(Chindwin)的帕特科山脈地區(Patkoi)。

[121] 塔姆索克,Dam-sok:西藏拉薩北方的塔姆河畔(Dam)。

[122] 塔姆魯,Tamlu,【異】Ching-meg-nu:那加的一部族,那加東部山地的東北角,迪庫河(Dikhu)的西方。

[123] 達萬薩,Dawansa→參看安加米。

[124] 坦庫爾,Tangkhul,Tankhul,【異】Luhua:那加的一部族。住在曼尼普爾,安加米的東南方。

[125] 切特里,Chetris→參看卡。

[126] 其滂,Chepang:尼泊爾北部。

[127] 欣茨,Hintz→參看洛霍塔。

[128] 德基爾,Dikhil,Nuniya:居住在卡西亞山麓(Kasia)的加洛(加洛(迦洛))與他族通婚之人。

[129] 奇薩克,Chisak:加洛(加洛(迦洛))山地(Garo)東北部居住的加洛(加洛(迦洛))和他族通婚之人。

[130] 特里普拉,Tripura:波多(博多)的一部族。

[131] 西藏人,Tibetan,Tibetan,Tibetan,西藏人,Ts′ang-jen,藏人,【自】Pe,Po:西藏,以拉薩為中心的南部稱為博巴人(Bod-pa)。西康省西部的半部,以金沙江(長江)為首,居住在諸大河南北形成溪谷的地方之人,稱為康巴人(Kam-pa)。佩枯措湖(Pangon)--納木錯湖(Tengri【蒙古語為騰格里?!浚?-昌都以北的高原上的人,稱為查姆巴(Cham-pa)。在東經80°~92°,北緯30°~36°的高原游牧者,稱為德魯巴(Dru-pa)。與青海省南部相鄰,西藏的北邊是無人區,有稱為索巴(Sok-pa),查巴Chak-pa),塔格里克(Taghlik)等的支系,人口約3,000,000人。

[132] 奇波克,Chibor:加洛(加洛(迦洛))山地梅辛(Mymesing)境內的加洛(加洛(迦洛))與他族通婚之人。

[133] 迪瑪薩,Dimasa,【異】Berg Katschari:阿薩姆西部布拉馬普特拉河與蘇爾瑪河(Surma)之間的山地東部,人口16,000(1911)。

[134] 迪馬爾,Dhimal,Dimal:不丹(Bhutan)。

[135] 奇姆爾,Chi-muru→參看米里

[136] 查巴,Chak-pa:藏人的一部族。西藏中部。

[137] 查克里瑪,Chak-ri-ma:安格米的一部族。

[138] 查克洛馬,Chak-ro-ma:安格米的一部族。

[139] 查姆亞,Chamua:阿洪姆的一部族。

[140] 查姆巴,Cham-pa,【異】Hor-pa:藏人的一部族。佩枯措湖(Pangon)--納木錯湖(Tengri【蒙古語為騰格里?!浚?-昌都以北的高原處。

[141] 查爾杜爾,Char Duar:不丹(Bhutan)。

[142] 昌,Chang,Tschang:那加的一部族。中部,塞瑪的北部,阿撾的東方。

[143] 昌努,Chang-nu→參看桑洛。

[144] 喬布努,Chop-nu→參看姆頓。

[145] 丘吉亞,Chutian,Chutiya,Tschutiya:阿薩姆東北部的西布薩加爾地區(Sibsagar),與阿薩姆相鄰,有Deori、Borahi、Ahom Chutiya的部落。

[146] 羌,Chung→參看林布。

[147] 迪拉普,Dirap:那加的一部族。東部。

[148] 蒂瓦,Tiwa:與拉倫是否相同?

[149] 青米,Ching-mi:西藏的東南部。

[150] 青梅格努,Ching-meg-nu→參看塔姆爾。

[151] 亭亞姆,Ting-yam→參看南桑。

[152] 察瓦龍,Tsarong:不丹遠東部的高山地帶,西藏佩馬科伊(Pemakoi)地方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沿線(Tsang-po),與達旺是否相同?

[153] 措金,Ts′ang-jen,藏人→參看西藏人。

[154] 措茨,Tson-tsu→參看洛霍塔。

[155] 杜克巴,Duk-pa→參看菩提亞。

[156] 杜費亞,Dufia→參看達弗拉。

[157] 圖隆,Turung:阿薩姆東北部,阿洪姆的東方。

[158] 代奧里,Deori:丘吉亞的一部族。

[159] 特班吉亞,Thebengea:不丹。

[160] 騰吉馬,Teng-gi-ma→參看騰吉米

[161] 騰吉米,Teng-gi-mi,Teng-gi-ma,Teng- nima:安加米的一部族。

[162] 騰嘎,Tenga:那加的一部族。

[163] 登宗巴,Den-jong-pa→參看錫金人。

[164] 騰尼瑪,Teng-nima→參看騰吉米。

[165] 多尼亞,Doaniya:克欽人與阿洪人通婚之人。迪興河沿岸(Dihing)。

[166] 托塔拉,Totala:拉巴的一部族。阿爾帕拉地區(Goalpara)。

[167] 多巴,Doba,阿博的一部族。

[168] 多姆奧利亞,Dom-oria:是否為米基爾的一部族?

[169] 多姆費拉,Domphila→參看達芙拉。

[170] 德魯巴,Dru-pa,Drok-pa,【異】Hbrog-pa:西藏人的一部族,在東經80°~90°,北緯30°~86°的高原游牧。

[171] 德羅巴,Drok-pa→參看德魯巴。

[172] 多隆多尼亞,To-Rong-dhaniya:拉巴的一部族。阿爾帕拉地區(Goalpara)。

[173] 達旺,Tawang:不丹。

[174] 那加,Naga:阿薩姆東部,以那加山地為中心,西到坦西里河(Dhansiri),東北到迪興河沿岸(Dihing),東方的界限不明,南方到曼尼普爾地區。主要居住在山地,北方及西南方是布拉馬普特拉河沿岸地的低山地,有安加米(Angami),阿撾(Ao),阿?。ˋrung),阿斯林吉亞(Asringia),巴桑(Bam-sang),班費拉(Banfera),班帕爾(Banpar),波多里亞(Borduriya),昌(Chang),迪拉普(Dirap),約博卡(Joboka),杰克頓(Jaktung),卡布依(Kabui),卡查(Kacha),卡約-肯吉特(Kalyo-kengyu),克扎瑪(Kezhama),科拉奧(Khoirao),可倫(Koi-reng),科利亞(Kolya),科亞克(Konyak),洛霍塔(Lhota),瑪奧(Mao),瑪拉姆(Maram),馬林(Maring),瑪揚-孔(Mayang-khong),梅米(Memi),摩洪吉亞(Mohongia),姆拉姆(Muram),姆托尼亞(Mutonia),摩-桑(Mo-shang),姆頓(Muton),姆倫(Mulung),南桑(Namsang),彭(Phom),普利米(Primi),朗塝(Rang-pang),礽瑪桑洛(Rengma Sangloi),桑達木(Sangtam),塞瑪(Sema),森邁(Seng-mai),薩維恩(Sa-ving),斯姆達姆(Sum-dam),塔博?。═ablung),坦庫爾(Tangkhul),塔姆魯(Tam-lu),騰嘎(Tenga),亞丘米(Yachumi)等的部族。人口約300,000。

[175] 南桑,Namsang,【異】Ting-yam:那加的一部族。東部。

[176] 南姆-坦尼亞,Nam-dhaniya,加洛(加洛(迦洛))山地東北邊境地的伽羅與他族通婚之人。

[177] 尼辛,Ni-sing→參看達弗拉。

[178] 尼索米,Ni-So-meh→參看阿撾。

[179] 努尼亞,Nuniya→參看德基爾。

[180] 尼泊爾人,Nepalese,Nepali:尼泊爾人的統稱。人口有5,600,000(1932)。

[181] 尼瓦爾,Newar:尼泊爾中部,加德滿都附近。

[182] 諾拉,Nora:阿薩姆東北部,阿洪姆的東方。

[183] 海歐,Haioo,Haiyu,Haya→參看雅由。

[184] 海喬,Haijong:米蒙辛格(Mimengsingh)附近的平地。人口8,000。

[185] 巴格尼,Bag-ni→參看達弗拉。

[186] 帕格尼,Pagni:西藏東南部。

[187] 帕西,Pasi:阿博爾的一部族。

[188] 哈喬,Hajong→參看霍賈伊。

[189] 帕達姆,Padam:阿博的一部族。

[190] 巴奇,Pati:拉巴的一部族??肤斊?,達朗地區(Kamrup,Darang)。

[191] 哈蒂庫里,Hati-kurii→參看阿撾。

[192] 哈蒂格利亞,Hati-goria→參看阿撾。

[193] 帕尼博蒂亞米里,Panibotia Miri:米里的一部族。稱為丘陵山地米里(Hill Miri)。

[194] 巴桑,Bam-sang:那加的一部族。東部。

[195] 巴拉,Bara→參看波多(博多),卡查里。

[196] 帕里,Pahri:尼泊爾中部。

[197] 巴魯巴蒂,Parbatia:桑瓦爾,馬嘉統稱為古爾卡(Gurkha)。

[198] 班帕拉,Banpara→參看班帕爾。

[199] 班帕爾,Banpar,Banpara,【異】Runu:那加的一部族。東部。

[200] 班費拉,Banfera:那加的一部族。

[201] 班古尼,Bang-ni,Bag-ni,→參看達弗拉。

[202] 比特庫吉,Biete Kuki→參看貝特。

[203] 法克,Fakial,Fa-ke,Phakial:阿薩姆迪布魯格爾( Dibrugarh)地區,布拉馬普特拉河東方馬庫姆(Makum)附近的迪興河(Dihing)沿岸。

[204] 法克,Fa-ke→參看法基亞。

[205] 彭,Phom:那加的一部族。東部,羌和柯尼亞之間。

[206] 不丹人,Butanese,Bhutanese,Bhotanese,Bhotea→參看菩提亞。

[207] 波蒂亞,Bhutiya→參看菩提亞人。

[208] 波巴,Bod-pa,Bopa,Gopa;西藏人的一部族。以拉薩為中心的南部。

[209] 富布羅克帕,HBrog-pai→參看德魯巴

[210] 夫拉索,Hrasso→參看阿博

[211] 布拉姆,Bhramu:尼泊爾北部

[212] 普利米,Primi:那加的一部族。

[213] 普魯,Pru→參看菩提亞

[214] 夫爾索,Hrusso→參看阿卡

[215] 洪格,Hung:林布的一部族。

[216] 博(波),Pe,Po,西藏人。

[217] 平原卡查里,Plain Kachari→參看卡查里。

[218] 貝特,Bete,Biete Kuki:クキ的一部族,卡查爾山地(Kachar)的北部。

[219] 博伊,Bhoi,卡西的一部族。

[220] 霍賈伊,Hojai,Hodschai,Hajong:卡查里的一部族。阿薩姆西北部、拉巴的東方山地。人口約3,000(1911)。

[221] 菩提亞,Bhotiya,Bhutia,Bhotia,Bho-tea,【異】Lho-pa,Lho-rig,Pru,Bhutanese,Bhotanese,【自】Duk-pa:從喜馬拉雅(Himalaya)南腹部位置到錫金(Sikkim)東部,把說藏語的阿薩姆諸民族,印度統稱為菩提亞人。西藏人稱為洛巴(Lho-pa)或者洛瑞格(Lho-rig),雷布查人稱為布魯(Pru)。錫金(Sikkim)稱為錫金人(Sikkimese, Sikkimese),西藏人把錫金人稱為登宗巴Den-Jong-pa(錫金人之意思)。不丹人(Bhutanese)是指居住在不丹(Bhutan)的人。人口50,000(1934)。

[222] 波多(博多),Bodo,Boro,Bara:是梅奇,卡查里,丘吉亞,拉巴,加洛(加洛(迦洛)),迪瑪薩,迪拉普,拉倫,霍賈伊等的統稱,又特別有卡查里的異稱,人口約600,000。

[223] 博巴,bopa→參看波巴。

[224] 博拉希,Borahi:丘吉亞的一部族。

[225] 波多里亞,Borduriya,【異】Sa-la:那加的一部族。東部。

[226] 霍爾巴,Hor-pa→參看查姆巴。

[227] 博洛,Boro→參看卡查里,波多(博多)。

[228] 博洛-尼-費西亞,Boro-ni-fisa→參看卡查里。

[229] 瑪泰,Maithai→參看曼尼普爾人。

[230] 瑪奧,Mao,【異】Sop-vo-ma:那加的一部族。曼尼普爾中部。

[231] 馬嘉,Magar:尼泊爾中部,從納拉揚尼河(Narayan)的支流卡利河(Kali)(又稱克里希納甘達基Krishna Gandaki)流域到西方格爾納利河(Karnali)的左岸地區,到北緯29°,與桑瓦爾、古隆等一起稱為帕巴蒂亞(Parbatia)或統稱為古爾卡(Gurkha)。

[232] 瑪格,Magh,Mug,【異】拉杰班西Rajbansi:阿薩姆南部吉大港山地地帶(Chittagong Hill Tracts)的溪谷,一部分在孟加拉(Bengal),北及特里普拉(Tripura)境界的山地,人口128,645(1911)?!鷧⒖淳挼榘⒗踩耍╝rakanese)。

[233] 瑪基,Machi:位于中央部加洛(加洛(迦洛))(Garo)的一部族。

[234] 曼尼普爾人,Manipuri,【異】Meitei,Maithai,Meithei:阿薩姆東南部的曼尼普爾藩部。

[235] 瑪揚-孔,Mayang- Khong,Mi-yang-khang:那加的一部族,曼尼普爾中部。

[236] 瑪拉姆,Maram:那加的一部族。中部,安加米東南方的曼尼普爾,與梅米同地。

[237] 馬林,Maring,Marring:那加的的一部族,曼尼普爾西部。

[238] 曼加,mangar:尼泊爾東部。

[239] 曼德,Mande→參看加洛(加洛(迦洛))

[240] 米基爾,Mikir,【自】Ar-leng,A-rleng,Ar-ling:阿薩姆布拉馬普特拉河南岸與詹西亞(Jainthia)山地及卡查爾(Kachar)山地之間的低山地帶,主要是諾貢(Nowgong)地方的科皮利河(Kopili(浪丁Langting)與坦西里河(Dhansiri)的地方隆航(Rong-hang),有多利奧利亞(Dom-oria)的部族?稱為米基魯漢姆(Mikiru Hom),人口106,259(1911)。

[241] 米凱,Miklai→參看洛霍塔。

[242] 米什,Mish→參看瑪吉。

[243] 米什米(密西米),Mishmi,Michmi,Midhi,Mishimi:阿薩姆的東北部到西康省的南部,以及帶阿洪姆的北方。是坎勐(Khamang)的一部族。

[244] 米興,Mishing→參看米里。

[245] 米迪,Midhi →參看米什米。

[246] 米楊孔,緬甸Mi-yang- khang →參看瑪揚-孔。

[247] 米楊,Miyong:阿博的一部族。

[248] 米里,Miri,【異】Chi-mur,【自】Mishing:阿薩姆東北部希姆普爾(Lakhimpur)地區布拉馬普特拉河北岸,北至迪洪河(Dihong),分布在山地地帶。西邊有達弗拉人,東邊有阿博爾人。阿薩姆人稱他們為達弗拉,山地達弗拉人的意思。

[249] 米里-莫科波,Miri- mokpo→參看阿斯林吉亞。

[250] 姆托尼亞,Mutonia:那加的一部族。

[251] 姆頓,Muton,【異】Chop-nu:那加的一部族,東部。

[252] 姆拉姆,Muram:那加的一部族。

[253] 姆魯米,Durumi,Mouri,Lama,Thamang:尼泊爾東部,尼泊爾溪谷周邊的山地,特別是北部有很多。

[254] 姆倫,Mulung:那加的一部族。東部。

[255] 姆隆,Murung:吉大港(Chittagong)。

[256] 姆萊查,Mlecha→參看梅奇。

[257] 梅泰語,Meitei,Meithei→參看曼尼普爾人。

[258] 梅伽瑪,Megam→參看林格姆。

[259] 梅扎梅,Me-za-meh→參看雷布查。

[260] 梅杰米,Me- jameh→參看卡查。

[261] 梅奇,Mech,Mish,Mleccha,【異】Rangsha:阿薩姆西部阿爾帕拉(Goalpara)地區,孟加拉(Bengal)的北部。

[262] 梅米,Memi:那加的一部族。中部。安加米的東南方,與曼尼普爾的馬拉姆在同一地方。

[263] 梅魯亞,Melua:阿洪姆的一部族。

[264] 摩-桑,Mo-shang:那加的一部族,東部。

[265] 摩洪吉亞,Mohongia:那加的一部族。

[266] 摩朗,Moran:波多(博多)的一部族,北阿薩姆。

[267] 亞查姆,yacham:阿撾的一部族。

[268] 亞丘米,Yachumi,Yachungr:那加的一部族。中部,東鄰桑達木,北是羌。

[269] 亞怒,Ya-nu→參看約博卡

[270] 雅由,Yayu,【異】Haibo,Haiyu,Haya,Vaya,Vayu:尼泊爾東部。

[271] 雍,Yong:阿撾的一部族。

[272] 拉伊,Rai:尼泊爾的東部、薩普特科西河(Sapt Kosi)右岸及右岸的各支流域。

[273] 拉巴,Rabha,Rabha Kachari,【異】Datiyal Kachari: 阿薩姆的西部Kamrup,Darang,Goalpara的地方。Pati(Kamrup,Darang地區),To-Rong- dhaniya(Goalpara地區),To-tala(Goalparara地區),To-tala(Go-Rong- dhaniya(Goalpara地區)),To-tala(To-tala(Go-tala(Gotala(Go-Rang有oalpara地區)的部落。人口約30,000(1911)。

[274] 拉帕,Lapcha→參看雷布查。

[275] 喇嘛,Lama→參看姆魯米。

[276] 朗姆多,Ramtang:不丹。

[277] 拉倫,Lalung:阿薩姆中央部賈因蒂亞山麓(Jaintia),米基爾分布地邊緣的平地。與蒂瓦(Tiwa)相同?人口約49,000(1911)。

[278] 朗薩,Rang-Sha→參看梅奇。

[279] 朗塝,Rang-Pang:那加的一部族,緬甸東部。

[280] 林布,Limbu,Limbo,【異】Chung:錫金和尼泊爾的最東部,薩普特科西河(Sapt Kosi)左岸以東雷布查到昌,洪(Hung)的一個部族。

[281] 利楊,Li-yang→參看可倫。

[282] 林格姆,Lynggam,Lynngam,Lyngggam,【異】Megan:卡西的一部族。

[283] 林尼亞姆,Lyngngam:卡西的一部族。

[284] 盧茨科奇亞,Lutukotia:阿薩姆北部。

[285] 盧魯,Ru-ru→參看班帕爾。

[286] 魯巴,Luhua→參看坦庫爾。

[287] 雷布查,Lepcha,Lepcha,Leptscha,Lapcha,Rong:尼泊爾和不丹之間的錫金地區,坎巴(Khamba)的一個部族。

[288] 礽瑪,Rengma,【異】An-zang,In-jang,Un-za,Me-za-meh:那加的一部族。根據居住地分為三群體,最大的是在大央河(Dayang)的上游,居住在安加米北方。其他被稱為裸礽瑪(Naked Rengma),居住在提祖河(Tizu)沿岸,安加米的東方。第三種是在大央河下游的米基爾(Mikir)山地。

[289] 洛霍塔,Lhota,【異】Miklas,【自】Kyontst, Tson-tst, Hintz:那加的一部族。在大央河中游的兩岸,安加米、礽瑪分布地的東北方。其他的那加稱為洛霍塔,阿薩姆人稱他們為米凱(miklai),人口20,000。

[290] 洛巴,Lho-pa→參看菩提亞。

[291] 洛里格,Lho-rig→參看菩提亞。

[292] 隆,Rong→參看雷布查。

[293] 隆洪,Rong-hong:米基爾的一部族。

[294] 隆博,Rongbo:尼泊爾的西部。

[295] 瓦爾,War:卡西的一部族。

注 釋:

[1] 何耀華、何大勇:《印度東喜馬拉雅民族與中國西南藏緬語民族的歷史淵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5期。

[2] 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喜馬拉雅多媒體數據庫介紹·那加(Naga)介紹》,《喜馬拉雅研究通訊》,2016年第2期。

[3] [印度] S·T·達斯著:《東喜馬拉雅民族1》,王筑生譯,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編印,《民族研究譯叢》,1983年第4期;《東喜馬拉雅民族2》,王筑生、陳錫周譯,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編印,《民族研究譯叢》,1983年第5期;《東喜馬拉雅民族3》,陳錫周譯,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編印,《民族研究譯叢》,1983年第9期。

[4] 方天建:《滇藏緬印交角地區藏緬語族群史國外研究述評》,《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3期。

[5] 馬克·本德爾:《印度東北與中國西南的民族志詩歌》,王菊譯,《民族學刊》,2013年第5期。

猜你喜歡
阿薩姆
中日學人稻作文化起源觀之研究
流血沖突之后印度這兩邦要開戰?
印度阿薩姆那加族的西方研究簡述
捉拿“本·拉登”
大帽子
機場保護神(大家拍世界)
敬禮之后
1300萬阿薩姆人不被視為印度公民
印度阿薩姆邦:不孝扣工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