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邏輯理路探析

2021-02-08 08:44陳曉力
大學·社會科學 2021年12期
關鍵詞:實踐邏輯理論邏輯人類命運共同體

陳曉力

摘 ?要: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人類共同發展的視角上,提出了新的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中,主張世界各國利用更多創新性的模式共同發展,相互融合,在共享和包容的基礎上實現共贏,這為發展新型國家關系提供了全新的世界方案。文章從時代背景、深刻內涵、邏輯分析等方面探討了這一思想的邏輯理路,以期更好地理解分析習近平總書記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開創世界歷史的美好未來所做的偉大構想。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中圖分類號:D8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45-0047-03

一、習近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時代背景

習近平同志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學習馬克思,就是要學習并實踐針對世界歷史的想法和理念”,還著重指出我們應縱觀全局,站在世界的中心發現如今全人類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如何能夠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所涵蓋的世界歷史想法作為基礎和前提,將該思想的內涵及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外延結合在一起而產生的全新思想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主旨演講、“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上的開幕辭等多個重要場合強調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理念,不斷地推動著與各國之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合作實踐[1]。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誕生的背后是當今時代的迫切需求,這不僅是單一的某個國家或者幾個國家需要的全球治理理念,更是經濟全球化中各國人民對和平發展和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該思想不僅涵蓋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粹,還有與時俱進的時代意義,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梢?,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敢于擔當,具有偉大的奉獻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在這個理念背景下,將人類命運聯系得更加緊密,并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出來:一是發展的依存性??v覽全球,任何一個國家若想謀求發展,就一定要將自己與大環境相融合,秉持開放發展、包容增長的理念與政策,還要結合國家自身的發展方針,最終達成共贏。二是風險與挑戰相互依存。鑒于各種難題的出現,世界各國都要建立承擔責任的機制,要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共同應對危機,最終達成維護并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目標。三是議題的交融性。全球范圍內,無論政治、經濟,還是人文社會,甚至科技安全等不同議題的領域已經不再單獨存在,不同領域間不斷滲透融合、相互交叉,極易引發“共振效應”。因此,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各國相互依存、命運與共,成為密不可分的共同體。在此時代背景之下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確有必要的[2]。

二、習近平有關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深刻內涵

自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提出后,“一帶一路”倡議等全球合作理念與實踐不斷地證實著該思想的意義及價值,為國際社會所廣泛認可,為順利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朝著快速高效合理的方向發展提供了可靠支撐??梢哉f,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和質的提升,更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理論的繼承和創新,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外交經驗的經驗總結和理論凝結。這一思想不僅向全球展現了中國的力量和價值,更重要的是為全球和平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目標是指本國在不斷發展變好的同時,重視其他國家的發展利益,最后共同促進全世界的共同發展。如今的世界處在飛速運轉的變革中,政治、經濟、文化等都處于時代發展的浪潮中,不同國家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更多危機。如糧食安全、環境問題、技術安全、人口發展等,實質上不再局限于某一個或者某幾個國家,而是會存在整個人類世界并對全體人類產生影響。因此,一方面,全世界已經融于一體,在這種情況下,團結人類的力量以共同面對所有人類面臨挑戰的價值觀,這種觀念是適應世界發展形勢需求的,也是當前國際上所流行并秉持的一種較為常見的態度,充分顯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現實可行性。另一方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應站在國際道義的高度上,在明確了經濟全球化、信息化中互利共贏的準則后,以全新的視角審視人與國家、國家與國家間的關系及需求[3]。

三、習近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邏輯分析

(一)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真正共同體”思想

習近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根植于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的“人是類存在物”的概念。所謂真正的共同體,即任何一個人均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并且以平等的個人的身份參與到社會中去,還能自由安排各自的生活,謀求更多發展。因此,這種真正的共同體一定會取代早期不合理的虛幻共同體的設定。從非真正到真正共同體發展演變的過程,需要經歷一些難關,其中最大的阻礙就是私有制,消滅私有制的方法就是將社會狀態發展到共產主義,當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某個階段時,面臨著被消除的可能,此時真正自由的發展才會賦予人類自由發展。據此,這個思想不僅建立在科學思想的層面上,還參照了當今世界各個國家發展的不同特點以及國際關系的變化趨勢。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提出,不僅傳遞出了中國面對世界發展變化的選擇,還能與時俱進,符合當前世界發展的具體需求。在此種情況下,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體現了對馬克思提出的真正共同體思想的進一步分析,并且與馬克思有關時代發展的理論相結合,表明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責任態度及堅定的決心。

(二)實踐邏輯

1. 對全人類文明未來的科學理性思考

在當今世界中,國家與國家之間因為各種因素往往會存在發展上的矛盾,尤其是在資源越來越短缺的今天,如何實現共同發展,促進全人類社會的共同進步成為世界各國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因此,如何就人類全體發展提出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成了各個國家都應該考慮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提出,點明了世界各國家的緊密聯系,還為如何解決各種復雜的國際關系提供了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提出,體現出了對全人類文明未來的科學理性的思考。當前世界呈現出來的調整、變化的局勢,表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已經深入到各個國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各國家發展的成果可由全人類共享,相應的發展中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需要所有國家來共同承擔風險和危機。而該思想的孕育,則是基于這種國際關系的現狀提出的科學合理的解決對策。

2. 適應中國與世界關系變化的現實需求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處在一個不斷運動的過程中。在早期新中國剛成立時,中國各項實力較弱,此時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沒有什么話語權。經歷了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各項實力得到了快速提升,開始逐漸成為世界重要一員,將我國推向了世界舞臺,更讓世界認識中國,至此之后,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緊密。一方面,大量優秀的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在經濟、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實力有了迅速增長。另一方面,世界各國的發展與中國密切相關,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提升,中國所有的戰略實施都會深刻地影響到世界格局的變化,中國的企業也為全世界提供了各種商品貨物、文化理念、科學技術的輸出。以“一帶一路”為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能夠很好地讓中國聯合周邊其他國家,通過資源置換、文化交流、經濟合作、政治協商等方式,共同維護亞洲地區的繁榮與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具有中國處事邏輯的重要見證,同時也用實際行為向世界表達合作善意,表明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的決心和信念[4]。

(三)文化邏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

在該思想中還凝聚了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如此,還體現出強烈的“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理念。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即在世界萬物中的所有生靈都處于平等的地位,處于強勢地位的動物和人類,只是因為先天占有優勢,但是并不意味著就能夠從事物的本質存在意義上超越他們。從物質層面上來說,“天人合一”思想具有十分現實的借鑒意義,在面對自然時,要抱著謙卑的心態,不能將自己作為地球的統治者肆意傷害其他物種,更不能有居高臨下的統治者心態,需要做到的是,在與自然界相處的過程中,尊重每一個不同物種的優劣勢,并且認可它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在保持此種心態后,才能夠更好地處理人類發展與自然共生的問題,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尊重不同的物種,要能盡可能地去尊重和保護他們的生命權利。只有這樣,才能使世界的整體性不被破壞。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倡導所有國家一起積極治理環境,為全人類發展提供環境資源的支持保障。

“和合共生”是基于中國“和”的思想而來,主張在個體與整體中尋求平衡的統一關系,但是這種“和”并不表示一定要放棄自己的思想,而是允許個體在整體中擁有豐富多樣的思想和價值觀,社會所提供的和諧環境,能包容和幫助個體思想的成長與發展,從而實現既“各美其美”又“美美與共”的良性發展。在世界發展的過程中也是如此,包容其他國家的不同訴求,保持自身的獨特個性,但同時又能融合于整個世界格局中,以全人類的和諧發展為最終目標和信念才是正確的發展道路[5]。

“世界大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社會理想構建最為集中的體現。在世界大同中,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國家,都可以借由不同的方式實現融合的統一,這種統一是包羅萬象的,也是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還是百花齊放的。在各種外交場合中,中國領導人所體現并一貫所秉持的也都是這樣的政治準則,不僅需要著眼于自己國家變得更加強大,更重要的是需要重視其他國家發展的程度,相互尊重彼此的政治形態、文化意識等,在此基礎上互相幫助共同成長,這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體現。這也正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世界大同”理想的新時代重構與實踐,彰顯出中國在當今世界中作為一個大國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四、結語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聯動國際力量共同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目前世界發展態勢所提出的科學合理且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既有學理邏輯,又有現實依據的思想。展現出了強大的中國自信,也彰顯出了中國友好發展的姿態,是中國順應世界發展變化所作出的努力探索,是站在全人類發展的視角上提出的,是應對全球危機與挑戰所給出的中國智慧和解決方案。從內在邏輯上來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中涵蓋了諸多現實與理論以及文化邏輯,是在充分考慮中國與世界、現代與傳統、學理與現實關系后提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

參考文獻:

[1] 常培育. 在攜手抗疫中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N]. 解放軍報,2020-06-08(10).

[2] 宋睿思. 大國治理:人類命運共同體——基于阿甘本生命政治理論的思考[J]. 法制博覽,2020(16):239-240.

[3] 宋佳烜.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文力量凸顯[N]. 中國文化報,2020-06-04(01).

[4] 孫燦.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新時代中國的全球治理邏輯[J]. 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20(02):20-26.

[5] 孟媛,王建超. 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解讀——基于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視角[J].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18(01):168-172.

(薦稿人:譚德宇,湖北民族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秦雷)

猜你喜歡
實踐邏輯理論邏輯人類命運共同體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依賴與超越
論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
列寧從嚴治黨的思想實踐及其現實啟示
文化傳承視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發展的實踐邏輯
精神養老研究取向及其實踐邏輯分析
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中國外交頂層設計
以“文化多樣性”國際機制支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基于宅基地置換的新型集中社區建設類型及其實踐邏輯
政府雇員制歷史與理論邏輯
淺談供給側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