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英語課改的授課與思維轉變模式

2021-01-21 22:19潘永芬
啟迪·中 2021年12期
關鍵詞:以生為本新課程改革因材施教

潘永芬

摘要:新課程改革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維系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教學導向,當今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師應貫徹落實課改理念,對落后的教學面貌進行全面改革。這期間,教師先要做的便是轉變自身教學思維與授課指導形式,精心設計與以往課堂所不同的全新教學規劃及策略方案,以求還原英語課堂應有生命力,讓學生置于良性語言生態環境中獲以可真實化與可持續化發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新課程改革;以生為本;因材施教

一、做好課前導入工作,落實先學后教理念

課改形式下,教師先要在課前階段做足改革工作,轉變自身思維來高度落實先學后教理念,嘗試以高效導入形式來驅動學生自主探求新知,并施展自主思維與能力來獲取基礎理解與初步掌握。

(一)新知探索

如根據學生在預習階段對課程知識的探索需求,教師可用幾分鐘的微視頻進行直觀化講解,微視頻中需對課程所涉的詞匯、短語及重要語法達到完全化解讀,除了要剖析這些知識的具體概念及用法之外,教師不妨結合難點知識的用法功能來拓展多元例句,讓學生在例句的語境中真實了解知識的用法。此外,為加深學生的印象與共情能力,在配備例句時教師還可在微視頻插入相應的動態圖示呈現例句情景,以此既能增進學生對例句的理解以及對知識用法的探知效果,也能引發其一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對知識的自學與樂學中獲取較深刻的理解掌握。

在知識類微視頻中全面解讀完新課知識后,教師還要配置一定的習題,讓學生將剛剛了解的知識概念與用法做以遷移運用,用此檢測學生的預習效果,并讓其在知識操練中獲取進一步的掌握。這一檢測方式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可以根據自己在解題時的表現與困惑獲悉學習難點,那么便可對后續課堂的學習有所清晰規劃,將更多精力放置于學習難點上進行強化聽講,提高效率。習題的解答情況也需在課前發送給教師,由教師做出專業評定來探知大部分學生的不足,并將這些不足作為教學難點,從而更具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來強化對學生困惑的解析。

(二)內容預測

微視頻短小精煉,學生在幾分鐘的時間內便能快速領略到課程知識的重點,并由教師精心設計的知識展現形式而提升認知效果,這既不會為學生造成過度預習負擔,又能給予其學習的樂趣,是非常具有導入實效的。除了知識預習之外,教師還可在另一個微視頻設計中呈現多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社會(或文化)背景方面的圖片,又或是一些社新聞與報道資訊,以此讓學生先領略課程內容的教育背景,有力驅動其思維來讓其依靠背景資料探知課程內容的中心。此方式達到了對學生自主思維的鍛煉,既能讓其獲取對教學內容的初步認知,又能開拓其視野,讓其預先奠定情感基調,引發對教學內容的極度興趣,從而提高在后期課堂的融入度與探知欲。

二、優化課堂教法資源,遵循以生為本理念

課改主張教師應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改善小學英語課堂“教為主,學為輔”的局限面貌,突出學生的“學”,以此顛覆以往由教師過于主導的教育形式,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力來提升其中心主體地位,而教師自身則要扮演課程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及引導者,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明確方向并提供援助。

(一)教學方法轉變

探索有關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課改中的重要指示,這也能體現出良好的“教”與“學”關系,由教師打破自身定勢思維,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中突出自主性、互動性與趣味性等原則,以求讓學生產生一定的學習熱愛,并獲以極大滿足感,同時也能收獲相應的知識操練及能力施展成果,最終實現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水平的提高。

鑒于此,教師不妨采用游戲教學法,用游戲激趣,并精心設計游戲過程來對學生的學科能力展開積極培育。以PEP三年級“Look at me”這一課為例,在學生通過預習基本認知本課eye、nose,ear mouth、foot、leg、hand與face等詞匯,以及Clap your hands、Wave your arms、Shake your body與Stamp your foot等重要短語后,教師可要求其以小組為單位組建游戲,具體游戲活動可分為兩個過程,一為描述“形態演繹”,二為“形態描述”,通過這兩項過程可助學生個體達到對課時知識良好掌握,與語言關鍵能力有效訓練。如在“形態演繹”中由一個成員進行具體表演,其他成員輸出任務指令。如當成員輸出“Touch your leg”指令時,A成員需觸摸腿部,在完成動作演繹的同時加強對短語概念的認知。其他成員發出的不同指令,A成員都需在腦中思考知識后進行表演,最終每個成員都需按照A成員的方式進行演繹,以此獲取對知識的深刻認知。

在第二項過程“形態描述”中,由成員進行不同的肢體形態演繹,而描述者需根據不同的形態來反思本課知識,并恰當運用句式及語法功能來展開詳細描述。如描述者A成員看向B成員并發現其搖晃身體時,他們之間可展開如下對話:

A:“How are you?”

B:“I'm fine,thanks. And do you know what I'm doing?”

A:“Yes,I know. You are shaking your body.”

B:“Yes,you are clever. Then,please look at C(同學)”

……

以此種方式輪流展開第二項游戲過程,可有效驅動每個學生真實操練知識,并根據知識的用法功能來合理構建語句,施展語言能力來獲取游戲成果。最終經由組內的游戲互動可有效達成課時知識匯及能力目標。

(二)教學資源優化

新課程改革中有一項重要的教學指示,主張教師應重視學生知識、技能的習得,以及學科素養、文化意識與情感價值觀的建造,最終推動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進步。因此,在課改落實中,教師必須堅守每一項關鍵要素,讓學生在接受語言知識及能力訓練的同時也能領略語言載體中的情感因素,由此陶冶情操,實現文化及素養品格的良好建造。

針對這項課改暢想,小學英語教師要對以往封閉的教學思維進行轉變,不再將教學目光只局限于課本內容的講解,而是從課內外資源優化整合與調動入手,高度落實對學生素養價值觀的建造。

從課內而言,教師不妨嘗試展開多模態教學,以多模態方式對枯燥的課本資源進行趣味轉變,讓學生能以不同的學法方式鑒賞并領略教學內容,在趣味探究中獲取深刻見解。以五年級“When is the art show?”為例,本單元含有很大的文化教育功能,那么為增進學生對這些背景頗深內容的理解效果,教師不妨對散落在課本各處的文化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并以多模態方式來增進學生的清晰認知與梳理。

這時就需用到互聯網及多媒體設備,在課前設計有關本課內容的課件短視頻,以圖片、文字、影音或圖表等方式,對枯燥課文及其隱性涵蓋的文化理念進行多模態轉變,以求降低學生理解難度,并熏陶其文化涵養。短視頻的設計不妨以動畫片形式展現,由動畫人物對各節日信息用英文語句做以介紹。而在展現某個節日時,動畫中不僅要體現該節日的圖片,還要以動態圖示與影像還原真實的場景,將動畫人物置于其中展開貼切描述。以此方式,由動畫人物帶領學生深入了解與鑒賞各節日的具體文化起源、特征、風俗習慣與活動,增進其閱讀理解效果與文化見解感悟。

再匹配多媒體情境中的優質資源內容,能驅動學生更大的探知欲望,使之自主研究這些語言材料,高效探知語言知識意義及句式功能,這不僅能促進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還能增進其對課時核心知識的認知掌握,以多模態的資源投放形式可助學生基本達成本課知識及情感目標。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都是以自主化方式對課件進行瀏覽與對語言材料進行解讀的,這也能貫徹落實課改要求,在踐行以生為本的同時也推動了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

三、關注課后復習鞏固,維系個體良好發展

當一堂課完成之后,為了確保每個學生個體的最佳吸收與掌握效果,教師還需拓展課后環節,讓學生對課堂所學做出復習與鞏固操練。這時為了維系個體最佳學習效益,落實課改指示來促進教育的開放性與公平性,教師還需踐行因材施教理念,具體可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課后作業,讓其做出針對性復習與鞏固。

(一)低難度復習鞏固

如針對班級的學困生,教師可提前做好準備,運用微課來記錄課堂教學全過程,在課后向學困生傳送記錄教學過程的微視頻,讓其再次聽講課程,并針對自身薄弱之處做出探索研究,此期間,學困生可自主調控播放的速度與頻率來針對學習難點展開反復研究,彌補缺失而增進復習效果。

(二)中難度復習鞏固

對于中等生而言,教師可設計一些習題檢測其知識掌握情況,但習題的數量要保持適度,以防引起學生反感而造成復習效果的低下。此外還可設計一些趣味作業,驅動中等生來獲取能力的高階鍛煉。如在“My favorite season”教學完成后,教師可讓中等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

在導圖創建中,中等生需對課程內容做以回顧,對四個季節的各項要點進行全面的閱讀分析與分類歸納,最終繪制合理的導圖分支結構,體現出復雜課文信息的隱性脈絡。除了構建分支之外,學生還要施展句子組建及語段濃縮等學科技能,對課文中有關季節描寫的各類信息做以精簡概述,然后填充到相應的分支框架中,完成導圖。這一項作業極具實效價值,同時,學生又能對導圖的框架構造與色彩進行自主設計,這又極富趣味性,可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愛,提高其作業執行力度。

(三)高難度復習鞏固

而針對優等生的作業設計不妨增設難度與復雜度,還是在“My favorite season”教學后,教師要求其以“口頭作文”的方式對課堂所學進行回顧與高效輸出,以口頭表達的方式,敘述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并汲取所學知識去組建口語語句,以此完成能力訓練。對此,優等生不僅需發揮閱讀分析及分類總結能力,對課文內容做出精簡概括;還要深化語言組建與口語技能來完成口語復述,最后可錄制音頻傳送教師供其檢閱。

設計這不同種類的作業可促進個體的最佳復習效果,并在課后再次驅動其思維與能力,讓其獲取語言實力及素養意識的進階發展。

四、總結

課改的要求與理念應全面落實于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各項環節,如課前的教學導入、課堂的具體授課與能力指導,以及在后期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復習與鞏固操練。在這多項重要時期內,教師都應以課改要求轉變自身教學思想與授課及教學組織形式,為各階段設計優化的教法策略,并調動與投放適用資源來確保學生的學習效果。沿此教學規劃,學生才能在一節英語課程中獲取最高程度的學習效益,并實現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真實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媛媛.小議如何構建小學英語互動生成教學模式[J].科技資訊,2020.

[2]茍紅娟.淺析新課標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策略[J].科技資訊,2020.

[3]周海梅.新課改中PEP小學英語教學面臨的挑戰與創新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

[4]袁秀芳.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堂開展課本劇的教學[J].探究課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

猜你喜歡
以生為本新課程改革因材施教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體育教學模式探索
論強化基礎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職教語文教學新模式
淺談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為本”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新課改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組織研究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因材施教的實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揚長避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