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村連片示范建設背景下廣東省興寧市兩鎮八村產業發展規劃探析

2020-12-21 03:45鄒堅引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19期
關鍵詞:產業發展

[摘要]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及廣東省省級新農村示范片,首先必須進行高標準的規劃設計,產業發展規劃則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以廣東省興寧市兩鎮八村新農村連片示范建設工程為案例,試圖在分析規劃區產業現狀和特色的基礎上,構建“兩鎮八村,農旅互動,綠道串連,一村一韻”及“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新技術、新內容、新形式、新方法”的總體規劃及產業規劃理念。根據各村資源稟賦明確各村主題,規劃打造各村以文化展示、生態觀光、農業教育、藝術創作等為產業的特色項目。并提出了發展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村淘寶等保障產業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連片示范;產業發展;一村一品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2018年,按照中央、廣東省、梅州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部署,要實現省定貧困村脫貧、鄉村振興發展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和要求,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因此興寧市選取包括合水鎮羅陂村、溪唇村,龍田鎮涼傘村、金星村、龍盤村、蓼塘村、羊嶺村和碧園村共8個行政村進行連線成片推進,通過高標準規劃設計,建設—個有產業支撐、民生保障、文化載體、特色風貌、宜居環境、民主管理的新農村示范區。其中,產業支撐和產業發展是本次連片規劃的重要目標之一。眾多經驗表明,鄉村產業發展要注重拓展農業的可能性,通過植入休閑觀光、農耕體驗、鄉土教育等功能,以及發展創新、服務及旅游產業,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生態休閑農業的轉型。興寧市兩鎮八村連片規劃則在尊重和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將“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在原有產業基礎上提升其附加價值。規劃區作為傳統客家村落,有較多保存較好的歷史建筑、文化遺存以及傳統節慶、工藝等,具有較高史學研究和旅游開發價值。因此,引入休閑旅游業,農旅結合發展,是產業發展規劃的突破口。

1兩鎮八村產業發展現狀及特色

規劃區內八個村莊屬于傳統客家村落,村民主要收入來源農作物、小學廠房出租及出外務工為主,年均純收入約7250元。產業結構單一,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第二三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第一產業以傳統種植業、水產業、養殖業為主,現存幾家現代精致高效農業企業。傳統種植業以種植龍眼、荔枝、李子、水稻、蔬菜為主;傳統養殖業以魚塘、白鴿、雞、蛇為主;已建成133.33hm2火龍果、韭菜花種植、柚子基地,現代精致高效農業初具雛形。規劃區毗鄰葉塘工業園區,有少量生態產區,目前有云山新能源汽車制造廠、欣欣家具廠、鴻寶皮具廠。旅游業發展滯后,但規劃區內具有較為優美的自然山水環境,生態農業發展基礎較好,加之傳統客家村落的文化優勢,發展鄉村旅游業具有優勢。

2連片區規劃理念

2.1規劃整體理念

此次連片示范規劃總體定位為:利用示范片的現狀資源,深入挖掘其特色,打造集居住、農業、文化、旅游于一體的客家文化特色鄉村,提升全域綜合環境,發展全域旅游,全面帶動周邊鄉村規劃建設。此定位則充分顯示了各村的的產業發展必須進行合理的功能分工,避免村莊同質化發展,同時又要點線結合,串聯各村資源,使連片區各村能形成聯動效應。因此本規劃結合各村的資源特色,堅持“兩鎮八村,農旅互動,綠道串連,一村一韻”的理念,集中打造特色示范片。產業發展規劃是此次連片示范總體規劃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此外,還分為環境整治、道路建設、設施配套建設、村容村貌提升、新村建設指引五大方面的內容。產業規劃與其他五大方面的內容必須同步進行,同步建設。

2.2產業發展理念

產業發展以“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為理念,為一二三產業加入“新技術、新內容、新形式、新方法”。鼓勵第一產業進一步細化、優化、專業化、規?;?、科技化、現代化、市場化發展。滾動發展,積極融人第二產業,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最終將產業轉型為偏重第三產業,美麗鄉村體驗游以及相關配套服務,實現“農旅互動”生態適宜型經營發展戰略。

“新技術”即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的引入與運用。新技術是現代農業的先導和發展動力,這包括規?;?、立體化種植技術、基因培育技術和科技化管理技術等。并在食用之外還賦予農業觀光、游樂、保健等新功能。

“新內容”即品牌農業、創意農業、觀光農業。將傳統農業與地域文化、創意產業疊加,賦予農業更多的品牌內涵、文化特征、附加功能,提升傳統農業的附加價值,成為成就現代農業的重要方向與途徑。

“新形式”即文化觀光體驗。一方面修繕整治傳統建筑,保護傳承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去粗取精;另一方面發掘文化內涵,引入旅游宣傳等新形式,增加當地傳統文化的活力。

“新方法”即跨域交流,戶外實踐。農民農業教育方法不只是坐在課堂內獲取知識,而是通過組織省市內外教研活動,借助一系列戶外實踐豐富教育內容,提高省市內知名度,提升農民文化素質和生產技能。

3分村示范產業項目規劃

根據產業發展總體理念,連片區各村應該“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農旅結合的新興休閑旅游業,是鄉村產業發展的新引擎。因此,本次規劃根據各村自然資源稟賦,區位條件,農旅結合,建設“一村一品”主導產業。具體而言,即以農業為主題,突出自身特色,分別以高效農業、養殖產業、體驗產業、文化產業、觀光產業、加工業、藝術產業、服務產業為主題錯位發展,功能上相互補充,互通有無。通過建設一批文化展示、生態觀光、農業教育、藝術創作等相關項目,以點帶面,推動地方經濟發展(表1)。

4產業規劃保障策略

4.1培育龍頭企業,打造農業特色品牌

農業品牌化是農業走向企業化、市場化、品牌化的重要途徑,按照“扶優、扶強”的原則,通過政策扶持、項目帶動、強化服務等措施,組織引導企業進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和綠色食品基地建設,加陜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4.2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效應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促進生產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采取“合作社+企業”“合作社+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等方式整合資源,促進政策、資金、企業等各方面共同發力,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4.3倡導“家庭農場”發展模式

“家庭農場”模式可以進一步促進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進一步激發農民的積極性、釋放農業的潛力?!凹彝マr場”的經營特勝明顯,“家庭農場主”必須按照企業管理模式來核算成本、加強管理、追逐利潤,必須要適應市場、開拓市場,由于“家庭農場”實行規?;?、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因而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

4.4引入農村淘寶模式

突破交通限制,打通物流渠道,整合附近農民購物需求,批量團購生活用品、生產物資等,讓農民享受優惠。同時,建設形成面向農民的互聯網生態服務中心,采取“農民+合作社+村淘點”等模式,加強特色農產品包裝與營銷,促進農產品品牌化、農業產業規?;?,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5結語

在如火如荼的新農村建設大環境下,不僅僅是單個村莊要提升村容村貌,還要在更大范圍內考慮資源要素的整合,連片規劃,示范帶動,但又突出各村特色。不僅僅要留住青山綠水,還要通過合理的產業規劃留住人,讓新農村活起來。而根據各村特色,通過“一村一品”,示范項目的打造,農旅互動發展,能在有限的資源限制下最大效率地激活農村經濟。

[參考文獻]

[1]涂珊,毛彬.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連片型村莊規劃探索-以東莞市茶山-石排連片村莊規劃研究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9(11):80-82.

[2]張仲.做好產業規劃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以樂山市沐川縣為例[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新論),2020,22(03):46-49.

[3]晏妮婭.淺析農民合作社帶動農戶的發展對策[J].農業與技術,2020,40(12):150-152.

[收稿日期]2020-07-22

[作者簡介]鄒堅引(1988-),女,廣東梅州人,助教,研究方向:房地產開發經營、農村經濟。

猜你喜歡
產業發展
商業模式是新媒體的核心
關于馬鈴薯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對達州市富硒茶產業發展現狀的調查與思考
海南省熱帶花卉文化研究
哈爾濱市國際貨運大通道建設面臨的挑戰和思考
海南黑山羊研究進展與產業發展思路
一帶一路下產能轉移視角的高職教育國際化研究
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探析
紅色旅游產業現狀分析及發展中管理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