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文化融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研究
——以呂梁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2021-03-08 04:35任建英
文化學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校企學院

任建英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校園文化則是一所學校的靈魂。高職校園文化作為一所院校的“精氣神”,對于推進學院內涵式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呂梁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山西省高職院校中的新生代,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由于建校時間短,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定位、內涵研究較少,學院文化建設僅僅停留在淺層建設階段,有待于進一步發掘和打造。

一、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界定

高職校園文化是師生共同認可、遵循的價值觀,從文化載體來看,主要體現為辦學理念、規章制度、課程建設、實訓實操、文體活動等方面,可以說,高職校園內小到一草一木,大到圖書館、教學樓、實訓樓、餐廳都帶有文化氣息。大學應該是一座由文化組成的美好的“家園”,物質的、精神的、制度的文化就是其重要組成部分[1]。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創造的具有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包括企業愿景、價值觀念、企業精神、企業靈魂等,其中企業價值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從內容來看,企業文化由表層的物質文化、中層的制度文化和核心層的精神文化構成。企業文化體現了企業的使命、愿景與價值觀,是約束員工、激勵員工的理念,是企業生存、競爭的核心。

高職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都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己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落腳點和歸宿都在“人”上,不管是“育人”還是“用人”,都注重“人”的價值觀的培養塑造,校企文化的相通之處決定了其融合發展的可能性。高職教育要實現就業導向這個目標,必須進行深度的“校企結合”,實現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形成所謂高職院校的“企業化”校園文化[2]?!督逃康攘块T關于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的通知》(教職成〔2018〕1號)中強調:校企文化融合,應堅持融合兩種文化的優點,摒棄不適合交叉的文化因子。

二、企業文化融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文化作為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在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優秀企業文化對于提升高職院校競爭力、實現校企雙方合作共贏都有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競爭力

辦學特色可以說是一所高職院校的生存之道、發展之本。打造高職自己的辦學特色,不僅要在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方面做文章,特色校園文化建設也不容忽視。沒有特色的校園文化作支撐,高職發展只能是曇花一現、過眼云煙。高職院校要想提升競爭力就要破解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突破口在于與企業的對接。與企業文化跨界交流、融合發展,不斷豐富完善自身校園文化建設,形成具有自身辦學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在競爭中求發展。

(二)有利于實現校企雙方合作共贏

高職教育承擔著培養高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任,通過學中做、做中學、學做一體化,使培養出的學生能夠“用得上,留得住”;通過對在校學生進行優秀企業文化熏陶,發揮文化“潤物細無聲”的作用,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企業環境,這樣學生入職后可直接上崗,較快進入工作角色,順利成長為企業需要的職業人,從而有效解決學?!熬蜆I難”和用人單位“招工難”的問題。

三、企業文化融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

呂梁職業技術學院雖然進行了需求文化融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嘗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其反映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為高職院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借鑒。由于呂梁職業技術學院建校時間短,目前校園文化建設尚處在淺層建設階段,存在校園文化建設定位不明確、內涵不足、對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視度不夠等問題。

(一)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內涵不足

第一,缺乏對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科學認識。在高職文化建設方面,不僅要體現出高等教育尊重學術傳統,追求學術自由,注重學術氛圍的傳統大學文化屬性,而且也要彰顯“學以致用”“實踐為主”的職業性文化特點[3]。作為高職院校,“職業性”屬性不鮮明,趨同現象嚴重,高職校園文化似乎是高校校園文化的影子,自身文化體系尚不成熟。第二,片面理解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校園文化尚處在自我封閉狀態。目前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完全依賴學生處、團委、宣傳部推動,把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與校園文化活動畫等號,認為校園文化就是學生的文體娛樂活動,招生就業才是學院發展的后勁。

(二)校企文化融合發展處在淺層建設階段

首先,由于學院辦學時間短、辦學起點低、物質力量薄弱、文化積淀不足,學院發展面臨一系列難題,導致目前學院把重心放在學生的學業完成、畢業就業問題上,對于自身的校園文化建設重視度不夠。其次,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學院更多關注如何利用企業資源為學院服務,沒有充分考慮自身發展特色和企業發展的契合度。目前學院在校企合作中主要采取訂單合作模式,即企業根據自身需要以訂單形式委托學院培養人才,同時企業指派人員參與教學與實習指導,之后學生在企業實習并就業,合作形式單一,合作尚處在“合而非和”的層面。此外,高職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企業文化嚴重脫節,導致無法學習借鑒優秀企業文化,從而影響了自身校園文化建設。

(三)對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視度不夠

從“學而優則仕”的價值判斷到今天的“唯學歷”“唯文憑”,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和重視度普遍較低。工匠精神與課程設置融合度不高,也沒有將工匠精神很好地融入日常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大國工匠離不開工匠精神,學院應將工匠精神融入課程教學、實操實訓中,追求精益求精的品格。

四、企業文化融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施路徑

針對呂梁職業技術學院目前校企文化融合發展的現狀,從法律制度層面、高職校園文化內涵建設以及校企文化協同育人機制等方面選擇最佳實施路徑。

(一)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為校企合作提供堅強保障

第一,完善校企合作組織機構,建立科學規范的校企合作章程,明確校企合作的具體內容、職責,明確各參與方的權利和義務、規范準入、退出機制。第二,加快修訂完善《職業教育法》,增加校企文化融合的條款,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在現有《勞動法》中增加學生實習實訓期間勞動權益保障條款。第三,政府應制定相關激勵政策并給予資金支持,對涉及企業利益保障的規定應明確并附之可操作性的具體實施細則。

(二)加強高職校園文化內涵建設,促進校企深度融合

高職院校在育人文化方面應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系統工程,高職院校應從制度層、物質層、精神層以及行為層等方面構建高職校園文化體系。

第一,制度層面。整合校企資源優勢,制定人才培養、教學管理等方案,根據現代企業的發展需求,建立與之對應的教師入企鍛煉制度、學生入企實踐制度、企業參與學院建設制度等,將校企制度文化貫穿各個環節。第二,物質層面。在重點區域融入企業文化內容,在標志性建筑,如行政樓、圖書館、教學樓、實訓樓、報告廳等落實文化裝飾設計,懸掛著名企業家畫像、座右銘、張貼企業文化宣傳標語;將教室打造成班組,實訓室建成具有企業生產、教學功能的車間,學院的道路以企業家或企業命名;?;招S栃8柚畜w現企業文化、企業精神,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環境中就可以感知企業文化氛圍。第三,精神層面。開設企業文化課程,而且是必修課,在日常課程教學中有意融入工匠精神,發揮思政課育人功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引導學生樹立大國工匠的職業精神,厚植學生的愛國情懷;定期舉辦校企名家論壇、“大國工匠”系列講座等,邀請知名企業專家、創業成功者來校開展交流會,逐步形成師生認可、企業認同的跨界文化核心價值觀;利用線上資源,如學院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向學生推送企業文化內容,提升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第四,行為層面。通過工裝文化對學生進行管理,塑造學生的行為模式;通過校園運動會、體育比賽等,在增強體質、野蠻體魄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拼搏意識、合作意識、團隊意識等,強化學生的行為規范。

(三)構建校企文化協同育人機制,形成高職獨特辦學特色

目前校企合作較為成功的是德國的“雙元制”教育模式,在此模式下,高職院校和企業形成了命運共同體,二元辦學結構既提升了企業參與高職人才培養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貢獻度,又能發揮高職的知識優勢,促進知識成果轉化。高職院校和企業要想實現有效合作,就必須尋找社會利益和經濟利益的平衡點。

第一,人才培養模式方面?,F代高職教育之本在育人,核心在人才培養質量,活力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優秀企業文化貫穿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全過程,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體系和課程體系,積極探索產學研一體化,校企崗直通的人才培養模式。第二,課程建設方面。由校企雙方共同開發課程、編制課程標準、編寫教材、完成教學過程,對于操作性強的課程企業教師負責教授。第三,“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校企文化融合發展離不開“雙師型”教師隊伍做后盾,因此,學院每年應安排教師進行企業實踐培訓。第四,實習實訓方面。發揮現代學徒制師傅傳幫帶的作用,把高職院校的實訓室和學生打造成企業的“車間”和“工人”,統一工服,打卡上崗,嚴格按照企業生產操作流程和安全操作規程“工作”,在校園內營造鮮活的企業文化氛圍。

高職校園文化應該是一個開放的文化系統,隨著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提出,高職校園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吸收產業文化、企業文化、職業文化等,使學院培養的人才在價值觀念、行為規范上更加契合企業需求,同時形成高職院校自身辦學特色,提升其知名度和競爭力。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校企學院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新探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海盜學院(7)
學院掠影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踐行者——淺析高校工會對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作用
機械制造專業校企聯合培養機制的探討
西行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