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加強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現實路徑探究

2021-01-20 07:14張峰
決策探索 2021年24期
關鍵詞:思政教育工作后疫情時代文化自信

張峰

【摘要】青年大學生要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就必須筑牢理想信念,堅定文化自信。后疫情時代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也為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提供了豐富素材。高校應抓住后疫情時代這個契機,從高校、教師和學生三個層面入手,落實文化育人工作,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回歸學生主體地位,切實推進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促使大學生將文化自信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文化自信;思政教育工作;大學生

“文以化人、文以載道?!敝腥A文明作為世界上唯一延續至今且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文明,造就了國人獨具一格的文化自信,并傳承至今。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強調,“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休戚與共、血脈相連的重要紐帶”。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阻礙了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形式從線下變成了線上,教學地點從學校轉到了家里。盡管目前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隨著擴散性更快、感染性更強的變異毒株的出現,零星的地區感染病例仍時有發生。進入后疫情時代,高校作為全過程育人育才的前沿陣地,應當抓住后疫情時代這一契機,推進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工作的開展,創新文化育人的方式,引導大學生將文化自信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其牢記歷史使命與責任擔當,努力擔當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一、加強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現實原因

(一)大學生受西方文化的長期影響難以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憑借其發展的優勢地位,向我國進行大量的文化輸出,使得西方的思想文化長期滲透在大學生多元的生活環境中,部分大學生由于信息甄別能力不強,認知發展不成熟,受其影響容易造成價值觀歪曲、文化自信心不強、文化認同感低等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西方某些政客故意編造曲解我國疫情防控和病毒溯源問題,在國際上造謠生事并大肆宣傳,企圖抹黑中國在國際上的聲望和形象,一些思想價值體系不成熟的大學生就有可能輕信這樣的言論,從而阻礙文化自信的樹立。

(二)加強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大學生應當充分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和文化自信。我國要建成文化強國,就必須抓住大學生這一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環,大學生作為即將踏入社會各行各業的骨干群體,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加強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是應有之義。

(三)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存在薄弱環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三者密不可分?!爸恢v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而不講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錯誤的,也不可能立得住;只講對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而丟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根脈,也是錯誤的,最終也會立不住?!钡壳霸诖髮W生文化自信教育中,往往只是通過單一的理論灌輸,容易流于形式,且內容枯燥乏味,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也缺乏實踐教學配合,使得文化自信教育難以深入學生內心。

二、后疫情時代加強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現實意義

(一)中西抗疫成效對比更能激發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疫情防控期間,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科學研判,全力以赴,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調動全國的物力和人力資源,醫護人員奮戰在抗疫第一線,加上居民居家隔離措施、免費接種新冠疫苗政策落實到位,使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經濟發展也穩步回升,這充分展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而反觀當病毒在西方國家蔓延時,西方社會則“狀況頻出”:政府對待疫情防控不作為;社會陷入混亂;感染和死亡病例每日劇增……在后疫情時代,我們通過對中西方疫情防控成效的對比,更能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以及與西方資本主義在價值觀念、思想文化、政治制度上的差異性。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賦予文化自信以新的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遍L期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與時俱進,保持著生機與活力。在疫情防控期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得到了新的詮釋和發展:每一位新冠肺炎患者接受免費治療的背后,是 “以人為本”理念的貫徹;無數志愿者、醫護人員奔赴前線,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擔當;千千萬萬的普通人靜守在家中,是“同舟共濟,萬眾一心”的堅守;中國向國外輸送口罩、呼吸機等防疫物資,是“休戚與共,天下大同”的追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助力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源泉之一,通過結合實踐經驗和切身感受,從而加深了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運用,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增強了大學生堅持文化自信的底氣。

(三)后疫情時代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契機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校擔負著為國育才、為黨育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榮歷程中,高校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和不容低估的時代價值。疫情防控期間,無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更勝一籌”,還是傳統文化中“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精神的高揚,無不是中國人文化自信的真實體現。高校要牢記為國育才、為黨育人的歷史使命,抓好后疫情時代這一契機,以疫情防控的社會治理成就為現實依據,以思政教育工作為重要抓手,不斷扎實推進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工作的開展,引導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堅持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三、后疫情時代加強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的現實路徑

(一)建設科學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體系,深入推進文化育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备咝W鳛槲幕说那把仃嚨?,應當抓好后疫情時代大學生重返校園的時機,結合多種方式,多角度推進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工作。

1.重視思政教育工作,組織開展抗疫精神學習活動。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率先控制了疫情的擴散并向其他國家伸出援手,這不僅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治理成就,也增強了世界各國的抗疫信心,同時體現了中國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大國形象。高校應組織開展學習抗疫精神的研討會,結合中國的抗疫成就探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問題,不斷明確高校的發展目標,將抗疫精神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起來,將抗疫精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聯系起來,將抗疫精神與思政教育工作融合起來,為高校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做出具體規劃。除此之外,還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充分利用學校的宣傳欄、文化長廊和校園風采角等,宣傳抗疫精神和疫情防控治理成就,讓其成為學校文化展示的一部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不斷提升文化自信的底氣。

2.抓住網絡思政育人趨勢,構建育人宣傳新陣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大中小學延遲開學,教育教學工作也深受影響,傳統的線下面對面課堂教學,轉而借助騰訊課堂、對分易、云課堂等互聯網媒介,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轉變為大規模線上教育教學的新方式,成效顯著。后疫情時代下大學生雖已返校,但之前為教學工作開展建立的聯絡群和網絡平臺依然存在。高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開放性、自由性、多樣性的特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學生幫扶工作。部分學生經歷疫情后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和學業問題,對此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開展網上心理輔導,并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疏導,將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放在專門的網絡平臺以供學生下載學習。二是宣傳育人工作。疫情期間學生線上學習相比以前可能會接觸到更多的網絡信息,這其中包括一些謠言和低俗的信息等,大學生認知體系還不完善,導致部分大學生輕信此類信息,從而阻礙其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乃至造成財產損失。每年都會出現大學生被境外勢力利用充當間諜、在網上發布煽動性言論被捕,或是陷入傳銷、遭遇電信詐騙的案例。這都充分說明了高校在后疫情時代應加強網絡思政育人工作,創新宣傳形式,從QQ、微信、微博等多個網絡平臺入手,搶占輿論和宣傳陣地,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以后疫情時代的社會治理成就為現實依據,讓大學生講好抗疫故事,不斷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成效,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3.家校聯動,打造全方位的育人環境。后疫情時代下,疫情總體處于可控狀態,社會經濟逐漸恢復正常,但由于病毒也在不斷進化,出現了傳染性更高的變異毒株,加上部分人疫情防控意識減弱,個別地區零星的感染確診病例在較短時間內就可導致大面積擴散傳播,導致多地大中小學推遲開學,轉而進行線上教學。對此,高校應注重家校聯動,發揮家庭教育在大學生育人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家長在孩子成長成才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梢酝ㄟ^設立家校聯動委員會,主動牽線搭橋創建平臺,廣泛地讓學生家長參與進來,指導學生家長有效開展家風教育,從而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通過家校聯合,將家庭和高校的合力注入到大學生成長的全過程,培養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社會擔當,讓大學生不斷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二)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1.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十分重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工作。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思政教育的價值目標與根本遵循。新時代加強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要求。文化自信作為一種深層次的內心信念,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價值目標,而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出來的。高校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專業課知識,還要滲透文化自信教育內容,如,文學專業課程可以剖析漢語言文學之美,醫學專業課程可以宣講新冠病毒治療過程中中醫藥發揮的重要作用和做出的突出貢獻等。通過實際教學,將文化自信灌輸到大學生的頭腦中去,不斷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認同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這對于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建設文化強國都具有重要意義。

2.以疫情防控為現實依據,重視公共課課程建設。公共課是所有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公共課不同于專業課程的針對性,具有公共性、普適性、教導性。公共課在加強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教師要利用好公共課,以疫情防控為現實依據,分析抗疫精神和文化自信之間的內在聯系性,講述傳統文化所積淀的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對打贏抗疫戰爭的影響與意義;講述中國革命文化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為打贏抗疫戰爭提供的強大精神支撐,激勵大學生奮勇前行;講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時代精神實質。通過公共課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同上一堂思政課”,激勵大學生將文化自信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3.加強教師自身文化素質建設,明晰文化自信的深厚內涵。文化自信是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一有機整體的自信。目前部分教師理論文化層次不夠深,對文化自信的內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后勁不足”的現象。因此,高校應組織教師定期開展學習研討交流活動,分專題、分板塊進行深入學習和領悟以下重要內容: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傳承下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中既包含有形的物質文化產品,又包含無形的道德觀念和傳統美德等精神文化產物,是中華民族區分于其他一切民族的獨有內在,也是中國人文化自信的根本底氣所在;革命文化是近代以來黨和人民在偉大斗爭過程中創造的,既是中華民族革命斗爭歷史的高度文化凝練,也是中國精神在革命年代的主要表現形式,寄托著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在黨領導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形成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代表著時代進步潮流和發展要求。

高校教師只有深入了解這三種不同文化的特點和內涵,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質和知識水平,才能在教學中將其自覺整合并融入文化自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讓文化自信教育的開展更有底氣和把握,引導大學生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

(三)回歸學生主體地位,在實踐中夯實文化自信

實踐教學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踐教學,不僅能讓大學生有機會學以致用,同時也是檢驗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成果的方式。后疫情時代,高校要調動大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通過組織科研競賽、社會實踐,發揮朋輩互助作用等途徑增強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文化自信。

1.鼓勵學生參加科研競賽。高校要及時發布“互聯網+”“大創比賽”“挑戰杯”等比賽信息,鼓勵學生參賽申報項目,并配備專門的指導老師團隊對重點推薦項目進行打磨,助力學生做出與抗疫有關的科研成果。例如,進行核酸檢測的醫護人員在夏季高溫天氣身穿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極易出現中暑現象,如何在避免感染的情況下盡可能保證醫護人員的舒適體感?某校團隊為此設計了新款防護服并申請了專利,最后成功投放使用。除此以外,小到可降解的防疫口罩、大到新型負壓救護車的設計,在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兼備的大學生的探索下紛紛變為現實,甚至其中一部分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2.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鼓勵學生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利用課余時間在低風險地區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融入社會。如“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到鄉村進行實地調研,搜集疫情期間的感人事跡,并將其整理成冊;或者是到附近醫院、社區擔當志愿者、義工,宣傳新冠疫苗接種的重要性,協助當地醫院、社區開展疫苗接種工作,宣傳新型變異病毒的特點和防護措施,結合抗疫精神在學校內進行宣講、宣傳,提升大學生的防疫信心,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底氣。

3.發揮朋輩互助作用。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學生社團的橋梁紐帶作用,鼓勵學生社團以疫情防控為現實素材,進行舞臺劇、小品等創作,開展以疫情防控經歷感悟為主題的征文比賽、演講比賽,在充實大學生校園生活的同時,也將我國疫情防控治理成效呈現給每一個人,傳播社會正能量,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除此以外,高校要注重發揮廣大學生干部的朋輩帶動作用,要號召所有學生干部、學生黨員以身作則,配合學校的疫情防控工作,積極宣傳防疫政策和常識,并及時幫助身邊同學排憂解難,將異常情況及時上報給輔導員,擔當學校疫情防控的排頭兵。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世界各國的抗疫呈現出不同狀態。我國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人的團結一心,展示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力量,在這背后是中國人獨有的文化自信。后疫情時代,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多渠道推進文化自信教育的實施,切實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厚植大學生的愛國情懷,激發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其自覺抵御西方外來文化的入侵,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09(02).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322.

[3]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EB/OL].求是網,2019-06-17.

[4]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N].人民日報,2013-11-29(01).

[5]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6]邱秋云.后疫情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徑探析[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20,10(06):47-51+64.

[7]高會燕.新時代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時代意蘊[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1):56-59.

[8]湯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關系[J].紅旗文稿,2019(19).

(作者單位:青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思政教育工作后疫情時代文化自信
“后疫情時代”的管理新焦點:辦公環境
掌控“后疫情時代”的五大商業趨勢
進擊“后疫情時代”
“互聯網+”模式下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
網絡時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機遇及挑戰分析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