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

2021-03-11 23:37吳美娟
天府數學 2021年18期
關鍵詞:數學史滲透小學數學

摘要:數學史是數學發展的過程,其中包含的知識與數學定理和解題技巧密切相關,還蘊含著豐富的人文主義精神,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面,因此可以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從豐富教師知識儲備開始,將數學史合理融入課堂,并逐漸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滲透;數學史

引言:

數學是傳統意義上的自然科學學科,也是現代劃分的理科,因為其在升學應試考試中的分值和地位,因此廣大教師對于數學學科的基礎知識和解題技巧教學非常重視,但是對于數學史的滲透則比較疏忽,甚至有很多教師對于數學史都知之甚少。數學史按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數學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出現了很多偉大的數學家及其感人的事跡,以及很多現代人可以直接拿來使用的定律的總結都經歷了很不易的過程,這些內容都是數學史的范疇。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的作用

在現如今的教育體系下,對于數學史的穿插教學重視不夠。首先是從教材的編寫上面較少涉及,其次,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也不會專門去查閱相關的資料,而只會與課標相聯系,講授與考試相關的內容,而學生自身又因為學習的壓力和作業的負擔,在課下也沒有去搜集和探索的意識。其實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是很有意義的。首先,小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對于數學這樣比較枯燥的學科,在課上時間一長就容易會出現狀態不佳的情況,這時如果穿插一些歷史性的內容作為調節,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內容,更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更好的推進。同時,很多數學家的故事都蘊含著勵志和堅毅的品格,比如很多數學家小時候數學學習并不好,但是在后來實現了逆襲,并把名字永遠的刻在了數學史上,這對于現階段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是一種激勵。而且數學家在研究的過程當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是他們不畏艱苦,勇敢追求真理的精神更值得學生從小領悟和學習,而這種精神的具備也是學生在更高層次的數學學習和應試中能夠取得好結果的重要原因。

二、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

(一)教師重視數學史的學習,豐富自身知識

上文提到,因為課標和應試教育的要求,教師往往對于數學史的關注較少,所以很多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本來就不足,再加上備課的時候沒有意識專門去進行一些材料的搜索和學習。因此,很多教師對于數學史都知之甚少,自然沒有辦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滲透,因為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知識的傳授者。因此想要做到教學當中滲透數學史,首先教師就要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并根據每節課的情況搜索相關的資料來進行專門的準備和補充,這是數學史滲透教學的前提。教師首先要有相關的意識,樹立自身的終身學習理念,在平時注意數學史知識的積累,因為歷史以時間為線貫穿,很多知識點之間都是有所聯系的,因此教師要建立自身的知識體系,不能完全依靠課前的簡單資料搜索。同時,教師本身的學習也能夠起到榜樣作用,讓學生進行效仿學習。

(二)利用數學史進行引題,激起學生好奇心

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一個章節的引題是非常重要的,它在第一時間給了學生感性的認知,而這種認知直接影響到學生后面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狀態,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可以尋找多種形式的引題,而數學史的滲透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可以發揮作用,因為數學故事比數學知識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我國古代有一本重要的數學著作名叫《孫子算經》,里面包含著用算籌表示的各種加減乘除方法以及分數算法和籌算開平方法,教師可以以這本書作為開題,講解這本書的歷史地位以及成書前后的故事,讓學生了解計算的前世今生。蘇教版小學課本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和第七單元《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相關計算的現代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代的成就之后,對于如今的算法產生一種好奇,激發學生學習的需要,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縱深擴展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識

眾所周知,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應該以時間線為基礎,那是因為時間軸線可以貫穿整個歷史學習的脈絡,而數學史作為數學發展的歷史,其中的每個分支和領域在發展過程當中的先后順序和難易程度都廣泛作為了現代教科書編寫的依據。而小學生學習的內容比較基礎涉及到知識的也比較淺,所以很多小學生學習會沒有目的性,因為并不知道當下知識的學習會有什么作用,因此這個時候滲透數學史,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加明確的認知。比如統計學是數學很重要的分支學科,而統計學誕生于政治算術學派產生于17世紀中葉的英國,即運用實際資料對數字重量、尺度等統計方法進行系統的對比分析,從而奠定了當今統計學的基礎。例如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這個內容,教師在進行這部分講解時可以縱向擴展,引入上文當中提到的統計學來源的知識以及其在數學學科當中的地位,讓學生明確此時的學習的作用和目的。

(四)引導學生認識到了解數學史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史的滲透是數學教學的一部分,而一切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因此要進行數學史的滲透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逐漸形成主動了解擴展的習慣。因此數學史在教學中的這種滲透在小學階段開始進行是最為適宜的,因為小學生對于所學學科都處在一種未知的狀態,非常容易受影響,而學習習慣上又尚未形成,這個時候的滲透有利于讓學生從小就具備相關的意識,從而更容易養成穩定的習慣。因此教師不僅要做好自身的功課,將數學史相關內容合理融入課堂中,也要在課堂上留有懸念,在課后布置任務,從而讓學生主動進行數學史的學習。

綜合來說,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學的范圍和著眼點不能僅僅放在與考試相關的內容上面,一些歷史知識的補充以及對學生精神塑造和培養有益的人文主義內容也應該滲透到教學當中,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內容,還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劉麗凌. 談小學數學的數學史滲透[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7(6):45-46.

[2]黃驍. 探討數學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J]. 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 2017(44):268-268.

作者簡介:吳美娟(1978.06-)女,漢,江蘇江陰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數學教學方向

3436500338207

猜你喜歡
數學史滲透小學數學
高中數學課堂中數學史教學的理論研究
數學史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四種運用方式
數學史對學生學習立體幾何的重要性
滲透數學思想的小學數學史實例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