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亞留學生語音習得偏誤研究

2020-12-28 01:54任可鑫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偏誤分析對比分析

摘要:語音在第二語言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音學習效果能直接影響學習者的語音面貌。由于中亞留學生母語背景的復雜性,本文主要針對俄漢兩種語言的語音系統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總結留學生在學習漢語語音過程中的所出現的偏誤類型,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語音面貌;偏誤分析;對比分析

一、引言

偏誤分析是二語習得研究中的重要內容。在語音偏誤分析中傳統的分析方式是以學習者的母語語音系統與目的語的語音系統進行對比分析,歸納總結學習者的偏誤類型。隨著語言習得理論與信息技術手段的發展,偏誤分析的方法和思路也得到了更新和拓展。來自中亞地區的留學生受自身歷史和文化因素的影響,除了各自的官方語言外最為通用的語言為俄語,來華留學生使用的交際用語也為俄語。本文將以則主要分析俄漢兩種語言的語音對比差異。相對其他母語背景的留學生,有俄語背景的學生在學習漢語時有一定難度。由于俄漢兩種語言分屬于不同語系,使得學習者在學習初期會遇到一些困難,在中高級階段語音發音依舊會存在一些問題。語音問題的存在會直接影響學生語音面貌和口語流利度。本文通過對比俄漢兩種語言語音系統的差異,調查了留學生在語音學習階段及漢語學習基礎階段的發音情況,對中亞地區的留學生語音偏誤類型進行分析總結。

二、研究現狀

據周小兵,王功平的近三十年漢語作為二語的語音習得研究述評指出,現研究涉及語種相對不均衡,相關英語的論文比例較高,而涉及俄語的比例則僅占1.1%。隨著近幾年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和一帶一路的發展,來華學習習漢語的俄羅斯及中亞留的留學生日益增多,據數據統計來華中亞留學生人數占據總人數的第四位。這就為漢語語音偏誤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語音材料,相關研究也將日益豐富。

在相關的研究領域中,開展相對較早的領域是關于漢俄語音對比研究的。我國第一部關于俄漢語音對比的論述著作是梁達、金有景的《中俄語音比較》。王敏、孫鳳波在《對俄漢語語音語調教學的探索》中,對漢俄語音語調進行對比分析,強調漢語語音語調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并對漢俄語語音語調進行了聲韻調、音變現象、句中停頓在兩種語言中對比分析,總結了漢語中語音語調教學難點所造成的原因,并在最后提出了對教師教學的建議。此外,關于中亞留學生語音偏誤分析的論文也出現了很多。在相關中亞留學生漢語語音習得的研究中,2009年賀桃的《俄羅斯及中亞留學生漢語語音偏誤的分析及對策研究》中運用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方法,對語音材料進行聽辨,具體分析了偏誤類型及變化;隨著實驗語音學的發展,為了提高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程瀟2011年在《中高級俄羅斯留學生習得漢語聲調的實驗研究》中首次采用聽辨測試法對比分析中高級俄羅斯留學生語音偏誤情況,并借助語音分析的軟件,從調型、調域及調長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驗證留學生的偏誤表現。2012年賀瑜在《東干族留學生漢語語音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中對比了東干語與漢語語音區別并結合偏誤分析理論,針對留學生所出現的偏誤提出相應的對策。李海波《土庫曼斯坦留學生漢語單字調習得的實驗研究》和2012鄭琪《中級漢語水平中亞留學生聲調偏誤實驗分析》這兩篇論文側重于對漢語聲調的研究,探討留學生在漢語聲調習得的過程中存在的困難以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及方案。2014年邵尉《漢語中級水平哈薩克斯坦留學生漢語聲調習得偏誤研究》運用Mini-Speech Lab軟件提取基頻并將其轉化為T值,對調值、調長、調型和調域進行全面分析,將其與北京話進行對比分析,確定留學生的偏誤表現。2016年張娟,楊新璐的《中亞及俄羅斯留學生漢語語音習得偏誤研究綜述》從研究理論,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從三個方面對中亞及俄羅斯的留學生漢語語音習得偏誤研究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出研究的不足。

三、中亞留學生漢語語音習得中的偏誤

中亞各國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受歷史文化的影響,俄語的使用率也相對較高。由于中亞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暫不以母語為分析對象。俄語屬于印歐語系,所以中亞留學生來說,漢語語音的學習不算太難,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

聲母偏誤:其一,“俄語里沒有送氣與不送氣的對立,只有清濁的對立”[1]根據普拉克特的難度等級模式,目的語中的某個語言項目在第一語言紅沒有的,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阻礙性干擾,對所學習的內容感到困難。[2]所以留學生在此類語音學習過程中,較難區分相對應的送氣與不送氣音。又因俄語中特殊的語音現象,故將母語目的語化,送氣音誤發成不送氣音。出現偏誤類型有:將送氣音的b[p]讀成不送氣的[b]。如皮鞋[pí xié]讀成[bí xié]。同類偏誤現象有與漢語語音中的d-t,g-k送氣不送氣音對應的俄語中的д-т、г-к清濁對應。其二,容易混淆平舌音和翹舌音。1.將漢語中z音發為俄語中唇形舌位相似的з上,s發為俄語中與之相似的c。2.漢語聲母中的c與俄語中的c書寫相同,也容易造成混淆。相似的偏誤類性還有漢語聲母x和俄語字母中的x。印刷體書寫形式相同,但發音不同,讓學生易混淆從而形成偏誤。3.r[?]音的過渡摩擦,學生發舌尖后音r[?]的時候,將舌頭過度卷翹,摩擦過度接近俄語中的顫音Р。

韻母偏誤。韻母出現的偏誤類性有以下幾點。其一,漢語的i與不同的聲母組合其后發音不同。分別為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i[?]和高元音[i]。漢語拼合規則中 zh、ch、sh、r 與舌尖后元音i[?],而 z、c、s、則與舌尖前元音 i 相拼。中亞留學生由于掌握不好舌尖和舌面位置,常將這些不同聲母后的 i 音相混淆,最明顯的表現是學生在發ji、zi、zhi 三個音時所出現的問題。其二,u,ǜ的發音偏誤??赡茉斐傻脑蛴邪l音時不圓唇或圓唇度不夠。如將ǜ誤讀成u;與j,q,x相拼,將ü發成iu的音,讀作jiu。又因ǜ與j,q,x相拼時的拼寫規則,將ü上的兩點去掉,這讓留學生更易混淆。其三,對音位變體掌握不準確。如:ian[iεn]中的韻腹由于受到韻頭和韻尾的影響實際讀音的舌位不但靠前,而且升高了,是一個前半低元音[3],但留學生則讀成[ian],另將ǜe[yε]誤讀成了[yе][4];其四,將前鼻音和后鼻音混淆。如將in誤讀為ing,此類偏誤還有 an-ang,en-en。另還有一類偏誤是對復合韻母的核心元音發音不清晰。

聲調偏誤表現。1.靜態聲調。根據諸葛蘋、徐來娣等所做的漢俄語音音高對比實驗研究表明,漢語的音高起伏要比俄語大得多,俄語發音的聲音平緩得多。[5]具體體現在讀陰平時不夠高,達不到 55 值。例如在讀媽這個字的時候調值約為33。發陽平常常上不去,將來(35)的調值發為 34 值。在俄語中沒有聲調,只有語調和重讀音,所以在遇到不確定的發音時聲調上揚也易發為陽平。發上聲時所出現的偏誤為上聲調轉折不明顯。發去聲時調值跨度不大,起調點較低,將51讀為31。如:去(調值約為31值)。2.關于動態聲調的考察,主要涉及雙音節詞。上聲與非上聲(陰平,陽平,去聲)連讀,調值應該由214變為21,但中亞留學生常讀成陽平,如語(35)言。與去聲連讀的陽平也容易被影響讀成51的調值。3.與其他國家的學習者相同,中亞留學生對語流音變掌握較差,發生的偏誤也較多。如將輕聲的讀成有聲調的音。上聲變調的規則較為復雜,最容易出錯。一和不應該變調時沒有變調,兒化發音不標準。

四、對偏誤的分析和思考

在二語習得過程中,母語中沒有而目的語中存在的語言規則對學習者來說是相對較難的。如漢語語音系統中的聲母zh,ch,sh。其次是母語與目的語都有,但存在細微差別的。如j,q,x。受母語語音體系規則的影響,中亞留學生在語音習得的過程中容易會將已知的語言規則套用到目的語上。如俄語里塞音沒有送氣與不送氣的對立,但他們會把p讀成b。這種偏誤類型可根據紙片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直觀可視的了解送氣與不送氣音的區別。另外在韻母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會將漢語語音字母用俄語中相似的音來代替。這樣就會造成其發音不規范,進而影響學生本身的語音面貌。對于此類的偏誤類型,教師可在單韻母教學中,利用舌位圖讓學生掌握準確的發音部位與發音方法。相關復韻母的學習應結合不同聲母,著重加強拼讀練習以達到熟練運用的目的。根據實驗語音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俄語無聲調只有重音與語調。留學生在學習聲調時受母語的影響會出現以下的問題。對漢語的相對音高掌握不準確,發音較標準值平緩且調值跨度小。所以在發陰平時往往音高值較低,發陽平時常常上不去,發去聲時起調點較低或者下不去?!盵6]這就對掌握漢語聲調的準確度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漢語語音教學一般是在漢語學習開始的階段,語音教學所占的時間比較小,但內容繁多要求較高。在學習過程中高強度的練習可能會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影響之后的學習及語音面貌。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上的誤區會造成學生語音偏誤的僵化。部分教師認為學生的語音語調不可能在短時間得到改善,故對學生的偏誤容忍度較高。語音學習貫穿整個二語習得過程,在學習語言的初期,學生的語音問題得不到糾正,會造成語音體系不完善,語音基礎薄弱進而影響學生口語表達的流利度及準確性。最后,留學生的心理因素也影響其是學習效果。有的學生認為語言是用來交際,只要能正常交流,讓人理解所要表達內容即可,不需要特別注重語音面貌的培養,對語音學習不夠重視。還有對自己語言學習缺乏信心,下意識造成的語調上揚,形成語音偏誤。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態度,鼓勵學生的漢語學習信心。

五、總結

語音對漢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總結出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見的偏誤類型。針對這些語音偏誤,在教學的初級階段,教師應針對兩種語言的差異調整教學的重難點,將教學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以助于改善學生的語音面貌提高其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羅音.俄羅斯人學習漢語語音偏誤分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7(1).

[2]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96頁.

[3]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88頁.

[4]毛世楨.對外漢語教學語音測試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5]徐來娣.俄漢語流重音聲學實驗對比研究[J].中國俄語教學,2016(02).

[6]劉俏,蘇燕.對俄羅斯留學生進行漢語語音教學重點分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

作者簡介:任可鑫(1994.6-)女,漢族,山西運城人,湖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漢語國際教育,研究方向:第二語言習得。

猜你喜歡
偏誤分析對比分析
外國留學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
戴·赫·勞倫斯《菊馨》三個版本對比分析
動態助詞“了”、“過”的對比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
留學生漢語學習中“對于、關于”的偏誤分析
英語學習者焦點句式習得的偏誤現象及成因研究
關于對外漢語教學偏誤分析的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