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中的傳統文化研究

2020-12-28 02:03郝媛
頌雅風·上半月 2020年5期
關鍵詞:禪宗道家儒家

郝媛

摘要:藝術美學屬于哲學的范疇,也是哲學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分支。我們研究藝術的起源、探索人類審美活動、賞析藝術的風格特點、了解藝術家的藝術構思、創作新的藝術作品時,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那就是藝術美學,藝術美學對審美教育方面具有著重大的意義。藝術的范疇多種多樣,書法作為一門中國傳統藝術當然符合藝術美學的基本原理。所以學習藝術美學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書法、認識書法。對于書法的討論從古至今仍未停歇。

關鍵詞:書法 儒家 道家 禪宗 美學

書法作為一種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深受社會歷史背景的影響。中國古代哲學家對宇宙的探索一直爭議不斷,從中衍生出眾多發人深省的學說,其中影響力最大的三種學說便是我們熟知的儒、道、禪三家,至今依舊影響著我們的生產生活。這些相互差別的美學傾向共同塑造了中國文化的基本美學價值,因此區別于西方人的美學追求。

一、書法與中國三大美學價值

(一) 儒家的美學價值

由孔子創立、孟子進一步發展、荀子所集大成的儒家學派一直綿延生息,至今具有強大生命力。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積極入世,將天下視為己任,他們的理想是完滿地實現“天下一家、中國一人”的天地之道。

1.“中和”之美

“中”在儒家思想中就是適中、中庸、不偏不倚?!昂汀贝砗蜌?,一種處世之態。在中國古代書法理論當中,有許多書法家都堅持儒家“中和”的美學觀點。比如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說道:“猶世之論相者,不肥不瘦,不長不短,為端美也,此中行之書也?!辈⑶以凇稌ㄑ叛浴分杏幸黄吨泻汀穼iT論述了“中和”之美,“圓而且方,方而復圓,正能含奇,奇不失正,會于中和,斯為美善”。這種方中寓圓,正中含奇,奇正相生,復歸平正的結構處理方法,是在書法的形質表現中最為主要的。

2.“雄健”與“充實”

儒家的美學價值是依據政治政權與父權體制。所以父權體制的威儀與“雄健”緊密聯系,因而儒家美學中特別強調藝術的“氣概”“氣勢”以及“風骨”等,所以勁健宏偉的顏體書法正體現了儒家這一思想。顏真卿的書法用筆凝練,結體寬博。使用篆籀筆意,由初唐時期的瘦硬變為豐腴雄渾,整體顯得氣勢恢宏,充分表現了盛唐時期的繁榮昌盛。

(二) 道家的美學價值

以老子為核心的道家文化,一出現就與正統的儒家文化構成了一種“互補”的關系。以一種消極出世的政治態度使一大批人走上學“道”的路。從古到今,信奉道教的書法家比比皆是,比如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便是道教的“忠實粉絲”,其書風飄逸俊秀,有一些道骨仙風。到了唐代,唐玄宗、顏真卿也是道教的積極倡導者,還有唐代的草圣張旭更是瘋狂的道教信徒,還曾自己煉過丹。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朱耷也是一位道士。以“天人合一”為哲學基礎的道教十分尊崇人的自然天性,“與天地萬物并生”的道家思想極易將藝術創作的人物主體的精神思想引入一種自由無礙,抒發天性的境界,從而使藝術家“道法自然”,從而“師法自然”。

1.師法“自然”

“自然”二字在書法史上的出現頻率極高。我國書法家無不推崇“師法自然”,褚遂良的“錐畫沙”、顏真卿的“屋漏痕”以及蘇軾的“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意在脫離束縛,崇尚自然意造。孫過庭從自然中感悟書法之道:“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本康臅ň秃帽却笞匀坏捏@奇,并非人力即能成就的事。所以書法貴在自然,道家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事萬物皆要順應自然,書法不僅要順應自然的創作本體流露本性,書法的形態也要符合規律,不可過于賣弄造作。一件好的書法作品起碼要做到讓人欣賞起來身心舒暢、氣運暢通,才有繼續玩味的致趣。

2.“陰”與“陽”

“陰”“陽”也是道家學說的一個衍生學派,至今對我們的生產生活產生著巨大影響。道家“一陰一陽謂之道”,這是一種辯證的哲學觀,同樣體現在書法的用筆曲與直、方與圓、虛與實、外露與內斂;用墨的枯與濕、濃與淡;結構的外拓與內掖、欹側與平正;章法的疏與密,包括布白等方面。這些如同陰陽,相克相生、對立而又統一。書法不同于繪畫,沒有豐富的色彩,僅靠抽象性的線條表現出豐富多端的變化,依靠的便是這對立而統一的陰陽兩部分互相協調,最終協調統一。在書法作品中,有平正,有欹側,有疏必有密,有墨痕必要有留白。萬事物極必反,定要陰陽調和,方可稱之“道”。

3.“氣韻生動”

道家思想跟書法的關系直接而又神秘,道家所強調的氣、韻在晉代表現的最為顯著,眾所周知“晉尚韻”,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可謂神韻兼備,無疑晉代是一個頗為崇尚氣韻的時代,其穿著打扮同樣是寬袍大袖,走路生風。魏晉時期玄學的出現掀起了對老莊研究的熱潮。氣韻對于書法同樣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有生氣,書法作品才有“神”,“書之妙道,神采為上,而形質次之”。把真的感情注入書法作品中,才會真正有氣、有神采。氣韻作為評判一幅作品品質的要素,那藝術家的修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不僅僅是技法,其個性、氣質、學養、思想這類人格化的體現更加占主導地位。真正的書法家不只是字寫得好而已,那樣只能淪為一個普通的“寫字匠”,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思想境界,要不斷提高文化修養與思想高度。

(三)禪宗的美學價值

佛教是從印度引進的宗教傳統。它的隱喻是“出家”,所追求的是“解脫”,獲得生命的“自在與解放”。佛學與儒家仁者愛人、家國一體的現實態度不同,也與道家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的理想人格有所區別,佛學讓人們意識到死亡與圓滿的關系,它對人的生命提出了疑問,追問人存在的意義。書法家臨摹研習的時候也時常涉及佛教經文,甚至很多著名的書法家他們本身就是僧人,如南朝的智永和尚、唐朝的懷素等。

1.“禪味”

所謂“禪味”,既區別于儒家的“雄健”,又區別于道家的“氣韻”。在美術概論中提到的禪味即“涵蓋著一切著力于在極端對立和兩極徹悟存在本體的人生努力及其透露的人生意蘊”。所以佛教中真正的“禪味”是對人生的終極思考,產生于對人生的最大熱情。受禪學影響的書法家總是喜歡以禪學論書法,所以書法家把書法上升到靈魂的高度,他們認為書法就是心靈的寫照。有很多書法理論喜歡把人格與書法聯系在一起,“心正則筆正”,將書法家的思想境界作為書法作品好壞的評判標準之一。

2.“悟”與“圓滿”

禪宗思想講究“頓悟”,在徹底的頓悟人存在的本質的時刻,則達到一種喜悅的圓滿。學習佛法一定要有“悟性”,學習書法一定也要有“悟性”,著名書法家董其昌,其書法用筆古淡、空間疏朗,整體風格清新寡淡,正體現著一種與世無爭的禪宗思想。在書法創作的時候也需要感悟自己對書法的理解,出于自然,懂得釋放自己的情緒,達到思想上的解放并且找到內心的圓滿。

二、書法中的形式美與意境美

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總是更注重于“意境”,那么書法的形式美與意境美必須得到重視。所有的藝術意象都會通過一定的組織結構與語言特征表現出來,進而被人們所感知。這就是常說的形式,如果沒有形式,藝術家的藝術構思就無法表現出來。

(一)形式美

形式美包括兩部分一是指美術作品中的整體組織結構,二是指美術作品的語言特征。

書法中的整體組織機構包括線條的粗細、墨色的濃淡、作品中的布白等方面,按照一定的法則,如和諧、對稱、變化、平衡,從而達到形式美。這在書法作品中有突出的體現,比如小篆的均勻與對稱,草書中的變化多端,書法用筆中的粗細變化,墨色處理上的枯濕,作品整體的留白。正是這些部分使書法作品單一的線條變得富有藝術美感。

然而光有形式也不行,還需要有美術作品的語言特征,這是無數藝術家在經驗當中不停地積累下來的審美意味與文化內涵,這就是為什么有些當代的藝術作品不如我國古代的書法、中國畫那樣具有文化底蘊,沒有像它們一樣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書法同樣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沒有內容的形式,再美也是沒有靈魂的。

(二)意境美

“意境”是一種“情”與“景”的交融,是藝術家將自己的感情注入自己創作的對象當中,移情于物,是藝術家的思想與客觀的景物之間的融合。我國古代傳統藝術更注重意境,這是一種主觀與客觀統一的美學觀點。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同樣注重意境,書法作品所表達出來的情感與境界往往至關重要。比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從形式上來說,不僅有錯字,還有涂改的跡象,傳說王羲之之后曾重新書寫《蘭亭序》數次,都不及第一次。因為王羲之在書寫蘭亭序時正酣暢至極,其感情與當時的情景完美融合,這樣的結合完整地體現在《蘭亭序》中,錯過這樣的情與境,再難創作出超越此文的作品。

綜上所述,書法作品正是形式美與意境美的統一。

結語

無論是儒家思想、道家文化還是佛教文化,都對書法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直至現在,書法作為我國瑰麗的文化珍寶,富含豐厚的文化底蘊,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書法的光芒將永不會熄滅,它需要越來越多的人重新認識、重新理解并且更加熱愛,要把書法藝術作為中國的國學來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516,526,125.

[2]王宏建.美術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21.

作者單位: 山西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禪宗道家儒家
靈 山
知命
落葉禪
漫畫道家思想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莊子說》(二十五)
佛教禪宗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漫畫道家思想
《莊子說》(十九)
茶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