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型博物館未來發展方向

2021-01-16 02:45麥家慧
收藏與投資 2021年12期
關鍵詞:服務方式創新發展博物館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博物館面臨著巨大挑戰,主要表現為傳統博物館服務方式與當下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不匹配,本文探討如何轉變博物館的服務方式,走出中小型博物館在場館面積、藏品數量、專業人員等方面的困境,創新發展路徑,轉變服務方式,推動自身發展,更好地為社會群眾服務。

關鍵詞:博物館;創新發展;服務方式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水平,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高度,民生福祉有了新內容,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小型博物館的傳統服務方式已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中小型博物館要立足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利用博物館發展的有利契機,突出博物館特色,實現博物館的創新發展,提升博物館公共服務能力,找準適合博物館管理發展的方向,做到小館也有大作為,小館也能作“大文章”。

一、白沙黎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基本情況

20世紀80年代,白沙黎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是縣文化館下轄的文物組,工作人員3人,負責文物征集工作。1990年,文物組從縣文化館獨立出來,正式成立白沙黎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為縣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下屬的股級事業單位?,F有人員7人,在崗在編人員3人,編外人員4人。

自白沙黎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成立以來,歷經3次搬遷,2013年搬遷至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三樓辦公,2014年正式對外免費開放。館舍使用面積共計200平方米,其中包括辦公室2間、文物展廳1間、文物庫房1間。

白沙縣民族博物館文物藏品主要分為古代文物、民族文物、近現代文物等幾大類,其中,古代文物有陶器類、石器類、瓷器類;民族文物有龍被、黎苗服飾、竹木藤制品、裝飾品等;近現代文物有瓊涯縱隊使用的武器,如荔枝炮、粉槍、鐵刀、鐵箭頭、牛角號、紀念章及侵華日軍刺刀、指揮刀、日本棉褲等。目前,白沙縣民族博物館館藏文物共計1 068件(套),其中,定級文物共計89件(套);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共106處,其中,省級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共10處。

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文物保護經費缺乏

白沙黎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資金來源單一,運轉經費主要依靠中央撥付的免費開放經費,縣級財政經費投入不足,僅夠支付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日常辦公管理,經費的缺乏從兩方面制約著博物館的發展。一是文物征集經費缺乏。由于中央撥付的免費開放經費不得用于文物征集,縣級財政經費投入不足,白沙縣民族博物館自2019年至今無法開展藏品征集工作,藏品數量沒有增加。二是工作人員工資經費不足。白沙民族博物館現有人員7人,其中在編3人,編外4人,因縣級財政經費的縮減,編外人員工資較低,但博物館工作較雜且多,僅依靠在編人員無法開展工作,必須聘請編外人員,只能將部分免費開放經費用于發放編外人員工資,經費使用空間更加緊張。

(二)場館面積較小,展覽內容單一

一是該館沒有獨立館舍,場館面積小,設施配置落后。白沙民族博物館場館所在大樓為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教育局、民族博物館三家單位共用,館內面積200平方米,目前常設展廳1個、庫房1個和辦公室2間。場館面積嚴重不足。二是展覽內容單一,環境設施陳舊,無法吸引公眾前來博物館參觀。白沙民族博物館目前常設展廳1個,共85平方米,展廳內共展出文物140余件(套),分古代文物、民族文物、近現代文物三大部分。因場地限制,只能設展廳1個,也無法靈活更改展覽內容,更無法舉辦臨時展覽,展覽往往只能以圖片展的形式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博物館功能受到限制,大量文物只能“困”于庫房,無法陳列展出,各種新技術無法應用,嚴重削弱了博物館的社會教育作用和文化傳播功能,使博物館“門前冷落鞍馬稀”,多數文物“養在深閨人未識”。

(三)專業人才的缺乏

一是全館人員皆非科班出身,或從其他崗位調來,或從其他專業錄取的非專業人員,具備初級職稱的有3人,而無人具備中高級職稱,無法從事文物鑒定和修復等專業工作,只能從事簡單的文物管理。二是館內人員年齡結構呈年輕化,館內現有人員7人,平均年齡為32歲,主要為90后,老館員數量較少,直到老館長辦理退休,才從別的單位調任新館長,無法發揮老人帶新人的“傳幫帶”作用,在人員培養上出現斷層,后備力量不足。三是缺編嚴重。博物館核定編制3人,現在編3人,編外聘用人員4人,占單位總人數的57%。白沙博物館屬于股級事業單位,核定編制崗位有限,無法增加人員編制,而編外聘用人員穩定性不強,流動性大,單位花幾年時間培養出一個業務能手,通常會因為編外發展空間有限,他們考上編制就會辭職,單位缺人重招,如此循環往復,難以培養人才。以上客觀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館的長遠發展。

(四)文物內涵挖掘不夠

白沙黎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館藏文物1 000余件(套),有很多文物只有簡單的名稱、年代介紹,對于文物的文化內涵、人文精神、時代價值、文物形成時期的生產、生活信息記錄大多空白。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早期征集文物流程不規范,只作簡單的登記,對于該文物的內涵、背景均沒有詳細登記。加之前人已故,無資料可查,也無當時參與文物工作的前輩可請教,對文物藏品的文化內涵挖掘造成一定的困難。展覽是通過文物藏品向觀眾傳遞歷史、文化、科學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吸引觀眾進入博物館,參與博物館活動的主要途徑。展柜內的銘牌寥寥數字,對于觀眾來說,無法深入了解文物內涵,也無法引起共鳴,參觀博物館枯燥乏味,如同走馬觀花,不用十分鐘就可以逛完整個館,無法從博物館獲取所需信息,久而久之,觀眾就不會主動走進博物館。對文物藏品作深入的研究調查,深度挖掘文物內涵,明確文物價值,是白沙縣民族博物館的首要任務?!傲魉桓?,戶樞不蠹”,只有讓文物與觀眾互動、對話,才能真正讓文物“活”起來。

三、未來發展方向的幾點思考

(一)夯實基礎建設,提升服務能力

一是爭取上級重視,擴建或者新建博物館,為博物館進一步發展夯實基礎。二是積極主動與上級部門溝通,多措并舉,積極爭取將文物保護經費納入縣級財政,每年獲得一定數額的文物保護經費,作為博物館開展文物保護工作和利用的經費,推動縣文博事業高質量發展。三是轉變固有的思想觀念,創新理念,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從服務文物轉向服務人民,轉變博物館“只做文物研究、收藏”的固有觀念,力爭既是“文物保管人”,也是“文化宣傳大使”。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圍繞“提供多元化、高品質文化需求”目標,大膽創新,不斷改革,強化內部管理,加強服務意識,提升供給和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多層次、多方面、多元化地滿足社會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讓該館成為傳承歷史文化、彰顯白沙特色文化的新陣地,成為白沙文化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二)創新展現方式,盤活文物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調研時指出:“博物館建設不要‘千館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內容要突出特色?!彪S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文化需求的提升,博物館要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展覽和活動,有效地向社會大眾宣傳和展示館藏文物,提供更高質量的社會公共文化服務。一是加強館際交流,探索館際聯展新模式,加強與省內各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開展館際聯展、巡展,跳出場館限制,整合各市縣博物館藏品、展覽、人才、技術、資金等資源,彌補中小型博物館展覽資源的不足,發揮各博物館優勢,實現資源共建、共享,既能提高藏品利用率,也能提升博物館的文化服務能力。二是豐富與創新展陳形式與思路,轉變傳統展陳方式,立足白沙地方民族特色,深挖當地歷史文化和文物藏品的文化內涵,合理定位,堅持知識性、觀賞性、藝術性“三性統一”,舉辦高水平、高質量,符合人民群眾審美價值取向的展覽活動,增強參觀者的參與感、體驗感,提升博物館展陳的吸引力,讓更多的人主動走進博物館,了解博物館。三是完善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強化“博物館+”模式,提供更多服務,依托新技術賦予文物更多表現形式,把展覽從線下搬到線上,以“云展覽”“云游博物館”“掌上博物館”等虛擬展覽提供更加多元的觀展體驗,讓文物借助數字技術走出庫房,走向大眾,走進千家萬戶,突破博物館建筑、陳列、參觀時間等局限,面向更多人開放,提高文物展出率、利用率。使人不論身處何處,指尖滑動之間,皆可感受傳統文化之美。

(三)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博物館知名度

“互聯網+”時代,新媒體快速發展,博物館不應縮在角落,關起門來做研究,而是應該面向社會大眾做服務。從“關起門來做研究”到“敞開門去講文物”,要利用現代新媒體的力量,乘著融媒體發展的東風,加強與各類媒體的合作,大力宣傳博物館,以更直觀、人民更喜聞樂見的方式,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新鮮營養的文化大餐不斷呈現給公眾,讓博物館進一步融入公眾生活,展現白沙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讓文物走出博物館,來到公眾面前,使他們愿意走進博物館,宣傳博物館,愛上博物館。

(四)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人才素質

一是構建專業的博物館人才隊伍。館方可通過館際交流和外派培訓等方式,提升博物館館內人員整體業務能力和自身素質,開闊其視野,拓寬其思路,從而彌補其自身不足,完善知識體系,培養一批既掌握博物館專業知識又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二是通過特需人才引進等方式,改善人才隊伍結構??梢M已有博物館從業經驗或擁有高級職稱的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優化充實博物館人才隊伍梯次結構,也可錄用高校優秀畢業生,面向學術研究、策展、文物保護、文物鑒定等對口專業進行招錄,為博物館注入新鮮血液。

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在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博物館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中小型博物館要立足地方文物資源,探索地方特色,創新發展,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多舉措盤活博物館藏品資源,推進中小型博物館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履行博物館職能,優化博物館服務大眾的功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文化服務的需求。

作者簡介

麥家慧,1991年7月生,女,海南儋州人,漢族,助理館員,本科,研究方向為文物博物。

參考文獻

[1]陳惠榮.免費開放下中小型博物館的困境及思考[J].文化學刊,2018(4):138-139.

[2]張東燕.中小型博物館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時代文學,2014(8):201.

[3]梁清.轉型期國有中小型博物館的“脫困”策略[J].傳承,2017(1):105-107.

[4]趙秀琴.中小型博物館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今日南國,2010(5):11-12.

[5]龔良.新時代,博物館讓文物活起來[J].博物院,2018(1):8-12.

[6]王龍,孫岱萌.展覽合作“讓文物活起來”—博物館館際合作辦展模式探析[J].中國博物館,2017(3):98-103.

猜你喜歡
服務方式創新發展博物館
博物館
簡論現代化管理手段和服務方式在國企檔案管理中的應用
現代化管理手段和服務方式在國企檔案管理中的應用
縣級公共圖書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研究
基層公共圖書館管理外包實踐與思考微探
創新發展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對策
基于供給側改革理念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我國數據新聞的傳統因素及創新策略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露天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