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服務條件下博物館社會責任及實現路徑

2021-01-12 03:01湯燕偉
黑河學刊 2021年3期
關鍵詞:社會公眾公共服務文物

湯燕偉

(黑河市璦琿歷史陳列館,黑龍江 黑河164399)

博物館是公共服務的實體機構,必須充分認識所擔負的社會責任,不斷拓展公共服務職能,健全社會公共服務體系。鑒于此,探討公共服務條件下的博物館社會責任和實現路徑,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價值與理論意義。

一、厘清博物館與公共服務的關系,明確博物館的公益性質

公共服務主要指的是由各社會階層力量、政府部門等多主體參與的,為達到社會公眾基本文化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文化產品、文化設施以及文化展覽活動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務。在提供公共服務的眾多機構中,博物館尤為特殊。博物館是一個非盈利性的公益服務機構,基本職能是收藏歷史和自然文物,或者陳列各種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在向公眾提供無償的公益服務中實現自身價值。博物館的服務帶有鮮明的公共服務性質,在公共服務體系中的重要影響不容忽視。2017年3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規定,公共服務中政府要保障什么,保障多少,怎樣保障等系列責任,明確將博物館納入公共文化服務的行列。要認真落實好法律賦予的職責,切實保障人民群眾應享有的文化權益。

有關博物館的公共服務屬性,很多國內外學者都探討過。譬如,有學者提出博物館所收藏的文物數量眾多,范圍涵蓋古代與現代,這不僅有助于社會公眾進行觀賞,還能使其在欣賞中充分進行學習感悟和探討溯源。蔡元培曾提出博物館可以讓社會公眾學習有關歷史、自然以及人文學識,還能提高社會公眾的審美水平,理應充分挖掘其傳授知識和立德育人的功能。

很顯然,博物館與公共服務有著密切的聯系,博物館提供的服務就是公共服務,公共服務不能沒有博物館提供的服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歷史文化傳承、人文素養熏陶、精神動力支持等職責義務,天然地落到了博物館這個機構。

為了滿足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文化生活需要,博物館要轉變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從單純提供文物展覽、供游客觀賞,向“傳承歷史優秀文化、傳播紅色先進文化和提供精神動力”等更有價值的方面升級轉型。要利用5G信息技術、新媒體平臺、大數據、互聯網等喜聞樂見的方式,為社會公眾提供更為人性化、個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務。

二、公共服務條件下博物館社會責任探究

公共服務條件下,博物館在未來的文化服務中將拓展更多的內容,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助力民族文化傳承、促進文化共享、留住城市記憶,以及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紅色先進文化和提供精神動力等方面。其具體內容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博物館助力民族文化傳承

不同時代的文化,都有不同的時代積淀,延續著文化傳承的進程,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博物館是一種民族文化傳承的物質化載體,基于其獨特的地位及其不可取代的功能,在諸多文化形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博物館起源于社會公眾對民族文化的重視,它的存在與發展是民族文化高度凝結而呈現的物質化產物。不管是注重藝術珍品類的博物館,還是呈現歷史發展長河的綜合型博物館,它們都蘊藏著豐富的經濟、政治、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多姿多彩的文化信息,源遠流長,永不枯竭。這為博物館工作人員利用專業知識,進行探究、溯源和挖掘,提供了生動形象的載體對象,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剖析博物館陳列品蘊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信息,利用公開化的陳列、展覽等形式對社會公眾解讀文物寓意,使社會公眾對歷史文物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有更深的感悟。由此可見,博物館文物只要充分挖掘,精細宣傳和解讀,就能夠起到良好的公共教育效果,使公眾得到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熏陶。

(二)博物館促進文化共享

博物館做為一個公益性的、社會性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其性質決定了它必須將文物向社會成員和各個階層開放,供其觀賞,共享傳統文化和先進文化的盛宴,接受精神文明的熏陶?,F階段,各省、市公共博物館均對公眾實行免費開放,接受集體和個人游覽、觀賞和品鑒,促進了博物館優秀民族文化和紅色先進文化的共享,對個人素質提升和文物知識的普及,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同時,也滿足了社會公眾對于深層次文化的追求,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使社會公眾更能理解前代文化所展現的創造精神,有利于社會公眾陶冶情操,頤養性情,升華精神,豐富閱歷。無論社會公眾是何種身份、職業、地位,以及文化素養是否深厚,他們都能從博物館這種物化的載體中直觀地得到文化享受,從中體悟到一種精神內涵。

為了更好實現博物館促進文化共享的社會責任,近年來政府部門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優化資金支出結構,通過預算安排,加大向公共服務單位的投入,為博物館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博物館在向社會公眾展示的過程中,也運用了很多先進設備、技術,譬如5G、數字化、三維技術等。數字博物館的出現,使越來越多的博物館賦予社會公眾無限的想象空間。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頻繁的使用微信公眾號、網上展覽以及微博展示等多種快捷、便利的形式,與個體及時交流,促進了博物館更好實現文化共享,充分發揮了自身職能。

(三)博物館留住城市記憶

城市靠記憶而存在,保持城市記憶不僅是總結提煉社會發展經驗和人民生活智慧,更是保護城市文脈、守護好這座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脊梁。而城市記憶的載體便是一個地區的博物館。博物館是記載一座城市記憶、發展變遷的物質化、有型的載體,它指引著社會公眾,充分認知城市的過去,經歷城市的現在,追尋城市的未來發展之路。社會公眾要追尋一座城市的記憶,最好的方式自然是參觀、考察當地的博物館。不管一座城市的規模大小、居住人口多少,社會公眾都可以通過博物館陳列的古籍檔案、文化遺存或者是老舊物件,追尋到屬于城市的特有往事、典故與記憶。

只要走進一座城市的博物館,就會發現每座城市在不同時代均有屬于自己獨特的印記。這些博物館充當著城市的文化中心,用物質的或精神的形式記載著城市的變遷進程,能夠充分的向社會公眾展示一座城市的審美藝術、生活形式以及道德理念。因此,只要是一座城市相關的自然、文化、當代的或是現代的自然文化遺產,都可以考慮納入地方性博物館的范疇。這不僅僅是博物館留住城市記憶的必然舉措,也是新時代賦予博物館的新使命。為煥發一座城市的活力,留住城市記憶,博物館就要沖破過時的觀念和條條框框的束縛,創新工作方法,主動承擔留住城市記憶的社會責任。

(四)博物館傳播優秀文化

博物館的基本職能是保管、收藏珍貴的文物。除此之外,博物館還可以利用其特有的優勢,借助互聯網先進技術向社會公眾展示文物信息,對優秀文化全方位進行詮釋,培育時代主流意識,將民族優秀文化傳播到社會公眾中去。每所博物館都有獨特的定位和特色,相關工作人員在組織展覽活動和教育活動時,文物的選擇要滿足時代的價值觀與公眾的需求,要能夠更好的傳播優秀文化,滋養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

在展覽形式上,博物館不僅可以利用外展的引進,使社會公眾深入了解外來優秀文化,促進外域的優秀文化在當地傳播。也可以利用流動展覽形式把當地文化傳播出去,促進本域的優秀文化在外地傳播。這兩種不同方向的文化傳播,是文明的交流互鑒,能豐富公眾的知識視野,得到高層次、高水準的文化享受。

因此,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和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國內不同地域博物館之間、國際博物館之間的文物交流,會日趨頻繁,博物館將在文化交流與傳播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充分展現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軟實力。

(五)博物館傳播紅色文化

沒有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撐,人就會渾渾噩噩,無所事事,糾結痛苦,沒有方向,就象沙中建塔,站不穩立不住。因此,人需要崇高理想和高尚精神的傳承、熏陶和引領。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凝結成無比珍貴、光彩奪目的紅色文化瑰寶,收藏于博物館。這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生動形象的載體。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黨史教育活動時,都可以將紅色文化基地作為教育的場所。通過參觀博物館中的紅色文物,接受紅色文化和崇高精神的教育和熏陶,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在漫長的人生歷程中,就能在崇高理想信念的支撐下奮力前行,永不退縮,不會被任何困難和風險所壓倒。因此,博物館應將紅色文化傳播作為其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方面,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務求取得實效,著力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

三、實現博物館公共服務責任的路徑選擇

(一)加大對博物館事業發展的資金支持

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和其他公共事業一樣,需要資金支持。但博物館相較于其他公共文化服務,有其特殊性。要充分認識它在傳播先進文化、為公眾提供精神支撐,以及激發公眾投身改革發展熱情方面的積極作用。因此,在每年年初制定財政預算時,要安排足夠的資金,用于博物館事業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文化實物載體的精神需求將越來越多。除國家財政支持外,要吸引更多有識之士捐錢捐物,支持博物館事業的發展,促進博物館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壯大。

(二)加大對博物館事業發展的人才支持

任何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博物館事業更是這樣。博物館藏列文物,幾乎每一件都有動人的故事和非凡的來歷,需要人們深耕細究,追本溯源。博物館工作人員要將博物館藏品的來龍去脈和知識典故掌握透徹。只有做足功課,才能向觀眾進行詳細而生動的宣傳解讀,讓他們了解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歷史淵源。

因此,博物館專業人員應熱愛博物館事業,加強博物館專業知識的學習鉆研,掌握基礎理論,對每一件文物的生動故事、傳奇來歷,都要了如指掌,融會貫通,并能出口成章,吸引觀眾駐足,使其得到不一樣的心靈體驗,受到良好的精神熏陶。

(三)加大對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智能支持

隨著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各行各業都競相插上現代科技騰飛的翅膀。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員流動和聚集受到限制的情況下,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博物館,更應創新服務的方式方法,將智能化融入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之中。要在5G、大數據、智能軟件等最新前沿科技上加大資金、人才和設備投入,提高展示和服務效率,實現博物館文物開發和保護的智能化、數字化和信息化。在向公眾宣傳解讀館藏文物時,充分借助互聯網、社交平臺、新媒體平臺等技術手段,讓人們在喜聞樂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升華。

(四)加大對博物館事業發展的組織推動

應摒棄過去的舊觀念,充分認識博物館對人們心靈家園的正向作用,以及對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意義,將博物館事業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同時,在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計劃時,將博物館事業納入其中,通盤考慮,整體謀化,一起部署落實,使博物館的公益性服務效果得到充分發揮,惠及全體社會公眾。在博物館建設薄弱的地區,可組建博物館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加大資金投入,著力推進落實,補齊博物館建設的短板。

四、結語

本文重點探討了公共服務條件下博物館的主要社會責任及實現路徑。從博物館與公共服務的關系視角入手,探討博物館作為非盈利性的公益機構,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公共服務的職能意義。一是博物館的主要社會責任是助力民族文化傳承,借助博物館這個物質載體,在不同時代完成文化傳承的進程,達到民族文化的革新和積累。二是博物館在促進文化共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滿足社會個體對于深層次文化的追求,提高公眾的文化生活水平。三是博物館能夠記載一座城市的發展變遷、生活形式,留住城市記憶。四是博物館能夠借助于5G技術、三維技術等,實現不同方向的優秀文化傳播。最后從財政支持、人才支撐、智能發展和組織推動等方面,對拓展博物館公共服務職能的路徑進行了初步探討,提出進一步的設想。

猜你喜歡
社會公眾公共服務文物
文物的棲息之地
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2021版正式啟用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論氣象公共服務的職能提升
促進內外貿易 創新公共服務
文物的逝去
努力給社會公眾求證事情的真相——以金華晚報《求證》欄目為例
社會公眾二孩生育影響因素研究綜述:2003—2015
試論社會公眾承擔低碳社會責任的領域和方式
社會公眾追究政府生態責任的角色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