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的調查研究

2020-12-21 03:45劉義杰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19期
關鍵詞:對策建議

[摘要]發展農村社區教育是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因此,近幾年來各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對此十分重視,對農村社區教育資源的配置力度也不斷加大。為深入了解與把握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的現狀,以入戶調查的方式隨機選取了江西省九個縣(市、區)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整理,并對所獲取的結果進行分析,發現農民對社區教育的關注度明顯不足,參與的熱情也不夠,從而導致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配置的效率總體不高。

[關鍵詞]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522.3

[文獻標識碼]A

1調查對象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共下發問卷1600份,收回有效問卷1566份。從參與調查的人員來看,總體上呈現出年齡偏大、女多男少、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特點。首先在年齡上,受調查者大多數集中在50歲以上,占了總人數的62.73%; 35歲及以下的僅占總人數的23%左右。其次在性別上,女性受調查者明顯多于男性,男女性別比例約為4:6。最后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在所有的受調查者中學歷層次在初中及以下者占了絕大多數,約為71.90%;而高中或中專及以上學歷者343人,僅占總人數的21.90%。經分析,導致受調查者呈現出上述特點的主要原因是農村青壯年和男性勞動力大多都在外務工,雖然項目組調研的時間為暑期農忙時節,但由于現在農村大多采用機械化耕種與收割,所以返鄉幫忙的務工人員較少。

2問卷結果分析

2.1農民對社區教育的關注度分析

正是因為青壯年和男性勞動力大量地外出務工,留在村里的多數是老弱病殘或女性勞動力,而這部分人群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對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深,所以在思想意識上對農村社區教育的關注度就明顯表現出不足。據調查問卷顯示,在對“您是否了解政府開展的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配置工作?”的回答中,有高達711人選擇了“不了解”,占總人數的45.41%;而僅有19.61%的人選擇了“知曉,很關注”。由此可見,農民普遍對農村社區教育持無所謂、不關心的態度。同時,在“如果您所在村有組織過教育培訓活動,您的家庭是否參加過?”的回答中,也有多達53.45%的人回答“沒有”。這也充分說明農民對農村社區教育參與的熱情總體上表現不是很高。

2.2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分析

2.2.1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配置的效率總體不高。在經濟學上,效率主要是指投入與產出的比。而教育資源的配置效率,指的就是教育資源的投入與其產出的比。那么,教育的產出,重點是考察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積極性,以及對教育評價的滿意度。因此,在進行問卷設計時,問卷中的問題就主要是從社區教育資源配置投入與農戶對社區教育的參與度和滿意度來進行設計的。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數據分析可見,一方面,從農村社區教育資源投入的現狀來看,每年地方政府組織舉辦的各類教育培訓次數較多,平均達到2次每月,次均投入資金高達數萬元。有些地方還配置了專門的培訓場所和教學硬件設施,基本能夠滿足教育培訓的軟硬件要求。而且,為了能夠把社區教育活動開展好,相關組織單位對社區教育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應該說,近幾年來,由于各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對農村社區教育的不斷重視,其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教育資源的配置力度也越來越大。然而,另一方面,與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配置逐年增加相反的卻是其效率增長緩慢,甚至呈現出負增長現象。從受訪者的回答中得出,在近一年中參加過相關農村社區教育培訓的人數只有729人,僅占總人數的46.55%,連一半的人都沒有達到,可見農民參與培訓的比例明顯過低。此外,在對于“您如何評價已經開展的社區教育”的回答中,僅有18.93%的人對教育的效果評價為“受益匪淺,能讓我學到許多新的知識”或“能幫助我掌握新技能,提高職業能力”,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沒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能增長一些見識”,還有31.04%的人認為“一點作用都沒有,浪費時間不太滿意”??梢?,現有的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配置并沒有達到所期望的效果,農民對此滿意度總體評價不高。

2.2.2影響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的原因多樣化。一是現有農村社區教育的資源配置與農民的需求存在錯位現象。首先是在教育開展的時間上存在錯位,即有關部門在組織開展農村社區教育的時間選擇上過于理論化和理想化,未能充分考慮農民參與時間的可行性。因為在“你為什么不參加相關教育培訓?”的回答中,有57.83%人選擇了“沒有時間參加”。比如有的地方為了完成社區教育的任務,而選擇在七月初開展相關教育活動。而這個時間恰恰是農民忙于收割水稻的農忙時期,農民自然不會舍棄農活不干而去參加教育培訓了。還有的地方,雖然選擇開展教育培訓的時間是農閑時期,但由于缺乏前期對社區農民空閑時間的調查了解,結果大量的農民在這一時間段里需要外出從事“副業”,所以最后也是不會選擇參加。其次是教育培訓的內容與農民的需求存在錯位,即所提供的教育培訓內容未能結合農民的實際需求。有48.18%的人是因為“培訓內容不合適”,所以才選擇不參加。

二是村級組織對農村社區教育的重視和宣傳不足。這點可以從“您所在的村委會是否有組織過農業科普知識的推廣等教育活動”的回答中找到答案。有71.2%的人認為村委會組織教育活動“非常少”,甚至“從來沒有”。此外,在“您是通過什么渠道得知培訓的消息?”的選擇中,有63.8%的人選擇了“村民臨時相互口頭通知”。而這種口頭傳達的宣傳方式,是極易造成信息的失真,從而影響宣傳的效果。這些都足以說明,政府及有關部門、村委等在組織開展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對教育活動的前期宣傳和推廣較為缺乏,才會導致農民不了解、不知曉教育活動的開展情況。而這樣的結果是必然會導致教育活動農民參與量小,從而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三是在培訓費用承擔的問題上,也是導致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配置效率低的原因之一。如果讓農民自己付費來參加社區教育培訓的話,則僅有4.06%的人才會來參加,而66.61%的人都認為相關教育培訓的費用應該由“政府(或培訓組織部門)”承擔。即便是同意“培訓費用應由政府與農民共同承擔”的人,也認為政府(或培訓組織門)應該承擔至少70%以上的費用。因此可見,絕大多數的農民是不會愿意自己付費來參加社區教育的。

3提升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的對策建議

3.1改革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配置的方式

當前,農村社區教育資源的配置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的行政劃撥方式來實現。雖然這種資源配置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以行政命令來確保教育資源的配置到位,但也明顯存在著諸多的不足,比如資源配置的有限性和資源配置的不均衡性,最終都導致資源配置的效率低下。因此,要想提高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配置的效率,就必須要對現有農村社區教育資源的配置方式進行改革。一是要在堅持政府為社區教育資源配置主體地位的同時,用市場化的思維引入社會資源作為農村社區資源配置的有益補充,形成“政府主導,社會介入,村組聯動,農民參與”四位一體的資源配置方式。二是要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化建設,按照就近原則將臨近的自然村組或行政村建立一個統一的社區教育中心,并由其具體負責宣傳和統籌管理本社區的教育培訓工作,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村級組織在農村社區教育中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農民對農村社區教育的知曉度和關注度。

3.2整合農村社區教育內外部資源

由于農村社區教育的主要對象為農民,其接受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想“提高農業生產技能”或“發展非農產業”,最終以“提高自身收入”。因此,農村社區教育相對于學校教育而言,具有更加多元化的特點,對教育資源的需求也就略顯繁雜。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效整合農村社區教育的外部和內部資源。在外部教育資源的整合方面,除了邀請有關專家、學者來對農民開展涉農生產技能培訓、法律知識普及、國家政策宣講等常規教育外,還可以充分整合社會教育資源,如邀請企業家、管理者來對一些有創業意愿的農民開展創業培訓等。在內部教育資源整合方面,則可以充分發揮當地的農業能手或能人的模范帶頭作用,邀請他們以現身說法來面向農民開展教育活動,從而提高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3.3創新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配置的形式

從調查的現狀來看,當前農村社區教育資源的配置形式主要還是以實地教學和現場培訓的形式。這樣的教育形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受教育者的切身感受,但卻往往容易受制于農民的時間、教育的場所等而削弱了農民參與的積極性。眾所周知,在農村即便是在農閑時間,農民也還有“副業”要做。如果為了參加社區教育培訓而讓其耽誤“副業”,則會使其產生一種“不劃算”的意識,從而選擇放棄參加教育培訓。因此,針對此種現象我們除了要在開展社區教育之前調查了解清楚農民的實際需求和可參與的時間之外,還必須要用互聯網+的思維來對現有的教育培訓形式進行創新。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與一些高?;蚩蒲性核_展合作,通過在線直播平臺來開展線上直播教育培訓,這樣農民在自己家中就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等來學習,而不會受制于場地的大小。另一方面,政府還可以以購買服務的方式與一些社區教育的網站平臺合作,購買或定制有關課程,供農民免費學習,這樣農民就可以實現隨時隨地免費學習,從而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

3.4充實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配置的內容

目前,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配置的內容在多數情況下是單方面取決于供給方,這就使得其資源配置的內容難以滿足農民的實際需求。因此,要想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不使所配置的資源造成浪費,就非常有必要對配置的內容進行充實。為此,在開展教育培訓之前,應該對農民的實際需求做一次充分的調查,然后將農民的需求進行分類,針對不同的需求來配置不同的教育資源,如針對有“提升農業生產技能”需求的農民,就邀請農業專家或農業生產能手來開展農業技能培訓;對有創業意愿的農民,則邀請企業家或管理者來對他們開展創業知識和管理技能培訓;對有“提升職業技能”需求的農民則可以開展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等。只有這樣根據農民實際需求來不斷地充實社區教育資源配置的內容,才能從根本上保證農民參與的可能性,從而極大地提高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配置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吳錦程.農民教育供給制度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1.

[2]劉義杰.新農村建設中發展農村社區教育的必要性探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17):10679-10680,10703.

[3]孫健.我國農村社區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9(01):67-68.

[收稿日期]2020-06-28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18ZD079)。

[作者簡介]劉義杰(1980-),男,江西吉水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農村經濟、農村教育。

猜你喜歡
對策建議
縣級電力財務稽核管理研究
關于師范類高校植物景觀文化建設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網絡參政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推動機制
財政支出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文獻綜述
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
職校學生手機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