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科背景下農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探索

2021-01-20 07:14姚鵬偉魏琳葉協鋒武云杰
決策探索 2021年24期
關鍵詞:新農科農業院校課程思政

姚鵬偉 魏琳 葉協鋒 武云杰

【摘要】農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新農科建設的內在要求。目前,農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中,仍存在師生缺乏課程思政意識、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缺乏課程思政內容以及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高等問題,阻礙了“知農愛農”的復合型農林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本文針對農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農業院校;課程思政;新農科

農業院校是強農興農的國之重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在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新農科背景下,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培養“知農愛農”復合型農林人才的必然要求。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中,發揮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協同效應,對教育教學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目前農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師生缺乏課程思政意識

長期以來,多數教師認為思政教育是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的事情,認為自己僅是基礎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傳授者。同時,由于受評價機制的影響,教師將更多精力投入科研,課程思政意識淡薄,導致專業課與思政課不能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而大學生也認為思政課程實用性不強,更側重于基本技能和專業課的學習,對課程思政不重視、不感興趣。

(二)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缺乏課程思政內容

當前,課程教學大綱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培養目標清晰,但缺少具體的課程思政培養目標,導致課程思政效果不突出;教學內容系統性不強,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不能有機融合;思政元素挖掘不夠,且不能很好地融入教學。教學評價重視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忽視或缺少課程思政教育效果評價,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德育發展,同時,也因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饋,造成重教書、輕育人的傾向。

(三)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更要系統掌握思政理論與多種教學方法,以實現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專業課教學。部分教師教學能力弱,不能根據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和社會發展的形勢,做到教學方法、教育內容與時俱進。尤其是當前很多從非師范院校畢業的青年教師,一方面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理論知識與教學技巧,另一方面缺乏農業生產實踐經歷。

二、新農科背景下農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

(一)強化師生對課程思政的認識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有利于提高課程思政建設效果。專業課教師應將專業教育與價值教育相結合,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在做到“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同時,切實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價值引領融入課程教學并貫通人才培養體系。教師之間加強聯系與合作,堅持顯性思政與隱性思政教育相結合,同心同向,形成合力育人模式。對于大學生個體而言,要積極主動進行思政學習,用新時代思政理論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遠大理想,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

(二)優化課程思政頂層設計

學校思政工作領導小組要統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激發各院系、職能部門和基層教學組織的活力,打破學科壁壘,促進不同學科、課程配合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形成全員育人氛圍,促使更多師生自覺參與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結合不同學科特色和課程特點,在教學大綱中,除了專業知識培養目標,應明確德育目標,并形成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引領的課程內容體系,教學中要明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價值目標。同時做好教學方案設計,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

(三)深度挖掘思政元素

深入剖析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巧妙地將思政元素與專業特色有機整合,建立具有專業特色的課程思政資源庫。通過分析農業生產、農民增收、脫貧攻堅等領域內的典型案例,做到思政教育擲地有聲;講好農耕文化之美,做到課程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對比智慧農業、精準農業等現代農業體系與傳統小農經營生產模式,增強學生的專業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利用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討。

(四)注重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

定期組織專業課教師開展政治理論學習,通過學習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開展課程思政培訓、教學觀摩、經驗交流等,讓教師學有榜樣;建立課程思政教學共同體,開展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教學研討等活動,實現課程思政資源的開發與整合,促進課程思政教學交流;通過對青年教師實施崗前、在崗培訓,以及開展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內容的培訓,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技能和課程思政意識。

(五)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以傳統的“講授+討論”方法為主,讓學生在面對面教學中感受情懷、升華思想。在“手把手”的生產實踐實習環節,讓學生了解當前農業生產現狀及農業發展趨勢,培養學農、愛農、惠農精神;推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利用虛擬仿真實驗室,拓展實驗教學內容、方式;采用翻轉課堂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時政熱點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改進教學評價

建立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量化考核標準以促進課程教學改革。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用人單位評價等,多方面對課程思政教學過程進行反饋。教學評價應包括學習態度、道德行為和辯證思維等內容。同時,考核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等,綜合體現學生專業水平和思政素養。在實施中,注重采用過程性與結果性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增加隨堂測驗、課堂討論、專題講座、課后自學等內容;注重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外實踐表現、日常生活表現,在幫助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其強農興農的責任感和愛國情懷。

三、結語

推動農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是在新農科背景下培養德才兼備的卓越農林人才的重要保障。本文針對當前農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強化課程思政認識、優化頂層設計、挖掘思政元素、提升教學能力、改進教學方法與教學評價等路徑,促進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大良.課程思政:新時期立德樹人的根本遵循[J].中國高教研究,2021(1):5-9.

[2]高燕.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解決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7(Z3):11-14.

[3]張保仁,崔英,姜倩倩,等.“新農科”背景下土壤肥料學課程思政教育的實施途徑[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9):150-152.

[4]張馳.教師的課程思政建設意識及其培育[J].思想理論教育,2020(9):71-76.

[5]孟琪.論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問題及解決路徑[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0(3):88-92.

[6]吳亞君.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路徑探究[J].決策探索(下),2021(6):71-72.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

猜你喜歡
新農科農業院校課程思政
高等農業院校學科專業優化調整研究
農業院校遙感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互聯網+”背景下高等農業院校分析化學課程的建設與實踐
基于“新農科”發展的《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課程教學改革
“新農科”建設背景下《資源昆蟲學》課程教學改革
基于新農科建設背景下的《動物生理學》課程思政建設初探
新農科背景下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淺談農業院校學生的道德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