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主體、思價值、促發展

2021-03-07 17:24陳亞男
民族文匯 2021年9期
關鍵詞:支持策略自然材料收集

陳亞男

摘要:近年來,幼兒園游戲化課程在不斷的發展,對低結構的自然材料運用實現了普遍化、常態化。但是在自然材料收集的過程中,往往過于關注收集的結果,忽視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以及收集過程的價值。因此,本文分析了自然材料的收集現狀,重點討論如何發揮自然材料收集過程的價值以及支持幼兒生態性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自然材料;收集;支持策略;價值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讓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相關經驗。自然是幼兒最適宜的學習場,幼兒在與自然的互動中獲得更加全面和綜合的發展。而材料是支持幼兒創造與想象的根本,隨著自然教育的日益深入,自然材料的使用也越來越頻繁。但是從目前的自然材料使用情況來看,大多數自然材料的提供忽略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求,以及自然材料收集過程的價值。因此,筆者通過本班幼兒在自然材料收集活動中的實際情況,分析了自然材料的收集現狀,思考如何體現收集活動中幼兒的主體地位,提出了收集過程中可挖掘的價值及策略。

一、自然材料收集的現狀

(一)任務意識——主動性不夠

自然材料在幼兒園活動中使用越來越頻繁,但是材料來源更多是購買、教師提供。幼兒僅僅把自然材料當成一種美術用品,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這種被動式接受的使用方式,往往容易忽視材料價值,幼兒更是缺少主動收集的機會與意愿。在班級環境創設中,也會收集不同的自然材料進行環境裝飾和游戲材料的。但往往我們看到的是分類好、處理好的自然材料。幼兒欣賞著成品的吊飾,使用著處理好的樹枝、樹葉,機械化地進行自然材料的使用。但是幼兒對于自然材料的來源、收集過程和處理過程不夠了解,更是無法進一步感受自然材料的價值。

(二)家長包辦、教師提供——幼兒參與度不夠,忽略幼兒主體性

自然材料有不易保存、臟、不方便使用等特質,教師往往會放棄幼兒收集的材料,轉變成教師提供的材料。這時幼兒在大自然材料的撿拾中獲得的快樂和滿足往往被潑滅。有的家長因為工作關系,為了節省時間也會直接自己完成任務,忽略了幼兒收集過程中的陪伴作用。因此,幼兒與材料收集的互動較少,參與度很低。

在主題或者微課程活動的組織中,部分教師也會帶領幼兒一起去進行大自然的探索,幼兒在探索中會主動收集一些樹葉、樹枝帶回教室,幼兒會帶著發現、驚喜的心情去收集。但在后續的使用中,卻不會使用幼兒收集的材料。長此以往,幼兒就會慢慢喪失收集自然材料的主動性。

(三)自然教育——忽視了自然教育的本質

對于城鎮幼兒來說,接觸自然的機會相對較少,所以愈發提倡幼兒對自然材料的接觸。但是自然教育的本質是通過多種方式去讓幼兒全身心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促使幼兒以“自然人”的方式生長,現階段工業化、成品化的自然物阻礙了幼兒真正接觸自然的機會,從而與自然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

因此,綜合以上的收集現狀,結合班級的收集實例,進一步優化自然材料的收集。

二、重主體——提高幼兒在自然材料收集中主體性的策略

幼兒是游戲和活動的主體,活動的來源和結果都是有益于幼兒的發展,教師作為支持者、引導者,更需要轉變自己主導的固有理念,將幼兒放在主體地位,給予幼兒充分的自我實踐的空間和機會。幼兒有能力參與到自然材料的收集的過程中。如果幼兒只是單一的操作教師收集的自然材料,往往會忽視幼兒幼兒與自然材料真正的互動。因此轉變收集方式,關注幼兒需要和主體性

(一)注幼兒需要,尊重主體性

在收集材料之前,師幼共同討論自然材料是什么、自然材料的種類、幼兒認識的自然材料以及幼兒園內的自然資源?;诎嗉売變旱囊延邪l展經驗,他們對顏色、形狀以及材料本身的質感感興趣。因此,從以上幾個角度出發,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進行收集。例如,本次收集以綠色的材料為主,幼兒在收集中專注尋找各種綠色的材料,有目的且不規定材料種類的收集可以讓幼兒更加專注,同時幼兒在收集過程中的參與度、自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親身參與的收集更具成就感、自豪感,讓收集本身更具意義。

(二)確收集目的,提高主動性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力量。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大部分家長會積極配合教師,收集了很多精美、實用的自然材料。家長考慮到了幼兒的需要,但更多是把收集自然材料當作了任務,忽視了收集本身的價值。因此,家長在陪伴幼兒收集的過程中,應當傾聽幼兒的心聲,和幼兒一起在生活中收集游戲材料。家園要充分溝通,明確收集目的。在外出時,幼兒發現了之前沒有見過的樹葉,喜歡這片葉子獨特的形狀。此時幼兒保存好這片樹葉來園分享,幼兒會有更多的自豪感。從關注收集的結果到注重幼兒收集過程中的興趣需要,觀念的轉變讓活動變得更加的有意義。因此,家長的支持能促進幼兒更加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中,而幼兒的參與度以及情緒是對開發與利用自然材料最好的評價。

(三)關注收集過程,凸顯價值性

關于自然材料的收集過程,我們更多的是關注到幼兒在過程中的專注性、趣味性以及有效性。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在大自然中幼兒更容易“放飛自我”,所以在收集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引導幼兒發揮自己的作用。比如:我們想做一些樹葉小鳥,誰可以去收集到完整的、顏色好看的葉子呀?在幼兒重復撿拾的過程中,也會逐漸不感興趣。這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進行一些趣味小比賽,在比賽中慢慢滲透收集材料的收集價值,讓幼兒感受到自己行動的自豪感。

三、思價值、促發展——自然材料收集過程中的價值及支持策略

對于學齡前的幼兒來說,直接感知、親身體驗更能激發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興趣,幫助幼兒獲得更高價的實際經驗。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其實在自然材料收集的過程中,就蘊含了很多的教育價值,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發展契機,通過適宜的支持策略,豐富幼兒多方面的經驗。

價值一:自然材料收集中有助于豐富幼兒審美體驗

支持策略:

(一)在自然材料的分享中引發審美體驗

根據幼兒收集材料的特點,可以把材料科學的投放到不同的區域游戲。從材料的種類來看,把果實類、干果類等材料投放到益智區,加入模式、比較等概念,加深益智區與自然材料的融合;從材料的顏色來看,投放到藝術區,把樹葉變成色環、樹葉花環、花朵裝飾等各種美術區活動,以自然的色彩去靠近藝術創作;從材料的質地來看,投放到科學區,關注材料的紋路、觸感等,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等。

除此之外,以不同的形式投放到區域,更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想象和創造能力。以單一材料、多種材料、輔助材料、幼兒需要多元化等不同的形式投放到區域,更大化的提高自然材料帶來的價值。材料的選擇要基于幼兒的興趣,通過恰當的時機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在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水平上,以自己的方式,選擇自己印象深刻的感知對象或感興趣的事物,增加幼兒的參與度,體現活動的價值。

(二)在自然材料的陳列中注重視覺美感

創設能引發、支持幼兒主動探究與學習的環境,讓幼兒與“材料”充分互動、全面感知、深入探索。我們在班級的藝術區創設了一個關于自然材料收集的情境場,鼓勵幼兒進行自然材料的主動收集,同時也使家長更加明確材料收集的價值和意義。在材料收集之后,創設可以呈現自然材料的場地。幼兒可以自主選擇不同的工具,如瓶子、紙盒、袋子、框子等來進行自然材料的收集以及擺放。通過原材料以平面、立體的方式呈現,進一步促進幼兒審美感受,滿足幼兒的審美情感體驗。

《指南》藝術領域中的教育建議提出“讓幼兒多接觸大自然,感受和欣賞美麗的景色和好聽的聲音”“讓幼兒觀察常見動植物以及其他物體,如顏色、形狀、形 態等”運用自然材料創設能引發幼兒情感共鳴的美術教育情景。在一日生活中,少一些說教與示范,多一些欣賞與表達。讓幼兒在生活中發現藝術的美,在自然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在之后的活動中運用自然材料,有目的地為幼兒創設具體而生動的教育情景,讓幼兒體驗到別樣的美的感受,引發其積極的情感共鳴,激發探究欲望。

價值二:自然材料收集有助于提高幼兒探究興趣

支持策略:

(一)直接感知中了解特征

幼兒對大自然的感受主要在于自然多種形式地接觸和探索中。在自然材料的收集過程中,教師給予幼兒多元的收集形式,從隨意收集——顏色收集——形狀特征——材質特征——材料種類等多種方面去進行有目的收集,不同層次的收集幼兒更能夠關注到事物的具體特征,在過程中幼兒可以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也可以用表征來記錄自己的發現,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整體能力會隨著收集的過程而漸次提高。

(二)實際操作中積累方法

關于收集的已有經驗往往是帶著容器去大自然中撿拾,但是這樣的撿拾常規性更強,也就是說這種方法幼兒已經有了已有經驗。因此,在收集過程中教師也要明確收集方法,第一是收集地點,明確所要收集的材料,有目的的思考和調查這些材料可能存在的地方;第二是收集方式,根據幼兒的需要和能力決定是單獨收集、合作收集還是集體收集;第三是收集材料,我們對于自然材料的定義很廣泛,讓幼兒理解適合使用的材料,也是考慮因素之一。因此,在收集中教師要關注到幼兒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幼兒嘗試做好活動計劃

(三)親身體驗中感受自然

我們一直在自然課程中倡導生命教育,那么有關自然材料的收集,如何讓幼兒感受到自然、生命的特殊意義呢?從收集的自然物是否有生命開始,關注到幼兒對于生命的初步理解。我們在戶外收集材料時,部分幼兒為了撿到漂亮的葉子去摘正在生長的樹,由此我們帶領幼兒共同探討“樹葉被摘下來會不會痛?”“我們該收集什么樣的葉子等?”在一系列的話題探討中,引導幼兒去關注大自然存在生命,初步滲透環保意識。

價值三:自然材料收集有益于提升幼兒科學經驗

支持策略:

(一)在收集過程中增強目的性,關注形狀大小特征。

小班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游戲化的活動過程更加能夠體驗活動的趣味。在收集圓形果實狀的材料過程中,通過數一數、比一比誰撿的多的游戲,發展了幼兒點數、比較的數學能力。收集間隙,幼兒會比較自己成果的大小、形狀,在合作收集中,通過語言“石頭的下面有一個黃色的果子”“滑滑梯上面掉了好多葉子”等,對于方位也有相關的表達。因此,基于小班幼兒的數學發展特點,在過程中細化數學、形狀認知以及空間感知的發展,挖掘幼兒的數學經驗。

(二)在收集過程中提高探索力,促進感官多元探究。

在探索的過程中,幼兒可以通過多種感官去進行對植物的探索。比如用鼻子聞一聞、用手摸一摸等,幼兒對于大自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這些材料的特征。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運用多種感官是比較困難的事情,他們的已有經驗決定了他們的探索方式。因此在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支持者的作用,引導幼兒在探索過程中有目的、有具體要求的發展他們的探索力,從而支持幼兒具象的發展。

綜上,自然材料的收集在幼兒園中可能只是一件簡單日常的小事,但是對于幼兒從3歲之后接觸自然是一件大事。在學齡前階段,給予幼兒充分接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機會,在具體事務以及過程中去收獲遠遠超過抽象事物的快樂。在自然教育的領域里,希望人人都可以從了解,到行動;從行動,到本質。以幼兒最真實的需要,去行動在路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戴麗敏.幼兒園自然材料開發與利用的現實困境及對策[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

1583500783351

猜你喜歡
支持策略自然材料收集
幼兒園創意美術教學淺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理念下幼兒藝術表現的支持策略
城市規劃檔案的收集與利用策略分析
巧用物理“秘籍”,幫助學生練功
淺論非法證據排除
網絡犯罪中電子證據的收集及保全分析
旅游紀念品包裝工藝品包裝盒的文化內涵及品牌形象
自然材料在區域游戲中的運用
自然材料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解讀孩子游戲,提升有效互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