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大學生勞動精神育人價值的思考

2021-01-12 03:01習恒珍顧京慧
黑河學刊 2021年3期
關鍵詞:培育勞動精神

習恒珍,顧京慧

(武夷學院,福建 武夷山354300)

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勞動教育,2018年9月10日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1]2020年3月,黨中央作出部署,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深刻闡明了加強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基本原則,提出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這是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方位做出的具有時代特質的人才培養理念,也為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指明了方向。

一、大學生弘揚勞動精神的時代背景

(一)時代使命呼喚勞動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的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2]新時代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重任,是民族復興偉大進程的見證者、參與者和中流砥柱,所以說新時代是青年大學生追逐夢想的時代,是青年大學生實現夢想并為之勞動、奮斗的時代。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作為支撐,偉大的事業需要與之同心同向的勞動者為之奉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崇尚勞動、弘揚勞動精神,并從國家戰略發展的高度重視勞動的價值,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歸根到底要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科學勞動。[3]可見,勞動精神的培育在新時代不但沒有過時,還有著與時代發展相符的重要意義。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不僅需要知識與智慧、理想與信念,還需要知時代、懂奮斗,傳承勞動傳統,崇尚勞動立身,將肩負的時代使命踐行到具體的勞動實踐中,才能在新時代更好地認知中國、感知中國、奉獻中國。

(二)社會發展需要勞動精神

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一切歷史的基本條件,有了人類的勞動,有了滿足人類生存必需的前提,才有了生活和歷史。勞動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是實現社會生產和進步的手段,是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的根本。馬克思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認為正是“在勞動發展史上找到了理解全部社會史的鎖鑰”。[4]縱觀歷史,不同的歷史時期,勞動的內涵和基本特征也不一樣。農業時代,社會生產力落后,勞動主要依靠體力直接作用于自然;工業時代,實現了機器代替體力勞動,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信息時代,依靠大數據、人工智能、云平臺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促進了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歸根到底是人類勞動的發展史,但無論勞動形態如何多樣、勞動關系如何發展,勞動的內核卻不會因此發生改變,那就是都離不開時間、體力、腦力、知識、技能的付出來創造價值。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因此,社會越是發展,觀念越是多元,越需要傳承和弘揚勞動精神。

(三)教育現實期待勞動精神

馬克思認為,勞動形成人的本質,勞動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但長期以來,我國勞動教育受到多種阻礙,步履艱難,體現在教育實際中,表現為勞動教育常常拘泥于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或將勞動固化為創造社會財富的工具,并沒有真正內化為學生的品德和修養。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等傳統觀念和“高考指揮棒”等教育政策的影響,勞動教育是最容易被學校、社會、家庭忽視的部分,常常被邊緣化。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不合理的分離,勞動意識淡漠、勞動情感缺乏、勞動習慣缺失以及對體力勞動存在偏見,勞動態度不夠端正的教育現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破壞了人的全面發展。教育的現實期待勞動精神,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2019年的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再到2020年《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都強調了勞動對青少年成長成才的重要性,以及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科學人才培養體系的緊迫性。這是黨中央和國家根據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偉大實踐,基于當下的教育現實,從民族和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和人民大眾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出發對勞動教育作出的重大調整和部署。

二、新時代大學生勞動精神的育人價值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確立三觀、學習知識技能、提升個人能力、強健體魄的關鍵時期,要面臨就業擇業、創造價值、實現自我等一系列重要任務,而大學生勞動素養的高低、勞動習慣的好壞,會左右他們對人生道路、職業追求的選擇,影響他們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樹立勞動精神是大學生成長成才、成就事業、貢獻社會的關鍵一招,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就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的,勞動能使人產生一種生氣勃勃的內在的精神力量,而這種精神力量乃是構成人的尊嚴、道德和幸福的源泉。[5]

(一)堅定理想信念,為追逐夢想指明前進方向

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大學生作為接力奮進的青年一代,其成長離不開充滿激情的青春理想,如果沒有理想信念,就如同失去航向和動力的小船,搖擺不定,甚至有可能淹沒于急流之中,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就會無所依。作為新時代青年,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回答好人生的意義是什么,奮斗的價值在哪里等青春之問,才能將個人理想融入到社會理想,立足當下,放眼長遠,將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整合在自己的事業追求和生命之中??梢哉f,理想信念是引領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靈魂所在。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決定成敗。青年大學生的精神狀態是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狀態的縮影,當前,大學生群體中出現的“佛系青年”、“一切隨緣”、“偽奮斗”的現象,以及“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錯誤思想和勞動態度,是道德感弱化、成就觀扭曲、文化品位庸俗的精神狀態的表現,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大學生勞動精神層面出現了問題。勞動精神的培育,有利于青年大學生通過勞動實踐發現和把握世界的內在規律,并體悟世界的真正價值,進而從深層次夯實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基礎;勞動精神的培育,有利于激發青年大學生的激情斗志,在思想與實踐的碰撞中,觸發他們去思考、回溯“書本里”、“課堂上”的理想信念,從而進一步升華理想信念的定力,保持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與追求;勞動精神的培育,有利于拉近青年大學生與勞動人民的情感距離,通過體驗勞動人民的艱辛疾苦,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確立用所知、所學服務于勞動人民的理想信念,在實現社會理想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理想,達到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統一。

(二)確立價值取向,為人生抉擇提供正確指引

自社會出現等級制度,體力勞動歷來被人輕視,在封建社會“學而優則仕”成為很多學子士人的人生追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等思想觀念也深深扎根于社會,體力勞動似乎成了“受苦”、“受累”的代名詞。當下,一些選秀造星、直播網紅等現象衍生出的天價片酬、日進斗金等不良風氣和亂象也助長了青年大學生好逸惡勞的生活習性,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錯誤人生觀、價值觀的生長。這些錯誤的價值觀念,不僅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甚至會威脅到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

大學,是青年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關鍵時期。新時代大學生大多出生在2000年左右,這些“千禧寶寶”們出生于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的時代,對網絡的依賴強,受網絡的影響大,被喻為網絡“原住民”,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受國內外各種思潮和價值取向的影響,價值多元。受到拜金主義觀念的影響,他們渴望一夜暴富,希望有幸“躺贏”;受到享樂主義觀念的影響,他們選擇“追求小確幸”、“活在當下”的現實滿足;受個人主義觀念的影響,他們追求自我,渴望得到認可卻不愿意給予與付出,忘記了成功的背后離不開艱苦的勞動和奮斗。新時代大學生有著“獨一代”身上的“自我”,又有著無需付出艱辛勞動便可坐享其成和不勞而獲的“機遇”,不少同學沒有艱辛勞動的實踐和體會,認為自己擁有的一切理所當然,一些學生對于用勞動創造價值并不以為然,更不理解美好生活需要付出艱辛勞動才能實現的道理。這些錯誤的觀念和行為給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勞動價值觀帶來很大沖擊,這些觀念和行為的背后指向的是大學生對于勞動缺乏正確的認識和認同,歸根結底就是缺乏勞動精神。

勞動精神的培育有助于青年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通過勞動實踐,青年大學生可以深刻、理性的理解勞動的本質,認清勞動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并在了解自然、認識世界的同時,更深層次的理解社會發展;勞動精神的培育有助于青年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通過勞動實踐,可以幫助青年大學生明白勞動不僅是謀生的手段,還是生活的常態,是學習和創造的過程,并懂得正本清源、反諸求已,真正成為勇挑時代重任的強國一代;勞動精神的培育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通過參與勞動,有助于青年大學生在情感上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并將勞動貫穿到生活的始終,在實踐中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并以身體力行、奮發有為的的狀態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建功新時代。

(三)提高責任意識,為擔當使命提供不竭動力

大學生是青年群體中的優秀分子,按理,經過多年的系統學習訓練,本應具備成熟的心智和良好的素養,認清自己的社會責任、使命擔當,認識到自身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勞動素養與承擔社會責任需要之間存在的現實差距。然而,當下大學生缺乏腳踏實地的勞動精神和主動擔當的責任意識已日益成為青年大學生群體不可忽視的普遍現象,具體表現為動手能力不強、吃苦耐勞精神薄弱、自我責任意識弱化、家庭責任意識淡漠、社會責任意識踐行程度不高等等。

對國家、集體以及對他人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是青年大學生應具備的重要品質和素養?!吨腥A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也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此外,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多次提到“責任”一詞,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進一步強調了青年大學生責任意識的重要性。因此,高校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這種責任擔當不是坐而論道、空品清談就能得到,而是形成于踏踏實實的勞動實踐。強化勞動精神的培育,有助于青年大學生對勞動產生敬畏感和感恩之心,正確認識理想和勞動的辯證關系,自覺地將個人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為實現人生理想提供不竭動力,進而提升社會責任感;強化勞動精神的培育,有助于青年大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熱情和創新精神,形成勇挑重擔、力爭上游、任勞任怨的自我責任意識,造就青年大學生的責任情懷、擔當精神和履行責任的本領,提高自我責任感;強化勞動精神的培育,有助于提高青年大學生的實踐責任意識。實踐出真知,勞動教育不是書本上的教育,而是實踐的教育,在勞動體驗的過程中,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增強,在收獲勞動帶來的成功與喜悅下,進而明白一切成功都源于勞動,形成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真摯情感,用誠實勞動、辛苦勞動、創造性勞動書寫青春。

(四)傳承勞動品質,為幸福人生奠定基礎

中國古代很多經典著作記載著中華民族崇尚勞動的優秀品質,如《周易》里就說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中華民族還歷來推崇“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這些都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對勞動的尊崇,以及中華民族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曾說:“凡是勞作的人,都是高尚的,都是神圣的,都比你們這些吃人血不做人事的紳士、賢人、政客們強得多?!崩畲筢撟鳛橹袊伯a主義運動的先驅,尊重社會底層的勞動者,認為勞作的人是高尚神圣的,勞動可以帶來快樂,擺脫苦境。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指出,廣大勞動者無論從事什么職業,都要勤于學習、善于實踐,踏實勞動、勤勉勞動。

今天的大學生,成長在經濟崛起的新中國,許多孩子生活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不曾有過缺吃少穿的體驗。學習上,家長總是盡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條件,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生活中,家長能代勞的絕不讓孩子動手,生怕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在這樣的成長背景下,孩子很少有參與勞動實踐尤其是體力勞動的體驗和實踐。久而久之,缺乏獨立自理能力,抗挫能力差、自我調節能力差、挑三揀四、拈輕怕重等問題日益凸顯,影響著青年大學生學習生活。

勞動精神的培育,有助于青年大學生形成高尚的精神品格。大學生中開展勞動教育,可以鍛煉青年大學生主動克服困難、自覺承受壓力、逐步磨煉意志的能力,形成自立更生、堅韌不拔、有始有終的意志品格;勞動精神的培育,有助于青年大學生養成寶貴的個性品質。勞動賦予勞動者頑強拼搏、積極樂觀等優秀品質,通過走近勞動,走近勞動者,有助于青年大學生形成理解他人、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踏實肯干、精益求精、樂于創造的個性品質;勞動精神的培育,有助于青年大學生形成真摯的勞動情懷。點燃勞動的火花,青年大學生在勞動中學會學習、學會理解、學會生活、學會創造,讓勞動成為快樂的“老家”,明白一個人的價值只有在誠實的勞動中才能真正得到體現的道理,在感受勞動帶來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的過程中,愛上勞動、尊重勞動,為開啟幸福人生奠定基礎。

(五)提升就業能力,為成功道路增加寶貴籌碼

勞動精神教育不僅是如何看待勞動、對待勞動者的價值觀塑造過程,還是將勞動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新時代勞動者培養的全過程。就業擇業是大學生要面臨的人生選擇,也是衡量大學四年學習成果的重要指標,它不僅影響著大學生自身的發展和人生價值的實現,還關系到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生活愿景和未來期待。大學生作為直接面向勞動、對接職業的勞動后備軍,相比其它階段的學生,更加迫切的需要具備良好的勞動素養走上工作崗位。當代大學生多出生于2000年左右,生活條件優越,不少大學生很少參加勞動,缺乏勞動鍛煉,這也給大學生就業擇業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從當下大學生就業擇業情況來看,不少大學生在就業擇業過程中個人本位思想凸顯、功利主義價值取向嚴重,如:自我認知不清、定位不準;對“弱勢”行業、艱苦崗位缺乏興趣;片面追求收入高、壓力小、環境好、加班少的工作;就業擇業過程中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來,小事不愿做,寧當低薪白領不當高薪藍領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勞動精神的培育,有助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念。通過走近勞動,參與勞動,讓青年大學生充分認識到新時代勞動所具有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摒棄“啃老”、“月光”之類好逸惡勞、貪圖享樂的就業觀念,切實改變輕體力勞動的錯誤心態,樹立“勞動只有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分”的就業擇業觀。有助于青年大學生根據自身實際規劃正確的人生航向,在社會需要和個人價值實現、專業學習與個人素養、他人期待與自我定位、實現就業與繼續深造、就業與創業等方面找到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平衡點,樹立既符合個人利益也符合改革創新時代潮流和國家發展進步的積極向上的就業擇業觀念,[6]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做到尊重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并實現高效就業。

勞動精神的培育,有助于提升青年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雖然目前人工智能科技水平在不斷地提高,一些體力勞動崗位也可能被機器取代,但就人類而言,仍然取代不了勞動帶來的創造性成果。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過程,就是一個從無到有、從未知到可知的勞動創造過程。在勞動過程中,青年大學生可以獲得大學生就業創業所需的生產生活勞動技能、職業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對提升青年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有很大幫助,也為大學生成就出彩的人生增加寶貴的經驗。

(六)淬煉心智體質,為健康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人類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今天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多改變,科技給我們帶來舒適與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如活動范圍的縮小、勞動實踐的缺失以及運動量的減少等等,不少大學生在大學期間不上課、不運動、不社交,導致抑郁癥、孤獨癥、厭食癥等心理健康問題頻出,給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身心健康與人生價值的實現過程息息相關,強化大學生勞動精神的培育,讓大學生在勞動中享受樂趣、體驗成功、增強體質、健全人格,對大學生健康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勞動精神的培育,有助于促進青年大學生身心健康。健康的體魄是幸福人生的基礎,大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適當參與勞動實踐,能使肌肉、筋骨得到有效的鍛煉,增強生理機能和機體免疫力,通過參與勞動,體驗勞動創造價值的過程,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造良好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勞動能促進勞動者心情得到放松,壓力得到釋放,并促使勞動者自覺承受壓力,主動克服困難,逐步磨煉意志,塑造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勞動精神的培育,有利于激發青年大學生的創造力。在系統的書本知識學習之外,通過走近勞動,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探索真知,是知識建構的重要過程?!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參加到勞動實踐活動中去,才能獲得最真實的知識。

勞動精神的培育,有助于青年大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勞動不僅能協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還能促進個體的情感交流,協調人際關系。通過走近勞動、參與勞動,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合作互動,在勞動實踐的同時學會如何與人溝通、相處、合作,建立良好的校園人際關系。此外,通過勞動體驗,青年大學生更能理解父母的艱辛與不易,從而學會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這對促進和諧的家庭人際關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猜你喜歡
培育勞動精神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熱愛勞動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