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情緒情感問題及解決途徑研究

2021-02-08 05:29胡雨田汪妙可兒王潤杰
大學·社會科學 2021年12期
關鍵詞:解決途徑心理健康大學生

胡雨田 汪妙可兒 王潤杰

摘 ?要: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焦點。文章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以浙江省某高校的大學生為例,深入研究和總結了困擾當代大學生的一些情緒情感問題,通過聚類分析和交叉分析法研究解決途徑,了解大學生的情感需求,為項目的后續開展提供研究基礎,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為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推進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貢獻了力量。

關鍵詞:情緒情感問題;解決途徑;大學生;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4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45-0151-03

一、調查概況

(一)調查目的

我國2020年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中18.5%有抑郁傾向;4.2%有抑郁高風險傾向;8.4%有焦慮傾向;睡眠不足的問題在大學生中比較普遍,43.8%的大學生表示一周中有幾天睡眠不足,7.9%的大學生表示超過半數時間睡眠不足,4.4%的大學生表示幾乎每天都睡眠不足。大學階段被稱為學生的“心理斷奶期”,幾乎每個學生都面臨著環境適應、情感困惑、學業就業壓力等挑戰。大學階段作為步入社會的轉折關鍵點,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特別是情緒情感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調查對象

為全面、深入地了解當下大學生面臨的情緒情感問題及解決途徑,本研究通過線上隨機分發調查問卷的形式,以浙江杭州錢塘區的大學生為例,分析大學生的情緒情感問題和需求,了解不同群體情緒情感問題成因、應對方式的差異性和解決效果。本次調查共有1570份有效問卷,涵蓋大一至研究生群體,由于受客觀因素以及大學男女比例不均的影響,調查對象的女生人數有1100人,男生人數有470人。通過數據結果的交叉性分析發現,大學生的感情經歷(戀愛次數)大致與年齡成正比,原因之一是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社交圈的拓展和人生閱歷的豐富,感情經歷呈上升趨勢。

(三)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在問卷的一道矩陣量表題中,對于目前比較困擾的情緒情感問題,將受困擾程度量化成1-5分,得出八個高于均分水平的問題,其中焦慮、壓力大和虛擬情感與現實情感脫離得分最高,分別達4.08和4.07分;其次比較困擾大學生的是與戀人、朋友的情感矛盾多和社交恐懼,分別達3.83和3.77分;另外讓人驚訝的是,喜歡同性成為了第五大困擾大學生的問題;其他得分較高的還有認為自己防備心過強,自卑、敏感,以及抑郁。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虛擬情感與現實情感脫離

近些年來,一批專門面向女性玩家設計的戀愛養成類游戲又名乙女類游戲紛紛上市,女性玩家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這些游戲往往畫面精美,操作簡單,劇情引人入勝,還有“直戳女性審美”的聲優配音。女性玩家游玩游戲的頻率越高,對游戲內NPC(Non-Player Character)角色的擬社會關系程度就越深,最終導致女性玩家對理想化的戀愛關系期待日益上升[1]。

和乙女游戲類似,近些年追星經濟方興未艾。相似的是,伴隨著完整的娛樂圈產業鏈特別是選秀節目模式的形成,粉絲可以說近乎以一種現實版乙女類游戲的參與方式參與到喜歡的明星“生活”中去,從而和她們心目中的偶像形成上文所說的擬社會關系。這種擬社會關系越深,粉絲對于理想化的戀愛關系的期待也就越高。虛擬的畢竟只是虛擬的,當這部分在乙女類游戲和追星中對戀愛關系產生較高理想化期待的女性進入到真實的戀愛關系時,她們往往會大失所望進而產生一系列情感問題。

(二)焦慮、壓力大或呈常態化

社交焦慮是指個體在社交活動中體驗到的消極情緒體驗,導致了個體一定的心理痛苦,并由此給社交活動造成功能受損或消極影響,具有明顯社交焦慮的大學生常常表現為社交活動減少,對大學生社會化進程具有極其不利的影響。而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發現這往往體現在“自我客體化”上?!白晕铱腕w化”,原指“女性內化第三人對自己身體自我的看法,將自己當作一個基于外表被觀看和評價的物體來對待”,并“形成對身體外在形象的習慣性監控”[2]。主要體現在樣貌監視和穿搭監視兩個方面,例如近年來出現的“容貌焦慮”“身材焦慮”等。相關數據則顯示“自我客體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社交焦慮。這種基于“自我客體化”的社交焦慮在一定程度會阻礙感情的建立。

(三)情感矛盾多樣、復雜

相對于年齡更大的群體而言,當代大學生面對的社會風氣更為開放與復雜,因此他們所面臨的情感問題也更加獨特與復雜。由于一些時代政策影響,當代大學生群體也擁有著一些獨屬于他們的情感問題。

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在一定程度上為情感問題的復雜化提供了“舞臺”。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青年一代,在戀愛交往方面出現了諸如網戀、連麥和奔現等新型的戀愛形式,社交媒體的深度滲透大大縮短了戀愛交往的周期,快餐式愛情大行其道。傳統戀愛受制于地域限制,往往只會發生在同一地域的熟人之間。社交媒體的出現與發展打破了這種地域限制,擴展了年輕一代的交往范圍。但這種交往范圍的擴展大大降低了產生戀愛聯系的難度和建立戀愛關系的成本,使得整個戀愛呈現出一種隨意性,而社交媒體的“可匿名性”也在一定程度為戀愛中一些道德敗壞的行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四)近半數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

困擾大學生情感的主要社交問題除了社交焦慮還有社交恐懼,兩者發生機制不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年輕一代的社交范圍和情感體驗。

飛速前進的社會在創造了無數物質精神財富的同時,也給身處時代浪潮之上的青年一代帶去了無盡的壓力。這種壓力來自于抽象的時代浪潮,卻落實在具象的柴米油鹽之上,給青年一代的情感體驗帶去了枷鎖和重擔[3]。

三、結果結論分析及解決途徑

在出現上述情緒情感問題時大學生都會選擇怎樣的方式疏解情緒,對項目的構建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文章采用聚類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一)解決方式大致呈找朋友和網絡求助兩類

Q:遇到情緒情感問題的時候,您一般會怎么處理?

方法:先主成分分析降至2維,再進行聚類。

兩個主成分保留80.3%的信息,保留了原始數據的大部分數據。接下來用silouette分析選取最優的簇數,silouette得分取值范圍為[-1,1],受客觀條件和問卷隨機性的影響,結果未明顯接近1。因此,選擇將數據聚為2類。一類為傾向于找朋友傾訴自己的情感問題;另一類為自己通過網絡、自媒體尋求解決方式[4]。(詳見表1、表2)

(二)找父母老師和專業咨詢師求助的傾向性不高

通過矩陣題量化和交叉分析可以看出,近80%的學生在傾向于找朋友傾訴這一選項給出了三分及以上的分數,均分達到了3.36分,說明大部分大學生會選擇向同齡人特別是親近的朋友傾訴情感心理問題上所遭遇的障礙,以尋求有效的解決方式,而尋求父母、老師與專業咨詢師這兩類方式則在大學生群體中傾向性明顯偏低,分別為1.96和1.86分。

不主動,不愿意與父母等長輩闡述情緒情感問題是當代大學生一大顯著特征,對此通過深入被調查群體,進行原因探索。影響因素一,思想代溝。影響因素二,不希望父母過多的插手。調查發現,通過咨詢父母解決心理情感問題的最終效果并不差??梢姶髮W生群體主動與父母進行情緒情感等心理問題方面的交流更有利于他們的身心發展,而父母方面也不該故步自封,應多從孩子角度思考問題,表示理解并給予正面反饋。但隨著大學生自主獨立性的提升,找父母老師傾訴的傾向性會逐漸下降。

(三)低年級對抖音等新形式的接受程度更高

除上述典型問題解決手段外,在青年群體中衍生了許多新型的情緒情感問題解決方法,最為顯著的是通過網絡自媒體、社交軟件等形式來解決問題。對于身邊親近的人難以啟齒的部分情感問題,或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法和身邊人說出心里話,大學生群體在這時就會轉向網絡尋求幫助。但選擇該種手段(以抖音、微信公眾號為例)解決問題的群體特征,也更為集中地表現在年齡更小的一代大學生人群中。根據探究發現,越年輕的群體對于新式解決方法的好奇感更強,也愿意去嘗試這種新方法抒發內心苦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于情緒情感問題解決措施的選擇往往趨于穩定,不會過多嘗試新媒介,對于新媒介的信賴感問題,在更為年長的大學生群體中,可靠性、可信度水平普遍較低。

(四)男生的傾訴意愿相對較低

一是性別認知差異。許多男生會因外界或日常習慣影響,扮演著更為強勢的角色,而向他人吐露內心,傾訴情感困惑被認為是一種向外界示弱的行為,因此極力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二是思維差異。簡單概括即人們常說的感性與理性的差異,男性群體普遍理性而女性群體普遍感性。許多男生對于情感上的問題并沒有女性想得深入、復雜。三是途徑缺失。調查發現,社交網站的主要用戶為女性,她們平均比男性在上面多花費30%的時間。相應的互聯網營銷在某些板塊上將目標客戶主體設置為女性。因此,就算男性群體中有人產生較為強烈的情感傾訴欲望,也因找不到合適的聆聽者而放棄[5]。

(五)聚合大學生情緒情感特點擬建心理咨詢平臺

綜合分析大學生情緒情感問題的解決方式和特點發現,調查對象中女學生傾向于一對一咨詢,男學生傾向于選擇的抒發方式,即通過類似于匿名樹洞的方式去分享情緒情感問題。針對此類訴求,可建立面向大學生群體的情感心理咨詢平臺,以幫助大學生群體解決心理情感問題。且受訪者中對于線上心理咨詢平臺的建設持肯定態度,但關于未來平臺心理情感問題的解決效果,仍需進一步論證研究。

參考文獻:

[1] 吳玥,孫源南,朱寧,等. 乙女類電子游戲對女性玩家理想戀愛觀的影響[J]. 青年研究,2020(04):56-70.

[2] 文楊,黃明明. 女大學生自我客體化的潛類別與社交焦慮的關系[J]. 西部學刊,2019(22):36-39.

[3] 羅雅心,吳明霞. “我看起來怎么樣”——自我客體化研究述評[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2(03):310-311.

[4] 小鹿亂撞. 中國情感與心理服務消費行業發展報告[EB/OL]. (2020-04-14). https://wenku.baidu.com/view/c7c90a2a572707 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8.html.

[5] 陳硯秋.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相關對策研究[J]. 中國人民教師,2006(03):9-10.

(薦稿人:楊劍勇,浙江財經大學計劃財務處處長,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秦雷)

猜你喜歡
解決途徑心理健康大學生
第十六屆大學生年度人物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大學生就業趨勢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新常態下高校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關系探究
社會保險爭議解決途徑探究
電網規劃設計與改造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途徑探討
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