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農業發展拓寬富民強村新路徑

2020-12-16 07:56方尹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20期
關鍵詞:新路徑現代農業

[摘要]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村發展的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面臨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體制機制制約。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三廠工業園區以富民強村為核心任務,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緊扣“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主題,按照設施農業規?;?、生態農業集聚化、科技農業載體化“三化要求”,科學整合各類資源,集中打造規模達萬畝的南通市星期七生態農業旅游觀光園,走出了一條具有三廠特色的現代城郊農業發展之路。

[關鍵詞]現代農業;富民強村;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 F323.8

[文獻標識碼]A

1 現代農業接軌市場逐步形成新體系

從2011年起,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三廠工業園區區鎮兩級從市場需求出發,發揮區域特色優勢,通過土地規模流轉,在高效設施農業種植、規模養殖的基礎上,全力打造現代農業園區。目前,園區總面積達7000余畝,集農業科技展示、致富產業、生態觀光、休閑度假、商務會務為一體。園區內羊業文化、珍稀苗木花卉、有機農田風光、高檔水文化旅游、高端休閑、果業文化等六個子園區的雛型初步建立, “園中套園、連片超千、區域超萬”現代農業園區新格局基本形成。新擴建各類高效農業項目16個,爭取省、市重點農業園區等項目4個,整合各項資金近3800萬元,園區內水、電、路、橋、涵、林、生態護坡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快速推進,一批“種養加、產學研、貿工農”產業園區,為農民持續增收,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打造了堅實平臺。多姿多彩的三廠農業園區榮獲江蘇省村莊環境整治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三星級鄉村旅游示范點等榮譽稱號,江蘇省動物胚胎工程實驗室通過省級驗收,海門山羊研發中心、金三角羊場取得國家星火計劃,成為國家肉羊產業體系實驗基地、農業部標準化示范養殖場,并簽約了院士工作站。

2 現代農業經濟社會效益得到新提升

2.1 土地收益提高,增加了農民收入

原先零碎的土地出租,一般租金每畝200-300元。規范實行土地規模流轉后,土地租金大幅上升。全園區已流轉耕地1.78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74%。土地流轉方式主要通過農戶委托村對外租賃,租賃費每畝1100-1200元。規模及科技含量較高的農業園區涉及大洪、孝漢、孝威、耀忠等四個村,流轉聯片耕地約3600畝。以此為載體,建立發展了蘭盛奇異果專業合作社、滿庭芳苗木專業合作社、味之原農場、中維園林果蔬專業合作社、維景苗木專業合作社、金盛果蔬專業合作、金三角養羊專業合作社等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原先種田農民依靠人均0.9畝耕地,產生的收入每年約1000元左右,現在僅土地租金就有1000元,平時還可通過進合作社打工,全年獲得收入約5000元。

2.2 外出農民增多,助推了二三產業發展

脫離了土地的束縛,現在的青壯年極大部分都外出務工經商,大大地增加了農戶家庭的收入,同時也解決了一些工商業的用工問題。目前該園區18-60周歲的農民約1.2萬人,從事非農產業的達90%。

2.3 變革經營模式,營造了社會和諧氛圍

原先的農民對土地有一種本能的摯愛,耕地界址的摩擦時常引起鄰里矛盾,部分農民法律意識談薄,私自將耕地出租外地外包戶,多次造成權益糾紛。農戶這種個體、分散的經營模式改變后,大大降低了土地界址、合同等糾紛發生機率。

2.4 集約化經營,提高了土地產出率

規?;咝ХN植提高了土地的產出,為社會帶來了經濟效益。收入從原先傳統作物的每畝1000多元提升到現在的每畝5000-20000元。同時,承包大戶通過深加工、精包裝等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蘭盛奇異果專業合作社在全國各地開辦水果超市320家,營銷自已的農產品常常是供不應求。金三角萬頭羊場將自已的山羊紅燒加工,遠銷全國各地。

2.5 機械化作業,加快了農業現代化

大面積的土地集中耕作實現了農業作業機械化,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國家對農機具的貼補政策陸續出臺,也加快了農業現代化進程。

2.6 農作物綜合利用,美化了農村環境

高效農業規?;降牟粩嗵嵘?,有了推動了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減少了因隨意丟棄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園區管委會投入100多萬元在每一子園區都設置了垃圾清運中轉平臺,增添了垃圾清運車,無用的秸稈能集中清運處理,使農村環境得美化。

2.7 農民“洗腳”離田,促進了城鎮化建設

由于土地集中經營,大大地解放了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的農民很多已在城鎮落了家安了戶,據初步統計,全區約有16-30周歲3200多名,約有一半以上的年輕人在城鎮購了房成了新市民。

2.8 開發集體資源,增加了村級收入

通過土地資源的整合,原先荒棄的溝、塘水面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孝漢村原有溝塘110畝,建立農業園區后發包給中維園林公司、味之原專業合作社,租金從原先的每畝50元增加到每畝1000元,每年增加了村級收入10多萬元。

2.9 規范土地管理,保障了農民的權益

超過10畝以上的土地流轉都必須通過園區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對外公開招商,2015年.農經服務中心已鑒證各類合同100多份,保障農民的權益不受侵害。

發揮示范效應,調動了農民經營積極性。規模種植的高效益和帶動輻射作用,激勵了一部分有思路有創新頭腦的農民積極從事高效的種養業,目前全園區的超過50頭以上的養羊大戶有30多家,本地設施大棚種植戶220戶。

3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需要優化新環境

幾年來現代農業的建設發展,有成功經驗,也有失敗教訓。我們必須在發展環境、運行機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研究可行對策。

3.1 選準經營主體

經營主體應以本地投資商為主,可以有效地防止負債逃脫現象,盡量將集體、農民的損失風險降到最低。

3.2 核查可行指數

在招商過程中,必須詳細調查投資人的經營能力、經濟實力和信譽程度,確保投資項目順利實施。

3.3 考察環境影響

每個農業項目的實施,要充分考察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減少項目發展的障礙。

3.4 評估發展效益

全面評估每個農業項目對本地集體和農戶所能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確保能輻射帶動農民群眾積極投身現代農業建設,增強農民致富信心。

3.5 落實扶持措施

對已落戶園區的農業項目,要全面落實市鎮兩級的優惠政策,積極扶持其發展壯大,通過基礎設施投入、技術支持、風險防范、上門服務等多方面支持,確保項目低風險運行、高效益發展。

4 完善改革創新,增加致富的新方法

4.1 股權固化

通過股權固化可以極為有效的減少由于經濟利益方面的調整而導致的農村回流人員、特殊人員、遷入人員的不斷增加而引發的股權分配的系列糾紛問題。完成了股權固化之后,每一家的股份數額也就是固定形式的,并不會由于人數的改變而發生變化。股權固化是把村級集體經營性的資產,根據一定標準把股權份額量化給村集體經濟組的成員之后,其股權是量化到個人的并且固化到每一家、每一戶。當前經濟區內的各村均已完成了股權固化的改革。

4.2 專業合作社會改革

農民的專業合作社改革同樣是經濟區改革的重要領域。在經濟區內可見萬畝桃園,各桃在采摘時節里會非常忙碌。以經濟區內的水蜜桃種植的專業合作社、果品合作社等為主導的,構建起了區域經濟內的水蜜桃的合作聯社。依托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動作制度,采用統一的標準進行種植以及銷售,一步一步建立起規范化的種植以及集中購銷規?;墓返漠a銷的體系,可以完成年萬頓的銷售。

5 開展具有特色的鄉村振興路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的戰略,是加快農村展同時改善其生活,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戰略。其核心在于經濟的發展先要加大村集體的經濟發展,讓所有的村民都可以加入到集體經濟的發展中,一起享受發展的成果。同時還需要不斷培植農業的特色產業.做好農業電商的發展模式,幫扶致富的領頭人,同時為其爭取更多的政策補助。還需要做好精神方面的扶貧工作,把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完善文化陣地的建議以及村文化室的建設,強化文化隊伍,構建“永不撤走的精神文化建設隊”。并且還需要做好自來水、天然氣入戶的工作,完善基本設備的建設,改善當前的生活條件,提升村容,讓村民的精神面貌可以煥然一新。

通過開展鄉村的振興,讓農業成為真正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也讓農民成為了具有吸引力的職業,也讓農村成為宜室宜家之地。需要根據生態家居、產業興旺、有效治理、文明鄉風的要求,形成四好目標,即都住上了好房子,都能過上好日子,全會養成好習慣,形成良好的農村風氣。構建完善的城鄉融合發展制度以及政策體系,大力助力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建設,以及生態文明、文化社會等建設,全方位完善基層的自治工作,還需要做好科學的規劃發展,作好人才的挖掘工作,完成公共服務的建設,推進農業的全面發展與升級。特別是在鄉村旅游方面,可以不斷深入并發展,推進村內的重點鄉村旅游方面。

6 不斷加強文化活動的建設

其實,很多農村并不缺少好的住房以及產業,而真正的匱乏是人們的精神活動。多年以來遺留下的一些“劣根”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問題。而需要從根本上改善這些不良的問題時,文化活動就顯得非常重要。只有通過各種多元化的文化活動,才能提升村民的精神素養,在傳統優良的民風上,解決封建殘余思想,如生孩子一定要生男孩等。因此需要不斷豐富文化活動,讓文化建設可以更上層樓,明顯提升文化的軟實力。學習近平總書記的農村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學習了之后就需要全方位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建設,做好有關工程的建設,推動鄉村文化的振興活動,并助力農村培育良好的家見、家訓。例如可以制定鄉規民約,根據現代社會的要求進行一定的優化,加強群眾文化組織的指導,培育鄉村人才、融合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資源為重點,推動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服務的建設,提高升“四館一站”免費開放服務,在開放的時候可以錯時或是延時開放。同時還要不斷推動工程”、鄉村新聞出版廣電公共WIFI工程等,整合數字文化資源,全力構建數字化、高清化、智慧化的新聞出版廣電公共服務體系。

7 結語

產業的發展一定要跳出單一的農業發展,實現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的融合與發展,提升農民的收入。實現鄉村發展的總體要求,即由產業帶動發展,建設文明的鄉風以及家居的生態農村,做好有效的治理,讓生活更加富裕。第一步是摸清“底子”,把思想統一,因地制宜并做好鄉村的振興及規劃作用,引用大業的人才及技術助力于農業的特色、品牌、綠色化的發展,形成特色的農業+現代農業發展的格局。第二步是找準突破口,調動起農民建設的主動及積極性,增加鄉村振興的源動力,并且可以招引具有實力的生態農業公司入駐,一起幫助鄉村的發展與振興。

[參考文獻]

[1]李更雍,錢毅玲,丁小晏,等,關于吳江區現代農業現狀及發展建議的探討[J].上海農業科技,2020 (02).

[2]武舜臣,儲怡菲,李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實現基礎及在分類農產品中的實踐[J].當代經濟管理,2020 (02).

[3]胡鈺,王莉.中國可持續農業發展模式的區域比較和啟示[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 (01).

[4]馬青奇踐行新理念,實現新發展打造特色現代農業的農墾高地[J].中國農墾,2020 (04).

[作者簡介]方尹(1976-),女,江蘇南通人,經濟師,主要從事農村經濟管理工作。

猜你喜歡
新路徑現代農業
河北邯鄲擁有現代農業園區167個
2020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公示公告
我省3園區入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
擬入選“互聯網+”現代農業百佳實踐案例公示名單
多元智能理論對基礎教育教師教學的啟示
青海省新增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