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社會治理問題研究

2020-12-23 04:53張偉東
西部論叢 2020年16期
關鍵詞:社會治理新常態經濟發展

張偉東

摘 要: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優良互動,共同推進國家的治理現代化進程。在現階段社會發展進程之中,我國的經濟也已經進入到了新常態化,這時社會中的主要矛盾也隨之發生了較為明顯的改變,尤其是具多樣化特點的社會訴求,所有對于統籌規劃社會治理工作增進了很大的難度。因此,經濟新常態化的背景之下,如何有效處理社會治理中問題的難點、重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意義與時效作用。社會治理工作與新經濟具有一定的互動性,社會治理工作與經濟的合理協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家治理的現代化進程。經濟新常態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主要潮流,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改變,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改變。社會治理工作中更加多樣化的社會訴求引導著我們去完善社會治理問題解決辦法。本文將對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社會治理問題進行研究與剖析,探尋適合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社會治理問題解決策略。

關鍵詞:新常態;社會治理;經濟發展

1、社會治理問題研究意義與首要任務及挑戰

1.1研究意義。所謂經濟新常態,就是經濟的發展領域,但是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同時也與社會的發展進步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社會經濟的發張離不開社會治理工作,特別是社會基層治理,只有社會治理的層次有效提升才可以帶動區域營商環境,之后拉動社會經濟的進步。只有經濟基礎牢固堅實才能有效為社會與政治的發展提供保障,經濟整改所產生的改變一定會產生相應的影響,從而擴展到其他領域之中。對于社會治理工作來說,社會經濟進步的新常態關系影響著社會治理工作的水平與質量,已經成為定居。因此,明晰經濟新常態背景之下的社會發展改變,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二者之間的關聯,對于我國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的推動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與探索價值。

1.2首要任務。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之下,構建起全新的社會治理理念是所有工作的首要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與我國治理系統推動,都為我國社會治理工作的現代化發展打下了十分牢固的基礎,是中國共產黨新時代背景之下,與時俱進發展的需要。而其中的重中之重是,應該在根本上實現過去時期中社會治理管理與把控過度到現代化的社會治理工作中,遵守依法、系統等社會治理方式,在社會治理工作的主體上實現由單一向多樣的轉變,在社會治理的流程環節中實現由“事后治理”向“根源治理”的改變,在社會治理的手段上實現“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的概念,在社會治理的方式上由“單一”向“文化、法律”等多樣化方式的改變。

1.3挑戰。社會中的廣大人民群眾已經不再單單停留在滿足對初級物質的需要,而是逐漸開拓到向公平、民主等各個方面的精神需要。但是,現階段依舊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在民生領域之中,精準扶貧工作依舊無法全面覆蓋,城市與鄉村的區域經濟發展層次與基尼系數依舊具有十分明顯的差距。教育、醫療、就業等問題也成為社會中人民群眾心中與面前的“大山”。因此這就需要不斷推動社會治理工作,應該想人民群眾之所想,解決處理人民群眾心中最為關心、最為現實的問題,與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2、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對社會治理帶來的阻礙和機遇

2.1特點與機遇。經濟新常態中的“新”,就是相對于“舊”,是對過去社會經濟發展態勢的革新,也是對過去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其中一部分時期的調整與改進??v觀改革開放以來,前三十年的經濟發展態勢來看,其經歷了正、反兩個方面的發展態勢,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與發展本質。如,經濟新常態中之所以會包含一個“新”,就是相對于“舊”時期的經濟發展態勢而言的,或者是相對于“社會進程舊時期”。經濟發展態勢,在經濟的發展速度方面代表著我國社會經濟在改革開放的高速率增長時期逐漸轉變為可持續增長的高質量發展進程,在經濟發展結構方面代表著由不均衡轉變為更加優質、合理的發展階段,在發展動力方面代表著由要素投資驅動轉變為高科技創新驅動。

2.2阻礙?,F階段社會是一個充斥著各種各樣挑戰與困境的社會,社會訴求也經由單調性轉變為多樣性。世界范圍中的經濟密切聯合,在此前提下,推動我國治理系統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處理改革開放所帶來的體制限制,探索尋求一種中國特色現代化治理方式。這種方式就是黨政主導、社會參與,能力提高的多樣化治理。并且,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社會治理難度加大,經濟新常態發展以來,改革也逐漸進入到深水區,隨著改革開放以后將近四十年的經濟發展迅猛蓬勃,我國實際上正在走向一個“中等收入陷阱”的嶄新時期,不論是關乎于平等還是生態保護等方面,每一個項目革新都是相互滲透、相互關聯的,設定各個領域改革措施需要每一方面都緊密聯合。但是,現階段社會中的分化現象日趨明顯,社會整合程度也不斷增加。

3、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推進社會治理的政策路徑

3.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中心是社會治理工作的主線內容。在社會治理工作的開展進程中,應該突出人民為主的基本原則,時刻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時刻將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維護好,將推進人民的全方位發展看作增進社會治理工作的出發點與基本點。要想有效開展社會治理工作,就應該最大程度發揮人民主體地位,維系社會中的平等,從而最大程度調動起人民積極性與主動性。與此同時,社會中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也需要人民自身的力量充實,這些都是社會治理工作開展所必須依照的原則。只有牢牢遵守這些原則,才不會偏離以人民民主為中心的進步思想,才不會偏離社會主義的發展之路。

3.2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實現共同富裕也是社會治理工作開展順應時代化潮流的必要原則。經濟新常態戰略與全方位推動我國社會治理現代化共存,經濟與社會治理工作同一化運作,從而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高效實現。與此同時,經濟、基層社會與國家治理這三者齊頭并進,在當前階段來看,我國的經濟、基層社會治理與國家治理這三個方面不是同一推進的,但是可以通過不斷構建與完善共同富裕等相應措施來逐漸完成。

3.3統籌協調的工作方式。黨的統籌協調所發揮的作用可以有效整合社會治理資源與提高服務大眾的能力。以黨建為指引的“全科大網格”社會治理工作開展方式,就是重視“服務”,但是卻不限制于“管理”。通過黨建指引,整合政府、社會組織等主題作為服務工作開展的主要目標,將大數據平臺作為開展的背景,對數據進行可視化的整合與精準分析,從而實現統籌社會治理能力。其是一種已經在全國范圍之中不斷推行的社會治理全新型措施,可以有效調動社會中多個方面與各個方面資源的積極性,也可以有效化解矛盾,實現基層社會的根源治理。

3.4共建共治共享融入經濟常態化。中國共產黨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只有不斷地對黨組織領導的職能強化,才可以有效整合多方資源與多方利益,達成一致共識,化解主要矛盾。在未來社會中,以增進中國共產黨全方位領導作為重要基礎,提高廣大中國共產黨員與社會中人民群眾之間的連接,最大程度發揮各種社會組織的共同建設作用,滿足社會中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基層自治,才可以有效實現成果共同分享的目的。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經濟新常態背景之下社會治理工作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進行說明,并提出相應的社會治理工作開展措施,社會治理工作應該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原則,堅持全面建成小康與實現共同富裕,統籌工作方式,從而有效化解矛盾,實現社會治理工作的高效率全方位開展。

參考文獻

[1] 黎海波.社會治理視角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互構與協調[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80-83.

[2] 吳春艷.新常態下社會治理機制的創新——基于馬克思主義視角[J].唐山學院學報,2016,29(05):95-99.

[3] 黎雪源,陳曉莉,劉晶.經濟新常態下影響社會穩定因素及化解策略研究——以萍鄉市為例[J].萍鄉學院學報,2017,34(01):29-33.

[4] 高玉貴.經濟新常態下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的動因與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6(17):115-116.

猜你喜歡
社會治理新常態經濟發展
社會轉型期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實踐和經驗研究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探究
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運輸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社會治理面臨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
政府主導型社會治理模式下社會組織發展理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