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下農業類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倒逼高職教育不斷創新

2020-12-21 03:45馬麗峰高幼華劉娜劉文峰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19期
關鍵詞:互聯網創新

馬麗峰 高幼華 劉娜 劉文峰

[摘要]根據黑龍江農墾科技職業學院6屆農業專業畢業生反饋的實際問題,調查分析發現,農業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趨勢穩定但對口就業比例低,個別農業專業生源減少、理實結合欠缺但社會需求增高等問題。新時期,根據企業的用人標準,為培養具備創新型農業人才,高職教育一要創新頂層設計,構建多層組織構架;二要加強學生綜合指導形成正確觀念;三要創新農業專業的宣傳方式,提升學生自身價值;四要創新農業專業的課程設置,激活課堂;五要創新農業專業的基地建設,引入企業。

[關鍵詞]互聯網;畢業生就業狀態;創新;農業專業人才

[中圖分類號]717.38

[文獻標識碼]A

1實事求是,剖析農業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態

1.1農業專業畢業生就業趨勢好,對口就業比例低

采用電話回訪、平臺數據庫及班主任反饋等方式,對我院2015屆至2020屆畢業生1604人的畢業去向工作職位類別、對口就業比例等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就業率均在90%以上。其中。1062人畢業當年簽協議就業、79人升學考入本科院校、27人應征義務兵、3人自主創業;1032人選擇留省就業,占了畢業生總數的64.34%; 154人從事農林牧漁業本專業工作,對口就業率不高。調查首先發現畢業生對涉農的職業定位模糊,缺乏創新思維,滯留在“面朝黃土,背朝天”臟、累的傳統觀念里;其次,有的畢業生存在專業知識扎實但停留在考試卷上,能熟練回答農藥的劑型,而針對玉米苗期和大喇叭口期選哪種劑型防治害蟲效果最佳的應用問題卻含糊不自信。這是大部分因缺乏實際經驗的農業學生的痛點。部分學生對農業工作短期高強度或風吹日曬等環境產生了“換行”的執念。

1.2農業專業的學生減少,社會仍供不應求

我院農林系從15屆至今累計專業共24個,其中,2020屆只有8個專業。農業經營管理、園林技術和種子生產與經營等專業連續6年有畢業生,人數少但社會需求空間大,就業對口率高;作物生產技術、農產品質量檢測、植物保護等專業與當代農業發展需求密不可分,是提高糧食產量、保證農產品安全、做好綜合防治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備專業,但學生數量近2年少甚至無。這顯然是不符合常規需求的,學生不選擇農業相關專業,部分學生還存在改專業等跡象。這不是一所院校的問題,是共性問題,怎樣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絕不是簡單的將農產品通過互聯網平臺銷售,農業需要的是掌握核心技術又懂創新的人,要培養有創新思維的人,就要抓教育根源。

1.3農業專業的學生偏科,企業需求綜合化

高職學院的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是相對弱勢的,理論知識豐滿,實操技能欠缺。通過第三方樂易考調研數據顯示,用人單位對學生的專業知識、人際交往能力及職業素質等綜合能力需求越來越高。根據走訪和電話調研五九七農場、海倫農場、尖山農場、九三管理局等墾區用人需求,總結歸納發現:農業類專業的學生相對經管類專業的學生性格較沉穩、安靜、踏實,按部就班的工作。他們提出學生應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扎實的專業知識、加強的溝通合作能力、基本的寫作宣傳及富有終生學習的毅力、更要具有不斷挖掘的創新能力。在每年舉辦的雙選會上,企業也指出希望學生可以把專業知識與計算機、電子商務及會計等基礎知識融會貫通,提高學生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如何培養出適應需求、富有創新思維的農業人才,對高職教育教學環節亮出了黃燈。

2多措并舉,培養創新型農業專業人才

2.1創新頂層設計,構建多層組織構架

一方面結合畢業生就業現狀,作為高職院校要從學院層面到系部、教研室、專業重新規劃創新創業教育,保證創新創業教育規范化、科學化、持續化。首先,學院依托區域經濟特色和學院辦學宗旨制定符合高等職業教育農業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總綱及目標。其次,系部或教研室根據專業特色與學生職業規劃的需求精準挖掘可創新之處,可創業之處,鼓勵教師自主創業,將科技成果盡早轉化,優先帶領本校學生開展創業演練。再次,任課教師因材施教適當調整上課地點、課程及課時;開設與農業相關的特色課,如以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為目標的紅色教育為主題的路演;最后,注重農業師資隊伍建設,定期安排創新教育培訓和開展教學創意大賽等;能多維度的創新課堂、迭代傳授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引領農業專業學生不斷創新。

2.2創新農業專業學生的綜合指導,樹立正確觀念

一是調整培養目標,充分考慮農業專業學生的職業規劃,結合本校學科優勢、區域人才需求,形成具有鮮明特殊的培養目標。二是更新課程設置,形成多元化、實用化、精干化的課堂,適當開設第二課堂。三是引入實時政策,提高學生認可度。任課教師關注時事政治,將枯燥無味的純理論知識與相關的新聞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四是及時傳達國家或地方最新的農業相關政策,增加學生對本專業的認可度;五是邀請創業成功、專升本后考研等畢業生回校做講座,增強農業專業學生的自信心。六是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學校成立以”農業創新創業“為主題的社團,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樹立愛農、為農的意識,避免出現往屆畢業生因對農業專業認可度低而離職、改行的問題。只有潛心鉆研,才能在農業上有新發現、新發明,加快形成創新型農業人才。

2.3創新農業專業的宣傳方式,提升自我認知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糧食,中國飯碗”,強調,“北大荒為中國人真正解決溫飽問題發揮了大作用。隨著經濟、科技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日新月異,與時代接軌的新型專業的不斷擴充,或許淡化了農業專業的重要?;仡櫄v史,農業是溫飽的基石;縱觀當下,農業是發展的基礎產業;展望未來,農業大有作為。黑龍江糧食播種面積1434萬hm2,產量7503萬t,排名全國第一。黑龍江的糧食占全國的1/10,商品糧占全國的1/4,是中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作為農業專業的學生,要堅信自己的選擇,把“根”扎下去??倳浛疾鞎r也提出“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這是對高職院校的農業專業青年提出了奮斗目標?,F在的墾區農業正向著現在化、機械化、信息化、科技化全面前進。作為高職院校農業專業學生,要腳踏實地,努力成為創新型農業人才。

2.4創新農業專業的課程設置,激活課堂

一方面倡導師生共同備課,課堂適當角色互換。采用這種”位置互換”的備課模式,一方面讓學生在教學環節中成為真正的主體,由傳統的”被動接受”變成了”主動去拿”,在”去拿“的環節中,需要學生去思考怎樣拿?拿什么?更要思考角色互換后,給”學生“哪些重點,這個過程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熱情,達到了提前預習的目的,給學生提供了創新的空間。

另一方面設置多層面的實驗教學,開展基礎試驗—創意性實驗一社會性實踐一合作性實踐教學。讓學生有充足的空間和條件激發創新思維。組織各系部、各學科針對“互聯網+農業”開展研討與創新,將創新創業融會貫通到每一個課堂教學環節,只有循序漸進的滲透,才是高職教育培養創新型農業專業人才有效的方式。

2.5創新農業專業的基地建設,引入企業

一是拓寬校企合作深度和廣度,目前我院與吉林、河南、大連及省內多家企業簽訂校企合作,為農業專業學生培養創新實踐能力搭建了廣闊的平臺。二邀請經驗豐富的企業管理人員、技術骨干親自指導,發現不足,及時學習,對學生技能的融合應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拓寬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踐的渠道,調查發現農業專業學生帶著知識去企業實踐操作,將書本的理論應用到實際生產環節中去,定期輪崗使學生充分掌握本專業在本行業應用中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本職業的崗位需求和發展方向,理實充分結合,做好職位定位;學生會帶著疑難問題回到課堂,不斷研習思考,不斷推陳出新,逐步形成具有創新精神的農業專業人才。

2.6創新農業專業學生求職途徑,重視市場

由于疫情的因素,全國范圍內都給互聯網按下了“加速鍵”。與往屆農業畢業生相比,2020屆畢業生在面試技巧、求職信息、獲取招聘信息的平臺,從過去的”面對面”,變成了‘鍵對鍵”“屏對屏”。我院使用的黑龍江省就業創業服務平臺數據顯示,畢業生1398人,校園招聘會參加人160633人,崗位需求總量21852、投遞簡歷人數2611,因為是互聯網平臺當然含有其他學校參加,同樣我院農業專業學生也可以參加其他高校的網絡招聘會,拓寬了學生的求職范圍、崗位需求。對此我們要迭代學生求職技巧,創新指導制作PPT、電子簡歷,聲音分貝、面部表情等細節之處,為農業專業學生“對著”屏幕充分展示自己的方式提供預演。

3與時俱進,因材施教培養創新型農業專業人才的趨勢

我國是農業大國,民以食為天。習近平將“發展農業、造福農村、富裕農民”的工作定位為治國安邦、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迅速興起,集成式地推動了各行各業的綜合發展?;ヂ摼W在農業方面的發展受現階段我國農民綜合素質偏低的影響,無法有效掌握和利用新技術,所以“互聯網+農業”真正需要落到實處,首先應該解決的是人才問題,這對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職業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戰與機遇。與美國、英國等歐洲國家相比,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步伐較慢,尤其是高等職業創新創業教育幾乎是借鑒國內外優秀本科模式來發展的,而精準到每個專業如何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研究更少。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全覆蓋的背景下,農業專業畢業生要重視專業知識學習,強化實踐技能,嚴格按照企業用人規格,培養新時期適應性強、實操技術硬、富有創新能力的農業專業人才。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調研對象的拓寬,一定會為推動高等職業院校農業類專業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出更多更深更寬的依據。

[參考文獻]

[1]徐小童,互聯網背景下農業發展研究[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02):212.

[2]宋海霞.試述“互聯網+”時代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J].農家參謀,2019(02):22.

[3]林伯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程[M].大連:大連理工學出版社,2016.

[收稿日期]2020-08-04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互聯網時代高等職業院校農業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課題編號:ZJC131803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馬麗峰(1987-),女,黑龍江哈爾濱人,中級農藝師,碩士,主要從事高等職業院校農學專業課程及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

猜你喜歡
互聯網創新
“互聯網+”環境之下的著作權保護
“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