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語文教學中“問題”的設計與改進

2021-01-03 07:22
關鍵詞:肥皂泡猴子文本

鄒 益

課堂提問是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是師生互動的重要渠道,是教師激發學生思維的重要方法。合理的課堂問題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溝通師生的情感,調節課堂氛圍??v觀日常語文教學,老師們幾乎每節課都會設計問題來展開教學邏輯。而問題的價值與意義、探究與實效性卻存在差異,課堂劣質問題直接制約或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在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理解與傳承四大語文核心素養中,終極指向是人的發展。切入點是語言,遠景目標是審美與文化,而最核心的是思維。這是因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關系到學生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教學中如何設計真正有意義的問題促使學生們思維的發展,也就是本文提到的“基本問題”。何謂基本問題?在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格所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一書中指出,基本問題真實鮮活,往往直接指向一個特定話題、問題或研究領域的核心。

遷移到語文教學中的基本問題,有時往往指向文本的核心價值,能夠激發學生已學知識、生活體驗與當前學習內容間的意義關聯;能夠引導思考已經理解了的內容,并能夠舉一反三;除了激發思考和探究外,這些問題還可以用來有效架構我們的內容目標等??傊?,基本問題不僅能促進對某一特定主體單元的內容理解,也能激發知識間的聯系和遷移。

重新審視當下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設計,機械式、驗證式、套路式等問題設計思路,與上述的基本問題設計視角相悖,影響了學生優秀思維品質的形成。

一、套路式問題:未直面思維,關注言語形式

課例回放

師:你們吹過肥皂泡嗎?肥皂泡有沒有帶給你樂趣呢?

生:“吹過”或“沒有”,“快樂”或“有趣”。

師:那我和肥皂泡之間發生了哪些事情呢?

生:吹肥皂泡、看肥皂泡、想肥皂泡。

師:分別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請讀一讀。

問題透視

此程序,學生按部就班,加之教師語言和音樂的渲染點綴,課堂氛圍容易形成。但令人擔憂的是,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相應的思維定式,對文本也難形成有深度的認識。

改進建議

這樣的問題設計,教師也關注了文本內容和情感方面。雖然也有對文本語言的揣摩,卻人為地將規整協調的語言體系拆散成為斷裂僵硬的文字符號。教師要從文本的語言入手,為學生創設立體化的全語言環境。如課始激趣,可以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走進文本:有同學肯定玩過肥皂泡,什么時候玩的?怎么玩的?來說一說。同學們會興趣盎然地交流起來,教師順勢引導:作者冰心和你們一樣,不僅玩,還把它寫了下來??熳x讀課文,哪些和你玩的經歷是相同的,哪些是你玩的時候沒有關注到的?作者又是運用怎樣的方式表達出來的?這樣的問題設計,將學生的思維關注點聚焦到作者的創作技巧和自我閱讀的方法上,讓學生從整體關注的視角,在文本可感的情境下進行言語形式的揣摩、寫作策略的體悟,從而促進學生言語智慧的提升。

二、機械式問題:未找準鏈接,設置核心問題

課例回放

師:冰心筆下的肥皂泡很美,讓我們一起去讀讀吧!邊讀邊想:冰心筆下的肥皂泡美在哪里呢?

生:“這肥皂泡,吹起來很美麗,五色的浮光,在那輕清透明的球面上亂轉?!蔽腋惺艿搅朔试砼莺茌p、很漂亮。

生:讀了第四自然段,我覺得肥皂泡顏色很美麗,有五色的浮光。

師:是的,多么美麗的顏色啊,多么美麗的泡泡啊,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這句話。教師相機板書:顏色美

透視問題

以上是部編版教材三(上)《肥皂泡》的教學片段。為了引導學生感受肥皂泡的顏色美、形態美,教師設置了“肥皂泡美在哪里”的問題。其實從學生的反饋來看,這樣的問題,學生無須進行深入思考,只需要根據課文內容進行信息的收集整合,甚至只要照讀原文,就能順利解決問題。教師并沒有對文本的核心內容進行整體把握深入提煉,放棄了問題的本質,這對提升學生思維毫無意義。

改進建議

距離產生美感。文本解讀同樣也是這個道理。教師的問題與文本的表達意蘊如果相距太近,學生就不會積極地去思考。教師的提問應該聚焦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學生原有認知和文本內蘊的交合處延伸開去,設計出能覆蓋全篇、切中主旨的核心問題,以引領學生從整體入手,從細節著眼,進行文本賞析與品味。

以上教學片段,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基本問題:讓我們一起去玩肥皂泡,留心冰心是如何把肥皂泡的美表達出來的?這樣的問題不僅能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信息,更將學生的思維聚焦于文本語言,實現對文本言外之意的感知,為學生思維張力的彰顯奠定了基礎。以下是重建的教學推進過程:

師:冰心筆下的肥皂泡很美,請大家邊讀邊想:冰心是如何寫出肥皂泡的美?你發現了哪些好方法?

生1:作者用“輕清透明”展示了肥皂泡的輕柔、漂亮。

生2:那泡泡很輕清,很純凈,質地很清,能透過光線的,顏色特別漂亮。

生3:是的,我吹泡泡時發現當太陽光照射在泡泡上,會發生折射,有五顏六色的光浮在泡泡上。

師:同學們交流時不知不覺總結了好多方法呢,發現了嗎?

生:抓詞語。

生:生活中發現。

師:是的,抓關鍵詞和聯系生活。

師相機板書:抓關鍵詞…聯系生活

師:多么美麗的泡泡啊,我們一起再次讀出它的顏色之美。

三、驗證式問題:未真正引導,經歷充分思維

課例回放

師:孩子現在命懸一線,極其危險,那么,這是誰造成的呢?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找一找原因。

生:因為猴子拿了他的帽子,他非常地生氣,所以去追猴子,所以最后爬上了桅桿頂端的橫木。

師:是啊,猴子是惹孩子的直接原因,用文中的話來說它太——放肆了。請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描寫猴子的句子。

師:大家發現猴子的行為有什么變化?

生:它越來越放肆。

師:那與之相對應的孩子有著怎樣的反應?請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體現孩子心情變化的語句。

師:同學們,我們通過梳理孩子心情的變化發現,隨著猴子越來越放肆,孩子逐漸被猴子激怒,于是只顧著追著猴子,最終不知不覺走入了危險的境地。那一只小小的猴子怎能如此大膽,越來越放肆起來?

生:水手們拿他取樂,它也知道。

師:那猴子的把戲獲得成功了嗎?

生:成功了。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水手們笑了。

師:水手們在笑什么?

生1:笑猴子的動作。

生2:笑小孩子,拿猴子沒辦法。

師:我們再聯系孩子的表現,想想他會想什么?

生1:我太沒面子了。

生2:我太尷尬了。

師:是啊,被一只猴子耍得團團轉卻無計可施,孩子的自尊心受挫,為了挽回面子,他不管不顧追著猴子上了桅桿,最后陷入險境。

問題透視

這是新編版五(下)第17課《跳水》的教學片斷。這種教師表達一半、學生補充一半的對話,暗藏著教師投機主義提問心理。這主要是由于長期以來,教師受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影響,試圖將答案告知學生,但是又覺得不妥,于是以認知邏輯引領的方式,為學生的思維認知預先鋪設道路,導致學生機械應答,最終陷入淺薄的思維狀態中,喪失了自主探究問題的過程,思維品質難以提升。

改進建議

閱讀教學最美麗的風景,不是認知的結果,而是學生思維路途的跋涉。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實踐??梢圆捎寐撓瞪罱涷?、運用新的閱讀技巧、組織學生交流碰撞自我認知成果等形式,引導學生憑借自身的努力,逐步向問題的核心邁進,并借助教師的點撥、追問等,探尋文本的內在意蘊。以上教學建議將“孩子現在命懸一線,極其危險,那么,這是誰造成的呢?”這一問題后移,教師在引導學生了解船長的思維過程,充分感悟文本內容后去思考:“誰應該在這起事件中承擔主要責任?”,由此引發學生聯系課文內容互動交流,在反駁、補充中過程中產生思維的碰撞。

四、體悟式問題:未依托語言,實現人文工具交融

課例回放

師:當你來到鄭和塑像前,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生:鄭和,你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生:鄭和,你真偉大,你開拓了我國航海事業,全世界為你點贊!

生:鄭和,你機智勇敢,智慧果敢,氣宇非凡!

問題透視

這是蘇教版五(下)第11課《鄭和遠航》的教學片斷。作為語文教學的收官之筆,類似這種心得感悟式的問題設計幾乎成了課文教學結尾的必選,試圖將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融合。遺憾的是,在此環節課堂常常會出現卡殼失語的現象。即便有幾個優秀學生捧場,其語言也都停留于口號式的空話套話中,學生真正個性化體驗鮮有得到充分展示的機會。究其緣由,在于情感的認知熏陶已經蘊含在新授環節中,分解在語言文字的品味上,而此時再度涉及,學生的情緒也會因為重復而低落,從而形成失語的尷尬局面。

改進建議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更是閱讀教學追求的理想境界。人文性的激發與體悟并不是率性而為,而是要依附于具體的語言文字。語文教學呼喚對文本語言的品味與涵泳,應該將思想內涵的體悟與文本語言的辨析充分地結合在一起,切不可脫離具體的文本文字這一載體,將人文體悟置身于空中樓閣。

語文教學要摒棄無效的問題設計,為學生創設更富有操作性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獨立自主的學習中獲得語文素養的提升。

猜你喜歡
肥皂泡猴子文本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十二月·肥皂泡泡
作為“文本鏈”的元電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氣的猴子
猴子出海
肥皂泡為什么是圓形?
吹肥皂泡
永遠的新猴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