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育應與“五育”同向同行、融合發展

2020-12-23 07:16鄒顯林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48期
關鍵詞:教育目的食育五育

摘? 要:食育,即關于食物的教育。食物既是一種自然界的實然物體,也包含了豐富的德智體美勞等教育元素,食育則是一種具有多重教育意義的融合教育,與“五育”共同承擔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由于大中小學和幼兒園教育存在自身的教育規律,食育如何有效地融入“五育”之中?這成為了當前食育發展的重要命題。

關鍵詞:食育;教育;融合;教育目的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陸續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等重要文件,體現出了我國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體系正在加速推進。食育作為“五育”之基,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將食育融入“五育”之中,堅持食育與“五育”同向同行、融合發展,已是形勢所需、社會所需。

一、食育是一種融合教育。食育,從廣義上講,即關于食物的教育,包括了一切與食物相關的教育活動。從狹義上講,主要是指學校食育,它是教育者根據社會需要,以食物為教育素材,有目的、有計劃和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施加積極影響的各種課程和活動。不難看出,食育可分成學校食育、家庭食育和社會食育三種類型,這說明了推動食育發展應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而不該由學校食育唱“獨角戲”。同時,食育內涵非常豐富,涉及內容十分廣泛,就內容而言,既包含了營養健康教育,也包括了食品安全教育,還包括了傳統禮儀教育、價值觀教育等重要內容;就外在的表現形式而言,食育包括了專門傳授食物相關知識的顯性教育、接受食育文化熏陶的隱性教育、融入食育知識的其他教育形式以及與食育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等。簡言之,食育是集知識講授、態度培育、技能培養和習慣養成于一體的大教育,是將食育理念滲透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之中的一種全方位的融合教育。

二、食育與五育的教育目的一致。堅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五育和食育的共同目標。關于學生“吃什么”和“怎么吃”的問題,已然超越了一日生活的簡單范疇,成為了學校里的一門課程、研究者心中的一門學問,這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食育的認知,從不同角度去認識食物,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意義。當通過食物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尊重勞動、珍惜糧食和勤儉節約等傳統美德時,食育即是一種德育;當通過食物引導學生學習食物的營養成分和功能等知識時,食育即是一種智育;當通過食物引導學生認識到食物與身體發育的密切關系時,食育即是一種體育;當通過食物引導學生去感受食物美、審視食物美和傳播食物美時,食育即是一種美育;當通過食物引導學生親身去實踐、去勞作時,食育即是一種勞育。由此可見,食育與五育相伴相生、不可分割,兩者之間目的一致、目標相通。通過食育,將能達到“以食育德、以食啟智、以食健體、以食立美、以食促勞”的教育效果。

三、食育應有效融入“五育”之中。當前,為中小學生減負的聲音越發強烈,教育部也出臺了相應文件為中小學生減負。在此背景下,在中小學開設專門的食育課程不太現實,但食育又不能缺少。因此,引導食育有效融入“五育”,將是大中小學、幼兒園最能接受的有效方式。一要做到引導教師樹立融合理念。食育不僅是一種教育方式,更是一種教育理念;食育不僅要進校園,更要入腦入心。食育不是哪一門課程的教學任務,而是全體教師的共同責任,要引導老師們樹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食育理念,讓食育真實地融入到每節課、每次活動中。二要做到提升教師融合能力。融合與否,這是理念的問題;融合得怎么樣,這是能力的問題。學校要加強食育融入各門課程的研討和交流,要以學科門類為單位,組織教師專門討論如何融合問題?通過組織各類食育能力培訓,著力提升教師的食育融合技能。三要建立大中小幼教育教學融合體系。大中小學和幼兒園是環環相扣的教育教學環節,由于各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不一,需要建立起符合各階段學生身心特點和實現各階段教育有效銜接的食育課程融合體系,做到各階段食育相融相促。四要做到建立考評監督機制。將食育納入課程思政的內容范疇,把融合程度作為每堂課的考核指標,建立食育工作考核標準,要求每門課都要體現出食育內容和食育元素的教育意義,從而真正讓食育成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五要做到將食育融入校園文化。食育文化是最深層的教育力量,食育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應將食育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進行建設,可將食育文化作為特色校園文化進行打造,可引導學生參加各類食育活動。通過在校園內培育食育文化和開展食育活動,促使學生耳濡目染地受到食育文化熏陶和影響。

食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政府部門、社區和社會組織等機構的協同努力、攜手推進;食育是一項思政工程,需要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齊頭并進、融合發展;食育是一項特色工程,需要大中小學、幼兒園引起足夠重視,投入相應人力、物力和財力,做好積極參與、同向同行。最后,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全社會成員的積極參與和奮進努力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健康中國”宏偉目標定能如期實現。

作者簡介:鄒顯林,1984年8月出生,男,漢族,四川遂寧人,教育學碩士,講師,南昌師范學院科研處教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歡
教育目的食育五育
堅持五育并舉,引領學校未來發展
五育并舉 德潤童心
南昌市師范院校食育開展現狀及促進策略
“五育并舉”,學校交出智慧答卷
“五育互育”:高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為“食育”正名,系統推進“食育”工程
3—6歲幼兒家庭食育開展建議
“食育”也需進校園
朱熹的理學教育思想及對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論教育價值與教育目的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