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農村”助力黨史學習教育

2021-01-05 20:57鐘劍龍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24期
關鍵詞: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

摘要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深入學習貫徹黨史學習教育,將黨史學習教育落實到“力行”,組織近500名新時代大學生志愿者以青春赴使命,奔赴廣東省和貴州省15村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大學生志愿者踐行“強國有我,請黨放心”的偉大理念,在社會實踐中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同時,提高了大學生“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崇高信念,實現了“雙促進”。

關鍵詞 黨史學習教育;農村基層黨組織;雙促進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24-0269-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4.067

“Universities + Rural Areas” Helps Party History Learning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Based on the Social Practice of “Sanxia-xiang” in Summer Vacation in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ZHONG Jian-long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30)

Abstract 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 deeply studied and implemented the study and education of the party history of CPC,put the study and education of party history into “practice”, nearly 500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s of the new era were organized to go to the mission with youth,went to 15 villa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Guizhou Province to carry out the social practice of “three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in summer.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ed to practice the great concept of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with me, please rest assured by the party”,to strengthen the study and education of party history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social practice, to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lofty belief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improved in “learning party history, understanding ideas, doing practical things and opening up a new situation”, and “double promotion” was realized.

Key words Learning and education of party history of CPC;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Double promotion

基金項目 廣東省2021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黨史學習教育專項)(DSYJ106)。

作者簡介 鐘劍龍(1985—),男,廣東梅州人,講師,碩士,從事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黨史學習教育、鄉村振興等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8-10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黨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紛紛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要“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積極投身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奔赴貴州省和廣東省清遠、梅州、河源等15村,以青春赴使命,將黨史學習教育轉化為“我為群眾辦實事”,促進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促進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成長成才。

1 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現狀

1.1 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力度不強,質量不高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省—市—縣—鎮—村”五級黨組織的最底層,中央印發的文件和政策經過層層解讀、層層傳遞,才到農村基層黨組織,影響工作效率。新時代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猛,中央印發的文件和政策第一時間通過電視、網絡等平臺進行發布,全國人民均可及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2月20日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全國很多黨組織積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但大學生志愿者在調研中發現有些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比較滯后。這主要是因為有些農村基層黨組織存在“不主動、不積極、不作為、不擔當”的陋習,領導責任心不強,政治站位不高,雖然知道要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但沒有直屬上級文件,則“按兵不動”,以免擔責。

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力度不強,質量不高。首先,因為黨史內涵豐富,理論深奧,時間跨度長,空間輻射廣。黨史學習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歷史教育,需要有具備專業黨史知識、扎實理論素養的師資團隊解讀黨史。當前農村黨組織缺乏專業的理論師資,黨史學習教育資源非常有限,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容易出現學不深、弄不透等困境,影響村黨員干部參加黨史學習教育的積極性。其次,因為村黨員干部文化水平低,對黨史學習教育的意義理解不深、重視不足。大學生志愿者在調研中發現,為了便于開展農村工作,村委黨員干部中有不少中老年人,其文化水平、學歷水平均較低,難以勝任當前農村智能化、網絡化業務,同樣也難以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難以學懂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等精神。部分農村黨組織、農村黨員由于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存在“輕視理論學習”的現象,影響了黨史教育活動的有序開展[2]。在貫徹上級黨組織的要求、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就出現開開會、讀報告、拍拍照、寫材料等表面形式,被動學習,對黨史學習教育的內涵卻存在學不懂、弄不通、悟不出、干不實等問題,難以發揮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效和意義。

1.2 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形式簡單,氛圍不濃

大學生志愿者對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的不足之處進行調研,其中認為“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少,形式單一”的占66.67%,認為“黨史學習教育宣傳不足,氛圍不濃”的占58.55%。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只根據上級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的硬性要求,召開全體在村黨員,采用座談會、報告會等單一形式,宣傳力度不足,黨史學習教育氛圍不濃。

一是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最基層的組織機構,農村黨組織黨員干部日常事務非常繁忙。村委要落實中央和省、市、縣、鎮的“三農”政策要求,還要做好新形勢下鞏固脫貧成效、鄉村振興建設、疫情常態防控和組織村民疫苗接種等大量工作。村民由于對政策了解不全面,對村委工作存在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等現象,村黨員干部不得不耗費大量的時間逐一入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不是在村民家,就是在去村民家的路上”成為很多村黨員干部的工作狀態。

二是村黨組織黨員干部文化水平不高,素質和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意義理解不透徹,認識不深。村黨組織黨員干部基本都是本村村民,競選村委干部,一方面,當村干部也是“官”,可以滿足一定的自尊心;另一方面,當村干部方便照顧家庭,不少村干部都有自家產業;還有一方面,村干部自知自身條件,當村干部好過做其他工作。所以,有些村委黨員干部對村集體工作不上心,存在一定的懶政現象,只想上班喝茶,下班回家,既不主動創新黨史學習教育途徑,也不去豐富黨史學習教育方式,安于現狀,得過且過。

三是村黨組織沒有專業的宣傳工作人員,沒有參加專門的宣傳業務培訓,沒有足夠的宣傳經費,未運用自媒體等技術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宣傳工作。村黨組織只能根據現有的條件,安裝“大喇叭”播放黨史學習教育廣播,在村主要干道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營造一定的黨史學習教育氛圍。村里的“大喇叭”每天定期播放廣播,但內容重復冗長,村民也只能經過的時候聽一聽,興趣不高,黨史學習教育的宣傳效果不明顯。橫幅和標語數量非常有限,只能輻射到主干道附近村民,其他村民難以普及,外出務工村民就更難了解黨史學習教育。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黨史學習教育形式簡單,不僅難以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反而產生誤解,形成反作用,效果不高。

1.3 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成效不高

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主要任務就是落實中央和省、市、縣、鎮的政策,圍繞新農村建設,為現代化農業發展、農民的幸福生活開展工作,事情多,任務多。大學生志愿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村民對村委的評價不高,對村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我為群眾辦實事”的認可度不高。

一是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站位不高,組織不力。村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不深不透,沒有學懂弄通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講話精神,沒有深刻認識到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詮釋的“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缺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大學生志愿者在調研訪談中發現,農村部分黨員干部對黨史學習教育的要求停留在“學黨史”,而對“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等了解甚少。村黨員干部沒有將學黨史與辦實事有機結合起來,學黨史就在辦公室開大會、聽報告,將一成不變的日常工作當作“我為群眾辦實事”,沒有優化、沒有創新、沒有成效,村民并不買賬。有一村將2020年扶貧項目修建的機耕路在2021年宣傳為村里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項目,這種“移花接木”讓村民不滿意。

二是農村基層黨組織辦事拖沓,效率低下。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存在一定的“唯上不唯下”的現狀,上級領導下達文件,村黨組織根據要求對標對表,組織落實。村黨員干部對上級政策文件不理解,也不求甚解,不懂得結合本村實際,強行推行政策,不僅難辦成事,而且容易造成一定的民怨。對于村民反映的糾紛矛盾和利益訴求,村黨組織不夠重視,辦理拖延,效率低下,影響村民的正常生活和正當訴求。中央為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行“廁所革命”,部分村黨組織沒有做好全面宣傳政策的準備工作,影響村民對政策的理解,積極性不高,影響“廁所革命”的進度。

三是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理想信念不足,缺乏責任擔當。農村富不富,關鍵看干部,農村黨員干部是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和領頭羊,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但是,有些村黨員干部沒有學懂弄通黨史的重要意義,為群眾服務的理想信念不足,沒有將村民“急難愁盼”的民生事情放在心上,沒有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辦實事”。村黨員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對村民的事情不重視,辦成了村民容易辦的業務,攬功自傲;對于村民難辦的業務,就推諉扯皮,知難而退,缺乏為民辦事的責任擔當,影響村民的辦事進度。村黨組織黨員干部沒有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就難以做到“學史力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成效不高,村民的滿意度就大打折扣。

2 新時代“高校+農村”“五位一體”構建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路徑

新時代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仍存在不足之處,表現為政治引領作用亟待加強、組織運行難度增大、鄉村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等,導致新時代農村依然存在村風村貌落后、矛盾突出激化、人員動員困難等問題,阻礙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進程[3]。大學生志愿者通過調研分析發現,村民希望黨史學習教育路徑多樣化,其中為民辦實事的意向最高,達86.32%,如圖1所示。大學生根據農村條件和村民意向,深入開展“高校+農村”聯合黨史學習教育,豐富黨史學習教育路徑,助力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2.1 加強“高校+農村”基層黨組織思想精神引領,壓實領導責任,確保理想信念不斷增強

一是通過“三下鄉”送理念下鄉,堅定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農村基層黨組織首先要把“學史明理”擺在首位,堅定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高校通過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組織一批優秀的教師黨員和學生黨員,到農村基層黨組織進行宣講,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深入解讀和全面宣傳。高校充分提煉大城市豐富的黨史學習教育資源,對“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領悟遠遠超過農村。高校通過“三下鄉”暑期實踐,將大城市基層黨組織和高校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優秀經驗和先進理念傳遞到農村基層黨組織,分享給農村黨員干部,讓農村更多的黨員群眾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進一步感悟思想偉力,接受思想洗禮,引導農村黨組織黨員干部從上到下強化思想引領,筑牢信仰根基。

二是通過“三下鄉”送經驗下鄉,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機制。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形式簡單是普遍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村黨組織的領導和干部不理解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性,不主動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高?!叭锣l”團隊精心概括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性,匯總高校和其他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創新方式方法,結合村情民意提出一系列符合本地實際情況的黨史學習教育途徑,并通過SWOT法分析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激發村黨組織領導干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積極性。

三是通過“三下鄉”送紅書下鄉,豐富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材料。黨史學習教育書籍材料非常豐富,蘊含著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中豐富的戰斗經驗和寶貴的戰斗精神,需要仔細研讀、反復咀嚼,從中不斷汲取紅色力量,更好地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合理利用黨史材料,創新農村黨史教育,對于當前全面開展黨史教育以及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創新農村黨史教育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客觀需要,也是充分發揮黨史精神啟迪作用、開創農村黨建工作新局面的重要途徑[2]。中國共產黨有豐富的農村工作經驗,農村基層黨組織通過學黨史、讀紅書,從紅書中學習與總結革命前輩開展的群眾路線,有利于村黨員干部群眾工作的順利開展。但是,黨史相關教材書籍價格不菲,對于很多缺乏足夠經費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難以承受的。高校圖書經費相對充足,通過針對性地批量采購適合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黨史圖書。指導有條件的村黨員干部通過智能手機下載注冊“學習強國”APP,教會他們用好、用活、用火“學習強國”的豐富資源,通過村黨組織領導帶頭、干部主動、群眾參與,一起讀紅書、學黨史,為新農村建設出謀劃策。

2.2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培養黨員干部素質和能力,確保黨史學習教育有力、有序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和國家政策落實、工作實施的最基層黨組織,“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百米”,村委黨員干部的素質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徐州市馬莊村考察時說,農村要發展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帶頭人,希望大家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將村兩委班子建設得更強[4]。

一是要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的素質和能力。班子強不強,全看領頭羊,村委書記作為村黨組織的領頭羊,其素質和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志愿者在“三下鄉”調研訪談中了解到,村黨員干部群眾對村委書記的素質和能力評價不高,村委書記也自知能力有限,對新時代下“三農”工作力不從心,難以勝任,但村里也沒有合適的人選,只能服從組織安排。高校根據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的實際情況,通過黨史學習教育,針對性地進行理論精神學習,提升村委書記的素質修養和管理能力,形成“頭雁效應”,凝聚村黨組織隊伍的戰斗力量,厚植為民愛民情感。高校幫助村委書記根據新時代的要求,結合智能化手段,通過互聯網手段獲取中央和上級相關政策文件,能夠第一時間獲取信息,提前做好相關工作準備。高校幫助村委書記解讀中央和上級相關文件精神,有效開展工作。村委書記文化水平不高,對中央和上級文件精神理解不到位,影響工作開展。高校根據實際需要,高校積極探索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學歷提升、繼續教育等途徑,謀劃“高校+企業+政府+村委”的創新培訓模式,為更多的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提供再學習、再提升的繼續教育平臺。

二是要培訓優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隊伍?!耙粋€好漢三個幫”“眾人拾柴火焰高”,農村基層黨組織任務多、時間緊,只靠村委書記肯定難以推行。大學生志愿者“三下鄉”暑期實踐調研發現,村黨組織隊伍根據村莊的大小,一般由5~9人組成,人不少,但效率不高,關鍵原因在于隊伍凝聚力不強,戰斗力不足。高校師生協助村黨組織開展團隊建設,強化理論學習,通過多種途徑、形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比如黨員談心談話、志愿服務、閱讀紅色書籍、觀看紅色電影、收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參觀紅色基地等,師生帶頭分享心得體會,提高村委黨員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思想理論水平,保持黨性修養先進性。高校運用霍蘭德職業能力測試和九型人格測試,幫助村委干部認識自身職業能力和性格特點,對測試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并對村委干部分工提出科學建議,讓他們在合適的崗位發揮自身優勢,有利于提高工作積極性和辦事效率。

三是要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機制。工作機制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發動機”。好的“發動機”才能保障村黨組織這輛“車”開得更久,跑得更遠。大學生志愿者“三下鄉”暑期實踐調研發現,村黨組織工作制度“年久失修”,有些條款已經不符合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標準和要求。還有些村委干部甚至不知道有工作制度,上級部門發一下通知,村委干部就動一下,沒有謀劃,沒有方法,影響工作的順利開展。高校師生參考大城市街道居委黨組織最新的工作制度,根據新時代要求,結合農村工作的實際需要,協助村委干部修改與完善村黨組織制度,全面梳理每年常規工作計劃,把大城市基層黨組織先進經驗和創新條款融合進來,讓工作機制真正發揮激勵作用、監督作用和保障作用,提高村黨組織黨員干部的執行力和辦事力,更好地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2.3 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方式方法,抓好農村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確保學思踐悟入腦入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史學習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一定要創新守正,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強化農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確保黨史學習教育理論學習有力度、有深度、有廣度,確保學思踐悟入腦入心。

一是要結合農村當地實際優勢條件創新黨史學習教育。大學生志愿者“三下鄉”社會實踐走訪調研發現,農村地區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在革命年代,毛澤東同志制定“農村包圍城市”的軍事思想方針,中國共產黨擁有廣泛、厚實的農村群眾基礎,留下了很多故事和事跡。高校師生積極尋訪周邊村鎮,整理出中國共產黨在農村開展工作的故事、事跡,保留革命時期的舊址、標語等,走訪一些曾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黨員、老戰士、烈士家庭、名人故居等。高校師生協助村黨組織充分利用本村和周邊村鎮的紅色資源,組織黨員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參觀學習,邀請老黨員、老戰士結合艱苦奮斗的革命經歷給新時代村黨組織的黨員干部開設座談講座,進行思想洗禮。

二是要“請進來”“走出去”,多維度創新黨史學習教育。農村基層黨組織涉外資源少,高校主動搭建平臺,協助農村黨組織對接外界紅色資源,既可以邀請黨史研究相關專家學者進村指導,也可以到其他地區紅色基地參觀學習。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波瀾壯闊,內涵豐富,力量磅礴,理論深厚。國內眾多專家學者對中共黨史進行了研究,分析全面,解讀清晰,有助于幫助廣大黨員群眾,特別是農村基層黨員群眾,學懂弄通中國共產黨黨史。習近平總書記參觀西柏坡時表示:“西柏坡我來過多次,每次都懷著崇敬之心來,帶著許多思考走。對我們來講,每到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每來一次,都能受到一次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生動教育,就更加堅定了我們的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5]。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遍布全國各地,每個紅色基地都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重大意義,如嘉興南湖紅船、古田會議舊址、三河壩戰役舊址、遵義會議舊址等,沖擊心靈,洗滌思想,能更好地汲取紅色力量。

三是要創新農村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對青少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拥闹甘疽?。高校通過“五個一”創新農村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形式,帶動農村青少年“讀一本紅書”“看一場紅色電影”“聽一場紅色報告”“參觀一所紅色基地”“做一次志愿服務活動”,對每一次活動及時進行思想總結并分享體會,帶領青少年重溫革命歷史,弘揚紅色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汲取紅色力量,擔當時代責任。

2.4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宣傳力度,線上+線下營造濃厚氛圍,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積極開展農村黨史宣傳教育,推動農村黨史學習教育走得更深、做得更實,更好地引導正面輿論,讓基層普通黨員群眾知悉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重要工作內容。高校根據農村現有的橫幅、標語等宣傳手段和形式,支持一定的資金,打造黨建宣傳陣地、黨建宣傳長廊等,協助村委定期更新宣傳內容,確保村黨員群眾了解最新黨史學習教育內容。高校充分利用書法、美術等特長學生的優勢,對村道路兩邊房屋空白閑置墻面、燈柱等進行美術創作,營造濃厚的黨史學習教育氛圍,形成本村特色和亮點。高校發揮計算機軟件技術特長學生的優勢,幫助村委開通微信公眾號,對微信公眾號運營負責人進行持續培訓,協助負責人開發功能、編輯文稿、吸納粉絲等,既方便在外務工村民及時了解村情民意,在線咨詢辦理業務,也同時進行全覆蓋黨史學習教育,一舉多得。農村基層黨組織積極開展黨史宣傳教育,營造濃厚氛圍,對于農村村容村貌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契合鄉村振興中對農村環境衛生的要求和標準,相得益彰。

2.5 加強“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解決農民“急難愁盼”的民生項目,確保黨史學習教育見行見效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一直都把群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一直都將農民問題作為中國革命的首要問題,尤其重視對農民的文化宣傳和教育引導工作,并在長期領導農村宣傳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形成了許多優良傳統和特色。高校積極與農村基層黨組織不斷探索“我為群眾辦實事”的路徑,堅持把“學黨史”和“辦實事”相結合,在村委工作中既要保障好農村日常工作的順利開展,又要重點解決好農民“急難愁盼”的民生項目,讓廣大農村群眾看到行動、看到成效。

一是要結合鄉村振興現階段工作要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農村基層黨組織一定要順應時代大勢,帶領黨員干部投身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而努力奮進。大學生志愿者“三下鄉”暑期實踐走訪調研發現,農村已經實施鄉村振興工作,根據本村實際完善基礎設施,美化村容村貌,振興特色產業等。高校師生充分發揮營銷專業優勢,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并一直牽掛的清遠市連樟村進行電商直播培訓。高校師生與連樟村產業帶頭人通過集中授課的形式,講解電商直播的渠道和技巧,然后進行“一對一”結對直播實操訓練指導,從而幫助他們借助直播平臺助力產業發展。高校積極鼓勵大學生結合“三農”開展創新創業,產出“雙香舞蛋”“微農寶”“姜有為”“特色鄉村游”等大學生創業項目,助力農村產業振興,增加村民經濟收入,預防返貧致貧,更好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二是要兼顧農村日常工作與“急難愁盼”項目。雖然農村基層黨組織日常工作紛繁復雜,猶如“上面千根線,基層一根針,下達萬戶民”,再加上農民突發性的“急難愁盼”工作,容易顧此失彼,但為群眾服務的方針一定要堅決執行。服務群眾,要求基層黨組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聽取并滿足群眾的真實需求,調動各方力量,保障村民權益落實到位[6]。大學生協助村黨組織制訂日常工作計劃表、實施表、進度表等,分工合作,明確責任,更好地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同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和村民的真實需求,對農民可能會出現的“急難愁盼”事項提前進行預判,站在群眾的立場,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做好預案,防患于未然。

三是要加強教育扶持力度,隔斷貧困代際傳播。農村教育資源非常短缺,師資力量非常薄弱,教學環境非常落后,導致農村教育水平持續走低,不利于農村孩子成長成才,更不利于農村家庭的發展。高校結合自身教育優勢,一方面,為農村學校援助教學設備資源,捐贈多媒體設備、圖書文具、文體設施等,提升農村學校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組織針對農村教師的專題培訓、教學督導等,傳授最新的教學手段資源,通過教學督導指出優勢與不足之處,引導農村教學發揮優勢,彌補不足,不斷提高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同時,高校積極組織大學生通過“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到農村小學開展義教,以“小教師”的身份走近農村孩子的內心。在社會各界的幫扶助力下,農村學子不斷厚植愛國愛黨情懷,勤奮努力抓好學習,堅定理想跟黨走。

3 新時代“高校+農村”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促進大學生提升思想政治水平,成為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大學生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協助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既幫助村委提高辦事效率,服務村民生活事項,備受村黨員干部群眾的肯定,村民滿意度高達96.59%。當代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了解國情社情,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平臺,大中專學校和共青團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這對大學生來說也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禮,更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引領[7]。大學生在“三下鄉”社會實踐中不斷提升自我綜合素質和能力,促進自身成長,如圖2所示。

3.1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促進大學生學史明理,加強思想建設,提高思想覺悟,增強理論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涵豐富,責任重大,受眾是廣大高校學生群體。在這個范圍內,更應體現教育的有教無類特性,要努力做到讓所有大學生都接受高質量、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8]。特別是黨史學習教育以來,高校專門開設黨史學習教育課程,讓大學生系統、專業地學黨史、悟思想。大學生要投身社會實踐,辦實事,開新局,更好地提升大學生的理論學習水平。大學生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中,協助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整理匯總大量黨史相關文獻資料;參加農村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相關報告、講座等,傾聽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總結和體會;訪談農村老黨員、老戰士,聆聽留存在他們心中的紅色故事和感人事跡;通過組織“讀紅書”“唱紅歌”“看紅影視”“紅色報告”等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大學生們一次次接受著中國共產黨偉大思想洗禮,對黨史學習教育有了更深理解,思想覺悟不斷提高,對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認識更全面,學得更深,悟得更透。

3.2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促進大學生學史增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新時代大學生是智能化網絡時代成長起來的,鮮有經歷生活的磨煉,反而遭受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誤導,對其自身理想信念產生負面影響。高校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引領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有力舉措和措施,能夠讓大學生深入農村基層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積極投身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鄉村振興,踐行大學生社會責任[9]。

一是要在農村社會實踐中探尋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調研走訪,親身感受到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農村實現了全面脫貧。黨和政府組織鄉村振興工作隊,指導村鎮結合自身優勢條件,積極開展農村產業振興項目。通過土地集約流轉,將閑置土地充分利用起來,打造種養結合生態農場,碩果累累,比如梅州金柚、英德紅茶、中山脆皖、清遠雞等知名農業品牌,既發展了當地經濟,充實村民“錢袋子”,又為全國輸送綠色健康食品,保障全國人民的菜籃子、米袋子和果盤子。大學生在農戶訪談中了解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制度,還地于民,取消了2 000多年的農業稅,還給農民發放山林補貼和耕田補貼,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質量,推行全民醫保,建鄉村醫療衛生站,解決農民看病難、治病貴等問題,對農民的衣食住行給予充分保障,農民紛紛稱贊并感謝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一心為人民,人民的心都向著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肯定能!

二是要在農村社會實踐中探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中國從一個貧瘠弱國,經歷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成為世界排名第二的強國。大學生志愿者在走訪調研中發現,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視農村經濟發展,1986年國務院成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農村貧困人口持續減少。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要精準到村、到戶、到人,扶貧更有力、有效,脫貧質量更高、更好,農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宣布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央部署鄉村振興工作,為持續推動新時代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偉大目標努力奮斗。大學生在調研中了解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走得通,走得對,走得好,是適合中國人民的道路,在中國不同時期進行科學規劃,根據時代的要求保持制度的先進性。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外國疫情持續惡化,而我國已經恢復正常的生活和生產,農村地區疫苗充足,很多符合條件的農民在村委組織下都已經接種疫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指引下,農業發展百花齊放,農村建設如火如荼,農民生活豐富多彩,農民紛紛高歌“社會主義好”!

三是要在農村社會實踐中探尋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關鍵在于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大學生志愿者在協助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再次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揭示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為人民指明了前進的道路。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創立了解放人類的思想體系,解放思想,追求自由。馬克思主義是與時俱進的實踐理論,中國共產黨用理論指導實踐,再用實踐檢驗理論,堅持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與守正創新相統一,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同發展階段開辟新的境界,形成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3.3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促進大學生學史崇德,繼承紅色精神,賡續紅色血脈,提升道德修養

新時代大學生是網絡游客的主力軍,經常受到負能量信息的沖擊,如“吳某凡事件”“徽州宴事件”等,極大地影響大學生的道德觀念,不利于大學生的成長。在農村社會實踐中,大學生志愿者走近農村老黨員、老戰士、老工人、老農民等,聆聽他們在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無私奉獻的事跡。他們用血汗耕耘著祖國的山川大地,每個人的身上都帶傷帶病,卻沒有后悔,反而自豪地說:“我可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我是某某部隊的”“我參加過九八年的抗洪救災”等。他們現今在農村過著樸實無華的生活,沒有向黨和政府伸手,還積極協助村黨組織開展村民思想教育等工作。這些樸實、高貴的道德品質讓大學生再一次經歷品德提升的錘煉。

大學生積極體驗農村生活,入戶幫助農民干農活,農民也非常體貼這些城市里來的大學生,請他們幫忙比較輕松的農活(如拔草、澆水等),自己去做更累的農活,比如鋤地、拔花生、割稻谷等。受老一輩先進事跡的影響,大學生紛紛放下手中的輕活,去干重活、累活。大學生的手磨出了水泡,手臂被禾苗割出一道道血痕,蚊蟲叮咬后疼癢難忍,大學生在勞動中體會到農民群眾的不容易,老一輩侃侃而談的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背后付出了無數的血汗。農民伯伯非常感謝大學生,強烈要求大學生留下吃飯。大學生婉拒了農民伯伯的好意,穿著帶泥的鞋、濕透的衣服,走著回去。路上的農民看到這群大學生,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他們,感謝他們。在村民的肯定和贊揚中,大學生領悟到老一輩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崇高的品德。青年學生要努力答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道歷史大考題,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永葆對黨的忠誠之心、對人民的赤子之心,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引導青年學生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10]。

3.4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促進大學生學史力行,“五位一體”助力鄉村振興,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

我國實現了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搶起來的飛躍發展,都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努力奮斗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并號召全國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大學生只有到基層中去、到實踐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所學所知為社會作貢獻[11]。高校積極響應號召,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通過“五位一體”踐行學史力行,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助力鄉村振興,旨在為農村建設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

一是開展技能培訓,嘗試創業合作,助力農村產業振興。高校組織電子商務、市場營銷、計算機等新型行業領域專業師生與農村種養專業合作社進行結對幫扶,對有產業、有產品的農戶進行直播帶貨技術集中培訓。直播帶貨是近年來誕生的新型網絡銷售途徑,為消費者和商戶搭建集娛樂、購物于一體的消費平臺,門檻很低,但要成功“吸粉”、成功“帶貨”就非常講究技術和學問。通過高校送來的技術培訓,農戶認真學習,實操訓練,逐漸掌握直播帶貨技術,銷量逐步增加。高校積極鼓勵大學生與農戶根據農村特色和農產品優勢,開展多種創新創業項目,借助創新創業項目,宣傳農村,推廣農產品,銷售農產品,不斷提升農民經濟收入,助力農村產業振興事業。

二是開展留守兒童義務教育,助力農村人才振興。大學生的文化水平和專業素養都非常高,完全能勝任小學的教學任務,甚至中學的教學任務。大學生積極組織農村留守青少年,或進行集中授課,或進行一對一輔導,教授農村學子基礎知識。大學生組織青少年開展體育活動,帶領他們打籃球、踢足球等,既激發他們的興趣,又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大學生積極開展“童心向黨”活動,組織農村青少年一起參加“唱紅歌”“看紅色電影”“畫革命英雄”等活動,培養農村青少年“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理想信念。農村青少年淳樸的性格、真誠的話語和渴望的眼神讓大學生充滿力量和激情。

三是開展娛樂活動,助力農村文化振興。大學生在走訪調研中發現,農村依然存在聚眾打牌等現象,有些村民強調曾出現大人忙于打牌,疏忽對孩子的看管,導致孩子意外死亡等案例,但部分村民卻不以為然。大學生與村黨組織協商,結合村里實際條件,積極宣傳組織豐富的紅色娛樂活動。一方面,開展棋類活動,購置象棋、圍棋、五子棋、飛行棋等棋具,在村文化廣場開展棋類興趣班,邀請村黨員干部帶頭參與,號召更多青少年、中老人參與其中;另一方面,組織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組織籃球比賽、羽毛球比賽、拔河比賽等活動,吸引更多的村民參加;此外,帶動留守婦女跳廣場舞,大學生多才多藝,晚飯后大學生帶領一群農村中老年婦女跳起廣場舞,吸引了村民前往觀看。在大學生的努力下,農村聚眾打牌現象顯著減少,紛紛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中。

四是開展環境宣傳,助力農村生態振興。大學生在實踐走訪中發現,農村道路設置了分類垃圾桶,有助于村民清理垃圾,環境衛生狀況得到改善,但農戶散養的雞、鴨、狗等家禽、家畜經常在道路排便,村民干農活掉落的稻草、菜葉等在道路上也時有發現。村河道依然漂浮著一些塑料袋、塑料瓶等垃圾。大學生組織農村青少年一起開展“愛護環境,人人有責”志愿服務活動,一方面派發宣傳單,張貼橫幅海報,廣泛宣傳家庭用電安全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主動帶頭清理道路和河道垃圾,部分村民受到感染,從家里拿出掃把,自發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在大家的努力下,村道和河道都干凈整潔,提高了整個村莊的環境衛生水平,樹立了村民保護環境的理念,助力農村生態振興事業。

五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助力農村基層黨組織振興。大學生主動與村黨組織溝通聯系,根據農村實際和村委需求,協助村委一起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大學生充分發揮學校社團組織優勢,協助村委組織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講座、報告,運用多媒體設備,向農村黨員干部介紹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取得的各種輝煌成績,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展現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邀請高校黨史研究教授進行培訓講授,用農民聽得懂的語言詮釋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通過多種形式的黨史學習教育,不斷強化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不斷踐行初心使命,更好地投身到為人民服務中去。

4 結語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體現,也是團中央對大學生的號召。高校將黨史學習教育與“三下鄉”有機結合,讓大學生以青春赴使命,到農村中,到群眾中,到實踐中,檢驗所學所知,不僅能夠對農業發展、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作出應有的貢獻,而且能夠強化自身專業能力,錘煉綜合素養和思想政治修養,更好地踐行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宗旨,更好地成為國家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貞.習近平寄語廣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N/OL].人民日報海外版,2021-04-28[2021-05-17].http://news.youth.cn/sz/202104/t20210428_12897884.htm.

[2] 李建國.創新農村黨史教育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評《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J].中國食用菌,2020,39(7):283.

[3] 畢志曉. 新時代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師范學院,2021.

[4] 張曉松,鞠鵬,謝環馳.習近平:農村要發展需要好的帶頭人[EB/OL].(2017-12-12)[2021-05-1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7-12/12/c_1122100825.htm.

[5] 李斌.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習近平再訪西柏坡側記[EB/OL].(2013-07-13)[2021-05-1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13/c_116524927.htm.

[6] 張馨月.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11):240-241.

[7] 伍早金,李亞敏.新時代高校青年在“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踐行大學生責任的路徑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5):332-333.

[8] 關翠玲.傳統文化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8(9):139.

[9] 何輝.當代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與育人功能相結合[J].科技資訊,2021,19(12):221-223.

[10] 李漢超. 高校大學生要在黨史學習中汲取奮進力量[N]. 張家口日報,2021-04-17(003).

[11] 周作福,郭迪.黨史學習教育在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中的重要作用[J].北京教育(德育),2021(4):56-60,65.

猜你喜歡
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
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規律性認識
怎樣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創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青年學生中落地生根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團屯墾戍邊歷史
以史為鑒,切實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質量
學習習近平關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重要論述的幾點思考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政策演進及完善建議
黨組織怎樣下好“基層治理”這盤棋
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問題研究
提升民族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公信力意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