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高質量的民族工作踐行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2021-02-13 10:35嚴慶
廣西民族研究 2021年6期
關鍵詞:中華民族共同體高質量新時代

【摘 要】十八大以來,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思想不斷成熟,“十二個必須”構成的思想內容成為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黨的民族工作在歷程意義上一脈相承,在階段性意義上聚焦階段性主要任務。民族工作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與民族工作推進歷程整體同步,同時體現出宏觀原則先立、中觀政策跟進、微觀工作深入的特點。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思想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指南,思想的價值和作用需要通過高質量的民族工作實踐體現出來、發揮出來,而增進共同性、做好基層工作則是兩個重要方面。

【關鍵詞】新時代;民族工作;中華民族共同體;高質量;共同性

【作 者】嚴慶,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北京,100081。

【中圖分類號】D6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21)06-0029-0007

高度重視民族問題和民族工作是貫穿我們黨百年奮斗史的主線之一,“加強”民族工作體現著對民族工作一如既往的重視,“改進”民族工作強調的是要不斷提高民族工作的質量。進入新時代,黨中央要求“全黨同志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和極端重要性,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奮發有為,不斷開創民族工作新局面”[1]106~107。從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提高做好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1到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體現了對新時代民族工作“不斷做好”的要求?!安粩嘧龊谩泵褡骞ぷ鞯囊蠹润w現在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也貫穿于黨的民族工作實踐歷程里。

一、在民族工作歷程中認知與把握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闡明的由“十二個必須”構成的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成為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指南。全面詳實地梳理黨關于民族工作思想的發展無疑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本文僅從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視角予以梳理,以期大體上描摹出黨關于民族工作承繼與發展的歷程。

從1992年起,黨和國家創設出通過召開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形式,總結一個時段的民族工作以及布局下一個時段的民族工作,以此推動民族工作的持續發展。1992年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回顧了建黨以來民族工作的成就與經驗。江澤民講話的第一部分就是“我國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在介紹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之后,江澤民總結道:我國民族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最基本的經驗,就是我們黨始終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民族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原則,堅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建設社會主義事業中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2]281而“中國特色的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的相關表述也一直出現在歷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領導講話中。

從發展歷程來看,五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精神呈現出一脈相承、逐步深化的特點,即經由明確宏觀原則、制定中觀政策、細化微觀工作三個層面和階段(僅是整體側重性表述,每個時段都存在不同層面的努力)。1992年、1999年兩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主要從宏觀層面進一步明確了黨的民族工作的立場、原則、政策、任務、目標;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主要圍繞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民族工作任務,從中觀政策層面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2014年、2021年兩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則進一步突出了從微觀層面把民族工作做實、做細、做深、做準。整體而言,五次會議一方面堅持了民族工作宏觀指導思想、原則的一以貫之,另一方面則體現了實踐層面民族工作的不斷微觀化、細化,并形成宏觀指導微觀、微觀貫徹宏觀的循環,優化循環成為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重要思想成熟的基礎和條件。

(一)明確民族工作的指導原則與任務目標

以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為指導,立足多民族國情,不斷深化對民族工作的認知,不斷提升民族工作水平,是黨成立以來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不懈努力。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蘇東劇變”不僅對國際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對我國民族工作提出嚴峻挑戰。面對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中央決定召開民族工作會議,研究部署新形勢下的民族工作。

1992年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召開具有深刻的國內外背景,國外背景是第三次民族主義浪潮引發了一些多民族國家的動蕩乃至民族分裂,民族問題由此成為普遍關注的熱點,鑒于此,有必要從理論、政策上作出回應。為了應對外來沖擊,國內圍繞穩定、發展布局民族工作,會議明確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為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目標共同奮斗。

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在民族理論上的主要貢獻是闡釋了民族問題的涵義,并指出民族問題是社會總問題的一部分,民族問題只有在解決整個社會問題的過程中才能逐步解決,我國現階段的民族問題只有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共同事業中才能逐步解決。[2]293正確認識、把握和解決民族問題既是形勢需要,也是民族工作的基本目標和任務,而對于民族問題涵義、內涵與外延的把握則影響到民族工作面向與內容的確定。把民族自身發展問題納入民族問題的范疇,不僅改變了“狹義”民族問題概念(民族之間的矛盾)的局限性,而且有助于形成一種共識,那就是用發展的方式解決民族問題,這種指向將解決階段性的民族問題與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長遠目標結合起來。龔永輝教授指出,民族問題首先而且大量是在民族自身發展過程發生并需要回答或解決的問題,新世紀新階段中共中央明確把民族自身發展作為民族問題中的首要因素單列強調,起碼包含了四個方面的考慮: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事關新世紀新階段民族工作的主題、事關現階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事關民族政策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3]

1999年第二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召開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也正值新舊世紀之交。此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更好地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實現黨的十五大確定的宏偉目標(也是1999年至2010年我國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在理論上主要的貢獻是明確了新中國民族工作的兩大歷史任務,提出了“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族工作的行動綱領。這一行動綱領的提出,不僅為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健康進程進一步指明了方向,而且對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推進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和實施第三步戰略任務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證。[4]繼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用發展途徑解決民族問題之后,本次會議則將民族團結、各民族發展戰略列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族工作的行動綱領。這次會議的召開處于重要而特殊的時間節點,具有較長時段戰略性的“回顧”與“展望”的特點,反映出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戰略目標在民族工作上的要求?!鞍l展”“加快發展”“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成為關鍵詞。有學者歸納出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先后提出并實施了四大發展戰略(沿邊開放戰略、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西部開發戰略),這些戰略與民族地區的發展密切相關,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地區的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戰略和途徑。[5]

(二)以政策推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民族工作

2000年至2020年被視為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2005年第三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新世紀新階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完成黨的十六大確定的二十一世紀頭20年的奮斗目標——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會議明確了新形勢下做好民族工作的五個指導原則(簡要概括為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和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維護法律尊嚴和維護各族人民利益)、圍繞主要任務要抓好“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等四項工作。[6]

由于民族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重、困難多,因而加大政策支持成為重點工作。王希恩研究員認為,這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所取得的成果比前兩次會議對民族工作來說具有更實際性的意義,這一點可以從會議及會議后制定的幾個重要文件看出來,第一個文件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第二個是以國務院名義頒布的《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第三個是由國務院審議通過的《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此外,少數民族事業“十一五”規劃、興邊富民行動“十一五”規劃、少數民族干部培養規劃都正在制定中;這四個規劃,以前都沒有制定過,也是歷史性的突破。[7]值得注意的是,《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關于民族工作的第一個決定。會議結束不久,中共中央下發10號文件,把黨關于民族問題的基本理論與政策概括為“十二條”,從宏觀理論與政策角度為開展民族工作提供遵循。

(三)細化工作與注重實效: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族工作

為了讓民族工作為實現中國夢、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貢獻正能量,以及為了回應學術界關于民族理論、政策的一些爭議,2014年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召開,目的就是要準確把握新形勢下民族問題、民族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目標任務,堅定信心決心,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闡釋了八個方面的問題,涵蓋了民族問題和民族工作的所有重大方面,體現了歷史和現實的映照、國內和國際的對比、方向和道路的把握、制度和法律的原則、政策和實踐的重點,構成了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8]9如果進一步分析,深刻闡明多民族這一基本國情、多民族是我國的一大特色和發展的一大有利因素,是在講為什么要做好民族工作的道理,這也是認知、開展民族工作的邏輯起點和現實起點;深刻闡明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科學內涵,強調要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旨在增強我們開展民族工作的道路自信、政策自信;深刻闡明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一大基本政治制度,強調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要做到“兩個結合”,是明確民族區域自治這一基本政策不能變,而且要堅持和完善;深刻闡明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思路,強調要做好“四個方面、八個重點”的工作,則明確了“做工作勁兒往哪里使”的問題。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圍繞如何做民族工作、如何做好民族工作給出了更具針對性、更具實操性的指導。并使用“灶小火旺”的形象、缺水“窮根”的比喻、“毛細血管”的精細、“以心換心”的溫暖等表述,從態度、方法、關切等方面指導如何做好民族工作,可以說務實地將新時代的民族工作細化到了田間地頭、灶臺炕頭、身邊心頭。

會后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意見》,圍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改善民生推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務能力、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六個方面提出25條意見,旨在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而這些內容均體現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所闡明的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之中,充分體現了這兩次會議精神的“無縫連接”。

從以往四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歷程來看待2021年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我們至少可以得出這樣的啟示:其一,黨的民族工作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階段的民族工作任務服務于國家的整體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其二,黨的民族工作具有連續性,在指導思想和方向一脈相承,在工作任務、內容上“接力續跑”;其三,黨的民族工作思想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既包括指導思想與原則,又包括任務、目標,還包括具體的工作方式方法;其四,黨的民族工作內含規律,在整體、宏觀的立場、原則、指導思想確立后,重點是如何通過工作實踐予以落實,也就是說民族工作越來越細、越來越實。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民族工作的“接力續跑”中,我們黨強調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理念,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積累了把握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寶貴經驗,形成了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9]回顧黨的民族工作歷程,上溯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精神,有助于我們完整、準確、全面把握習近平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二、高質量做好新時代的民族工作

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高質量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指導思想。指導思想指導的是實踐,指導思想主導整個實踐過程,實踐內容、環節、過程、成效要反映指導思想并符合指導思想的要求,具體體現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標準、以增進共同性為方向、以做好基層工作為重點。

(一)把是否符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要求作為研判民族工作質量的標準

習近平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就是使這一事關全局之“綱”貫穿黨的民族工作各領域全過程,使民族工作的所有任務和內容之“目”,為“綱”所引領、為“綱”所提振、為“綱”所成就。[10]

此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關的表述還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然要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黨的民族工作開創新局面的必然要求”“要正確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本民族意識要服從和服務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要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特別堅定”等。[9]以上表述涉及什么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何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處理好的關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新時代民族工作中的定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怎樣體現在工作效應、宣傳教育、干部培養等工作中??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新時代民族工作中是何等的重要?;I劃工作、開展工作、評估工作、完善工作都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綱、為要、為據、為準。

(二)按照增進共同性的方向改進民族工作

增進共同性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方向性要求和實踐性要求。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則。增進共同性是多民族國家建設的“大是”,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增進共同性要尊重規律、符合民意,還要尊重合理、合法的差異性,關注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實際,切實做到共同性與差異性的辯證統一、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的相結合。

共同性能對共同體的組成成員發揮相互幫扶、彼此善待、歸屬聚合的共同體構成性功能。共同體的共同性增進存在兩條路徑:意識層面的教育、培育、鑄牢;實踐層面的參與、體驗、感知。意識層面的共同性基于認知可以產出認同,實踐層面的共同性基于關系可以產出團結。認同和團結則能從“精神力量”和“關系結構”兩個維度凝聚、凝結共同體。[11]

增進、增強意識層面的共同性,包括依托教育途徑增強各民族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理念;不斷增強各民族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四個共同”1教育等也是增進、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途徑。以上教育均可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常態化機制的建設中。

增進、增強實踐層面的共同性,可依托各民族在當家作主、管理國家事務中的共同參與;各民族履行維護好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共同責任和義務;維護經濟活動中的共同利益;創建各民族多層面、多領域交往交流交融的共同場域空間;創設各民族共居共事共學共樂的環境與條件;在公共服務中的共同享受;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信息技術、交通設施中的共同便利、權益;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共同奮斗;增量獲得幸福、安全的共同感受;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的共同心靈歸屬;對于共同富裕目標的共同追求,等等。社會主義時期是各民族共同性因素不斷增多的時期,共同性的增加來自于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多個方面,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更為各民族共同性的增進提供了堅實保障。

(三)以做好基層工作為重點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要求加強基層民族工作機構建設和民族工作力量,確?;鶎用褡骞ぷ饔行н\轉,這首先是由基層治理在國家治理中的定位與作用所決定的。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2021年4月28日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指出: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統籌推進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12]其次,基層是人民群眾現實利益和諸多矛盾交織的層面,人們生產生活中的主要環境、空間在基層,較大的社會矛盾也生成、醞釀、擴展于基層,人口流動將民族因素帶進城鄉社區,民族工作因而成為基層工作中的內容,乃至新增內容之一。再次,無論是政策理解力、執行力,還是治理資源、治理能力,都存在從頂層向基層消減或遞減的規律和現實,“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是各項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能夠將包括民族工作指導思想在內的各項工作指南準確、有效地傳導到基層,落實、轉化在基層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偠灾?,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民族工作的基點、重點在基層。

脫貧攻堅工作讓我們切實看到了加強基層、充實基層、建設基層的重要性。針對基層治理,習近平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在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提高基層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要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基層工作的全面領導,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質量,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強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維護好社會穩定。[13]大政方針制定后,扎實落實是關鍵,傳導到基層是重點。

針對基層民族工作,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強調:“要加強基層民族工作機構建設和民族工作力量,確?;鶎用褡骞ぷ饔行н\轉?!薄耙訌娒褡宓貐^基層政權建設,夯實基層基礎,確保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到基層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層有人抓?!盵9]這兩點強調了機制建設和力量保障,做到基層民族工作“有人做”;強調了理論政策、知識方面的專業性,做到基層民族工作“做得對”。做好新時代的基層民族工作,需要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向與原則,在具體工作中做到人人有責、人人盡責。

三、結 語

毋容置疑,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意義重大而深遠,標志著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開辟了新境界,標志著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進入了新階段,標志著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邁上了新征程,標志著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形成了新格局。關于理解這次會議的重要性,郝亞明教授給出了“五個節點”的考量,第一個時間節點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其主題詞是“政治領導”,這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回應是“加強和完善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第二個時間節點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其主題詞是“民族團結”,這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回應是“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第三個時間節點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其主題詞是“社會發展”,這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回應是“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第四個時間節點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風險挑戰期”,其主題詞是“國家安全”,這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回應是“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第五個時間節點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入推進期”,其主題詞是“工作主線”。[14]本文則強調兩個視角,其一是從黨的民族工作過程中把握這次會議,明晰黨的民族工作原則、思路一脈相承,堅持宏觀指導原則,扎實落實相關政策,按既定思路穩妥推進具體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黨便在國家建設的整體設計中確定了民族工作的定位、原則與方向等大策、大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民族工作的特點是越做越實、越做越細。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十二個必須”的一些具體表述中看出來,例如,關于堅持民族平等與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明確指明了“如何堅持”。其二是如何將本次會議闡釋的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實現向實踐的轉化問題,把思想轉化為實踐需要行動,涉及方方面面,本文只側重探討了考量標準、努力方向、工作重點三個方面。

新時代的民族工作因民族因素流動而更加全域化、因注重服務于美好生活而更加生活化、因注重權益保障和維護而更加多樣化。這樣的“三化”也表明民族工作在身邊,重視民族工作、身體力行地做好民族工作,是必備的國民素養要求、社會建設要求。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意見[G]//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2] 江澤民.加強各民族大團結 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攜手前進[M]//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共產黨關于民族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政策:干部讀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 龔永輝.民族問題概念:更新換代長功能——中央“12條”與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研究之四[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4).

[4] 郝時遠.論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族工作的行動綱領[J].民族研究,2000(1).

[5] 金炳鎬,青覺,張謀.論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民族理論[J].民族研究,2001(5).

[6] 胡錦濤.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四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05-08-28(01).

[7] 王希恩.中國共產黨民族理論的重要發展[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1).

[8]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學習輔導讀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9]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N].光明日報,2021-08-29(01).

[10] 郝時遠.牢牢把握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之“綱”[N].中國民族報,2021-09-28(05)

[11] 嚴慶.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命脈與民族工作的方向:增進共同性[J].西北民族研究,2021(3).

[12]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EB/OL].(2021-07-11)[2021-10-04].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11/content_5624201.htm.

[13] 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推動“十四五”規劃編制符合人民所思所盼[N].光明日報,2020-09-20(01).

[14] 郝亞明.從五個時間節點來深刻把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J].西北民族研究,2021(3).

PRACTICE THE PARTY'S IMPORTANT THOUGHT ON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ETHNIC WORK?WITH HIGH-QUALITY ETHNIC WORK: Learn TheSpirit of The Central Conference onEthnic Work

Yan Qing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the party's thoughts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ethnic work has continued to mature.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welve must" has become the fundamental follow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thnic work in the new era. The party's ethnic work is in the same line in the historical sense and focusing on the main tasks of the period in the periodical sens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thnic work ideology is synchronized with the overall progress of ethnic work and at the same time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cro-principle first, meso-policy follow-up, and micro-level work in-depth. The party's thought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ethnic work is the guide of ethnic work in the new era, and the value and role of the ideological needs to be reflected and brought into play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high-quality ethnic work while enhancing commonality and doing a good job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are two important aspects.

Keywords: new era; ethnic work; the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high quality; commonality

〔責任編輯:俸代瑜〕

猜你喜歡
中華民族共同體高質量新時代
對“高質量發展”的四個追問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RCEP對山東省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影響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帕措”組織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意義探析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復合互嵌格局與多元一體交融
略論孔子對近代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建設的影響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