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校園文化品牌建設 塑造師范生品格
——以丹陽師范學院為例

2021-03-08 04:35
文化學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師范生校園文化學生

孫 冰

美國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對品牌做出如下定義:品牌是一種名稱、名詞、標記或設計,或是其組合運用,目的是辨認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并使之同競爭對手的產品和勞務區別開來。校園文化是學校形象的表現,是學校前進發展的精神內核與內在動力,校園文化品牌是校園文化的凝練與升華,體現在環境、制度、行為與精神等層面,能夠指引師生明確目標,獲得職業與專業認同感,增強主觀能動性,形成文化自信,從而提升校園內部凝聚力,潛移默化地增強學校競爭力。本文著眼于現階段校園文化品牌建設實踐,總結探討建構更為契合師范生品格塑造、對內有強大凝聚力,對外輻射地方、服務地方的品牌建設體系。

從學生層面看,根據高職院校師范生的特點,校園文化品牌建設能夠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品格,為其建構良好的成長與自我展示的平臺體系,增強其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助力師范生全面發展。從高校兩級管理機制層面看,校園品牌文化有助于提升學校整體綜合競爭力,二級學院作為高校內部單位,更應當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專業特色,根據行業要求為校園文化品牌的打造“量體裁衣”,在學院內部形成凝聚力,文化育人,提升教育教學成果與辦學影響力,助力學??缭绞桨l展。從社會層面看,高校在校園文化品牌的建設過程中,通過工學結合等途徑,將最新的教學理念或實踐成果帶出校園,將研究轉化為應用,推動地方經濟文化發展。

一、當代高職院校師范生的品格特點

高職師范類院?;驅I生源主要來自自主招收、中考落榜、高考本科線以下學生群體,生源質量不高,對這一特定學生群體進行教育管理,本就存在一定的困難,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競聘與考編又增加了師范教育中應試教育的比重,造成了師范院校對學生品格塑造與培養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熱愛教育、寬容愛人、勤勞合作、細致耐心的品格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必備素養,這些素養的形成,更多地實現于專業課堂之外。校園文化品牌的建設,能夠產生吸引力和凝聚力,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成風化人。筆者認為,家國情懷與職業認同、專業素養、師德修養可作為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的主要落腳點,促成師范生優秀品格的養成。

二、在校園文化品牌建設過程中塑造師范生品格

(一)厚植家國情懷,培育職業認同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國情懷貫穿我國五千年傳統文化歷史中,成為道德準則與民族精神深入人心?!芭踔活w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人民教育家、愛國者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師應當“千教萬教,教人求真”,要“為老百姓”,便是于亂世中追求民主真理,為國為民。我校創始人、著名畫家、教育家呂鳳子先生不畏艱辛,三度毀家辦學,兩度遷徙,在民族危亡之際踐行教育理想,反對封建壓迫,提倡婦女學習文化技藝。由此可見在師范生品格培養教育過程中,家國情懷對學生、對事業、對社會負責的理念應當作為重要部分,始終貫穿其中,并賦予其新時代的意義與內涵。

(二)品牌引領專業,內凝聚外輻射

高校的中心工作與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高職院校師范專業則更側重于培養適應教育行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品牌的設計需要以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為中心,深入挖掘自身校史特色,為學?,F階段奮斗目標營造文化氛圍,為立德樹人提供精神力量。我校創始人呂鳳子先生一生只做畫畫、教書、辦學三件事,做得非常有特色[1]?!皭蹮o涯,美無極”是先生一生教書辦學,并結合中西文化,逐步建構的教育思想,正則校歌“惟生無盡兮愛無涯” 取自屈原師生詩句“其美無極”,“愛無涯”則來源于西方愛人如己思想?!俺鐞凵忻馈币殉蔀樾@文化的精神內核,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其次,充分利用校外實習實踐基地資源,工學結合,幫助師范生將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課堂與主動參與的校外實踐、沉浸式學習體驗結合起來,助力學生提升綜合素養,平穩對接社會,增強適應力與競爭力。學院定期組織學生赴當地共建實習基地進行專業見實習,組織學生前往農村學校進行志愿支教活動,既使其專業技能得到不斷磨煉,又培育了師范生社會責任意識。

最后,高校依托地方,同時肩負服務地方、促進地方發展的使命。文化品牌對內起到凝心聚力創優爭先培育優質人才,對外應起到輻射作用,勇于擔當,為地方發展推波助力。

(三)在文化氛圍中提升師德素養

首先,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愛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能與學生建立感情,獲得信任,在此基礎上才能對學生的品格與智慧均產生影響。因此,熱愛學生是師范生必備的德育素養之一。其次,勞動中體悟知行合一,培養開拓進取品格。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教育家陶行知亦提出教育要“手腦并用”[2]。熱愛勞動是師范生必備品格,在勞動中體驗勞動人民的艱辛,學會勞動,自力更生,應對環境,形成敢于探索的勇氣與堅忍不拔的品質,方能以自身健全的人格去影響下一代成長,更好地勝任三尺講臺。最后,將師范生思想道德品質與自律能力培養提到高度。學習從模仿開始,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將通過育人的過程對被教育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耳濡目染的影響遠大于說教,因此,師范生的道德品質與自律能力的養成亦是重中之重。建構科學合理的校園文化氛圍,能夠幫助師范生重視自律能力培養,完善自我,提升道德品格境界。

三、學院“一心一德一情懷”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的實踐

丹陽師范學院作為高職院校鎮江市高等??茖W校的二級學院,以立德樹人為育人核心,立足師范專業,踐行“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將家國情懷、思政教育、價值觀引領與專業素養培育貫穿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的全過程,為學生思想提升、技能提升營造氛圍、創造環境、打造平臺,形成“一心一德一情懷”文化育人體系,促進師范生全面發展?!耙恍摹睘榍笳鎰諏?、執著于專業的匠心,“一德”即師德素養,“一情懷”指師范生當首先擁有家國情懷,樹立職業理想。

(一)家國情懷厚植于心

讓出生于和平年代的青年大學生銘記老一輩革命家創業不易,在活動中從認知到實踐,從實踐到深刻感悟,思考新時代家國的含義、新青年的責任與使命。舉辦系列主題班會活動,組織各班團支部集體觀看黨史教育片,重溫崢嶸歲月。組織“弘揚抗疫精神”主題團日活動,鼓勵青年學子學習新時代英雄奮戰于一線的大無畏精神,胸懷家國,不懈努力。將儀式感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升國旗儀式、“青春不忘愛國志”校園接力晨跑活動凝人心鑄團魂,引領當代學子回顧愛國青年抗日救亡歷史,激勵他們珍惜當下,不負青春奮發努力。將師范生技能訓練元素融入家國情懷教育,以競賽激發團結協作意識。組織“致敬逆行者”主題詩歌朗誦會、“青春詠嘆,百歌頌中華”主題教歌活動及小合唱比賽,用深情講述時代英雄的故事,在悠揚的音樂中憶崢嶸歲月,齊唱愛國贊歌。

(二)在校園文化中提升專業,服務地方

1.融入美育元素。校歌中“正則正如秋月華”,秋季碩果、月華皎潔,表達了我校創始人呂鳳子先生的美育理想及對美好未來的追求。美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觀、培養其愛好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與師范專業結合,以藝術與校園生活為載體,通過系列活動,讓學生體會身邊“美”無處不在,特別是以“人格之美”來培養師范生認識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美中吸收正能量,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首先,“拾光·定格”尋找身邊之美校園生活微紀錄展引導學生發現美?;顒又袑W生紛紛走出網絡走進自然,去發現身邊之美,用日記、手賬、拍照、微視頻等記錄方式,定格校園生活的美好點滴,從美的收集與欣賞中吸收正能量。其次,多樣化展示美的平臺。每年“迎新生”手工作品展示及贈福袋活動、迎新生晚會,既為高年級師范生提供了展示綜合技能的舞臺,又體現了學院傳幫帶的優良傳統,為新生營造了溫馨的校園氛圍。以賽促練,定期舉辦專業技能運動會、舞蹈大賽暨“舞之精靈”評選活動、“金話筒”主持人比賽等活動,完善師范專業技能訓練平臺。最后,匠心育人,打造精品。舉辦鋼琴專場音樂會暨“金手指”獎評選活動、“青春飛揚”聲樂專場音樂會、舞蹈朗誦專場文藝晚會等旨在發現并有針對性地指導、培養專業有所長的師范生,通過舞臺集訓、專業打磨,學員與指導老師全程共同參與專場音樂會的制作全過程,提升學生對藝術與舞臺的認知,同時樹立榜樣、以點帶面、在學院營造專業技能訓練的良好氛圍。

2.以專業特色為基石,充分結合本地區域資源,開拓實踐育人思路,多點開花,使校園文化品牌更具職業特色。實踐內容與學科專業、就業創業、社會熱點及服務社會結合,增強師范生適應社會能力與競爭力。校外實踐地點以本地區為中心,向周邊區域輻射,重點選擇與專業相關的幼兒園、小學及社會機構,與本地區校外教育實踐基地形成長期共建合作關系,定期組織學生赴幼兒園、“呂鳳子美術館”、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市規劃展示館、烈士紀念館等地進行專業學習與實踐,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秉承回報社會的宗旨,緊密結合社會熱點組織走進部隊文藝演出、鄉村外來務工子女學校支教、兒童福利院獻愛心、高鐵站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通過身體力行的志愿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奉獻意識[3]。

3.培養優質人才,培育文化產業,擴大對外影響力,服務地方發展。鎮江市高等??茖W校是中國第五大名繡正則繡的發源地,在校園文化品牌建設過程中,深入挖掘該項“非遺”技藝的藝術創新價值和文化傳承意義,積極創造條件,嘗試恢復刺繡課程,傳承職業教育先行者遺志。建設“正則繡大師工作室”,大力推行現代理念下的“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通過民間工藝美術大師進課堂、校企合作、信息化建設等,實現產教融合發展,提升職業教育水平,同時,利用現代技術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通過研發“正則繡”的旅游產品,形成地方特色的“正則繡”產業,為地方打造文化名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三)提升師德素養

1.校史中的“愛與美”。新進教師入職、每年師范生新生開學第一課,學院領導、班主任老師組成校史宣講團,帶領參觀校園創始人雕像、老校名碑、“仁義禮智信”文化石、校歌墻、校史宣傳櫥窗等,講述校史,教唱校歌。此外,學院牽頭組織編寫《呂鳳子生平事跡》《“正則校歌”釋義》等校本德育教材,發給師生傳閱學習;精心制定學院文化參觀之旅的路線,模擬學生參觀實地揣摩解說詞,裝訂成校史文化路線解說宣傳冊,每年在學生中組織選拔校史文化宣傳解說員。碑石無聲,誨人不倦,學生在校史學習過程中,慢慢吸收著百年正則沉淀下的“美愛”思想精髓,接受著由“美愛”思想延伸出的修身要求和行為準則,為后期校園生活與專業成長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2.勞動中體悟知行合一,培養開拓進取品格?!皠趧邮痉墩n”針對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勞動觀念不強,教師稍不留意和督促,教室、宿舍衛生便呈現臟、亂、差的現狀,學院在高年級學生入學積極分子選拔優秀志愿者,擔任每個新生班級的生活指導老師,手把手教每個班級、每個宿舍、每個新生學習洗衣服、鞋子,擦玻璃、洗黑板,掃地、拖地,整理床鋪、課桌、宿舍儲藏柜,從而讓低年級師范生生活輕松、環境整潔,慢慢喜愛宿舍,喜愛學校,能夠靜心學習。

定期舉辦“膳食均衡營養”主題健康飲食手抄報活動、宿舍美化評比活動、家務技能大比拼活動?;顒泳€上線下相結合,學院發起線上話題接龍,鼓勵學生動手實踐,用心記錄,在朋友圈曬出勞動過程及成果。

依托第二課堂平臺開設廚藝技能、園藝種植角等勞動教育課程,在校園里建設專業實訓場所,使勞動教育專業化、系統化、長期化。

3.師范生思想道德品質與自律能力的培養。創新學生“民主評議”制度。在傳統的學生民主評議活動中,增加對自我修身立德情況的反省內容,教師黨員牽頭,輔導帶動學生,進行自我檢視、他人幫助,發現不足,實踐修正。

讀《論語》學禮儀主題班會活動使師范生從經典中汲取文化精髓,重視自身的道德修養,促進師生人心凝聚,思想統一。新生普法講座、法制教育報告會、未成年人安全知識講座等從入學開始,定期開展的普法類講座,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法制觀念,引導師范生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謹言慎行。

師者傳藝,是責任亦是傳承,學姐學長技能訓練、轉本經驗交流會,讓師范生在走出校門之前體會、感悟傳承中的“愛與美”。每一屆國家獎學金、技能大賽獲獎優秀學生都作為經驗交流主講人,與學弟學妹分享師范技能過關訓練、國家教師資格證備考、專轉本備考等內容,幫助低年級同學明確努力方向,樹立信心,激發學習動力。

四、“一心一德一情懷”校園文化品牌建設實踐成果及相關經驗總結

(一)實踐成果

校風學風進一步提升。學院班級在學生工作評比中,多次獲得先進集體稱號。近兩年來,學院總共有18個班級分獲省、市、校先進班集體,12名學生獲得鎮江市“三創”優秀學生干部,三名學生獲得省“三創”優秀學生,連年有學生榮獲國家獎學金。

師范生綜合素質培養出成效。常年組織開展的普法教育、專業建設、職業規劃、實踐服務等文化實踐活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2011級一名畢業生在教師編制考試中取得丹陽雙第一;若干名學生成功創業,分別成立個人舞蹈工作室,經營繪畫、書法、羽毛球等培訓機構;多名學生在專轉本、教師編制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師范生在各領域嶄露頭角,實踐教育出成效。在文化品牌建設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學院根據院部實際協辦紀念呂鳳子先生研討會;師生參觀學習正則繡發展史暨亂針繡大師作品展;多名學生加入市“呂鳳子研究協會”。在市“永遠的鳳子”征文活動中,學院15名同學的文章被收錄書籍,6名同學榮獲優秀獎。學院在文化活動的基礎上,制定了師范生十項技能訓練與考核辦法;定期舉辦學院技能競賽、系列專場音樂會等,培養出一批專業技能強、舞臺表現力優異的學生,學院在校文化技能月活動中獲一等獎,獲評學生工作先進系,省、市級社會實踐先進集體等;學生參與各級各類社會志愿活動,團隊獲國家級表彰一次,省級表彰兩次,市級、校級多次。

(二)經驗總結

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礎上,對文化品牌建設的相關經驗進行總結,發現在品牌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全面完善頂層設計,將學院各部門間聯動合作常態化、機制化;加強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力;進一步將品牌活動做精做實。

首先,完善的頂層設計規劃是保證品牌建設良性推進的根本保證,教務部門與學工部門的深入合作是保證學生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順利銜接、互為補充促進的關鍵,其余各部門聯動配合,方能以最大合力助力師范生成長。其次,宣傳平臺還有待進一步開拓,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準教師”在活動中的精彩表現被用人單位、社會發現并關注,助其拓寬展示自我、就業創業的機會;推動“正則繡”這項發源于校園的“非遺”文化瑰寶走向地方社會,進入更大眾的視野,得到進一步傳承與弘揚。最后,品牌活動的建設要不斷創新、教育落到實處方能出成效。時代在不斷變遷,對于師范生品格的塑造,亦不斷出現新的要求與難點,文化活動的設計應當針對這些變化不斷進行有針對性的微調,文化活動不能浮于表面,停留在學學看看走馬觀花的層面,如經典誦讀內容的更新、技能競賽對環節的設計與評價體系、專場音樂會對學生舞臺綜合素養的打磨、“正則繡”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等,都需要在變革中往深度與廣度兩個方向同時探索,方能真正培養出品格健全的師范生。

猜你喜歡
師范生校園文化學生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新探究
略論師范生兒童文學核心素養
2018年公費師范生招生專業及計劃數
趕不走的學生
學生寫話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淺析師范生PCK知識的構建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踐行者——淺析高校工會對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