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辦高職院校傳承紅色基因問題研究

2021-03-08 04:35
文化學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民辦社團紅色

張 雯

引 言

紅色基因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基因傳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傳承好“紅色基因”的重要意義,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民辦高職學生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也將是未來的參與者和創造者。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人才,應當自覺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重任,積極地學習紅色精神[1]。逐步提升傳承紅色基因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并通過開展一系列的相關教育實踐活動充分參與進來,提升學習效率。

一、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紅色基因”傳承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紅色基因”認知度不高

民辦高職學生文化知識儲備低,對學習缺乏興趣,自制力較差?,F階段的學生正是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一方面容易被網絡上一些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負面信息所裹挾,另一方面“從眾心理”普遍,跟隨大流走,人云亦云,缺乏獨立的見解和常識[2],具體表現為思政課上不專心聽講,對思政課缺乏興趣,日常學習中只是機械記憶,并不能深化吸收理解。筆者所在的民辦高職院校是一所具有高等職業本科教育的多層次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其生源質量相對較差,許多學生在高中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紀律習慣,課堂自制力普遍較差[3]。在“紅色基因”傳承方面,學生參軍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參軍學生數量不多,需要學校多次動員。參與學校開展的勞動實踐周的積極性也普遍不高,具體表現為每次評選的勞動實踐周優秀學生數量較少。

(二)課余項目選擇單一,紅色氛圍不足

互聯網及其終端通訊設備的普及與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到網絡,而這些“網民”中大部分人是年輕人?,F今,民辦高職學生大部分都是“00后”,他們出生于新世紀、成長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一代。他們當中大部分都生活在優越的物質條件中,且父母經歷了計劃生育,其家庭大都是四個老人,一對夫婦,一個孩子的“421”結構的獨生子女,孩子從小備受寵愛,長輩對孩子聽之任之,管理較為松懈[4]。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長大的大學生,面對互聯網各種信息的誘惑與挑戰,很容易花費大量時間沉迷在游戲和視頻中,第一和第二課堂的效率極其低下。學校開展的思政講座以及黨團的教育視頻幾乎無人問津[5]。也有少部分的學生雖然參與舞蹈、歌唱以及主持類的活動,但對于“紅色文化”活動的興趣不高,因而民辦高職院校對學生“紅色基因”的傳承常常會遇到阻礙。

(三)學校的軍事理論課程流于形式

軍事理論課程是培養學生家國責任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關鍵課程,是國防教育的主要環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職學校的軍事理論課程主要是以一次講座形式展開,沒有系統的課程標準和授課計劃,軍事理論教育的要求落不了地[6]。

二、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紅色基因”傳承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紅色基因”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不足

校園文化對于學校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成長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育環境能夠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塑造起更好的精神風貌,激發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情。紅色基因作為一種十分優質的教育資源,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許多民辦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的打造過程當中并沒有充分認識到紅色基因所能夠起到的積極引領作用。雖然學校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文娛活動,來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7],但是有關“紅色基因”的多樣性活動只是形式主義,明顯缺乏競爭力。此外學校內的學生社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思維觀念,雖然許多民辦高職院校社團具備有較強的宣傳和教育作用,但是社團的發展和領導往往過多地傾向于娛樂化和興趣化,因此其實際的教育作用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另有因相關部門出臺的綱領性文件相對滯后,宣傳力度不足,也導致高校推動紅色基因傳承工作處于被動。所有的相關推動形式僅限于相關學者的課題理論研究,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情況[8]。學校也未能出臺相應的績效考核指標,教育部門及高校的不重視也直接導致高校未將傳承紅色基因納入學校長期規劃,缺乏頂層設計。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導致了紅色基因未能深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去,這也就使得紅色基因教育所發揮的實際效果較低。

(二)“紅色基因”傳承缺乏實踐體驗

目前,有關“紅色基因”的傳承大都停留在課堂上、會議中,學生們對“紅色基因”的了解隨著課堂的結束而結束,會議的終止而終止。這樣“課堂式”“會議式”的“紅色基因”的傳承,也就只停留在了理論中,缺少了“紅色基因”傳承中最重要的環節——實踐體驗。傳承紅色基因的核心方向是面向實踐,只有把從課堂上、會議中學習到的“紅色基因”付諸于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理解“紅色基因”的深刻內涵。通過自身的實踐,才能將“紅色基因”源源不斷地再生產出來,讓自己真正成為“紅色基因”的傳承者。紅色基因植根于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泥土中,傳承于英雄人物用行動譜寫的事業中,是共產黨人的信仰根基、精神之源,與每一個人情感相連、命運相通[9]。挖掘紅色資源必須把傳承紅色基因作為核心方向,站在推進黨的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的高度,通過對紅色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具有新時代內涵的紅色資源鏈、時代價值鏈,讓紅色基因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傳承得下去,永遠閃耀真理光芒和時代風采,更好地發揮激蕩人心、凝魂聚氣的強大作用。

三、民辦高職院校傳承紅色基因的路徑

(一)專業的紅色教育梯隊是民辦高職學生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保證

一支優秀的紅色教育梯隊,是保證民辦高職學生接受紅色教育的前提。一支好的紅色教育梯隊,要包含本科、碩士、博士等各個學歷層次的人才儲備,這是傳承“紅色基因”的學術保障。一所學校要發展自身,必須要有相應的人才儲備。有了相應的人才儲備,才能進一步發展與紅色文化相關的科研,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同時學校還要制定相應的人才引進政策與科研獎勵政策,加強學校對人才吸引力和現有教師對教學科研的積極性。

具體來說,建立紅色教育梯隊應當要從教師隊伍建設、學生先進典范帶頭作用以及學生干部三大方面來展開。首先,應當不斷加強教師隊伍的紅色基因文化素養教育。對于民辦高職院校來說,教師對于學生的思想觀念以及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為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當中與學生往往需要展開較多的溝通,教師的生活習慣和行為將會影響到學生的行為和思想[10]。作為民辦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應當要首先加強對于自身思想文化的建設,堅持擁護黨的執政方針和策略,擔當起學生引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其次就是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紅色文化知識。當前,針對部分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及自身的紅色文化知識儲備較少的現象,教師應當要充分地提高對于紅色文化的認識程度,在信息化時代,教師要做好紅色基因的傳播者,不斷拓寬自身的知識領域。再次,要提升個人的傳播能力。想要做好紅色基因傳承工作,就需要對于紅色基因進行全方位的掌控,要充分重視傳播方式的轉變,綜合利用多種傳播形式,從而保證紅色基因傳承效果的最大化。教師可以綜合利用多種現代化的傳播手段,例如在課堂上播放紅色影視作品,利用多媒體、慕課等新的傳播媒介,利用微信公眾號、抖音平臺等。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往往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教師的潛移默化直接影響學生,只有教師從行為表現上出對于紅色基因文化的深切認同和肯定,才能夠從真正意義上激發起學生對于紅色基因的正確認識。

(二)勞紅色思政課與動實踐課是民辦高職學生傳承“紅色基因”的主要方式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承擔著將馬克思主義與學生全面發展以及提升學生政治意識的重大使命,是傳播馬克思主義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在民辦高職院校教學活動開展過程當中,要重視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關注力度,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與紅色基因教育基地融合,以體驗式的教學模式來逐步提高勞動實踐的實際效果。

首先,充分挖掘紅色基因的歷史內涵。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當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方式的改進,為了更加深層次地發掘紅色基因的歷史應用,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的實際效果,應當將紅色基因的發展歷史貫穿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提升高職學生對于紅色基因的理解,讓他們能夠充分意識到如今所擁有的幸福生活來源于先輩們的心血,這是推進和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意識水平的重要舉措。其次,要推進紅色基因教育基地的建立。單純的理論教育是很難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的,只有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聯系起來,才能夠真正實現紅色基因教育的目的。

(三)加強學生、社團與學校的相互協調有助于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后備力量,是紅色基因傳承的接力者和主力軍。學校是“紅色基因”傳承的主陣地,學校要為學生傳承“紅色基因”提供平臺,要整合師資力量創新課程設置和授課方式,為學生學習“紅色基因”構建良好學習環境。社團內往往聚集著具有同樣興趣愛好的一群人,也可以充分發揮社團的作用來進行紅色基因的傳承與教育。

首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校園內部進行傳承的一種群體文化。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思想意識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而校園文化的設計也會對于學生正確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傳承紅色基因的過程當中,要堅持將紅色基因內化為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當中的一部分,要讓紅色基因與校園特色相結合,形成具有本校特征的校園文化。其次,加強主題活動的開展。學??梢蚤_展以紅色基因為主題的各類文娛活動,比如紅歌大賽、閱讀紅色經典等相關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平臺,同時也能夠很好地激發起學生對于紅色基因文化的了解。在開展主題活動的過程當中,高職學生還可以結合重要的紀念日來展開,例如建黨節、建軍節等,在這樣特殊的節日當中依托節日氛圍,對大學生開展思想理論以及愛國主題教育等。還可以開展以紅色基因為主題的學術活動和知識講座,在紅色主題學術活動的熏陶下讓學生自主去探討紅色基因的繼承和發展問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探索更多的新的理論和知識。再就是創建紅色社團。高職院校要將紅色基因教育納入到社團的發展規劃當中去,紅色社團創建的目的是吸引一批對于紅色文化感興趣的高職院校學生,來共同學習、研討、開展相關教育拓展活動,例如紅色歌曲大賽、紅色知識競答、紅色書法大賽等等。紅色社團充分利用校內資源,以價值觀作為引導,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并號召更多的人來參與。社會是學校的延伸,社團可以利用博物館、紅色基地等社會資源,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讓學生在社會這個更廣闊的舞臺上,了解“紅色基因”所有蘊含的深刻內涵。

結語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懈奮斗中所形成的一種先進的觀念意識形態,是對中華民族先進本質、偉大精神、崇高思想、優良傳統等的高度凝練和升華。它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中,流淌在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血脈心間??梢哉f,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思想內核,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永葆底色的精神支柱。本文以民辦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分析探討了傳承紅色基因過程中的問題及原因,通過建立專業的教師隊伍、將紅色基因納入課程體系中以及加強學生、學校和社團之間的融合等手段來推動民辦高職院校的紅色基因傳承。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新時代教學要運用新手段、新方法、新姿態去教育教學和傳承。

猜你喜歡
民辦社團紅色
新時代加強民辦中小學黨建工作的必要性
繽紛社團
紅色是什么
紅色在哪里?
論民辦獨立院校的“企業化經營”
基于學科競賽的民辦本科高校會計實踐教學改革探討
最棒的健美操社團
追憶紅色浪漫
K-BOT拼插社團
民辦少兒英文圖書館工作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