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電商與農村產業融合下的電商產業鏈重構

2020-12-21 03:45李千帆賴潔瑜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19期
關鍵詞:農村電商產業融合

李千帆 賴潔瑜

[摘要]傳統農村產業與新興產業的融合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思路,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更是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來了機遇,農村電商與農業融合發展之間存在相互影響、互相促進的關系。探尋農村產業利益聯結方式,升級農業生產鏈各環節,推進農村產業多元化,完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推動農村產業融合和農村電商的協同發展。

[關鍵詞]農村產業;農村電商;產業融合

[中圖分類號]F724.6;F323

[文獻標識碼]A

受互聯網浪潮的影響,我國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其中農村三大產業的發展建設對我國整體發展至關重要。2020年中央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指出“支持各地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建立健全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效開發農村市場,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近些年來電商作為推動農業發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重要手段被不斷提及。我國電子商務一直保持穩定增長,農村電商發展勢頭也銳不可當,農村電商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問題是近些年來國家、社會及學術界關注的重點話題。

1農村電商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之間的關系

1.1農村電商助力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農村電商對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促進作用,涉及農業產品的生產、銷售、營銷到物流配送等各個環節。電商是將農村一、二、三產業有機連接的有效手段,農村電商涵蓋了農村一、二、三產業的主要方面。據2019年10月16日人民網新電商研究院發布的《農村電商發展趨勢報告》指出截至2018年底,中國的城鎮化率已經提高到59.58%,但鄉村常住人口仍有5.64億,中國農村的生產和消費主體約2.3億小農戶,農村市場潛力巨大。我國農產品種類豐富,市場對于各類農產品的需求極大,但農產品滯銷、農戶虧損的事件還是時有發生,農村電商幫助拉近農業產品與消費市場的空間距離,幫助解決農業產品上行問題,無論是淘寶的“年貨節”還是京東的各地區的特產館,以及這兩年新起的電商直播,電商平臺為農業產品和消費者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為農村產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同時隨著農村電商的發展,農村信息技術的軟硬件以及物流配送設施不斷完善,產品下行問題也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決,有利于挖掘農村市場潛力的同時,改善農村生活質量。農村電商的發展為傳統農業轉型為高科技、高服務的新興農村產業提供了思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縮小城鄉收入差別,促進區域發展。

1.2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村電商優化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為電商提供了發展機遇,為電商發展挖掘出一片藍海,農村電子商務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不斷優化。為了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各主要電子商務平臺也相繼推出農村電商項目。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開始部署的“千縣萬村計劃”,發展出一批優秀的農村淘寶人;京東提出的“3F戰略”即工業品進農村戰略(Factory toCountry),農村金融戰略(Finance to Country)和生鮮電商戰略(Farm to Table);另外還有蘇寧農村電商“三步走”戰略、拼多多“助農雙百萬計劃”等,這些電商平臺主導的探索農村電商的項目推動了農村創新創業風潮。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有利于提高產業鏈各環節的升級,給農村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動能,在我國有關部門統籌規劃和相關扶持政策的支持,各主要電商平臺的積極耕耘下,農村產業融合將促使農村電商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物流配送等會有更深發展。農村產業融合帶來的發展也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回到農村,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人才資源;另外,農村產業融合風潮引導下產生的特色農業、創新農業、特色農業文化也將為農村電商注入新活力。

2現階段農村電商存在的問題

2.1農村電商發展成本較高

雖然我國農業種植的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但很多地區還是未形成規?;a,更缺乏品牌化的運營,農業產品附加值較低,農產品運輸成本卻很高。相比傳統農業產品主要在當地銷售,農村電商更多地是面向全國各地區,農村地區本身就離當地物流中心較遠,交通基礎設施落后,配送體系不健全,隨著農村電商發展,可能出現物流運送環節增加,產品損耗率較高等問題。很多農業產品需要進行冷鏈配送,冷鏈配送的技術和設備需投入的費用較高。另外,農村電商品牌要發展起來,雖然電商可以省略實體店鋪等方面的費用,但是如果作為第三方賣家人駐較知名的電商平臺都需收取入駐費,如果自行建設電商平臺,前期的投入費用則更高。除此之外,電商運營過程中所需的費用,同樣也會產生成本壓力?,F階段,雖然也有在市場站穩腳跟的農村電商品牌和平臺,但是依然還有很多農村電商品牌和平臺處于虧損狀態,甚至一旦資金鏈斷裂,將會面臨著倒閉的情況。

2.2農村電商與農村產業融合度較低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一、二、三產業融合仍處于探索階段,農業與二、三產業之間融合發展程度較低,農業產業深加工能力不足,各產業之間銜接較弱,各產業之間的利益鏈接機制不完善。雖然電商在我國發展已有一定的基礎和經驗,但是我國農村電商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農業作為基礎產業,由于各方條件的限制,很多地方通過電商方式銷售農業產品的比重并不大。另外,農村工業類型與農業的關聯度較低,反而與城市重合度較高,具有農村特色的產業較少,農村工業不能很好的為農業發展服務;除此之外,農村電商的發展需要服務產業和服務人員支持,大多地區的農村服務業發展還不完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水平不高,同時農村電商與各農村產業之間的融合度也較低,阻礙了農村電商優勢的發揮。

2.3缺乏完整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

農村電商發展需要相關服務業的支持,包括農業咨詢、農業金融等服務機構,農村電商運營需要電商平臺、物流公司、電商人才等要素,農村電商需要完整的電商服務體系支撐,才能更長久穩定地發展。從生產和銷售的空間格局來看,我國很多農村地區依然延續著小農社會自給自足型經營模式,這種傳統的經營方式,使得很多投資者望而卻步,農業融資相對比較困難。電子商務的入門門檻較低,對于從業者的條件限制也較少,但是如果想要將電商做大做強,則還是需要較高的資金投入,以及專業人才的管理和策劃。電子商務本身涉及的領域較多,從業者除了對相關產品本身進行發展規劃,還需要熟悉運用各主要電商平臺,另外,現代的網絡營銷策劃和運營等過程,則需要專業化服務人員和公司機構參與其中。

3農業融合進程中農村電商發展的建議

傳統農村產業與新興產業的融合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思路,農村電商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來了機遇,農村電商與農業融合發展之間相互影響、互相促進。在農業融合發展進程中,在農村產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探尋農村電商發展的對策:

3.1升級農業生產鏈各環節,緩解農村電商成本壓力

農業產品的生產應該以滿足市場需求為指向,改革供給模式,轉變發展方式,提升農業產品的質量。在農業產品選品階段,梳理地區優勢農業產品,扶持本地特色農業,嘗試引進適合本地種植的特色農產品,挖掘具有競爭力的農村電商產品。在農業產品生產階段,鼓勵地區農業生產實現標準化,規?;a,利用物聯網、大數據、5G、GIS等現代化技術保障農業生產,以解決電商平臺的農村產品容易出現質量、產量不穩定的情況;京東就曾開展“送種子下鄉”活動,期望從源頭對農產品進行標準化。在農業產品加工階段,鼓勵申請農業產品相關的“三品一標”等認證,助推農業提質增效,通過打造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依托區塊鏈技術搭建產品防偽追溯平臺,提升不同時空的電商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可度和信任度。在農業產品銷售環節,可開展多平臺銷售,注意協調線上、線下服務;利用網絡營銷的手段方法來進行宣傳,在帶動銷量的同時也讓更多的農業產品生產方發現電商平臺銷售的優勢。農業產業鏈的升級,不僅提升農村產業質量,優化農村產業效力,加強不同產業之間的溝通與鏈接,促進農村傳統產業與新式產業融合,有利于農村產業的轉型發展,也使得農村電商的發展有所獲益。

3.2推進農村產業多元化,助力產業融合和電商協同發展

隨著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有效地結合互聯網技術進行轉型升級,農村產業發展的模式也更加多元,“互聯網+農業”不是二者間的簡單拼接,而是傳統農業在信息時代的發展變革,新式的農村產業模式開始出現,為農村產業融合提供多樣化選擇,為農村電商的發展帶來新形式。首先,可以選擇當地龍頭企業為主導的農村電商模式,龍頭企業本身在品牌和產品上就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借助電商平臺和互聯網技術,優化資源配置,創新生產、營銷、服務,配送各環節,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其次,可以建立地區產業聯盟為主導的農村電商模式,部分農業地區,主要產業為中小型規模,在電商市場中,缺乏資金和競爭力,引入產業聯盟,聯盟之間合作抵御風險,聯盟成員之間建立信息服務、資源共享、聯盟成員間優惠政策等,形成產業集群效益,實現合作共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另外,可以建立電子商務產業園為主導的農村電商模式,可以為當地各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變革,促進當地基礎設施完善,農業產品的研、產、銷可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完整的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產業園,既有新式的電商公司和技術人才,也需要各類服務公司和人員,可以提供的崗位多種多樣,有利于留住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吸收剩余勞動力,為農村年輕人創業提供搖籃。

3.3完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構建完整的農村電商生態系統

農村電商服務體系需要包含農村電商發展的主要行業,才能維持農村電商正常運行和發展。農村可以發展農村金融服務業,利用政策紅利,引導資本對農村產業投入,結合農村產業特點,開發多樣化的農村金融產品,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拓寬農村互聯網支付場所,建立信用體系發行農村信貸,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金融支持。建立本地農村電商信息服務平臺,共享最新政策福利、農業資訊、土地房屋信息,打通電商發展過程中的信息壁壘。建設綜合性的倉儲物流中心,完善基礎設施,整合物流資源,增加冷鏈物流設備,提升冷鏈物流水平,幫助當地農村電商產品上行運輸問題,同時可以利用積分獎勵機制,吸引當地村民加入物流團隊,加入團隊的村民進行身份信用認證后,按照順路的原則進行快遞投送,幫助解決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除此之外,電商發展過程中還需要軟件開發、品牌注冊、倉儲物流、攝影美工、營銷推廣等多類型服務人才,可以通過人才引進、人才扶持等專項農村電商人才計劃,實現人才資源再分配;通過與專業學校和企業進行對口培育項目,有針對性的進行電商人員培訓,提升農村電商人員技術能力。農村電商生態系統要正常的運轉,除了電商平臺和產品本身,還需要各類服務行業有機結合,構建完善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才能推動農村電商持續地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麗娟,謝國杰,曾敏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與農村電商的關系分析[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8(5):37-41.

[2]寇光濤,盧鳳君.“互聯網+農業產業鏈”的實踐總結與創新路徑[J].農村經濟,2016(8):30-34.

[3]張作丹,葉衛紅,舒源.廣東農村電商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政策建議[J].南方農村,2019(1):24-27.

[4]陳紅川.“互聯網+”背景下現代農業發展路徑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5(6):143-147.

[5]楊孟瑩.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電商產業融合模式研究[J].研究分析,2020(2):31-32.

[收稿日期]2020-07-15

[基金項目]佛山市社科規劃2020年度共建項目“鄉村振興戰略下佛山市農村電商與農村產業融合的模式與路徑研究”(2020-GJ030);廣東省教育廳2020年普通高?!胺锗l村振興”重點領域專項課題:“鄉村振興戰略下廣東省農村電商與貧困地區產業融合模式與路徑研究”(2019KZDZX2034)。

[作者簡介]李千帆(1991-),女,湖南常德人,電子商務專任教師,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子商務、區域經濟;賴潔瑜(1982-),女,廣東廣州人,電子商務專任教師,講師/高級工程師,本科雙學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區域經濟。

猜你喜歡
農村電商產業融合
高職電商培養與農村電商協同發展的探析
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研究
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 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大數據時代廣告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與機制分析
產業鏈視角下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研究
激活農村電商生態,創新農村綜合服務
基于貿易轉型背景下的大連服務貿易發展對策研究、
貴陽實施精準扶貧之農村電商研究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旅游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