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民歌村、故事村開發鎖憶

2020-12-15 06:50劉守華
三峽論壇 2020年6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摘? 要:在十余年來國家強勁實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過程中,湖北的“三家三村”備受國內外關注?!叭摇奔垂适录覄⒌屡?、孫家香和劉德方,“三村”即伍家溝民間故事村、呂家河民歌村和青林寺謎語村。本文作者劉守華教授曾任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和非遺評審專家委員會主要成員,直接參與了故事村、民歌村的發現考察與評審推薦活動,這里對這兩個民間文化村的發現與建設直接記述。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歌村;故事村

中圖分類號:I27?????????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1332(2020)06-0045-03

1980年成立的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湖北分會,于1987年更名為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民協在八九十年代投入調查采集和編纂中國民間故事、歌謠、諺語三套民間文學集成湖北卷的宏偉工程,作為全國一盤棋的這三套共500萬字的大書,已進入被譽為“文化長城”的民族文化巨著之中。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實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將民間文藝事業推進到又一個輝煌時期,湖北省經申報評審,列入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的民間文藝項目達到幾十項之多,為弘揚荊楚文化,豐富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我作為親身參與這項事業的一名年逾古稀的老園丁,深以為榮?,F就參與武當山故事村和民歌村的開發略書其事,以志永久。

武當山的學術文化活動,最值得提起的是我參與了伍家溝民間故事村和呂家河民歌村的開發。它們現在均已列入國家級的非物物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之內,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武當山道教宮觀捆綁在一起,揚名于海內外了。

伍家溝故事是由六里坪文化站的李征康發現并集中采錄公諸于世的。從80年代中期開始,全國文化部門啟動編篡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的宏大文化工程。湖北省主持其事的舒志超、江云、韓致中等同志,對采錄伍家溝故事十分重視,韓致中更是直接參與其事,出力尤多?!段榧覝洗迕耖g故事集》于1989年由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書中附錄了關于此書的《筆談紀要》,我寫的一段話是:“這些作品來自一個村的口頭傳承,具有民間文學古樸、剛健的本色,不僅散發出民間文學的泥土清香,尤其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是真正的民間文學作品。這是我省民間文學工作方面的一項重大收獲?!?/p>

伍家溝古樸神奇染有道教文化濃厚色彩的民間文學深深吸引著我。我安排了劉曉春和蔣明智兩位碩士研究生前去考察,當時那里不通汽車,他倆步行半天進村,一直住在居民家中呆了一周,后來都撰寫了文章發表,是深入考察這個故事村的第一批學者。我參與一個共同考察中日民間故事傳承現狀的跨國學術活動,同日本的野村純一、福田晃、加藤千代、橋谷英子和中國的烏丙安、袁學駿、陳建憲等好兒位學者,于1993年4月專程前往伍家溝考察,聽羅成雙、李德富以及其他村民講故事。1994年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又商定按照一項合作研究計劃,派遣了日本專家加藤千代、松村兵衛和中國專家劉曄原等前來伍家溝村考察。松村兵衛是位日本留學生,進駐六里坪鎮幾天后我去看他,他手里拿著剛出版的《比較故事學》,見到我第一句話就是:“我正在看你寫的這本書!”我其時正任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同這幾位研究中國民間文學的中外學人合作得十分愉快。在此期間還參與攝制了一部《伍家溝故事村》專題記錄片,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投資并贈送給全球各國圖書館以倡導保護人類口頭文學遺產。1996年,李征康采錄編輯的《伍家溝民間故事集》第二集出版,我應邀給此書撰寫了序言《走向世界的伍家溝故事村》,結語是:“伍家溝是鄂西北顆閃亮的民間文化之星,展現伍家溝人美好心靈和藝術智慧的民間故事花朵將香溢四海,盛開不敗”。此后,我曾將該村的故事家羅成雙請到華中師大文學院,走上大學講堂給學生講民間故事:將馮明文口述的《牛郎星和織女星》這篇故事編入《中日韓民間故事集》,以三國文字并列在日本出版專供少年兒童閱讀。

1998年初,我將幾年考察所得,寫成《鄂西北的民間故事村伍家溝》,刊于臺北王秋桂教授主編的《民俗曲藝》雜志第111期,本文成為此后海內外了解伍家溝故事村的主要文獻。文章對伍家溝的文化特質作了如下評估:河北耿村是中國北方平原上的一個小鎮,它的故事內容廣博,現實感強,具有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中原文化的渾厚特色。南方山村伍家溝的故事,則以染有神秘幽玄的道教文化色彩顯現出自己的特殊魅力與價值。

說到這里,就不能不提到我同開掘伍家溝故事寶藏的李征康的交往了。1981年7月,湖北省民間文藝研究會為恢復文革中斷的民間文藝工作,籌辦民間文藝骨干培訓班,當時正任職于丹江口市六里坪鎮文化站的李征康也前來報名。一天晚上我接待他,住在武昌街道口的一間招待所里兩人床鋪相連,興致勃勃地談起民間故事。他說自己原是小學教師,喜歡文藝,現在到文化站工作。他自己就有一肚子故事,想把這些故事一個一個串連起來,寫成一部通俗小說,問我行不行?我告訴他,我們這次辦培訓班,就是學習搜集整理民間故事。民間故事只要把它在汁原味地記錄成文,它本身就很有價值,用不著把故事拼湊成小說。他認真地聽取我的勸導,在培訓班虛心學習民間文藝學知識,又用心琢磨將口述故事轉換成書面文本的功夫。他的語文功底本來就很好,加之善于同鄉親聊天說事,熟悉家鄉的風土人情,這時又用上了錄音機來采錄故事,因此他書面寫定的故事能以既樸實口語化又生動傳神的文字,將許多故事的武當神韻傳達出來,顯得光彩煥發。兩部伍家溝故事集就充分展現了他作為故事采錄家的出色才能。

我國著名民間文藝學家劉錫誠在其巨著《20世紀中國民間文藝學術史》中寫道:“從1984年開始的全國民間文學中發現了若干個‘故事村。所謂故事村者,標志是:其一是會講故事者,人數之眾超出于一般村落;其二,會講故事者的記憶和講故事的方式,相當完整地保存了下來當地的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這是20世紀中國文化的一大奇觀,已引起世界民間文學界的廣泛注意。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內的若干外國專家團體,先后深入到這些村寨去作考察,并撰文介紹?!盵1]809伍家溝民間故事村,至今仍是中國民間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熠熠閃光的明珠。

伍家溝故事村的開發告一段落,李征康文化站站長卸職之后,仍然鐘情于武當山的民間文學,被相鄰官山鎮負責人請去考察開發那里的民間文學,又有新的收獲。1999年4月的一個晚上,他從家里打來電話,說在官山鎮呂家河村考察,見那里的很多村民喜歡唱民歌,日常唱的叫“陽歌”,辦喪事唱的叫“陰歌”?!瓣幐琛钡膬热葚S富,曲調優美,還有一些特殊的禁忌?和習俗等等。他還特地提出,現在全國已有了幾個故事村,我們能不能發現一個“民歌村”?關于民歌有“陰歌”“陽歌”之分,我學習研究民間文學多年,這還是第一次聽到。我懷著驚喜之情詳細詢問有關情況后回答說,既然有了“故事村”,當然也可以有“民歌村”。

但我叮囑李征康不要匆匆忙忙定調子寫報道進行吹噓,應作認真深入調查,請專家考察研討之后再公諸于世??墒菦]過多久,駐當地的《湖北日報》記者就將武當山發現“民歌村”的消息發了出去,眾多媒體紛紛轉載。我作為湖北省民協主席,只得同李征康商議,積極爭取官山鎮政府的支持,加速對民歌村的考察與研究。6月25日,我率領華中師大民間文學專業師生前往緊靠武當山金頂的呂家河聽歌。8月9日、10月30日又隨同中央電視臺和武當民歌學術研討會的代表再次來到呂家河訪問考察。

我們師生幾人來到“歌王”姚啟華家里,我沒有先讓他唱,而是請他身邊那個只有四歲的小孫子姚奎唱兒歌,開始他有些羞怯,不愿開口,經爺爺鼓勵了一下就隨口唱道:“三歲娃兒穿紅鞋,搖搖擺擺上學來,先生先生莫打我,吃口媽媽(奶)我再來。三歲娃兒會栽蔥,一栽栽到河當中。?過路君子莫打動,盡它開花結蓮蓬?!睅资坠艠銉灻赖膫鹘y兒歌從孩子口中涌流而出,這個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看來這里確實有一口民歌的深井。隨后姚啟華和他兒子姚中有、外甥陳小平都隨口給我們唱起來。當晚,我們特地安排在原是土地廟的大隊辦公室場院里開民歌演唱會。由于“陽歌”是不能隨意在居民家里唱的,而在公共場院就沒有這個限制了。那晚場院里外擠得滿滿的,并有鑼鼓伴奏,村民爭先恐后地搶著開口,從童養媳的苦情唱到長工罵東家,從李闖王造反唱到紅軍鬧革命,從盤古開天辟地唱到祖師(真武)修煉得道;年輕人一馬當先,白發老奶奶和調皮娃子也毫不靦腆地搶著上場。直到深夜,大伙還意猶未盡,村長想到明天都要下地干活,才不得不宣布散場。次日,不論上村民家里,還是到河灘草地,只要來訪者想聽歌,立刻就有人自告奮勇地哼唱起來。

通過考察和多學科學人的研討,對呂家河這一帶民歌之興旺景象獲得了這樣的印象:明代永樂年間,朝廷在此興建道教宮觀,曾征集二三十萬來自四面八方的民工經營了十幾年,他們要干活,也要娛樂,于是把四面八方的民歌也帶到這里積淀下來。許多少數民族地區,雖然會開口說話的人就會唱歌,可是他們所唱的,一個地方往往就是一兩種調子,而呂家河流行的民歌調子,粗略考察就達到70幾種,正是由這段特殊歷史所造成的。此外,這里過喜慶節日、辦婚喪嫁娶,都要唱歌助興,在農田干活“打薅草鑼鼓”,結婚唱喜歌“鬧房”,搬新房唱歌“暖房”,老人去世唱孝歌“打待尸”,過大年唱歌“鬧夜”等等,成為這里世代相傳的習俗即文化生態,于是歌師人才輩出,各式各樣的民歌在這里競奇爭巧長盛不衰了。據此,與會學者認定呂家河完全可以作為和“故事村”平行并列的“民歌村”站立起來。因考慮到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歌舞之鄉甚多,呂家河只是漢族民間文化的一個特例,有的學者便說,呂家河可以稱為“漢族民歌第一村?!爆F今在呂家河村口樹立的“漢族民歌第一村”的標牌就是這樣來的。

伍家溝故事村和呂家河民歌村,已于2006、2008?年被國務院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國家級名錄之中,同時也是北京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有關專業師生從事民間文學研究與教學的基地。李征康在民間文學事業上極富進取精神,他除開發伍家溝、呂家河兩個民間文化村之外,也撰寫理論文章請我幫助修改后在大學學報刊出,他現在已成為當地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民間文學專家了。

我深知武當山是一個富含民間文化寶貴資源的風水寶地。2008年,位于十堰市的汽車工業學院人文社科系的副教授徐永安,因喜愛民間文學、民俗學前來我處作訪問學者,我大力扶持他走進武當山深入考察那里的民間口頭文學,他在艱苦田野作業基礎上終于寫成《一個口傳文學家族——武當山田畈村范氏家族調查》一書于2003年由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屈崇麗合作),我國民間文藝事業的泰斗賈芝先生在序文中說:“像他們這樣跟蹤一個家族進行如此深入細致的采錄與調查尚屬罕見”,“這樣一個調查報告,決不亞于一本好的學術專著?!边@一事例再次給武當山文化增添了一份耀眼光彩。

注 釋:

[1] 劉錫誠:《二十世紀中國民間文學學術史》,中國文聯出版社,2014年。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傳承戲曲藝術的重大舉措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的問題與對策
試析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中的傳統建筑營造技藝
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研究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研究
現今社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探索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