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直接投資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對企業創新的影響
——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

2021-02-16 06:57陳保林齊亞偉
江西社會科學 2021年12期
關鍵詞:逆向效應資本

■陳保林 齊亞偉

隨著國際投資活動的不斷深入,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漸突破傳統的市場拓展和資源依賴目標,將提升企業自身技術創新能力作為海外投資戰略的主要動機。對企業自身來說,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方式進一步實現企業發展戰略和目標,帶動產能、裝備、技術、品牌和標準“走出去”,在投資合作中提升企業自身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是大勢所趨。自主研發投入仍然是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主要方式,但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活動獲得的逆向技術溢出也已經成為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對外直接投資活動的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對東、中、西三大區域的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均有正向作用,其中,東部地區最為顯著,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則不顯著。

一、引言

傳統經濟理論認為,技術進步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實現經濟增長的最終決定力量,而通過國內技術研發活動提升本國技術能力或者依靠國際投資活動獲取國際技術溢出均可達到技術進步的目的。由此可知,一個國家或地區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對內取決于研發資本和人才的提升與積累,對外則取決于與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信息和技術方面的合作與交流。長期以來,國際貿易、外商直接投資等經濟活動被看作是實現國際技術全球擴散和共享的主要渠道,其中發展中國家憑借后發優勢成為全球技術交流融合的主要受益方。隨著對外直接投資(OFDI)活動的增多,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不斷從中吸收和學習與東道國相關的先進技術,這種現象被稱為逆向技術溢出(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s),并且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事實上,技術尋求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目標就是獲取東道國的逆向技術溢出,即投資國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方式接近東道國的技術研發資源,進而最終獲得由東道國向母國的技術轉移和技術溢出。隨著國際投資活動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逐漸突破傳統的市場拓展和資源依賴目標,將提升企業自身技術創新能力作為海外投資戰略的主要動機。[1]

作為企業參與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的重要方式,對外直接投資活動有利于實現與世界各國間的合作共贏、共同發展,鼓勵企業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是我國政府一貫堅持的方針。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因此對中國企業自身來說,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方式進一步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帶動產能、裝備、技術、品牌和標準“走出去”,在投資合作中提升企業自身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是大勢所趨。本文基于省際層面的數據,從自主創新能力的角度出發,實證分析國際研發資本技術溢出效應對提升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并且探討其獲得的技術溢出效應是否存在地區差異性,從而為我國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提供參考。

二、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梳理有關文獻不難發現,前期關于對外直接投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貿易壁壘的規避、國外優勢資源的利用、目的國的政策優惠、政策扶持等方面。Kogut和Chang是首次提出對外直接投資技術尋求觀和技術逆向溢出的學者。他運用日本對美國投資的產業數據,探討了日本在美國進行直接投資的真正動機,結果發現技術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日本對美國的直接投資主要分布在研發密集型產業,通過學習模仿來獲取美國的先進技術。[2]之后,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對外直接投資技術溢出問題,圍繞對外直接投資有益于技術溢出的機制機理、實證模型選擇以及影響因素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般而言,發展中國家跨國企業通過與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及其相關產業建立緊密聯系,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最終獲得積極的外溢效應。邱喆成認為,對外直接投資對母國創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機制,主要包括研發成本分攤機制、研發要素轉移機制、海外產業集群創新網絡的嵌入機制等[3]。余官勝認為,對外直接投資對本國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表現在正反兩方面:一方面,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將會導致國內技術研發投資的減少,從而不利于本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對外直接投資企業通過技術交易和企業并購等方式可以獲得東道國先進的技術,隨著這些技術在運用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最終會被本國母公司消化和吸收,從而產生逆向技術溢出。最終的影響效果,將取決于本國企業技術吸收能力的強弱。[4]沙文兵認為,對外直接投資依其動機可以分為自然資源尋求、市場尋求、生產效率尋求和技術尋求等多種類型。其中,技術尋求型對外直接投資以獲取東道國企業先進技術為主要動機,這能夠對本國母公司創新能力產生非常明顯的促進與帶動作用。我們通過實證分析后發現,我國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產生的逆向技術溢出,在以專利授權數量衡量的本國母公司創新能力方面表現出顯著的正面效應,但效果不及國內R&D經費投入和R&D人力資源投入。[5]朱陳松等指出,我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初衷是通過對外投資獲取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生產力。國內企業在發達國家設立子公司,會不斷地學習和吸收后者的先進技術,最終通過知識共享和流動機制實現逆向技術溢出效應。雖然逆向技術溢出具有一定的門檻效應,但是當企業R&D強度達到一定程度后,逆向技術溢出對母國企業技術創新具有明顯的正向促進作用。[6]李平和蘇文喆將投資東道國進行分類,認為不同類型的東道國逆向技術溢出的作用機理存在著明顯差異,只有向發達國家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才會為我國帶來明顯的逆向技術溢出效應。[7]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OFDI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對母國企業技術創新具有正向促進作用。

邱喆成認為,由于對外直接投資產生的資本溢出主要來源于東道國的技術外部創新,導致國有企業的外部資源儲備優勢無法得到有效發揮,因此在國有經濟比重較高的省份,研發資本溢出效應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同時,東部沿海地區相較于中西部地區市場競爭更為充分,這些地區的企業在參與跨國投資活動中漸進式創新能力和激進式創新能力的提升效應更為明顯。[3]余官勝認為,只有在吸收能力較強的地區,對外直接投資才能促進國內技術創新,由于我國中西部地區對外直接投資規模較小,并且知識技術儲備能力不足,因此中西部地區對外直接投資活動未能達到促進我國技術創新的效果。[8]沙文兵利用省級面板數據,研究了對外直接投資對我國創新能力影響的區域差異,認為這種地區差異非常明顯,東部地區正向效應最明顯,西部地區效應不顯著[9]。陳菲瓊等認為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逆向技術溢出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就不同區域而言,我國東部地區自主研發水平較高,對引進來的技術能夠消化和吸收,因此對外直接投資在該區域具有非常顯著的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并且這種溢出效應能夠快速擴散,最終從整體上提升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但是,我國西部地區科研人才缺乏、技術消化吸收能力弱,對外直接投資不但不能提升該地區的技術創新能力,而且還會對該區域的技術創新產生阻礙。[10]李梅研究發現,由于我國不同地區在人力資本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方面存在差距,導致吸收能力不同,因此對外直接投資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區域差異明顯,東部地區明顯優于其他區域。[11]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OFDI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存在區域差異。

本文除了考慮我國自身研發投入對技術創新的直接影響外,還引入三條國際研發資本技術溢出渠道,分析其對我國技術創新的間接影響,以明確我國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的主要來源。同時,考慮到我國各省份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差異性,本文進一步檢驗了國際研發資本技術溢出效應的區域分布不平衡性所導致的創新能力水平差異。通過以上理論分析,構建對外經濟活動技術溢出機理圖,如圖1所示。

圖1 對外經濟活動技術溢出機理

三、理論模型構建與指標選擇

(一)OFDI逆向技術溢出模型的構建

由上文理論分析可知,除OFDI渠道外,還有其他技術溢出渠道,如本地區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資和進口貿易,本文引入了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和進口貿易技術溢出兩個變量在基本計量經濟模型中的作用,建立模型如下:

其中,lnnovationit代表創新產出,RD_Cit代表國內技術研發資本投入,RD_Lit代表國內技術研發人力投入,OFDI_Sit為通過OFDI途徑獲取的國外技術資本存量,FDI_Sit表示通過FDI途徑獲得的國外技術資本存量,Import_Sit表示通過進口貿易途徑獲得的國外技術資本存量,εit為誤差修正項。

根據國際經驗及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將專利授權數量作為衡量創新產出(lnnovationit)的具體指標,將國內技術研發經費內部支出作為RD_Cit的具體指標,用國內技術研發活動人員全時當量測量RD_Lit。

(二)指標衡量

1.OFDI逆向技術溢出的計算。Potteerie和Lichtenberg認為衡量技術溢出的主要因素是母國按照一定比例獲取的東道國技術資本存量,通過李娟等人[12]的方法獲得的OFDI技術溢出計算如下:

其中,OFDI_St表示我國t時期通過OFDI途徑獲得的國外技術溢出,OFDIjt表示我國在t時期對國家j的直接投資流量,GDPjt是t時期國家j的GDP,Sjt是t時期國家j的技術資本存量,可根據Coe和Helpman[13]等人采用的方法進行計算。

2.FDI技術溢出的計算方法。參照OFDI_S的計算方法,同樣,通過FDI途徑獲得的國外技術資本存量計算如下:

其中,FDI_St表示我國t時期通過FDI途徑獲得的國外技術溢出,FDIjt表示t時期j國對我國的直接投資,GDPjt表示t時期j國的GDP。我國各省份通過外商直接投資途徑獲得的國外技術資本存量計算如下:

其中,FDIit是我國i省在t時期的FDI存量,FDIt是我國在t時期的FDI存量,FDI_St是我國在t時期通過FDI途徑獲取的國外技術資本存量。

3.進口貿易技術溢出的計算方法。同樣,參照OFDI_S的計算方法,通過進口貿易途徑獲取到的國外技術資本存量的計算如下:

其中,Import_St表示我國t時期通過進口貿易途徑獲得的國外技術溢出,Importjt表示我國t時期從j國進口的貿易總額,GDPjt表示t時期j國的GDP。我國各省通過進口貿易途徑獲得的國外技術資本存量計算如下:

其中,Importit是我國i省在t時期的進口貿易額,Importt是我國在t時期的進口貿易總額,Import_St是我國在t時期通過進口貿易途徑獲取的國外技術資本存量。

四、實證分析

(一)回歸結果

本文使用固定效應模型對2005—2019年全國31個省市的面板數據進行回歸分析,以驗證假設1是否正確,回歸結果見表1。

表1 回歸結果

在表1中,模型(1)—(3)采用逐步回歸的分析方法,依次加入變量。模型(1)驗證對外直接投資逆向技術溢出對我國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而模型(2)和模型(3)則是在前一個模型的基礎上分別引入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和進口貿易技術溢出兩個解釋變量。從表1的估計結果可以看出,三個模型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這說明三條國外研發資本技術溢出渠道均能顯著提高我國國內的技術創新能力。此外,三個模型中的國外研發資本技術溢出變量系數均要小于國內技術研發經費投入和研發人力資源投入兩個變量的系數,這說明國外研發資本技術溢出效果不及國內技術研發經費投入和研發人力資源投入。同時,變量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的系數均要大于進口貿易技術溢出兩個變量和對外直接投資技術溢出的系數,說明外商直接投投資目前仍是我國引進技術的主要渠道。

總體來看,三個模型中R2均在0.9以上,說明模型估計結果的可信度較高。因此,對外直接投資逆向技術溢出明顯地促進了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假設1得到驗證。

(二)穩健性檢驗

為了解決內生性問題,本文將樣本數據依據東部、中部和西部①三個區域進行分組,進行穩健性檢驗。本文對2005—2019的三個子樣本面板數據進行回歸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分區域回歸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三個區域的估計結果存在較大差異。東部地區五個變量的估計系數均為正值,分別在1%、10%和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呈現出良好的穩健性。在促進作用大小程度的比較上,國內技術研發經費投入和研發人力資源投入兩個變量的系數估計值均高于對外直接投資逆向技術溢出,這說明東部地區主要依靠自主研發投入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而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獲得的逆向技術溢出途徑對國內創新能力的影響相對較小。而中、西部地區的估計結果差異很大,對外直接投資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對創新能力的提升雖有積極作用,但并不顯著,這可能與中西部地區的技術消化吸收能力不足有關。

總體而言,穩健性檢驗得到的回歸估計結果與上文數據估計的結果基本一致,進一步證實了前文結果的可靠性。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三個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主要取決于自主研發投入的增加,而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方式獲得的逆向技術溢出對地區創新能力的促進作用相對較小。此外,對外直接投資的逆向技術溢出在提高國內創新能力方面存在顯著的區域差異性,中部和西部地區在創新吸收能力方面與東部地區存在明顯差距,因此假設2得到驗證。

五、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在研究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探討了對外直接投資活動對我國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研究。通過利用2005—2019年的省級面板數據,基于實證檢驗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一些結論:

一是對外直接投資對我國企業技術創新具有正向促進作用,但存在著區域差異。從區域差異性的角度看,對外直接投資的逆向技術溢出對東部地區的自主創新能力有明顯的正向影響,但是中西部地區效果并不明顯。

二是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主要取決于自主研發資本投入和人力資本投入的增加。目前,自主研發投入仍然是我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而國際研發資本技術溢出渠道對其起到的促進作用則相對較小。

三是FDI和進口貿易的技術溢出均對提升我國技術創新能力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在國際研發資本技術溢出三條渠道中,外商直接投資對提升我國技術創新能力的效果最為明顯。

(二)政策建議

本文利用面板數據建立固定效應模型驗證了我國企業通過踐行“走出去”戰略所引發的逆向技術溢出效應確實存在,并且對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顯著提升作用。同時,我國目前最重要的促進創新發展的途徑仍然是自主研發投入(包括研發資本投入和人力資本投入)。盡管最近幾年由于受到貿易摩擦、地緣政治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有所下降,但是基于外部市場的廣闊前景,我國仍需要繼續有效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特別是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渠道來迅速提高我國的核心技術含量。

首先,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耙粠б宦贰睉鹇允俏覈e極融入世界經濟的一項有力舉措,強大的制造能力和充足的外匯儲備為我國更多的企業在國外市場尋求投資機會創造了便利條件,應鼓勵國內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到發達國家進行技術尋求型對外直接投資,充分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并為我所用。政府和行業協會等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為國內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并為技術轉化和吸收提供一站式服務。

其次,進一步優化對外直接投資結構。研究表明,為了實現產業互補,我國應傾向與我國產業結構差異較大的沿線國家進行直接投資,這種差異越大,對外直接投資技術溢出效果越明顯。[14]目前,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租賃與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及金融業,這些行業均屬于傳統產業,技術含量不高,不利于我國對境外先進技術的消化與吸收,因此應向高技術水平和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轉變??鐕①徥茄杆賰灮覈鴮ν庵苯油顿Y結構的一種有效方式,在不違反東道國監管政策的前提下,我國企業應緊盯國外技術含量高的新興產業以及我國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充分利用資本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引進先進技術為我所用。

最后,優化技術創新政策環境。我國企業提高自主研發投入的比例,具體措施如降低成本、提供更多的交流培訓機會等,增強企業自身吸收能力,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鼓勵和支持具備對外投資優勢的東部省市在穩步發展的同時,加強對國際規則的學習,深入研究國際市場特點,積極開展對外投資活動,充分發揮促進示范作用。同時,還要推動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進一步扶持優勢產業,增強經濟實力。

注釋:

①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11個省份;中部地區包括吉林、黑龍江、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8個省份;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廣西、西藏、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12個省份。

猜你喜歡
逆向效應資本
逆向而行
資本支出的狂歡:投資潮即將到來 精讀
逆向思維天地寬
死海效應
民營書業的資本盛夏
中國影視資本“擁抱”海外
應變效應及其應用
網絡電臺陸續獲資本青睞盈利模式未知
偶像效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